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27/05/2022

無碳鋼鐵?瑞典煉成「綠色鋼鐵」!Volvo推全球首輛綠鋼電動車!綠鋼生產如何幫助實現綠色經濟?

#Smart Living #鋼鐵 #工業 #汽車 #鋼材 #工業製品 #鋼鐵業 #污染 #碳排放 #碳中和 #減碳 #綠色鋼鐵 #Green Steel #瑞典 #Volvo

  鋼鐵素有「工業之母」之稱,無論是馬路上的汽車,還是住家中的家電,均是以鋼材製成的工業製品。但鋼鐵業卻是污染最嚴重的產業之一,全球7%碳排放都可歸咎於它。因此,世界各國要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便非要推動鋼鐵業綠色轉型不可,於是造就「綠色鋼鐵」(Green Steel)的誕生。瑞典搶先全球推出綠鋼,被譽為綠色經濟的先驅。究竟這種無碳鋼鐵與普通鋼鐡有何差別?綠鋼生產又如何幫助瑞典實現綠色經濟呢?

 

歐洲鋼鐵業者加快減排腳步

 

  全球暖化帶來的高溫與乾旱,現已對糧食種植造成嚴重威脅。全球暖化現象持續惡化,碳排放量極高的鋼鐵業被指為最大元凶。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資料,每製造1公噸的鋼鐵就會產生1.8億公噸的二氧化碳;2020年鋼鐵業碳排量達到26億公噸,佔去全球碳排量的7%。

 

  國際能源署認為,假如要達成《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目標,阻止地球溫度升高攝氏1.5度,以鋼鐵為首的重工業,務必在2050年前降低93%的碳排放量。歐盟於2019年頒布《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亦要求當地工業與供應鏈必須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

 

  在《巴黎協定》與《歐洲新政》的兩重壓力下,歐洲鋼鐵業不得不加快減排腳步,當中以瑞典業者跑得最前。2021年8月,瑞典鋼鐵製造商SSAB旗下的HYBRIT(HYdrogen BReakthrough Ironmaking Technology),生產了全球首批無化石燃料參與的綠色鋼鐵,跟著交付給瑞典汽車廠富豪集團(Volvo);同年10月,Volvo利用這些無碳鋼材製造出首輛綠鋼電動貨車,讓瑞典向綠色工業邁進一大步。

 

HYBRIT以氫氣代焦煤煉鋼

 

  目前鋼鐵煉造的主要方法是「高爐冶煉」:把鐵礦石與焦煤(Coking Coal)放進高爐分層混合,跟著向爐內吹入熱空氣,讓焦炭將鐵熔化成液態,並脫碳成為鋼液,過程中會排放很多二氧化碳。

 

傳統煉鋼過程中,將鐵礦石、焦煤放進高爐,再吹入熱空氣,使焦炭將鐵熔化成為鋼液,期間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圖片來源:HYBRIT官網)

 

  HYBRIT的鋼鐵冶煉採用氫氣取代焦煤作為還原劑,氫氣與鐵礦石中的氧氣結合後,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只會排出水蒸氣;之後水蒸氣又會被凝結成水,回收後再製成氫氣,達至完全零排效果。

 

  其實,HYBRIT是由SSAB、瑞典國有能源公司Vattenfall、以及國營礦產公司LKAB於2016年合資成立。2020年9月,HYBRIT首間完全不用化石燃料煉鋼的試驗工廠正式啟動,結果1年後便成功製造出無碳的綠色鋼鐵。

 

HYBRIT由SSAB、LKAB、Vattenfall共同投資,用氫氣取代焦煤來冶煉鋼鐵,現已成功製造出零碳排放的綠色鋼鐵。(圖片來源:HYBRIT官網)

 

  Vattenfal表示,HYBRIT工廠現仍處於試驗階段,預計2026年將可全面投產,正式向市場供貨,屆時可幫助瑞典降低10%的碳排放量,這相當於整個國家工業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H2GS用綠能造氫供電煉鋼

 

