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06/11/2020

【CBDC之戰】抗衡數碼人民幣,日歐央行奮起直追,吹響全球CBDC大戰號角!

#Smart Living #智慧城巿 #數碼貨幣 #央行數碼貨幣 #CBDC #數碼人民幣

  近期中國的數碼人民幣計劃取得明顯進展,讓多國中央銀行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甚至連作風保守的日本銀行與歐洲央行最近也動作頻頻,針對央行數碼貨幣(CBDC)作出積極部署。日銀表示最快可於2021年4月啟動數碼日圓首次試驗,歐洲央行亦已就數碼歐元展開公眾諮詢,可見數碼貨幣競賽已不止於中美角力,而是升級為全球大戰。

 

日銀與海外央行共研CBDC

 

  2020年9月23日,日本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公開表示,作為日本中央銀行,日銀會跟海外央行合作進行CBDC的試驗。隨後,國際清算銀行(BIS)便跟日本銀行、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加拿大銀行、瑞士國家銀行、瑞典央行,在10月9日共同發布一份聯合報告《央行數碼貨幣:基本原則和核心特徵》。

 

  該報告建議,CBDC不但要具備可轉換性、安全性、便利性、合法性等核心特徵,更要建立在不損害金融穩定、與現有貨幣共存和互補、促進創新和效率的基本原則之上。有別於市面上基於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而發行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報告建議CBDC既不應有匿名機制,也不宜由私營機構發行。

 

被譽為「央行中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與七國集團(G7)央行於2020年10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鑑於中國在CBDC部署上走在前面,已開發國家應該要統一步調,以發行CBDC為目標,完善相關環境,以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圖片來源:國際清算銀行官網)

 

2021年啟動數碼日圓試驗

 

  在同一天,日本當局亦發表了一份自家的研究報告。相比起7月首度發表的CBDC技術報告,今次報告重點已從「概念研究」進展至「實際政策分析」。報告中提出包含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的央行數碼貨幣發行計劃,並會於2021年4月進行首次驗證試驗,以進一步了解CBDC發行與流通模式。

 

  這項數碼日圓試驗將會分3階段推進:首階段於2021年春季啟動,主要調查CBDC系統上的資本流動是存有障礙;踏入第二階段,嘗試對用戶的持有金額設置上限,並測試能否在訊號接收不良的環境下使用,探索實際使用時會遇到的問題;來到最後階段,會邀請私營企業和民眾參與試驗,並會考慮在限定地區推行試點測試。日銀旗下決濟機構局長神山一成表示,希望試驗可在2021年內進入第二階段。

 

日銀現階段無意發行CBDC

 

  日銀近期加緊推進數碼貨幣的測試部署,但卻一直強調現階段沒有發行CBDC的計劃,這可能與日本國內要求發行數碼日圓的聲音不多有關。雖然新冠疫情期間數碼支付使用率大幅上升,可是現金結算仍是日本社會主流。最終,日銀是否發行數碼日圓,還要看國民的意願。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ATM提款機數目正在逐步減少,長遠而言可能會削弱現金的便利性。

 

  緃使日本民間對發行CBDC的氛圍並不明顯,惟政府對數碼貨幣危機感卻有增加之勢。日本財務副大臣岡村健二在公開場合表示,憑藉數碼人民幣的先發優勢,中國有意成為主導全球數碼貨幣發行的角色,這對日本而言是值得擔憂之事。

 

  根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報告,美元在2020年9月仍是全球最活躍的國際支付貨幣(40.51%)﹑歐元緊隨其後(32.77%),英鎊排名第三(6.97%),日圓排第四(3.72%),人民幣則排第五(1.95%)。萬一數碼人民幣在國際間獲廣泛使用,便有可能超越日圓,躍居全球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所以日本對此確是不得不防。

 

自民黨(日本執政黨)財政事務委員會的眾議員山本幸三公開呼籲,假如日本銀行要發行數碼日圓,有關央行職責範圍的法例必須作出修訂,以規範央行對CBDC應履行的權責,顯示日本政界已高度關注數碼日圓的發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日本構想中的數碼日圓應該像現金支付和手機支付般便捷,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低成本、安全地使用,甚至在發生天災時也可以離線使用。(圖片來源:Pixabay.com)

 

4種需發行數碼歐元的情況

 

  除日本外,歐洲也感受到數碼人民幣的威脅,所以在這一、兩個月也加快了CBDC的發展步伐。9月22日,歐洲央行(ECB)的法定代表人德國律師事務所Bock Legal向歐盟知識產權局提交了「數碼歐元」(Digital Euro)的商標申請。9月24日,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加密市場監管規則》草案細節,為數碼貨幣制定更仔細的分類,以釐清監管範圍。

