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09/02/2024

Humane Ai Pin|iPhone殺手來了!AI Pin重新定義AI操作體驗,將是智能手機終結者、還是短命潮流玩意?

#Smart Living #AI Pin #時代雜誌 #OpenA #微軟 #Salesforc #AI #iPhone #產品 #潮流玩物 #家電潮物 #智慧生活

  AI Pin作為一款尚未正式發售的新產品,不但被《時代雜誌》選為「2023年度發明」,還獲OpenAI、微軟、Salesforce等科技巨頭的投資。一個宛如胸針般的小巧裝置,可以串聯AI模型,讓用戶透過語音下達指示,控制撥打電話、搜尋資料、甚至即時翻譯,就像是隨身使用的ChatGPT,更被外界譽為iPhone殺手!究竟AI Pin是足以顛覆智能手機時代的革命性產品,還是曇花一現的潮流玩物?

 

可以掛在領襟上穿戴式AI裝置

 

  AI Pin是一個簡約小巧的穿戴式裝置,體積只有44.5×47.5×14.98毫米,機身重量為34.2克,電池重量則為20.5克,兩者以磁吸方式結合,可以像胸針般掛在領襟上。裝置本身沒有任何按鍵與屏幕,操作全靠語音和手勢,輸出畫面則會投影在用戶手掌上。

 

  這款AI裝置自帶手機網絡功能,不像智能手錶般必需搭配手機方可連線上網。機身上方設有1,300萬像素攝影鏡頭,可以拍照錄影和掃描任何事物;裝置配備收音咪,可以接收用戶的語音指示,並內建揚聲器,可以輸出語音回覆和播放音樂。

 

小巧如胸針的AI Pin,內建高通Snapdragon處理器作AI運算核心,並配備1,300萬像素攝影鏡頭、觸控板、投影器、揚聲器和收音咪。(圖片來源:翻攝Humane官方YouTube 影片)

 

  為免裝置被濫用,當AI Pin進行收音或錄影時,機身上方邊緣的「信任指示燈」(Trust Light)會亮出相應的燈號:綠色表示拍攝或錄影中、橙色是收音中、紫色是通話中、白色是啟動掃描功能、彩色則顯示開機狀態,藉此提醒其他人AI Pin處於運作狀態。

 

畫面投影掌上,全靠手勢操控

 

  用戶要喚醒手機的AI助理執行任務時,必須說出特定的喚醒詞,譬如向iPhone說出「Hi Siri」,故此手機需要一直監聽用戶,等待喚醒詞。用戶想喚醒AI Pin,只要輕輕一點機身,即可啟動AI對話功能;換言之,AI Pin無需長時期聆聽環境,減少私隱疑慮。

 

  當用戶跟AI Pin對話時,不用叫它先開啟某個App,跟著再執行甚麼功能,因為它根本沒有App!例如用戶想聽歌,可以直接要求AI Pin播放某種風格的音樂;假如選歌不合心意,只要將手掌舉至AI Pin前方,裝置便會在手掌上投影出音樂播放器的資訊介面,手部向左微翻可回放前一首歌曲,向右則可跳至下一首,拇指與食指一揑即可暫停播放。

 

AI Pin可以將歌曲資訊介面投影到手掌,然後讓用戶透過手勢操控揀選曲目。(圖片來源:Humane官網)

 

 

串聯GPT-4模型即時翻譯外語

 

  Ai Pin背後的AI系統正是ChatGPT所用的大型語言模型GPT-4,同樣擁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豐富知識。譬如說,閣下詢問AI Pin:「下一次日蝕在何時發生?在哪裏可以看得最清楚?」它能夠在幾秒內以語音方式向你說出答案。

 

  又例如,閣下逛超市時,拿起一個火龍果舉到AI Pin的前方,接著詢問它:「這個生果含有多少糖份?」裝置隨即透過攝影鏡頭辨識生果種類,跟著說出完整答案。倘若有外國遊客以西班牙語向閣下問路,AI Pin能夠自動將對方說話翻譯成英語並說出來;然後你以英語回答對方,裝置又會翻譯成西班牙語,模仿你的聲音說出來。

 

AI Pin具備電腦視覺技術,可透過攝影鏡頭辨識食物,並判斷其營養成分。(圖片來源:翻攝Humane官方YouTube 影片)

Humane共同創辦人Chaudhri(左)親身落場示範,當同事對他說起西班牙語,AI Pin便會自動之將翻譯成英語並說出來。(圖片來源:翻攝Humane官方YouTube 影片)

 

公司創辦人是Apple設計總監

 

  初創企業Humane於2023年11月9日發表AI Pin,16日在美國接受預購,預計2024年3月開始發貨。裝置本身定價為 699 美元(約5,452港元),每月要支付24美元(約187港元)的Humane訂閱服務費。訂戶可獲得一組新的電話號碼、語音電話和短訊、數據流量、無限次使用GPT-4模型、音樂串流與雲端儲存等服務。

 