  除HYBRIT以外,瑞典國內還有另一家綠鋼企業H2 Green Steel(H2GS)。這家成立於2020年的初創公司,不但以氫代煤來冶煉鋼鐵,更會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來產生氫能,然後再以氫能供電給電爐煉鋼,預計每生產1噸鋼鐵僅會排放0.1噸二氧化碳,遠低於傳統煉鋼廠每噸鋼產出的2噸二氧化碳。H2GS綠鋼技術先後吸引了Spotify創辦人埃克(Daniel Ek),以及Mercedes-Benz母公司丹拿集團(Daimler)的投資。

 

  獲取足夠資金後,該公司於2021年底跟西班牙最大能源集團伊比德羅拉(Iberdrola)合作,在歐洲西南角的伊比利半島興建一座由太陽能和風能驅動的氫能源廠,供電給H2GS的綠色鋼鐵廠,讓其具備年產25至50萬噸綠鋼的能力。整個項目的投資額高達23億歐元(約192億港元),預計在4年內完成。

 

參照H2 Green Steel的研究報告,其綠色鋼鐵不是完全零化石燃料冶煉,惟相比傳統煉鋼程序仍可減少達95%的碳排放量。(圖片來源:H2 Green Steel臉書專頁)

H2 Green Steel與伊比德羅拉(Iberdrola)共同投資23億歐元,合作興建一座電解能力為1GW(Gigawatt)的綠氫能源廠。(圖片來源:Iberdrola官網)

 

  盡管H2GS起碼要到2025年始可投產,兼且其綠鋼生產成本也較高,惟卻吸引Mercedes-Benz、BMW等汽車大廠下單,簽訂每年逾150萬噸綠鋼的合約,合約期更長達5至7年。

 

Mercedes-Benz是首家投資H2 Green Steel的汽車大廠,並會在2025年開始採用其綠鋼來生產汽車,終極目標是2039年實現旗下所有汽車製造均為碳中和。(圖片來源:Mercedes-Benz官網)

 

  H2GS首席商務長布拉(Mark Bula)表示,除汽車廠外,他們還收到來自家電、建材、國防、航空工業等領域的客戶訂單,可見市場對綠鋼已有一定需求。該公司的目標是,2030年能夠年產500萬噸綠色鋼材,足以製造300萬輛汽車。

 

Volvo用綠鋼製造電動貨車

 

  汽車業作為鋼材的最大用家之一,當然亦難逃減碳壓力。事實上,汽車廠從汽油車轉型至電動車生產,尚不足以完全解決碳排問題,因為汽車碳排量的最大來源不是內燃機引擎,而是車身鋼材。Volvo採購主管埃諾森(Kerstin Enochsson)指出,鋼鐵佔一輛汽車碳足跡的20%至35%。

 

  因此,當HYBRIT試驗工廠啟動後,Volvo隨即在2021年成為其第一個合作夥伴,取得HYBRIT首批試產的綠鋼,於是集團旗下工程車品牌AB Volvo便嘗試用綠鋼製作一輛原型車——適用於採礦和採石場的電動傾卸貨車(Dump Truck)。廠方之所以選用這款車型來試製原型車,主要因為其7成重量都是來自於鋼材與鑄鐵,有大量可用到綠鋼的部分。

 

Volvo旗下工程車品牌AB Volvo於2021年10月推出全球首輛由綠鋼製成的電動傾卸貨車,車身由逾3,000公斤的綠色鋼材組成,全車重量高達8噸。(圖片來源:Volvo官網)

 

  受制於技術問題,有些幾何形狀的零件(如圓柱軸)無法用綠鋼製成,致使原型車不是以100%的綠鋼製作,但絕大部分的零件,尤其是車輛後半部分的舉斗都是由綠鋼製成。最終廠方使用了逾3,000公斤綠鋼,成功製造出這輛原型車。Volvo擬於2022年內試用綠鋼進行小規模的批量生產,預計在未來10年內將擴大其使用規模。

 

綠色鋼鐵現已被用於富豪汽車部分型號的貨車,包括:Volvo FH、Volvo FM、Volvo FMX等,作為車架縱樑的一部分。(圖片來源:Volvo官網)

 

綠能供電不穩帶來營運挑戰

 

  瑞典鋼鐵業上游的鋼材製造商現正積極煉造綠鋼,下游的汽車業者亦開始試用綠鋼來製造汽車,顯示整個產業鏈已逐步投入綠色轉型,故此敢於定下2045年不用化石燃料煉鋼的宏大目標。難怪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稱許瑞典為綠色經濟的先驅。