 

  10月3日,歐洲央行發布一份長達50頁的數碼歐元綜合報告,儘管當中取態與日本央行接近,表明現階段不考慮發行數碼貨幣,但卻指出歐盟應該要做好發行CBDC的準備,以應付未來需要。報告中列出可4種可能需要考慮發行數碼歐元的情況條件:1) 電子支付的需求持續增加;2) 現金使用量明顯下降;3)私營數碼支付工具在全球普及起來;4) 全球多家央行決定發行CBDC。

 

  10月12日,歐洲央行正式展開公眾諮詢,以了解歐洲公民對支付方式的偏好,以及是否願意使用數碼貨幣;同時,亦已進行數碼歐元的封閉測試。ECB預計,2021年中期前將會認真研議,是否啟動數碼歐元計劃。

 

  在技術層面,歐洲央行正在考慮兩種不同的架構設計:一種是開放中間人角色,把支付作業責任下放給受監管的中介機構,好處是功能擴展空間較大,日後易於整合其他服務;另一種是完全去掉中間人,讓數碼歐元在離線狀態下也可進行支付,令使用體驗更接近現金,而且用戶私隱又可獲得更佳的保護。

 

歐洲央行發現,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愈來愈多歐盟居民使用數碼支付,網購銷售額在2020年2月至6月增長了20%,因而對發行CBDC的態度轉趨積極。(圖片來源:Pixabay.com)

 

儘管歐洲央行現正積極研究數碼歐元,但卻反對廢除紙幣或硬幣,強調數碼歐元只是現金的輔助工具,無法完全取代現金。(圖片來源:Pixabay.com)

 

G20共建CBDC發行標準

 

  另一方面,二十國集團(G20)於10月13日發表報告指,現正跟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以及國際清算銀行合作,攜手建立數碼貨幣發行的國際標準與規範,又會於2022年底制定「穩定幣」(Stablecoins)的監管框架,並完成對CBDC設計、技術與實驗的研究。預計到2025年底,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應可具備促進各國進行CBDC交易的技術能力。至此,發行央行數碼貨幣似乎已不再是一國之事,而是全球共襄的盛舉了!

 

  雖然日本與歐盟對CBDC的現有態度著重於研究而不是發行,然而在中國快馬加鞭推進數碼人民幣的威脅下,或許全球局勢會出現轉折,迫使日本銀行與歐洲央行改變主意發行CBDC;加上美國聯儲局最近也加緊研發數碼美元,故此各國央行的數碼貨幣勢將成為國際金融競爭的終極戰場。 

 

縱然歐洲央行對是否發行數碼歐元仍未有明確表態,只重申要保持觀望與做好相關準備,但卻也透露數碼歐元一旦發行,將會是所有歐洲公民和企業均可使用的數碼化法定貨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Read More:【CBDC貨幣戰】數碼人民幣再加速,數碼美元研發升溫,貨幣戰如箭在弦!

 

Read More:【數碼貨幣】數碼美元試驗計劃始動!全球央行數碼貨幣爭霸揭開戰幔

05/07/2024

蘋果AI野望!iOS 18不止ChatGPT,還會整合Google Gemini?Apple AI產品策略大揭秘!

#Smart Living #智慧生活 #ChatGPT #AI #iOS 18 #Anthropi #Google #生成式AI #Apple #Apple Intelligence #OpenAI #蘋果

  在生成式AI的賽道上,蘋果(Apple)比對手遲了一年才發表Apple Intelligence,處於落後位置。有消息指,為求迎頭趕上,蘋果除與OpenAI合作外,也會跟Google和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在2024年秋季釋出的《iOS 18》作業系統,可能會有ChatGPT以外的AI服務可供選擇;日後添加更強大的AI新功能時,或許會改用類似iCloud+的訂閱模式。當Apple的產品策略聚焦於AI,將為其業務帶來甚麼新面貌?蘋果AI的發展將會面臨甚麼新挑戰?

