職場

有種生活
24/02/2023

時裝設計不只是畫公仔?將回憶用刺繡「紋」在衣服上?「時裝醫生」回歸設計初心:改造舊衣同時整理自己!

#人物專訪 #時裝設計師 #時裝設計 #Fashion Clinic #舊衣重生 #舊衣重造 #永續時裝 #可持續時裝 #時裝診所 #環保 #創業 #二手衫 #叱咤頒獎禮

  人生如戲,衣服如戲服。衣服本來就不只限於保暖防曬,還能透露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性格傾向,甚至是……


  回望今年初舉行的叱咤頒獎禮,有人關注女團COLLAR終於齊人演出,有人為Anson Lo首奪「我最喜愛的男歌手」而歡呼,也有人狠批姜濤表現失準,偏偏甚少人留意台上一班DJ的衣著打扮,其實絕不比歌手們的一舉一動討論度低。負責為DJ們設計服飾的時裝設計師,是Fashion Clinic創辦人及創意總監黃琪(Kay),以及服裝總監許業朗(Matt)。他們以「時裝醫生」的身分,透過修補、再設計等方式,幫舊衣重生,實行「用衣服講故事」!



下頁睇:Kay和Matt的時裝設計路

 

  來自永續時裝品牌Fashion Clinic(時裝診所)的Kay和Matt,打著「治療敗壞的時裝工業」為旗號,主要做舊衣修補、改形及重塑設計,只希望引導大眾思考何謂「衣服」,從而推廣可持續時裝。Matt說:「希望每一件從這裏離開的衣服,至少可以在衣櫃度過一個10年。」


Matt: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更不只是一塊布!


  一件衣服穿10年?一般人會這樣做嗎?但原來Kay和Matt不時都會接到客人委託,說要把已離世的親人、伴侶,甚至寵物的衣服重新設計及改造,或製作成杯墊、座墊套等不同布藝小物,旨在把充滿回憶的衣物換個方式保存下來。


  走入Fashion Clinic工作室,地方雖小,但五臟俱全。往左邊一看,靠牆位置設了一個大木架,上面掛著幾十個縫紉線轆;中間有一張可移動的大木枱,枱下是透明收納箱;至於不遠處的靠窗位置,則擺放了幾張腳踏衣車、工作枱。


  右邊還有一間小小的儲物室,裏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衣服和布料,包括客人送來修補及改造的舊衣。Matt指著一件絲質旗袍說,「這是一個法國人婆婆在日本買的中式旗袍。大約1940年左右,有很多年歷史。」當絲質衣服保存得不好,很容易會有水印、變色等問題。「所以我在有污漬的位置做了一個刺繡,再修改了一下旗袍的形狀,變得更適合客人的身形。」

 


為客人重新設計及改造舊衣服,是Matt感到滿足的一件事。(由受訪者提供)


  Matt去年亦決定將爸爸的遺物(兩件舊恤衫)改造。「爸爸以前會專登去九龍城的洋服行訂造恤衫,但這兩件衣服,我基本上沒有見他穿過……」原來Matt爸爸是一名水電工,平日不是穿灰色,就是穿一件紅白色幼間條的短袖恤衫,只有在參加婚宴、聚會的時候,才會刻意打扮。「他離世後,衣櫃裏留下來的恤衫就只有這幾件,都放了幾十年了,但不知道他究竟穿過多少次。」

 


Matt爸爸以前會專登去九龍城的洋服行訂造恤衫,Matt說:「你看左面的標籤!那個電話號碼仍是6位數!」


  幫舊衣重生,過程中要經歷拆除、剪裁、修補或改造,方能創造新可能。整理自己亦如是。Matt早前在個人社交平台上自我剖白:「搵到真正令我由衷從心底裏快樂的東西,可以有返自信去做返真正的自己。」他坦言,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是非常困難,堅持的過程亦十足痛苦,但始終只有「創作」才能令他感受到生存的意義。「我經常在想,如果我真的要轉行,我會轉哪個行業?但我永遠都給不出一個答案,因為我已經沒有其他能力,我只能夠做一個設計師。」


  在大眾眼中,時裝設計師可能只是一個懂得畫公仔的人;但對Matt來說,由零開始去製作一件衣服、幫衣物主人重新設計舊衫,都是他身為時裝設計師最想做到的事。「近年我終於會對自己說,其實我都做得很不錯,其實我這一對手都能夠做到一些事。」他莞爾。

 


Matt認為,把時裝設計師視為「只是一個懂得畫公仔的人」是大錯特錯。


下頁繼續睇

 

  比Matt更早投身時裝行業的Kay,也曾經歷過一段自我沉澱和反思的時期。時間回到2015年,當時Kay已創辦時裝品牌Daydream Nation約莫10年,但因為察覺到快時尚產業的病態,加上當時的工作已經遠離了她做創作的初心,所以毅然結束自家品牌生意,遠赴歐洲進修和慢活一年,為自己進行一次Fashion Detox!