 

  可是,要真正實現如此宏大目標,鋼鐵業者卻要面對重重困難。查爾摩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能源科技教授約翰森(Filip Johnsson)指出,利用氫氣來製造綠鋼,必需耗費大量綠能供電,但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卻存有間歇性、不穩定的問題,這為鋼鐵廠要保持穩定運作帶來一定挑戰。

 

  另外,綠色鋼鐵的生產成本較普通鋼鐵高出25%,用綠鋼造車的成本亦會隨之升高。國際諮詢機構麥肯錫(Mckinsy)評估,歐洲民眾平均每年花費200歐元(約1,670港元)在鋼鐵製品上,綠鋼將會讓平均開支大增3成至260歐元(約2,190港元)。

 

碳權交易補貼助降綠鋼成本

 

  幸好,歐盟早在2005年已建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可為綠鋼價格帶來下調空間。若果企業年度碳排放量超過本身的排放配額,就會面臨高額罰款,所以企業會透過碳交易系統,向有剩餘配額的公司購入排放配額。

 

在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中,將經核證的減排量做為商品;被納入碳交易體系的公司可按規定獲取排放配額,再依據自身減排狀況,選擇買入或賣出配額。(圖片來源:挪威能源與環境聯盟官網)

 

  譬如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於2020年通過出售碳排放額度,淨賺15.8億美元(約123.2億港元),佔年內總收入的5%。因此,綠色鋼鐵廠也可以藉由碳交易來賺取額外收入,補貼綠鋼生產,幫助降低營運成本。

 

  同時,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將於2026年正式啟動,向鋼鐵、鋁、電力、水泥、化肥等高碳排放產業的進口商課徵碳關稅,這亦為歐洲綠鋼業者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

 

  瑞典HYBRIT領先全球造出綠鋼後,刺激了其他歐洲業者急起直追:德國第二大鋼鐵集團薩爾斯吉特(Salzgitter)將於2022年底推出首批綠鋼;歐洲最大鋼鐵廠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則計畫在2025年開始供應綠鋼。由是觀之,鋼鐵業從高碳排蛻變成零排放的產業,似乎再非遙不可及的事了。

 

Read More:

能源界明日之星 ?「綠色氫能」排水不排碳,成未來零碳排關鍵 !

從解決生活問題入手建設城市 瑞典贏在目標夠貼地


05/07/2024

蘋果AI野望!iOS 18不止ChatGPT,還會整合Google Gemini?Apple AI產品策略大揭秘!

#Smart Living #智慧生活 #ChatGPT #AI #iOS 18 #Anthropi #Google #生成式AI #Apple #Apple Intelligence #OpenAI #蘋果

  在生成式AI的賽道上,蘋果(Apple)比對手遲了一年才發表Apple Intelligence,處於落後位置。有消息指,為求迎頭趕上,蘋果除與OpenAI合作外,也會跟Google和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在2024年秋季釋出的《iOS 18》作業系統,可能會有ChatGPT以外的AI服務可供選擇;日後添加更強大的AI新功能時,或許會改用類似iCloud+的訂閱模式。當Apple的產品策略聚焦於AI,將為其業務帶來甚麼新面貌?蘋果AI的發展將會面臨甚麼新挑戰?

 

蘋果AI部署慢步調優勢漸露

 

  在引進新科技時,Apple一向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以致對新技術的採用速度往往偏慢,近年的生成式AI正是最明顯例子。ChatGPT在2022年11月面世後,旋即引爆生成式AI熱潮,微軟(Microsoft)、Google、亞馬遜(Amazon)等爭相在2023年推出AI工具,惟Apple卻一路拖到2024年 6 月始發表Apple Intelligence。

 

  蘋果在AI部署上的慢步調作風一直飽受外界爭議,但最近看到其對手的AI項目相繼宣布失敗,反而凸顯其慢步調的優勢。微軟發表發表AI PC規格「Copilot+ PC」,對撼整合Apple Intelligence的Mac電腦,可是其主打AI功能「回想」(Recall)卻遭很多保安專家批評,具有極大資安風險,迫使微軟在2024年6月宣布押後推出此功能。

 

