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14/05/2021

電動車、綠能產業強勢崛起!引發銅短缺危機,全球銅價瘋狂飇升!

#Smart Living #石油 #油價 #碳排放量 #世界經濟 #碳中和 #綠能發電 #電動車 #綠能基建 #新石油 #銅 #銅礦產能 #銅短缺 #環保

  石油一向是全球大宗商品(Commodities)市場的重心,油價升跌跟世界經濟起伏更是息息相關,但最近形勢卻已悄然生變。全球各國現已高舉「碳中和(Carbon Neutral)」旗幟,使到石油漸漸淡出能源舞台,綠能發電與電動車則躍居市場新寵兒。作為綠能基建和電動車生產的關鍵原料,「銅」已變成炙手可熱的投資商品,更被視為綠能時代的「新石油」。可是,在需求急增下,銅礦產能卻未能追上,導致全球出現「銅短缺危機」!

 

銅是柔軟的金屬,延展性好,導電性又高,因此是電纜、電子零件中最常用的金屬材料。(圖片來源:Pixabay)

 

碳中和成全球各國共識

 

  2021年4月22日,40多個國家領袖以視像會議方式參加全球氣候峰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會上承諾,到2030年美國碳排放量將減少50%至52%。其他與會領袖都做出大幅減排的新承諾:日本首相菅義偉(Yoshihide Suga)高喊,該國減排目標將提高至46%。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亦表示,將國家減排目標調高到40%至45%。

 

  聯合國評估,現時加入碳減排陣營的國家超過100個,綜合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65%以上,經濟總量更佔世界經濟總體的70%以上。由此可見,碳中和已成全球各國共識,促使可再生能源產業邁入飛躍式成長的新階段。

 

  就算政府有意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惟綠能發電成本太高的話,企業與民間都是不會支持的。幸好,隨著電動車愈來愈普及,鋰電池產量不斷增加,已達到規模經濟效果,令電池成本持續下跌。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2010年電動車鋰電池組的每度電成本約1,182美元(約9,219.6港元),到2020年已大幅度降至105美元(約819港元)左右。

 

銅是非常耐用的金屬,可以100%循環回收再用,而無損其性能。現時銅市總體供應中有三分之一正是來自於廢銅回收。(圖片來源:Pixabay)

 

綠能降價推動產業發展

 

  因為可用作儲存綠能的鋰電池成本大降,使到可再生能源價格得以大幅下滑,綠能發電開始變得符合成本效益。在大部分地區新建發電站,綠能發電已比化石能源發電系統的成本更低,於是吸引各國增加對太陽能、風能、以及電池產業的投資;當達到大規模發電後,綠能價格可望進一步降低。一旦綠能發電成本降到比煤炭、天然氣發電還要低,那麼綠能市場便會迎來大爆發了。

 

  金融市場正是看到綠能的黃金未來,於是積極追捧綠能概念股。以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為例,早前該公司股價不停飇升,不僅成為市值最高的汽車廠商,又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更一度躋身全球10大最高市值企業的行列。相比起來,曾是市值最高的化石能源企業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現已跌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無論是興建綠能設施、抑或生產電動車,都要用上導電能力極佳的銅。建造風力發電站、太陽能發電廠和相關電網,對銅的使用量是化石能源發電廠的12倍。製造一輛電動車需使用80公斤的銅,比燃油車多出4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估,到2030年綠能與電動車產業的銅需求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至7%,需求量增加到520萬噸。

 

銅在風力發電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當轉子葉片收集風能後,發電機內的銅將風產生的天然動能轉化為電力,跟著電力從機艙基座透過銅纜線,經過開關裝置到達集電器,最後再藉由銅纜線輸出到變電站。(圖片來源:Pixabay)

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電池的生產成本低、污染小,弱光性能亦佳,光電轉換效率更是各種薄膜太陽電池之冠,接近於晶體矽太陽電池,但成本只是其三分之一,故此被視非常有前途的太陽能發電方案。(圖片來源:Pixabay)

 

美綠能政策刺激銅需求

 

