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2/03/2019

【文化實驗室】IG吸2.5K粉絲!中大「劉在錫」穿裙上班誓要打破傳統框框

#人物專訪 #文化研究 #流行文化 #學者 #中文大學

  男人穿裙,很奇怪嗎?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是的」,甚至還會下意識把這些穿裙子的男人和「變態」、「同性戀」或「人妖」畫上等號。所以真沒想到,在祟尚衣著風格樸素的中文大學裏,有一位男教授無懼旁人異樣眼光,天天穿上自家設計的裙子或「奇裝異服」,還三不五時拍張照放在Instagram分享,目的無他,就是要掀起一場挑戰固化思維的革命。

 

 

Anthony頂著一個冬菇頭,外貌與韓國知名主持人劉在錫有幾分相似。

 

  這位教授叫馮應謙(Anthony),單看其外表,也許你不會想到,他不但身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大亞太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北京師範大學數字創意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皆因絕大多數人看見他(的照片)後,總是第一時間發出驚呼說,「他跟劉在錫很相似!」

 

男人穿裙=破壞社會秩序?

 

  讀新聞與傳播系出身的Anthony,在學期間曾做過幾年傳媒工作,直言能滿足到他對社會、文化的濃厚興趣。為更深入認識新聞傳播業,他後來選擇遠赴美國深造,至28歲回流香港。2001年,他開始在母校中大教書,同時全心投入流行文化研究,因而開展了往後以「衣著打扮」來挑戰固化思維的路。「從前不會覺得男人可以穿裙,因為這樣做會被指責為破壞社會傳統;又譬如男人化妝,則會被說成是不得體的人。但身為文化研究學者,就要對文化有所批判,即是要打破社會的既定眼光和界限。」

 

Anthony笑指自己只會畫圖,對車工一竅不通。「如果有日再進修,可能就是要學縫紉的基本。」

 

  所以在他眼中,男人穿裙並不是嘩眾取寵的事,而是一個挑戰人作文化思考的舉動。他更身體力行,在2012年一次有關「性別與文化對談」的公開講座中,應主辦方要求穿得「大膽一點」出場。「其實我一直對服裝很有要求,朋友也覺得我的衣著很踩界。剛巧我在日本買了一條裙,索性便把它穿出來。」經此一事,Anthony更覺得男人穿裙可以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所以後來為自己設計衣服時,也造了幾條裙出來。

 

  他又不吝分享自己動手設計自家衣服的故事,原來是因為他太瘦削了,就算買加細碼衫,還是衣不稱身。「於是朋友帶我到深圳東門的一個商場造衫,樓下是街市來的。當時我還在想,明明我是要造一些很有型的衣服,為甚麼帶我去街市?真沒想到那邊原來有很多裁縫店,附近又有很多布料商場。」不過,要求多多的Anthony又怎會滿足於此。「我不只要求合身,還要有自己的風格。所以便對裁縫說,我要親自畫紙樣,然後你再幫我造出來。」哪怕裁縫師傅曾一度堅持西裝剪裁要有規有矩,不能胡亂更改,但最終還是拗不過Anthony;卻也沒想到後來兩人愈合作愈起勁,愈做愈多鬼馬的服飾。

 

Read More:【情陷旗袍】聽盡1300件「女人心事」!港男盼出書宣揚華服文化

 

「傳統有傳統的好處,但它也帶來很多圍牆,有可能會為不同性別、階段、年齡的人帶來枷鎖,對社會也未必有好處……所以我的『創作』其實正試圖改變社會。」Anthony如是說。

 

奇裝異服引發課堂大討論

 

  因此Anthony亦愈發肯定,穿衣不只是一種需要,還是一個用來表達身分、性格、價值觀的方法。「我是一個外向的人,加上我教的是文化研究、創意媒體等科目,不想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或嚴肅的感覺,所以我都愛穿得鮮色一點……甚至我的衣著本身就可以成為和學生討論的話題內容。」的而且確,每當Anthony走在校園裏,總會有學生在關注他穿了甚麼新奇衣服,有時還會走來和他打一個招呼、給他一個讚賞!「上課提及這件事,更會有無數學生舉手問問題。相比從前由理論出發去教學,這樣從實踐出發更易引發討論和共鳴。」