 


Fashion Clinic引入了一部可以將兩塊布料重新合成為一塊新布料的機器,以便製作不同的布品。


Kay:衣服如皮膚,將難忘回憶「紋」上去。


  相比香港,歐洲的二手市集非常蓬勃,買賣二手衫絕對是一件很普及的事。「不但款式多、質量好,還很便宜!(港幣)二、三十元已經可以買到兩、三磅二手衫!」奈何有不少上一輩的中國人,包括Kay媽媽,都會覺得二手衫是「死人衫」;Kay作為時裝設計師,偏愛從二手衫褲獲取創作靈感,尤其愛買舊軍褸,買回家後裁裁剪剪、縫縫補補,改至合身、合心意為止!她笑說:「其實我人生第一張訂單,也是這些『改裝衫』。」


  Fashion Detox之旅結束後,Kay更下定決心不再選用新生材料。「定了這個界限後,最大的轉變就是,要『裁走』很多東西。」從以前甚麼工作項目都接來做、每年至少做兩個服裝系列,到開始篩選工作項目、改變設計風格,就連個人穿搭都變得愈來愈簡約!「我以前會買很多衫,也會穿很多顏色上身,總之就是要爆、爆、爆、爆、爆!但現在已冷靜下來,還會思考:人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衣服?是否真的需要那麼『爆』?」

 


Kay和弟弟認為香港「歧視發白日夢的人」,所以共同成立時裝品牌Daydream Nation,所設計的服飾玩味重、色彩繽紛,與品牌名字一樣天馬行空。
(由受訪者提供)


  然而Kay近年愈來愈開始喜歡紋身,尤其愛紋一些具紀念性的圖案。她轉過身,指著頸後的一個圖案說:「這個是Daydream Nation 的一個畸形版Logo!雖然最後沒有用到,但我很喜歡它,它紀錄了我和弟弟曾經一起嘔心瀝血地做品牌這件事。」然後她逐個逐個地介紹自己身上的紋身。


  「把紋身這個概念放到衣服上,好像用衣服儲起了一些不同的小東西,或一些回憶。」好像是Kay用前男友遺物所改造的恤衫一樣,上面不但繡了對方的樣貌特徵,也繡了她改造恤衫時的所思所想,「這是他的眼睛或鼻子,這是我的小狗,還有……」Kay再次投入地訴說著,那些關於自己和衣服的小故事。


  著名時裝設計師Marc Jacobs曾經說過:「衣服是因為穿上而有意義(Clothes mean nothing until someone lives in them)。」讀畢Kay和Matt的故事,大家今晚回家後,不妨打開衣櫃看看,有哪些衣服僅穿過幾次便被丟在一旁?哪些是以前常常穿著但現在已經穿不下?又有哪些是自己依然非常喜愛而百穿不厭?

 


即使是一件看似過時的衣服,Kay和Matt都會花盡心思去重新設計,只望賦予舊衣第二生命。

02/08/2024

電影擬音師化靜默為神奇!《葉問》打鬥場面用斜布褲營造?馬蹄聲源自椰子殼!武打片最能代表港產片聲音?紅褲仔出身走到金像獎評審︰聲音是需要鋪排出來!

#無間道 #葉問 #風雲 #順流逆流 #倚天屠龍記 #邵氏 #音效 #武打片 #人物專訪 #動作片 #電影 #電視劇 #港產片 #擬音師 #電影人

  看過無數電影、電視劇,有沒有發現當中的背景聲大部分是後期模擬出來呢?用椰子殼扮馬蹄聲、鎅刀敲打門鎖把手是手槍上膛聲,揮動啦啦球竟成了草地奔跑的聲音;從生活中取材,以聲音帶觀眾走入故事,這種電影人叫擬音師。

 

 

  余家祿(Tomy)早在 70 年代末入行,當年見到邵氏登報聘請錄音室人員,好奇之下去應徵,糊里糊塗成為影視音效擬音師。回想最初入行時,對擬音一竅不通的他,連配幾次簡單的放杯動作,都演繹不了近似的聲音效果,連累整隊人一直 NG,「那時亮起紅燈,真的手都顫抖。」後來經前輩指導及反覆練習,Tomy 也嶄露頭角。

 

