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飛常談
05/04/2021

川規拜隨無懼 民粹暗湧難防

#中美關係 #阿拉斯加會談 #民粹 #後真相時代 #貿易戰 #制裁 #拜登 #特朗普 #中國 #美國 #歐洲 #歐盟 #中歐投資協議 #緬甸

  在觀察和分析國際關係方面﹐人們總是把焦點集中在國家政府之間的層面﹐往往忽略了在社會民間的各種湧動。筆者一直認為﹐拜登政府上台之後﹐在遏制中國方面﹐並無實質性的新措施﹐更多只是延續了川普(特朗普)的做法﹐以及再加上一些「口水仗」的抹黑修辭而已。

 

 

  例如﹐一月以來﹐美國國務卿東奔西跑﹐一方面修復與歐洲和東亞盟友的關係﹐另一方面更是要組成一個所謂的圍堵遏制中國的包圍圈。So What?這種包圍圈好像不是今天才有的吧﹐好像自1949年以來就不斷加固的吧。中間因為蘇聯的關係﹐中美短暫有不到二十年的準軍事盟友蜜月期(也就是彼此對蘇聯可以分享情報﹐但未到攻守同盟的地步)﹐之後也是圍堵為主啊﹐一直到奧巴馬時代﹐今天這種圍堵不見得與以往有何不同。不錯﹐歐盟因為所謂的新疆問題﹐暫停了審擬通過剛剛簽訂的中歐投資協議。然後﹐對這個問題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這份協議是對歐洲讓利多於對中方讓利﹐是中國向歐洲打開汽車﹑金融﹑電信等投資領域。大肆鼓吹終止協議的歐洲議會議員(也就是中方制裁的歐盟人士)﹐是民間直選﹐當然可以民粹行先﹐而代表歐盟各國政府的歐盟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則直接來自各國政府﹐他們知道協議的利害關係。這種行動﹐其實不是中方痛﹐更多是歐洲痛﹔美國這種鼓動歐盟終止協議的做法﹐等於既要歐盟幫忙出手﹐又要歐盟自己買單﹗

 

  另外在三月頭﹐美國政府貿易代表處發表一份2020年貿易總結和2021貿易議程的報告﹐在308頁的報告中﹐中國居然被提及超過四百七十次﹐並明確把中國視為要「以一切可用手段來應對的強制及不公平貿易的國家」。然而﹐不少觀察家認為﹐這與川普對華貿易戰的手段並無根本區別﹐針對中國的貿易戰關稅﹑科技封鎖﹑所謂的公司和人員制裁﹐其實都是這幾個招數而已﹐頂多只有數量上的增減﹐難有項目上的增創。甚至可能還為了顧忌要復甦疫後經濟﹐而不得不有所妥協。拜登剛剛宣布的2.3萬億元新財政刺激計劃﹐其中有8700億元屬於傳統基建項目﹐已經有財經分析員因此而對中國的基建行業表示樂觀﹐這可能會帶動中國生產的機械設備行業﹑發電裝置和電池行業等等。當然﹐美國仍可以向德國﹑日本等重工業國家採購相關設備﹐如果不嫌貴和不怕進一步加大財政赤字的話。

 

  至於剛剛結束的阿拉斯加會談﹐更多只是各說各﹑各自表述立場﹐不涉及太多實質的內容。有比較尖刻的評論認為﹐中方既然這麼倔強﹐那麼不要採購那幾十億的飛機啊。其實﹐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美方這麼討厭中國﹐大可以好有骨氣地「唔做中國人生意」啊。這就是區別﹐中國一直想加大經貿﹐但彼此要平等對待﹔美國則是既不捨得生意﹐又要干預別人事務。

 

  真正值得留意的﹐反而不是這些擺在面上的政府間的較量﹐而是忽現忽滅而難以掌控的海外民粹浪潮。這些民粹浪潮﹐對於中國的對外經貿投資﹐對於中國的地緣政治﹐一直構成不容低估的衝擊。緬甸一場政變﹐緬甸境內的反對派勢力近日便有意無意間指向中國﹐不僅破壞當地中國企業﹐而且宣稱要趕走中國人。緬甸的港口﹑油管和民族關係﹐對於中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些來自民間的反華民粹也不是第一天出現的了﹐但無論中國如何釋出善意﹐如何著力打造彼此利益共同體﹐反華民粹仍是揮之不去。同樣﹐中國與伊朗簽訂二十五年戰略合作協議﹐伊朗社會的親西方程度其實遠超我們所能想像﹐看看伊朗網上反應﹐反對聲浪此起彼伏。其他例子不用一一細舉了﹐這種來自民間的反華民粹﹐對中國海外利益的衝擊也不是今天才出現﹐過去在亞非拉不同國家的項目﹐也是頻頻遭到這類衝擊而損失不小。