 

  課堂以外,他還開設了一個Instagram戶口(anthonyslook),久不久就會上載新裝照,至今已有約三百張照片,收穫近二千五百名粉絲。「其實是因為有同事提議我拍張照放上IG。放了第一張相上去後,才發現真的有很多人覺得我穿的都是奇裝異服。所以從那時開始,每當穿上、設計或添置新衣服,我都會拍張照放上去IG分享,希望能成為大家共同關注和討論的話題。」他又笑言,這樣做下去會有一個令他十分頭痛的問題,「要再造出一些特別的衣服是愈來愈困難了。」

 

(圖源:Instagram @anthonyslook)

 

  雖然Anthony的做法看似離經叛道,但他骨子裏其實相當熱愛中國文化,不但在家裏置滿中式古董家具,就連設計衣服,都要摻點中國元素。「開始設計衣服前,我學過畫西方油畫、素描,到後來學做中國版畫,終吸收了中西方美學的神髓。我很希望把兩者文化融合,把最好的帶出來,就像我很喜歡穿的這件絨褸,裏面就藏著青花瓷的花紋。」

 

  訪問尾聲,他提到正在加拿大留學的女兒,更笑指其美學觀念和他截然不同。「她可能會欣賞我的設計,但一定不會穿。」然後又忍不住分享,他和女兒互相品評時裝品味、交流化妝心得的點滴。「最經典的一次是在溫哥華,女兒說要介紹我買化妝品,於是帶我入了某間店,給我逐件逐件貨品說明,說這些適合我、說那些適合我……很多人都說,不少父母和子女缺乏溝通,但我們沒有,因為實在有太多話題可以聊了,我們可以由早到晚聊服裝、聊化妝品。女兒小時候一個化妝品都沒有,她看見我有一個掃,她就買一個掃,結果是她愈買愈多,已經超越了我……」話還未說完,Anthony禁不住展開笑容。

 

Anthony愛化妝,也認為化妝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

 

Read More:【歧視中抱緊自由】別用膚色定義我!港產印裔社工深入重慶大廈見證共融

 

下頁看 10個「男人穿裙子」的國家

 

1.蘇格蘭

 

蘇格蘭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是一種以格子花紋布料製造的及膝裙子。英國查爾斯王子每次到蘇格蘭參加活動都會刻意穿上「蘇格蘭裙」,藉此向蘇格蘭人民表示親近。

 

2.緬甸

 

在緬甸,男人穿的筒裙叫「籠基」,再配上人字拖,便是該國男人的服飾標記。

 

3.不丹

 

不丹的男裙叫「幗」,是一種連身及膝的短袍。

 

4.斐濟

 

斐濟男人非常愛穿裙裝,連政府官員出席正規禮儀場合,都會上身穿筆挺西服、下身穿著「梭羅」(他們對此裙的專稱)。

 

5.湯加

 

在湯加,不論男女都愛穿裙裝。2016年里約奧運會,湯加代表團旗手、跆拳道運動員皮塔便穿上了傳統「圖瓦拉」草裙,以展現湯加文化。

 

6.也門

 

也門的男裙以白布為裙,款式簡單。

 

7.薩摩亞

 

在薩摩亞,Lavalava是由一塊簡單的方形布料像裙子一樣圍在身上,是一種男女均可穿著的裙子。

 

8.圖瓦盧

 

圖瓦盧的男人也會穿Lavalava。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訪問圖瓦盧時,也有穿上傳統草裙與當地人共舞。

 

9.印度

 

 

印度的男裙叫「托蒂裙」。

 

10.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男裙叫「紗籠」。

 

Read More:【打工仔福音!】復活節請4日放10日!2019請假攻略+旅行地方推介

 

07/05/2024

巴黎奧運掀霹靂舞熱潮!從自學、參加大型比賽到參加《全民造星V》,望搣甩B-Boy負面形象「帶入屋」!港隊代表B-Boy C Plus施嘉鑫:霹靂舞令我學懂自我表達!