  AI Pin甫發表,即受到全球科技業者注目,不僅因為它帶來了無屏幕、純對話的創新操作方式,更因為Humane創辦人與公司股東均來頭不少。該公司共同創辦人為伊姆蘭·喬杜里(Imran Chaudhri)與貝瑟尼·邦吉奧諾(Bethany Bongiorno),兩人曾在蘋果(Apple)任職多年,而公司裏逾200名員工中,差不多有一半都是前Apple僱員。

 

  喬杜里在 Apple 擔任了21年的設計師,最高職位為設計總監,是第一代iPhone設計的原始團隊成員,以創建iPhone操作介面和互動設計而馳名。其太太邦吉奧諾則在蘋果位居軟件工程總監,負責《iOS》和《macOS》的所有軟件項目管理。

 

OpenAI奧特曼是公司大股東

 

  Humane的最大股東是ChatGPT之父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而Salesforce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亦是另一主要股東。除此以外,該公司的投資者還包括微軟、高通風險投資、Volvo Cars科技基金等機構。2023年3月,Humane總集資額已達2.3億美元(約17.94億港元)。

 

  縱然市場認為AI Pin將是科技界的明日之星,甚至被譽為是iPhone殺手,然而產品要邁向普及,前路卻是挑戰重重。首先,AI Pin暫時仍欠缺殺手級應用。根據目前釋出的示範影片,AI Pin能做到的,手機也能做得到,既然如此,用戶只要用回手機就好了,何必花錢、花時間去學習AI Pin操作?如果Humane不能為AI Pin開發出殺手級應用,當新鮮感退卻,消費者可能會完全喪失興趣。

 

手勢操控難以長時間連續使用

 

  其次,AI Pin的亮點之一是將資訊介面投影到手掌上,再藉由手勢操控。此操作方式要維持數分鐘還可以,一旦要連續操作1小時,手部必定痠軟不已。如改用語音操控,當用戶身處噪雜環境時,可能會令語音指示接收不清;若用戶說出的指示內容含有個人私隱,更不想讓旁人聽到對話內容。如此一來,用戶使用語音操控的意願將大幅降低。

 

  再者,市場上穿戴式裝置平均售價為399美元,中階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則為600美元,而AI Pin定價高達699美元,每月還要繳付24美元的AI服務費。由此視之,AI Pin的整體購買成本比用途相近的裝置還要高,惟功能性和便利性卻相差不遠,可能難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意慾。

 

  在生成式AI熱潮下,AI PC、AI手機、以及AI Pin先後橫空出世,究竟誰可成為主流的AI裝置?這將是2024年科技界的關注焦點,值得大家密切留意。

 

02/08/2024

從西雅圖到香港:亞馬遜與經濟通30年平行宇宙!如何重塑人們消費購物、獲取財經資訊模式?

#Smart Living #電子商務 #互聯網 #經濟通 #亞馬遜 #美國 #Amazon #etnet #etnet30週年特輯 #財經媒體 #etnet30週年 #財經資訊 #消費購物

  在互聯網商業發展史上,1994年可說是里程碑之年。就在這一年,一家名為「亞馬遜」(Amazon)的網上書店在美國西雅圖悄然創立,開啟了往後30年全球電子商務的黃金盛世;在地球的另一邊,一家名為「經濟通」(etnet)的財經資訊供應商也在香港正式成立,揭開了此後30年香港財經媒體的輝煌時代。這兩家在平行線上各自創新的公司,究竟如何改變用戶消費購物與獲取財經資訊的習慣呢?

 

1994:亞馬遜、經濟通同步誕生

 

  1994年,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看好當時尚未普及的互聯網科技,於是辭掉在對沖基金公司的高薪厚職,在西雅圖家中的車庫創業。同年7月,他成立了一家名為「Cadabra」的公司,籌備開設網上書店。後來他認為公司名稱不夠好聽,決意另覓新名字——他希望新名字以英文字母A開頭,這樣在按字母排序的商業目錄中就可以更快被人找到。

 

  多番查閱字典後,貝佐斯決定以「Amazon」作為公司的新名字,因為他覺得亞馬遜是一個「富有異國情調且與眾不同」的地方,而且按流域面積和水流量計算,亞馬遜河是全球最大的河流,正好符合貝佐斯希望公司成為世界之最的期盼。貝佐斯的公司於1994年11月正式易名為亞馬遜,翌年7月Amazon網站正式營運,起初只銷售圖書,隨著業務擴張,開始涉足音樂、影視、電子產品等領域,逐步發展成網上百貨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網購平台。

 

亞馬遜的販售商品涵蓋圖書、影音作品、電子消費品、電器、廚具、食品、玩具、母嬰用品、化妝品、運動用具、服裝鞋帽等。(圖片來源:翻攝Amazon官網)

