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7/12/2021

追星族|一見哈雷彗星誤終身!天文發燒友拒絕「合成圖」:可有真正觀看星空?(勁多靚相)

#天文愛好者 #天文發燒友 #流星雨 #人物專訪 #天文攝影 #天文匯 #觀星 #追星族 #哈雷彗星 #獅子座流星雨 #天文教育機構 #雙子座流星雨 #冬季星座 #天文風景照片 #天文組織

  有「星」出現的地方,就有人追「星」。香港久不久就會出現一輪追「星」潮……哎,慢著,粉絲們別急於大喊「姜濤」、「教主」、「兒登」,這裏所說的「星」,可不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偶像男團MIRROR,而是夜空中的星星!天文教育機構「天文匯」主席彭栩怡,人稱彭Sir,是一位天文發燒友,追星年資長達三十五年!他說,第一次追的「星」是1986年出現的哈雷彗星,沒想到一見「哈雷」誤終身,從此迷上了天文和觀星!

 

 

  「天文匯」是由一群本地業餘天文愛好者創辦的天文組織,以推廣天文為宗旨,不時與太空館、女童軍等機構合作舉辦觀星講座、天文課程、天文攝影班等活動,藉此拉近人與星星的距離!

 

 (由受訪者提供)

(由受訪者提供)

 

 下頁睇 專登請假追「星」?

 

位於天蠍座,俗稱「調色盤」星雲。(由受訪者提供)

 

專登請假追「星」?彭Sir:我就無試過嘞!

 

  不知道是否天性使然,彭栩怡(彭Sir)自小對夜空中的燦爛群星抱有濃厚興趣,所以當他於1986年與七十六年才出現一次的哈雷彗星相遇後,便深陷其中,自此積極加入大大小小的天文組織,不但學會了觀星,更從其他天文愛好者身上了解到,天文與科學、人文的關係!彭Sir說到興起時,突然拋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人類的本質是甚麼嗎?其實是億年前死亡恒星的灰燼!美國著名天文學家Carl Sagan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都是星塵』(We are all star stuff)。」 

 

  人類本質是星塵——這話題似乎太高深,不是人人都有興趣討論。大家或者會有興趣知道的是,彭Sir作為天文發燒友,為了追「星」,可以去到幾盡?會像時下的「追(明)星族」一樣,專登請假或通宵排隊,務求能搶佔最佳位置去見偶像一面?「老實說,我就無試過嘞!但其實專登請半日假去霸頭位這個現象,都是近七、八年才出現。」彭Sir解釋,主要是因為互聯網加快了資訊傳播,一旦有傳媒報道某天某地方將會有罕見的天文現象,或者有網民在網上瘋傳漂亮的天文風景照片,便會吸引人一窩蜂湧去各個觀星熱點打卡!說到這裏,他不禁莞爾:「以前我去觀星的時候,衰啲講句,鬼都沒有!」

 

  對一些人來說,觀星不過是消遣活動,偶爾打入「熱門活動排行榜」,就可考慮相約幾位朋友走到西貢、大嶼山等觀星聖地,與星星來個fans meeting!彭Sir的想法很不同!對他們這些因為喜歡天文而開始觀星的「老一輩」來說,星體除了是最美麗的存在,還可以用來了解宇宙萬物如何運行!所以當他透過天文望遠鏡「暢遊」宇宙三十多年後,因愈發熟悉天上星體的運行規律,知道所謂的「高峰期」不一定是最好的觀測時機,每當遇到帶著「長槍短炮」來拍攝天文相片的新晉追星族,就不會和他們搶位置,「最重要是找一片平地來設置望遠鏡!」彭Sir如是說。

 

(由受訪者提供)

 

下頁睇 帶隊睇獅子座流星暴勁難忘!

 

帶隊入大嶼山睇獅子座流星暴!

 

  無論何人,只要仰望星空,定必被漫天閃爍的繁星吸引。雖說彭Sir是個非一般追星族,但原來他亦有過為「星」瘋狂的時候!時間回到2001年,獅子座流星暴降臨地球的那天,彭Sir帶著四十多個中學生走入大嶼山通宵看星,「那天晚上天氣很好,(在極大值時每小時可以)看到一千多顆流星,大家都很開心!」這算不上很瘋狂吧?原來好戲在後頭!事關看流星雨的那天是平日,翌日仍要上學,所以當晚人人都穿著校服觀星,到了第二天早上便想盡辦法準時回校上課!這的確夠瘋狂! 