#人物專訪 #霹靂舞 #ViuTV #施嘉鑫 #全民造星 #B-Boy #Breaking #C Plus #巴黎奧運 #奧運

 

 

  霹靂舞(Breaking)帶給你的印象是甚麼?夜蒲?夜青?街童?或許小時候看到人們在街頭跳舞都有一種負面的既定印象,但其實霹靂舞是讓很多舞者找到自己、學懂自我表達的途徑。2024年巴黎奧運,霹靂舞正式成為其中一項賽事,全城矚目、期待這種舞蹈踏上奧運舞台之際,有一名香港出身的霹靂舞運動員,想透過霹靂舞說故事。

 

  告訴你學霹靂舞的不是壞孩子,希望大家從他身上了解到這個富有藝術感的體育運動,想話你知霹靂舞對他而言是甚麼,為霹靂舞除去這些既有Hashtags!

 

從在學校開「舞林大會」到正式學霹靂舞

 

  「我叫C Plus施嘉鑫,是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成員」,C Plus鏗鏘有力、挺直胸膛,堅定地自我介紹,想不到原來未接觸霹靂舞之前,是一個默不作聲的男生。C Plus自言從小寡言,不太會表達自己,直到14歲時,沉迷觀看當時最流行的台灣綜藝節目《棒棒堂》、《黑澀會》因而認識霹靂舞。「當時看影片,看到節目內有人跳這種舞,發現原來可以用一隻手支撐身體,然後用頭部轉圈」,雖然事隔十多年,C Plus憶述時仍然十分雀躍。

 

  對霹靂舞著迷的他,於是每日回校和同學準時展開「舞林大會」,以為有甚麼高手在民間,但原來他們全部都不懂得跳霹靂舞,只是默默地上YouTube找台灣教學影片再自學。一群人集體跳舞,引起老師的關注,隨即制止,但當時他們對霹靂舞的熱情沒那麼容易熄滅,老師沒法子下直接請來導師讓他們正式學跳舞。

 

 

  「所有事都由零開始,發現大家有興趣看,之後一起比賽、表演,最巔峰時,跳舞成為生活必需,一個月內一星期跳足7天,後期朋友聚會都不應約,一心只想著跳舞,經常跳到很晚才回家,弄得滿身傷患,家人擔心我是不是打架,朋友都不理解,漸漸社交圈子都改變」。C Plus說。

 

 

下一頁:跳舞帶給「我」甚麼?

 

跳舞帶給「我」甚麼?

 

  C Plus以往在學校玩過不同活動,都有參加籃球校隊,但被霹靂舞所吸引,很快就全心全意鑽研舞步。「第一個學習的高難度動作叫Air Freeze,是用單手倒立,那時花了一個月時間每天不停練倒立,再練只用單手,到現在這刻都有在做這個動作,成功感很大」。跳舞帶來的滿足感固然重要,但霹靂舞帶給C Plus的,不只這種收穫。

 

 

  「霹靂舞 B-Boy中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我們比較追求的不是表演,而是自我的表達,要追求如何創造出個人風格。認識跳舞之後發現,原來表達是一樣很奇妙的事,只不過我的表達方式並不是用很多語言上」,一個安靜的男生終於因霹靂舞更懂得自我表達。

 

下一頁: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霹靂舞打開了C Plus心扉,多年來一秒也沒有離開過。中學文憑試後到舞蹈學校當助教,一下班直接留在排舞室跳舞,這樣的日常維持了一年多,後來重返校園,也依舊專注於鑽研舞技。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公司做客製化禮物,「當時一出外比賽,一去便十多天,經營自己的公司可以好好控制時間」,維持住一邊賺錢,一邊跳舞出遊比賽的生活,但這種習慣經過一次海外比賽後截然不同。

 

 