 

蘋果AI部署慢步調優勢漸露

 

  在引進新科技時,Apple一向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以致對新技術的採用速度往往偏慢,近年的生成式AI正是最明顯例子。ChatGPT在2022年11月面世後,旋即引爆生成式AI熱潮,微軟(Microsoft)、Google、亞馬遜(Amazon)等爭相在2023年推出AI工具,惟Apple卻一路拖到2024年 6 月始發表Apple Intelligence。

 

  蘋果在AI部署上的慢步調作風一直飽受外界爭議,但最近看到其對手的AI項目相繼宣布失敗,反而凸顯其慢步調的優勢。微軟發表發表AI PC規格「Copilot+ PC」,對撼整合Apple Intelligence的Mac電腦,可是其主打AI功能「回想」(Recall)卻遭很多保安專家批評,具有極大資安風險,迫使微軟在2024年6月宣布押後推出此功能。

 

當《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正式推出時,作業系統內將包含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蘋果採用慢步調作風,一開始只針對一小部分用戶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所以初期僅支援美式英文。(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甫踏入2024年7月,另一科技巨頭Amazon宣布停止銷售商用AI機械人Astro for Business。該機械人於2024年11月上市,面向零售業與製造業的商家,但如今只發售7個月就要停產,成為非常短命的AI產品。Apple寧願待產品設計完善、測試妥當後,始會推出市場,這樣即使看似遠遠落後於對手,但總勝過產品發表後被迫撤回或停售的尷尬局面。

 

Gemini模型秋季登陸蘋果AI

 

  為讓其AI服務變得更多元化,蘋果將為Apple Intelligence引入ChatGPT以外的AI模型。根據彭博(Bloomberg)報道,蘋果已跟Google和另一家AI初創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其中Google的Gemini模型將率先於2024年秋季登陸蘋果AI平台,這正是Apple Intelligence測試版伴隨著《iOS 18》推出的時間點。

 

  Apple決定跟多家AI公司合作,可以為其用戶帶來更全面的AI體驗。事實上,每家AI公司皆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如把不同公司的AI模型整合至同一平台上,Apple Intelligence可以在不同任務和應用情景中為用戶提供最佳選擇。

 

  譬如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在撰寫創意文案上較出色,Google的Gemini模型在規劃行程的考量上較仔細。藉由這種多元化的合作策略,蘋果可以讓Apple Intelligence在各個方面皆保持優勢,同時又不會過度依賴單一AI技術供應商。

 

日後用戶在Macbook與iPhone上,除ChatGPT外,或許還可以召喚Google Gemini來協助文書處理。(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AI訂閱模式創造新收入來源

 

  早前WWDC 2024大會上,Apple展示了Apple Intelligence的各種應用功能,相信這些功能都是可以免費使用。但日後Apple Intelligence如有新功能加入,用戶或許要另外付費才能使用,情況有點像iCloud+訂閱服務。

 

  iCloud為iPhone用戶提供5G的免費儲存空間,若用戶覺得不敷應用,可以付費升級至iCloud+,不但可享用更大的雲端儲存空間,還可以使用隱藏電子郵件、iCloud私密轉送,自訂電郵網域等增值功能。

 

  目前主流的AI工具如OpenAI ChatGPT、Microsoft Copilot、Google Gemini等均設有收費版本,讓用戶使用回應速度更快、生成能力更強大的AI模型,相信未來Apple Intelligence都會有類似的收費服務。另外,倘若用戶透過iPhone訂閱OpenAI等合作夥伴的付費版服務,預計Apple 也會從中抽取分成,為蘋果帶來銷售手機以外的新收入來源。

 

蘋果AI面臨歐盟新法例挑戰

 

  不過,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之路卻是布滿荊棘。2023年,歐盟通過《數碼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將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字節跳動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定性為「守門人」(Gatekeeper),必須承擔義務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確保平台的互通性,以及保障用戶私隱免受侵犯;一旦發現違規,最高可被判處等同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

 

  歐盟執委會於2024年6月宣布,初步認定Apple Store業務規則已違反DMA,令蘋果成為首家受此法例起訴的企業,預計於2025年3月底前做出最後裁決。有鑑於此,蘋果已表示,2024年內不會在歐盟推出Apple Intelligence,避免再遭歐盟起訴。

 

  從技術層面來看,Apple Intelligence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很有機會涉及複雜的數據處理與私隱問題。更棘手的是,DMA的互通性要求與Apple的商業模式是互相違背的。蘋果透過嚴格控制硬件、軟件與服務無縫整合,為用戶帶來最佳的使用體驗,成功把客戶鎖在蘋果生態圈內。

 

  DMA所要求的互通性,等同打破Apple築起的生態圈圍牆,容許用戶自由地自由地遷移到不同平台、使用不同服務,這樣將對蘋果的商業模式造成極大衝擊,因此寧願暫時避開歐洲市場。但長遠而言,Apple究竟將如何應對DMA的規管,AI產品策略又會作出甚麼相應調整,還需持續觀察。

 

延伸閱讀:

蘋果AI反擊戰!Apple Intelligence全面融入iPhone、Mac、iPad,能否改寫AI市場格局?

WWDC 2024最強預告:iOS 18將整合ChatGPT?Apple與OpenAI聯手掀iPhone智能變革?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