 

 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由受訪者提供)

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由受訪者提供)

 

遺憾「追星族」沒抬頭認真地望過天空!

 

  踏入12月,隨著獅子座流星雨落幕,馬上就輪到雙子座流星雨「接棒」進入活躍期,可惜受月光影響,在香港觀測雙子座流星雨的條件屬於「平平」,需要在良好無光害的環境下仰望天空,才有機會目睹更多流星!不過學彭sir話齋,觀星本來就是一個「看天做人」的活動,因為下雨、多雲、大霧而看不到星星的情況多的是,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猶幸冬天氣候穩定,是個非常適合觀星的季節,就算人在市區,都有機會看到金牛座、雙子座、獵戶座這幾個耳熟能詳的冬季星座!想來又會吸引不少人去追星兼打卡,尤其現在有很多手機都可以拍出不錯的星空相片,加上可以用修圖軟件執相,之後放上社交平台吸Like完全無難度!

 

  「但你會發現,網上有很多不正常的天文風景照片,往往會誤導很多人對天文的認識。」一味追求美感,結果失真,的確是本末倒置。「雖然有人會反駁,只是一張照片而已,最緊要看起來漂亮,用Photoshop合成修圖都沒甚麼所謂啦!」可是彭sir作為天文教育者,本著傳遞正確科學知識的宗旨,「一定寸步不讓!」

 

  其實他也明白,香港人生活忙碌,難得花一晚時間去觀星,當然會對「成果」有所期待,然而當大部分人側重於拍照效果,一整晚都只顧低頭按手機和相機,而從沒抬頭認真地望過天空,便會錯過了觀星的真正樂趣!「試過在這裏(石澳)觀星的時候,聽到旁邊有人拿著相機在碎碎唸:那裏有很多星而我不知道那是甚麼星!」

 

天文教育機構「天文匯」主席彭栩怡

 

下頁睇 由彭sir提供的天文風景相(超多圖!勁靚!)

 

張張都勁靚!即睇由彭sir提供的天文風景相:

 

夏季銀河,攝於石澳(由受訪者提供)

星流跡,2018年攝於夏威夷(由受訪者提供)

獵戶座(由受訪者提供)

2015出現的Lovejoy彗星(由受訪者提供)

南天銀河,2016年攝於紐西蘭(由受訪者提供)

夏季銀河全景,2015年攝於夏威夷(由受訪者提供)

滿月(由受訪者提供)

極光,2015年攝於加拿大黃刀巿(由受訪者提供)

 

02/08/2024

電影擬音師化靜默為神奇!《葉問》打鬥場面用斜布褲營造?馬蹄聲源自椰子殼!武打片最能代表港產片聲音?紅褲仔出身走到金像獎評審︰聲音是需要鋪排出來!

#無間道 #葉問 #風雲 #順流逆流 #倚天屠龍記 #邵氏 #音效 #武打片 #人物專訪 #動作片 #電影 #電視劇 #港產片 #擬音師 #電影人

  看過無數電影、電視劇,有沒有發現當中的背景聲大部分是後期模擬出來呢?用椰子殼扮馬蹄聲、鎅刀敲打門鎖把手是手槍上膛聲,揮動啦啦球竟成了草地奔跑的聲音;從生活中取材,以聲音帶觀眾走入故事,這種電影人叫擬音師。

 

 

  余家祿(Tomy)早在 70 年代末入行,當年見到邵氏登報聘請錄音室人員,好奇之下去應徵,糊里糊塗成為影視音效擬音師。回想最初入行時,對擬音一竅不通的他,連配幾次簡單的放杯動作,都演繹不了近似的聲音效果,連累整隊人一直 NG,「那時亮起紅燈,真的手都顫抖。」後來經前輩指導及反覆練習,Tomy 也嶄露頭角。

 

  擬音講求團隊合作,配聲時有兩、三個擬音師加上混音師,像夾 band 般互相配合,模擬出最接近畫面的音效。過去近 40 年,他先後在不同電影公司、電視台替電影劇集配聲,做過的影視作品多不勝數,《風雲》、《葉問》、《無間道》、《順流逆流》……全都是港產片中的經典,今年更成為金像獎評審。「擬音很有趣,是模仿畫面上的神髓,你表達得愈好、做得愈似畫面,散發出自然感,你就愈高分。」他最深刻是邵氏年代為《倚天屠龍記》配聲,當年全組 7、8 人花足一整日也尋不到符合屠龍劍出鞘的聲音,怎料那種威勢、霸道的感覺卻在鋁製剪片機中找到,完美演繹出拉刀的威勢。