圖中是貝佐斯位於西雅圖都會區貝爾維尤(Bellevue)的家,Amazon公司於1994年在那裏成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經濟通也在1994年成立,以專線系統提供實時財經資訊。當時,資訊的獲取主要依賴於傳統媒體,投資者通常透過報紙或電視來獲取市場動態,但資訊傳遞卻存有延滯,追不上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經濟通的專線系統能夠提供即時股票報價和財經新聞,正可以彌補此問題,讓財經資訊可以更快速地傳播。

 

除香港外,經濟通業務範圍已涵蓋內地、澳門、台灣及日本等地區,成為區內各大金融機構的主要財經資訊來源。(圖片來源:翻攝經濟通官網)

 

2000:亞馬遜、經濟通各自崛起

 

  Amazon在成立初期一直處於虧蝕狀況,從1994至1997年累計有900萬美元(約7,020萬港元)的赤字。1997年5月,亞馬遜在納斯達克IPO上市,在上市申請表中非常坦蕩地告訴投資者,虧損在上市後仍會持續擴大,因為公司不但把大量金錢投入到營銷活動、技術開發、基礎建設等層面,還會繼續補貼降低商品價格,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嘗試網購,並強調不急於在4至5年內實現盈利。

 

  如此「緩慢」的增長模式自然惹來一眾股東的抱怨,認為公司業績成長不夠快,難以令其投資獲得合理回報,甚至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科網市場存活下去。不過,當科網泡沫於2000年爆破後,很多互聯網公司相繼倒下,反而亞馬遜可以生存下來。2001年第4季,Amazon首度實現盈利,季度收入超過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淨利約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這些都證明了貝佐斯的「緩慢」增長策略獲得成功。

 

  當亞馬遜網購業務不斷成長,伺服器和資源管理就成為最大的發展瓶頸。為解決此問題,公司內部工程團隊開發了一個網上服務平台「Amazon Web Services」(AWS),用作管理分散式、虛擬化伺服器和各種網上資源。其後,Amazon發現其他互聯網公司也遇上類似問題,所以在2006年將AWS對外開放。結果,這項新服務受到很多中小企和初創公司歡迎,讓亞馬遜成功開拓雲端藍海市場,最終躍居為全球最大的雲端供應商。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經濟通於2000年推出其網站,透過互聯網提供實時報價和財經資訊。這個轉變不僅擴大了用戶群,還豐富了服務內容,除基本的市場數據外,也有專家評論、新聞搜尋、市場分析報告及圖表等深度內容。同時,一般投資者亦可以通過電腦瀏覽網站上的豐富財經資訊,讓獲取即時財經信息不再是專業投資機構的專利。

 

  經濟通在2007年正式進駐北京開設記者站,與香港新聞部相互連接,以取得第一手的中國經濟資訊;2008年,更推出面向國內投資者的財經資訊網站etnetchina.com.cn,提供中港兩地的專業財經新聞及評論。

 

2010以後:亞馬遜、經濟通多元化發展

 

  當電商和雲端業務站穩陣腳後,Amazon就積極展開業務多元化部署。2014年,亞馬遜斥資9.7億美元(約75.66億港元)收購網上直播平台Twitch.tv,跨入社交媒體領域;2017年,豪擲137億美元(1,069億港元)買下連鎖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從網上轉戰到實體零售業;2018年,動用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併購網上藥局PillPack,涉足藥物零售。

 

  2022年,Amazon以84.5億美元(約659.1億港元)吞併電影公司米高梅(MGM),藉此強化旗下影音串流平台Prime Video的內容豐富度,並提升自製內容的製作能力,務求跟Netflix、Disney+一較高下。

 

  另一邊廂,因應智能手機的普及,經濟通推出了多款手機APP,讓用戶可以在手機上收看股票即時報價、成交分析、互動圖表、即時新聞、以及專家分析。此外,APP內又提供各種理財工具,包括:個人化監察表、ETF及基金精選及回報排行、定存息率比較、匯率比較、銀行交易匯價等。

 

etnet旗下有多款手機APP,包括:《財經·生活 經濟通》、《經濟通 股票強化版TQ》、以及《經濟通 財曆》。(圖片來源:翻攝Google Play官網)

 

  近年,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經濟通開始推行內容多元化策略。除傳統的財經新聞外,etnet平台還推出了不同類型的內容頻道,包括:講解職場管理技巧、智能科技發展、消閒飲食娛樂情報的「生活」頻道;論述歐日韓潮流前瞻、藝術文化、兩性關係的「DIVA Channel」;涵蓋靚湯食譜、養生食療、運動瘦身的「健康好人生」。為吸引更廣泛的受眾,etnet又推出自製影片頻道「etnet TV」,內容涉及財經評論、風水知識、烹飪教學、吃喝玩樂、時尚潮流等。

 

  回顧過去30年,亞馬遜與經濟通的發展歷程,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成功故事,更是一個行業技術變革和市場變遷的縮影。Amazon從網上書店到電商霸主,etnet從專線系統供應商到財經數碼媒體巨頭,均展示了技術創新和市場策略的重要性。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電子商務和財經資訊行業必將迎來更多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像亞馬遜、經濟通般不斷創新,保持靈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