  從需求層面來看,美國逐步走出疫情陰霾,經濟復蘇持續加速,拜登又提出2.25兆美元(約17.55兆港元)基礎建設計劃,當中包括更新全國電網、以及針對電動車的激勵措施。根據新計劃,政府既會資助美國車廠生產電動車、電池及相關零件,又會為消費者提供國產電動車稅務優惠,更會補貼地方政府和私人企業建設電動車充電站,目標是2030年前全美要設置50萬座充電站。以上舉措均會刺激銅需求暴增。

 

  從供應層面來看,各國為防堵新冠疫情擴散而推行的封鎖和限制措施,也擾亂了銅礦生產。全球最大產銅國智利宣布從2021年4月1日至5月30日暫時關閉邊境,以控制疫情,但卻讓市場擔心影響到銅料供應。其實,位於智利的全球最大銅礦坑Escondida,在疫情期間產量已下降8%。

 

  另一方面,近年智利礦石含銅量已呈下滑之勢,從2004年的1%含銅量降至2019年的0.67%,意味著採礦商要加倍投資才可維持產能。不過,智利國會於2021年3月通過一項法案,把銅、鋰礦商的所得稅率從3%調高至10%;假如銅價觸及每磅4.5美元(即每噸約10,080美元),額外所得稅率更會高達100%。如此一來,即使銅價大漲,智利採礦商也未必有意欲增加投資。

 

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 Group)旗下的Escondida銅礦,坐落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是全球最大的銅礦場,佔全球總產量約6%。(圖片來源:BHP Group官網)

 

疫情拖累銅礦產能下跌

 

  假設銅價上漲至非常吸引的水平,刺激部分礦商願意加碼投資,可是從開礦到採礦也需要一定時間:擴大現有礦坑所需時間較短,約2至3年;如要建立一座新礦場的話,需時可能要8至10年。更令人憂慮的是,智利銅礦工人因與資方的薪酬談判未能取得成果,正在醞釀罷工,為供應本已緊張的銅市場帶來進一步壓力。

 

  綜合上述種種不利因素,估計銅供應將會非常吃緊,使得銅價瘋狂飇升。2021年4月29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貨銅價觸及每噸10,008美元(約78,062.4港元),是10年來首次突破;5月10日,期銅盤中最高更達到10747.5美元(約83,830.5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高盛(Goldman Sachs)近日發表一份題為「銅是新石油」(Copper is the new oil)的研究報告,估計銅價上漲趨勢將會持續至2022年,及至2025年銅價更有機會攀升至1.5萬美元(11.7萬港元)。高盛強調,透過綠能科技實現碳中和,必需使用銅,預測到2030年銅礦的長期供應缺口將達820萬噸,是2000年代銅礦牛市的兩倍之多。高盛又指出,2020年代將會是全球銅需求量成長最強勁的時期,但銅礦產業卻未有做好準備,全球銅產量在2020年不升反跌,略減1.1萬噸至2,051.7萬噸。

 

必和必拓旗下Spence與Escondida銅礦的工會,因為與公司的薪資協商未能取得成果,將會舉行罷工投票,這將會增加銅市供應的風險。(圖片來源:BHP Group官網)

 

銅價或升到每噸2萬美元

 

  美國銀行(BofA)更警告,全球面臨「銅耗盡」(running out of copper)的風險,現時銅料存貨只能應付約3個星期的需求;如要解決當下的需求問題,唯有寄望廢銅供應能夠大幅增長。BofA指出,若果冶煉廠使用的廢銅不如預期般增加,到2025年銅價可能會跳升到每噸2萬美元(約15.6萬港元)。該行預測,2021、2022兩年全球將分別短缺18.6萬噸銅、以及36.9萬噸銅,2023、2024兩年供應可望重新回穩,及至2025年銅短缺將再度出現,庫存量亦會再次大跌。

 

  面對銅料供需嚴重失衝,礦業者正積極規劃多項銅礦開採計劃。業界焦點現正落在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公司(Freeport-McMoRan)的印尼格拉斯伯格金銅礦場(Grasberg),從露天開採轉為地下採礦的開發進度,目標是2021年底完成;另一焦點是艾芬豪礦業公司(Ivanhoe Mines)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卡莫阿-卡庫拉銅礦區(Kamoa-Kakula)計劃,將於2021年7月開始。預計這兩大新礦場啟用後,有助緩解全球銅短缺問題。