 

聲音也講求層次感

 

  影視作品中的豐富細節,往往能牽引觀眾情緒。擬音與演戲也異曲同工,演員靠表情、情緒及肢體語言帶大家入戲;擬音則以最擬真的聲音令大家增加投入感,還要跟著演員的喜怒哀樂配聲,「畫面本身已經有一個準則,你要模仿到別人認同,覺得相似的話,難度就在這裏。」如果話演技講求層次感,擬音也是一樣,有層次才能做出細膩感覺。以《葉問4:完結篇》為例,甄子丹與吳樾以詠春、太極拳高手過招,Tomy 即席示範打拍小皮具,創作出近似兩人拳拳到肉的聲音效果;拳空及打鬥時產生的衣服擺動聲,就結合了拉扯斜布褲、輕拍啦啦球作音效。「聲音有很多層次,如果再做得好可以有 20 層,現時只做了第 1 層。」

 

iZone Sound Design 影視擬音師余家祿(Tomy)

 

下一頁︰武打片屬港產片代表聲音!堅持配出最接近畫面的音效

 

代表港產片的聲音

 

  有人覺得武打片最能夠代表港產片,對擬音師而言,武打片中的對打情節有著很強的節奏和動感,他們在聲音處理也稍為誇張,觀眾看起來便更有張力和振奮。問到 Tomy 較喜歡文戲還是動作片,他形容為動作片配聲較有滿足感,畢竟槍、大砲、拳打腳踢的音效較具體,容易表達出來;而文戲那些細膩又沒甚麼聲音的情節卻考驗擬音師的功夫和想像力,需多花時間、心機把腦海中的音效用不同道具拼湊出來,又要帶自然真實感,甚具挑戰性。「情緒、感情的聲音是需要鋪排出來,不像電腦那樣複製、貼上,你會覺得不舒服、很虛假。怎樣做到複製、貼上之餘,展現活現性,都是技巧。」

 

 

如果擬音錄音可換成錢

 

  時代轉變,今日今日的擬音不再是局限兩、三次分段完成所有擬音音效氣氛的 Analog 年代,大家可以在電腦剪輯聲帶、同步畫面,將聲音做得更細緻。Tomy 甚至為歷年來創作的擬音音效建立資料庫,「李嘉誠是錢多,我就是聲音多。如果我的擬音錄音可以換成錢,我和李嘉誠差不多」,可見其音效蘊藏量「富可敵國」,如今收到新電影、電視劇的擬音工作,亦不至於由零做起。不過片長 90 分鐘的電影,光是擬音仍需用上近 1 年製作,快則甚至只得數月時間,「我試過 24 小時沒吃過東西、最長 30 多小時沒睡過覺。有時做事投入,又要急又要趕,真的會忘記。」他笑言自己是擬音界的 NG 王,只因他力求完美,不滿意效果便重做再重做,直至音效最接近畫面為止。認真對待自己每個出品,Tomy 這些年一直保持那種堅持和執著,初心不變。

 

 

紅褲仔出身擬音師只剩1人

 

  香港現時紅褲仔出身的擬音師,大概只餘下 Tomy 一人。他解釋大家離開的理由離不開錢,當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不足夠生活便不能再堅持。當年 Tomy 也是工作幾年後如願加入了心儀的電視台,更有份創立公司首支內部擬音音效團隊,可惜在這裏發揮 1 年始終得不到想要的滿足感,於是把心一橫轉行約 10 年。直至有一次他到錄音室探班,意外發現舊同事雖身處電腦時代,卻沿用從前的擬音做法、固步自封,大為吃驚。「這個行業做下去都是一份職業,而這職業不比其他工作差,為甚麼會變成這樣。我說過一句『你們做都要用點力』。」就這樣,他又在 90 年代重投擬音行業,至今已走過約 30 個年頭。「這份工作最重要是有堅持和耐力,才能延續。不過現時很難了,除非製作人能夠體諒、知道這個工種的價值,投放多些資源在這方面。」

 

  人人都說電視、電影是個夢工場,但成就一個夢,不單單靠導演和演員,還有一班默默耕耘的幕後團隊。問 Tomy 為何喜歡音效工作,他總是笑住說「搵食啫」,試過轉行 10 年再回歸,大概只有真心喜愛,才會一直走下去。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