 

  在今天這個所謂的後真相時代的網絡籠罩之下﹐民粹思潮的點燃﹑傳播﹐以及轉化為對政府行為的巨大約束﹐可以說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來得迅猛和巨大。單靠投資和提高當地人就業機會﹐是難以迅速從民心上形成彼此是利益共同體的社會心理共識的。在美國和西方民主自由價值的光環之下﹐在保護環境和勞工權益的光環之下﹐在地緣上對中國這個龐然大物的傳統恐懼下﹐要燃起親近西方﹑排斥中國的民粹浪潮﹐其實一點也不難。光是靠投資來惠及當地人﹐是難以對抗這種民粹狂潮的。正如作一個未必恰當的比喻﹐內地一直對香港採取很多的讓利措施﹐但這就能當成是人心回歸工程嗎﹖顯然是不夠的。如何贏取當地大多數人的支持﹐如何有效阻遏民粹狂潮的干擾﹐仍舊需要作更多的戰略探討。

25/06/2024

大陸會否劍指台灣離島?

#台灣 #台灣熱話 #兩岸關係 #仁愛暗沙 #菲律賓 #美國 #太平島 #東沙島 #金門 #馬祖 #澎湖 #民進黨 #拜登 #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中菲在南海仁愛暗沙的衝突,讓雙方緊張關係再度升級,本以為美國會唯恐天下不亂,參一腳趁機攪局,最後卻只以動口不動手方式,來個沒有威嚇力的口頭聲援。看到這種情況最失望的,莫過於想推行改變現狀後,期待一旦因此發生台海戰爭美國老大哥會出手相助的「台獨」人士。

 

  美國在菲律賓有多達九個軍事基地,雙方更簽署無限期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重點是:在太平洋海域對任一方領土與對其在太平洋的軍隊、船舶或飛機的武裝攻擊,兩國將依約採取行動,對付共同危險。

 

中菲在南海衝突的場面,會否在台灣離島發生,引起關注。

 

  在這次衝突,菲律賓出動的是海軍,但大陸方面是以海警船處理,因此依照《國際法》,屬於兩國內政而非武裝攻擊,美軍師出無名。不過說到底,如果符合美國利益,其實依照美國一貫的強悍作風,根本不會管《國際法》的認定,要出兵照樣出兵。追根究柢,美國沒有採取實際軍事行動幫助盟邦菲律賓的主要原因,還是和即將來到的美國總統大選有關。

 

  這次選舉,特朗普在對外關係上的言論比拜登激進得多,亦因此加分不少,吸引美國保守派選票。如果美軍因這次衝突出兵「調解」,不管達到甚麼效果,特朗普最後只要說出更激進的做法,必定為選舉加分,這也是拜登維持出口不出手的關鍵之一。

 

  其實「台獨」人士應該更警惕的是,大陸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台灣聲稱擁有的南沙太平島和東沙島。北京長期以來,都沒有對這兩個歷史上屬於中國的領土採取行動,原因在於大陸領導層認為,反正這些都屬「中國人」的管控範圍。但賴清德上台明目張膽提出所謂「新兩國論」,切斷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淵源,太平島和東沙島就變成被「台獨」分子掌握,而非中國人。而且南沙太平島距離高雄達1600公里,飛機需要4小時航程,補給困難,一旦受到攻擊,後勤支援鞭長莫及。

 

台灣佔領的東沙島,也在爭議海域範圍內。

 

  再從大陸方面在仁愛暗沙的行動,是以維護領土主權作為出發點來看,原本同屬於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和澎湖列嶼,似乎已開始列入北京維護領土主權的範圍。從今年2月大陸快艇金門翻船後,大陸海警編隊進入金門所謂「禁限水域」近20次,已達到常態化程度,根本目的當然是從法律及實質上,否定台灣的管轄權以及不承認所謂存在有海峽中線。

 

  儘管菲律賓和美國有正式的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在政治利益優先考量下,也只肯口頭相助,口惠而實不惠。反觀台灣,雙方的共同防禦條約早在1970年代就廢止,也就是如果台灣受武裝攻擊,美國在法律上沒有義務出兵協防或幫助台灣,剩下的只有所謂政治承諾,以及取決於事發當時美國領導人維護本身利益為優先的政治盤算。

 

  台灣的最前線金門和馬祖,民進黨當局一向認為是靠近大陸的邊緣地帶,就算發生衝突,也並不會很快直接威脅到本島,反而是位於海峽中央的澎湖能監控通過船隻,深具軍事價值。台灣每年都在此舉行大規模反登陸演習,防範對岸攻擊。萬一兩岸在澎湖列嶼發生衝突,真正威脅到台灣島安全時,或許才可望測試出美國對台灣安全的口頭承諾,是否終究只淪於口惠。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