 

  然而,銅礦開採始終會破壞環境,因此還是會遭到環保人士的反對。美國土地管理局(BLM)於2021年5月宣布,將會重新考慮其早前批出的明尼蘇達州探礦許可證。此決定將會影響安託法加斯塔公司(Antofagasta)在當地的Twin Metals銅鎳礦開採項目。

 

Freeport-McMoran銅金公司旗下的Grasberg銅礦,位於印尼巴布亞省米米卡縣,其地下銅礦場預定於2021年底完成開發。(圖片來源:Freeport-McMoRan官網)

 

綠能經濟與環保相抵觸

 

  明尼蘇達州東北部擁有大量未開發的銅和鎳,但這些金屬卻混雜在硫化物礦石之內。如果把礦石開採出來,暴露在空氣和水中,就會釋出硫酸與其他污染物,破壞周遭水土環境。由於公眾與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Twin Metals開採計劃曾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被叫停,但後來卻獲特朗普政府重新批准啟動。

 

  今次開採計劃再被煞停,最終結果如何,委實難料。目前只知道,假如Twin Metals礦場建成的話,將會成為銅、鎳、鈷、鉑等電動車必需原料的主要來源地,對推動美國電動車產業發展有很大幫助。事實上,沒有採礦就不可能擁有綠能發電和電動車。不過,對環保人士來說,如要製造出綠能產品,就要破壞自然環境的話,絕非環保本意。

 

  其實,碳中和政策背後也含有一定的經濟考量,但如從經濟角度出發,本就與環保互相抵觸。這波銅礦開採潮可能因產銅國更重視環境影響,以致被減緩下來,惟這樣卻又會拖慢綠能發展的腳步。當中究竟如何拿揑,將考驗各國政府的智慧了。

 

Read More:【儲能商機大迸發】Tesla 劍指綠能電網,中日韓逐鹿鋰電池規格寶座!

Read More:【電動車大戰】次世代電池規格競賽!固態電池美日爭霸,主宰未來電動車市場格局!

 

05/07/2024

蘋果AI野望!iOS 18不止ChatGPT,還會整合Google Gemini?Apple AI產品策略大揭秘!

#Smart Living #智慧生活 #ChatGPT #AI #iOS 18 #Anthropi #Google #生成式AI #Apple #Apple Intelligence #OpenAI #蘋果

  在生成式AI的賽道上,蘋果(Apple)比對手遲了一年才發表Apple Intelligence,處於落後位置。有消息指,為求迎頭趕上,蘋果除與OpenAI合作外,也會跟Google和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在2024年秋季釋出的《iOS 18》作業系統,可能會有ChatGPT以外的AI服務可供選擇;日後添加更強大的AI新功能時,或許會改用類似iCloud+的訂閱模式。當Apple的產品策略聚焦於AI,將為其業務帶來甚麼新面貌?蘋果AI的發展將會面臨甚麼新挑戰?

 

蘋果AI部署慢步調優勢漸露

 

  在引進新科技時,Apple一向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以致對新技術的採用速度往往偏慢,近年的生成式AI正是最明顯例子。ChatGPT在2022年11月面世後,旋即引爆生成式AI熱潮,微軟(Microsoft)、Google、亞馬遜(Amazon)等爭相在2023年推出AI工具,惟Apple卻一路拖到2024年 6 月始發表Apple Intelligence。

 

  蘋果在AI部署上的慢步調作風一直飽受外界爭議,但最近看到其對手的AI項目相繼宣布失敗,反而凸顯其慢步調的優勢。微軟發表發表AI PC規格「Copilot+ PC」,對撼整合Apple Intelligence的Mac電腦,可是其主打AI功能「回想」(Recall)卻遭很多保安專家批評,具有極大資安風險,迫使微軟在2024年6月宣布押後推出此功能。

 