  「2022年末到了韓國參加比賽,一到會場看到的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霹靂舞界的『神』」,當時大開眼界,令初出茅廬的C Plus感到壓力無比,但正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和隊友毫無包袱地於初賽豁出去,以最佳狀態迎戰,結果初賽排第18名,這個成績令C Plus十分驚訝,雖然最後於64強不敵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選手,但回到香港後,亦令C Plus反思其實自己的水平不差,倒不如孤注一擲,讓自己放下工作,全職跳舞和訓練。

 

  運動員經常到處飛,到外國比賽交流,不少人無論到哪裏比賽,都會帶著幸運之物,C Plus都不例外!「霹靂舞比賽的服裝沒有硬性規定,所以有時我會把這條頭巾綁在頭上,或繫在褲側。在美國、剛才所說的韓國等大賽也有帶著」。

 

 

下一頁:把霹靂舞「帶入屋」

 

把霹靂舞「帶入屋」

 

  在奧運增設霹靂舞項目之前,大家對這個舞種或許還是帶有負面印象,但C Plus對霹靂舞的態度單純如最初。沒有人認識自己、缺乏了解霹靂舞的觀眾,他就主動出撃,參加電視台大型選秀節目《全民造星》,誓把霹靂舞「帶入屋」,「當初參加不是想贏冠軍,而是想更多人了解到原來香港有B-Boy,報名前都有想過自己不懂唱歌怎麼辦,但很想讓大家看到霹靂舞,所以還是參加了。」,就這樣一個「善舞」,但「不能歌」的B-Boy C Plus入圍,成功在電視機前出現,也成功令「造星迷」留下深刻印象,「本來很想起碼晉身多一圈,令更多人在電視機看到我跳霹靂舞,但無奈當時奧運積分賽開始,所以選擇退賽,看看能否闖進奧運」。雖然很早已離開比賽,但他獲邀在決賽表演,最後還是成功把霹靂舞帶到更大的舞台。

 

 

 

下一頁:「堅持、追求、享受」

 

「堅持、追求、享受」

 

  在香港,霹靂舞仍不是精英體育項目,未獲體育學院的資源。C Plus常笑言是「自己畀自己全職」。事實上,不只經濟上未能滿足運動員需求,連訓練場地、教練及醫療團隊等都沒有支援,C Plus要有規律訓練,就要靠自律。一星期有5至6天跳舞,2次健身訓練,每次用電話拍下自己跳舞的動作,小休時自己修正,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練。眼見隊友、前輩們慢慢要考慮經濟而上班,又或者退出霹靂舞圈子,但C Plus「反其道而行」,人人重返職場,他卻選擇看看全職訓練水平可以有多高,全職生涯展開後不同的大賽也陸續出現,包括為人所知的杭州亞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BOY C Plus 施嘉鑫(@szeka_ef)分享的貼文

 

 

  C Plus自言不是天才舞者,但日練夜練,小時候很快贏到很多香港大賽,所以從小就向當「世一」出發!「一直都想趁還有能力時做到世界冠軍,但沒料到會有奧運這個大舞台出現,很多前輩都會跳了一段時間後離開,可能看不到很多突破的事情發生,所以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真的要堅持才會看到希望,並不是看到希望才會堅持這句話是真的」。

 

 

  不斷迎戰高水平比賽,不斷設法與世界各地對手交流令自己進步。十多年來霹靂舞生涯中,C Plus從沒有想過要放棄,更笑稱自己對霹靂舞的感情是「痴迷」。「在霹靂舞生涯中,我覺得堅持很重要,沒有堅持就不會有B-Boy C Plus這個人出現,另外就是追求,我自己比較喜歡挑戰,第三就是享受的態度,人們經常問我辛不辛苦,我都說一定要做自己享受的事才不會覺得苦,以後也會以這三個態度繼續下去,可能到60多歲還會跳,只不過不再做太多高難度動作,又或者轉換一個身份」。

 

  C Plus及其他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最終未能於暑假的巴黎奧運亮相,但即將有亞洲及世界錦標賽、世界運動會等賽事,希望屆時在C Plus身上的賽事Hashtag日漸增多,亦有更多人認識香港霹靂舞代表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