當《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正式推出時,作業系統內將包含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蘋果採用慢步調作風,一開始只針對一小部分用戶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所以初期僅支援美式英文。(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甫踏入2024年7月,另一科技巨頭Amazon宣布停止銷售商用AI機械人Astro for Business。該機械人於2024年11月上市,面向零售業與製造業的商家,但如今只發售7個月就要停產,成為非常短命的AI產品。Apple寧願待產品設計完善、測試妥當後,始會推出市場,這樣即使看似遠遠落後於對手,但總勝過產品發表後被迫撤回或停售的尷尬局面。

 

Gemini模型秋季登陸蘋果AI

 

  為讓其AI服務變得更多元化,蘋果將為Apple Intelligence引入ChatGPT以外的AI模型。根據彭博(Bloomberg)報道,蘋果已跟Google和另一家AI初創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其中Google的Gemini模型將率先於2024年秋季登陸蘋果AI平台,這正是Apple Intelligence測試版伴隨著《iOS 18》推出的時間點。

 

  Apple決定跟多家AI公司合作,可以為其用戶帶來更全面的AI體驗。事實上,每家AI公司皆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如把不同公司的AI模型整合至同一平台上,Apple Intelligence可以在不同任務和應用情景中為用戶提供最佳選擇。

 

  譬如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在撰寫創意文案上較出色,Google的Gemini模型在規劃行程的考量上較仔細。藉由這種多元化的合作策略,蘋果可以讓Apple Intelligence在各個方面皆保持優勢,同時又不會過度依賴單一AI技術供應商。

 

日後用戶在Macbook與iPhone上,除ChatGPT外,或許還可以召喚Google Gemini來協助文書處理。(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AI訂閱模式創造新收入來源

 

  早前WWDC 2024大會上,Apple展示了Apple Intelligence的各種應用功能,相信這些功能都是可以免費使用。但日後Apple Intelligence如有新功能加入,用戶或許要另外付費才能使用,情況有點像iCloud+訂閱服務。

 

  iCloud為iPhone用戶提供5G的免費儲存空間,若用戶覺得不敷應用,可以付費升級至iCloud+,不但可享用更大的雲端儲存空間,還可以使用隱藏電子郵件、iCloud私密轉送,自訂電郵網域等增值功能。

 

  目前主流的AI工具如OpenAI ChatGPT、Microsoft Copilot、Google Gemini等均設有收費版本,讓用戶使用回應速度更快、生成能力更強大的AI模型,相信未來Apple Intelligence都會有類似的收費服務。另外,倘若用戶透過iPhone訂閱OpenAI等合作夥伴的付費版服務,預計Apple 也會從中抽取分成,為蘋果帶來銷售手機以外的新收入來源。

 

蘋果AI面臨歐盟新法例挑戰

 

  不過,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之路卻是布滿荊棘。2023年,歐盟通過《數碼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將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字節跳動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定性為「守門人」(Gatekeeper),必須承擔義務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確保平台的互通性,以及保障用戶私隱免受侵犯;一旦發現違規,最高可被判處等同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

 

  歐盟執委會於2024年6月宣布,初步認定Apple Store業務規則已違反DMA,令蘋果成為首家受此法例起訴的企業,預計於2025年3月底前做出最後裁決。有鑑於此,蘋果已表示,2024年內不會在歐盟推出Apple Intelligence,避免再遭歐盟起訴。

 

  從技術層面來看,Apple Intelligence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很有機會涉及複雜的數據處理與私隱問題。更棘手的是,DMA的互通性要求與Apple的商業模式是互相違背的。蘋果透過嚴格控制硬件、軟件與服務無縫整合,為用戶帶來最佳的使用體驗,成功把客戶鎖在蘋果生態圈內。

 

  DMA所要求的互通性,等同打破Apple築起的生態圈圍牆,容許用戶自由地自由地遷移到不同平台、使用不同服務,這樣將對蘋果的商業模式造成極大衝擊,因此寧願暫時避開歐洲市場。但長遠而言,Apple究竟將如何應對DMA的規管,AI產品策略又會作出甚麼相應調整,還需持續觀察。

 

延伸閱讀:

蘋果AI反擊戰!Apple Intelligence全面融入iPhone、Mac、iPad,能否改寫AI市場格局?

WWDC 2024最強預告:iOS 18將整合ChatGPT?Apple與OpenAI聯手掀iPhone智能變革?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