當《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正式推出時,作業系統內將包含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蘋果採用慢步調作風,一開始只針對一小部分用戶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所以初期僅支援美式英文。(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甫踏入2024年7月,另一科技巨頭Amazon宣布停止銷售商用AI機械人Astro for Business。該機械人於2024年11月上市,面向零售業與製造業的商家,但如今只發售7個月就要停產,成為非常短命的AI產品。Apple寧願待產品設計完善、測試妥當後,始會推出市場,這樣即使看似遠遠落後於對手,但總勝過產品發表後被迫撤回或停售的尷尬局面。

 

Gemini模型秋季登陸蘋果AI

 

  為讓其AI服務變得更多元化,蘋果將為Apple Intelligence引入ChatGPT以外的AI模型。根據彭博(Bloomberg)報道,蘋果已跟Google和另一家AI初創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其中Google的Gemini模型將率先於2024年秋季登陸蘋果AI平台,這正是Apple Intelligence測試版伴隨著《iOS 18》推出的時間點。

 

  Apple決定跟多家AI公司合作,可以為其用戶帶來更全面的AI體驗。事實上,每家AI公司皆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如把不同公司的AI模型整合至同一平台上,Apple Intelligence可以在不同任務和應用情景中為用戶提供最佳選擇。

 

  譬如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在撰寫創意文案上較出色,Google的Gemini模型在規劃行程的考量上較仔細。藉由這種多元化的合作策略,蘋果可以讓Apple Intelligence在各個方面皆保持優勢,同時又不會過度依賴單一AI技術供應商。

 

日後用戶在Macbook與iPhone上,除ChatGPT外,或許還可以召喚Google Gemini來協助文書處理。(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AI訂閱模式創造新收入來源

 

  早前WWDC 2024大會上,Apple展示了Apple Intelligence的各種應用功能,相信這些功能都是可以免費使用。但日後Apple Intelligence如有新功能加入,用戶或許要另外付費才能使用,情況有點像iCloud+訂閱服務。

 

  iCloud為iPhone用戶提供5G的免費儲存空間,若用戶覺得不敷應用,可以付費升級至iCloud+,不但可享用更大的雲端儲存空間,還可以使用隱藏電子郵件、iCloud私密轉送,自訂電郵網域等增值功能。

 

  目前主流的AI工具如OpenAI ChatGPT、Microsoft Copilot、Google Gemini等均設有收費版本,讓用戶使用回應速度更快、生成能力更強大的AI模型,相信未來Apple Intelligence都會有類似的收費服務。另外,倘若用戶透過iPhone訂閱OpenAI等合作夥伴的付費版服務,預計Apple 也會從中抽取分成,為蘋果帶來銷售手機以外的新收入來源。

 

蘋果AI面臨歐盟新法例挑戰

 

  不過,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之路卻是布滿荊棘。2023年,歐盟通過《數碼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將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字節跳動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定性為「守門人」(Gatekeeper),必須承擔義務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確保平台的互通性,以及保障用戶私隱免受侵犯;一旦發現違規,最高可被判處等同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

 

  歐盟執委會於2024年6月宣布,初步認定Apple Store業務規則已違反DMA,令蘋果成為首家受此法例起訴的企業,預計於2025年3月底前做出最後裁決。有鑑於此,蘋果已表示,2024年內不會在歐盟推出Apple Intelligence,避免再遭歐盟起訴。

 

  從技術層面來看,Apple Intelligence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很有機會涉及複雜的數據處理與私隱問題。更棘手的是,DMA的互通性要求與Apple的商業模式是互相違背的。蘋果透過嚴格控制硬件、軟件與服務無縫整合,為用戶帶來最佳的使用體驗,成功把客戶鎖在蘋果生態圈內。

 

  DMA所要求的互通性,等同打破Apple築起的生態圈圍牆,容許用戶自由地自由地遷移到不同平台、使用不同服務,這樣將對蘋果的商業模式造成極大衝擊,因此寧願暫時避開歐洲市場。但長遠而言,Apple究竟將如何應對DMA的規管,AI產品策略又會作出甚麼相應調整,還需持續觀察。

 

延伸閱讀:

蘋果AI反擊戰!Apple Intelligence全面融入iPhone、Mac、iPad,能否改寫AI市場格局?

WWDC 2024最強預告:iOS 18將整合ChatGPT?Apple與OpenAI聯手掀iPhone智能變革?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