  擬音講求團隊合作,配聲時有兩、三個擬音師加上混音師,像夾 band 般互相配合,模擬出最接近畫面的音效。過去近 40 年,他先後在不同電影公司、電視台替電影劇集配聲,做過的影視作品多不勝數,《風雲》、《葉問》、《無間道》、《順流逆流》……全都是港產片中的經典,今年更成為金像獎評審。「擬音很有趣,是模仿畫面上的神髓,你表達得愈好、做得愈似畫面,散發出自然感,你就愈高分。」他最深刻是邵氏年代為《倚天屠龍記》配聲,當年全組 7、8 人花足一整日也尋不到符合屠龍劍出鞘的聲音,怎料那種威勢、霸道的感覺卻在鋁製剪片機中找到,完美演繹出拉刀的威勢。

 

聲音也講求層次感

 

  影視作品中的豐富細節,往往能牽引觀眾情緒。擬音與演戲也異曲同工,演員靠表情、情緒及肢體語言帶大家入戲;擬音則以最擬真的聲音令大家增加投入感,還要跟著演員的喜怒哀樂配聲,「畫面本身已經有一個準則,你要模仿到別人認同,覺得相似的話,難度就在這裏。」如果話演技講求層次感,擬音也是一樣,有層次才能做出細膩感覺。以《葉問4:完結篇》為例,甄子丹與吳樾以詠春、太極拳高手過招,Tomy 即席示範打拍小皮具,創作出近似兩人拳拳到肉的聲音效果;拳空及打鬥時產生的衣服擺動聲,就結合了拉扯斜布褲、輕拍啦啦球作音效。「聲音有很多層次,如果再做得好可以有 20 層,現時只做了第 1 層。」

 

iZone Sound Design 影視擬音師余家祿(Tomy)

 

下一頁︰武打片屬港產片代表聲音!堅持配出最接近畫面的音效

 

代表港產片的聲音

 

  有人覺得武打片最能夠代表港產片,對擬音師而言,武打片中的對打情節有著很強的節奏和動感,他們在聲音處理也稍為誇張,觀眾看起來便更有張力和振奮。問到 Tomy 較喜歡文戲還是動作片,他形容為動作片配聲較有滿足感,畢竟槍、大砲、拳打腳踢的音效較具體,容易表達出來;而文戲那些細膩又沒甚麼聲音的情節卻考驗擬音師的功夫和想像力,需多花時間、心機把腦海中的音效用不同道具拼湊出來,又要帶自然真實感,甚具挑戰性。「情緒、感情的聲音是需要鋪排出來,不像電腦那樣複製、貼上,你會覺得不舒服、很虛假。怎樣做到複製、貼上之餘,展現活現性,都是技巧。」

 

 

如果擬音錄音可換成錢

 

  時代轉變,今日今日的擬音不再是局限兩、三次分段完成所有擬音音效氣氛的 Analog 年代,大家可以在電腦剪輯聲帶、同步畫面,將聲音做得更細緻。Tomy 甚至為歷年來創作的擬音音效建立資料庫,「李嘉誠是錢多,我就是聲音多。如果我的擬音錄音可以換成錢,我和李嘉誠差不多」,可見其音效蘊藏量「富可敵國」,如今收到新電影、電視劇的擬音工作,亦不至於由零做起。不過片長 90 分鐘的電影,光是擬音仍需用上近 1 年製作,快則甚至只得數月時間,「我試過 24 小時沒吃過東西、最長 30 多小時沒睡過覺。有時做事投入,又要急又要趕,真的會忘記。」他笑言自己是擬音界的 NG 王,只因他力求完美,不滿意效果便重做再重做,直至音效最接近畫面為止。認真對待自己每個出品,Tomy 這些年一直保持那種堅持和執著,初心不變。

 

 

紅褲仔出身擬音師只剩1人

 

  香港現時紅褲仔出身的擬音師,大概只餘下 Tomy 一人。他解釋大家離開的理由離不開錢,當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不足夠生活便不能再堅持。當年 Tomy 也是工作幾年後如願加入了心儀的電視台,更有份創立公司首支內部擬音音效團隊,可惜在這裏發揮 1 年始終得不到想要的滿足感,於是把心一橫轉行約 10 年。直至有一次他到錄音室探班,意外發現舊同事雖身處電腦時代,卻沿用從前的擬音做法、固步自封,大為吃驚。「這個行業做下去都是一份職業,而這職業不比其他工作差,為甚麼會變成這樣。我說過一句『你們做都要用點力』。」就這樣,他又在 90 年代重投擬音行業,至今已走過約 30 個年頭。「這份工作最重要是有堅持和耐力,才能延續。不過現時很難了,除非製作人能夠體諒、知道這個工種的價值,投放多些資源在這方面。」

 

  人人都說電視、電影是個夢工場,但成就一個夢,不單單靠導演和演員,還有一班默默耕耘的幕後團隊。問 Tomy 為何喜歡音效工作,他總是笑住說「搵食啫」,試過轉行 10 年再回歸,大概只有真心喜愛,才會一直走下去。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