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27/03/2020

【物流趨勢】疫情加速「無人物流」發展!自駕貨車與無人機成貨運界新寵

#Smart Living #智能科技 #無人物流 #貨運 #自駕貨車 #無人機 #自駕科技 #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疫症 #防疫

  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持續肆虐,人們不敢出外購物,催生大量網購需求,連帶網上買菜、餐飲外賣的訂單都大幅飇升,同時也使配送人手變得異常緊張。不過,這個突如其來的人力缺口,加上近期大熱的非接觸式取貨潮,卻意外加速了「無人物流」的發展步伐。

 

  所謂「無人物流」,意指在貨倉內使用AGV(Autonomous Guided Vehicle)無人搬運車,以最短路線將貨品從貨架搬運到分揀系統,然後把分揀好的貨品放上無人自駕貨車(Driverless Truck)或無人機(Drone),配送至目的地。目前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與阿里巴巴已推行倉庫自動化,倉庫揀貨、分裝上車幾乎不經人手,然而貨運物流的「最後一哩路」:將貨品交到顧客手中,卻仍然依靠送貨員運輸作業。

 

  蒙特利爾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指,全球物流產業鏈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環節正是這「最後一哩路」,估計佔貨運總成本的50%至60%;只要能在這環節實現自動化,便可大幅減省成本,提高盈利空間。近年,Alphabet(Google母公司)、Amazon、UPS、京東、順豐速運等業界巨擘,樂於大灑金錢研發無人貨車或送貨無人機,正是看中這點。可是,受制於法例規管與公眾疑慮,目前這類無人車與無人機只限於指定場地測試運作,未能大規模投入服務。

 

  新冠疫情期間,大量網購貨品急需派送,但因封城或隔離限制,令物流業未能招聘足夠人手應付送貨任務;同時,送貨員在交貨時有機會與顧客或其他人有身體接觸,容易造成防疫缺口。在如此特殊的社會情勢下,意外形成了對無人物流發展的有利環境。本來,為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無人車是禁止在一般路面行駛,但在全國實施封城下,街道上空無一人,無人車因而獲得「解禁」,終於可駛出測試場地,真正落地行車和送貨。

 

  京東派出智能送貨車,為武漢市指定收治確診病人的醫院提供送貨服務;疫情期間推出的無接觸配送服務,亦有部分是以智能送貨車來完成配送。其實,京東原擬於2020年內陸續完成無人車的量產和部署,惟疫情爆發卻迫使計劃要提前執行,現正加緊生產智能送貨車,到4月底會有近100輛在武漢投入服務。

 

京東自主研發的智能送貨車在武漢仁和站與600米外武漢第九醫院之間來回行駛,負責運送醫療物資。(圖片:京東企業官網)

 

  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無人物流產業亦已釀釀多時。以UPS為例,自2019年3月起,就跟無人物流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uSimple)合作,對無人重型貨車進行路面測試,提供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至圖森市的貨運服務,測試期間有效減省10%的油費支出。於是,UPS在2019年8月公布入股圖森未來,這是該公司在此領域的首項策略性投資;今年3月,更宣布加強與圖森未來的合作,包括增加貨運次數與運輸路線。此外,UPS於今年1月亦宣布與Alphabet旗下無人車公司Waymo合作,針對無人小型客貨車作試點測試,將包裹從坦佩物流中心,運送到同一州份的鳳凰城各UPS門市。

 

TuSimple無人重型貨車的車廂內仍有派駐監察員監控行車狀況。TuSimple表示,可望於2021年進行首次無監察員的運輸作業。(圖片:TuSimple官網)

 

  不過,單靠無人貨車,仍不足以完成「最後一哩路」。華盛頓大學供應鏈運輸與物流中心主任古德柴爾德(Anne Goodchild)認為,未來貨運趨勢是貨車搭配無人機送貨到家:前者會變成小型倉庫,駛到指定停泊地點後,用無人機遞送到顧客家門,完成送貨最後一哩路;跟著無人機飛回貨車進行充電,預備執行下一次任務。

 

  UPS也明白這點,所以近年積極拓展送貨無人機業務。2019年10月,UPS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批准,提供商用無人機配送服務;11月與美國最大連鎖藥店 CVS Pharmacy 合作,成功利用無人機將處方藥運送到顧客家門。今年2月,UPS更跟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療中心(UC San Diego Health)合作展開校園醫療快遞計劃,在校園保健中心與實驗室之間提供醫藥派送服務。由此可見,UPS已擁有送貨無人車與無人機的完整配套。

 

UPS找來Waymo合作,使用經改裝的Chrysler Pacifica無人小型客貨車,把貨件配送到鳳凰城各UPS門市。(圖片:Waymo官網)

UPS與CVS Pharmacy合作,利用無人機把處方藥直接運送至顧客家門,讓行動不便的患者毋須到藥店取藥。(圖片:UPS官網)

 

  至於中國方面,順豐速運於今年2月曾出動方舟無人機,把緊急醫療物資運送到武漢金銀潭醫院;及後更多次派遣無人機到武漢市、十堰市、贛州市、溫州市、哈爾濱市等地,配送防護衣、手套、藥品及食物等,緩解疫區的物資運輸壓力。有業內人士估計,按照貨件快遞、餐飲外賣、網上買菜三大領域的需求量而論,中國無人物流產業將可成長至千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運送醫療物資至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順豐方舟無人機,負載量高達10公斤,最遠航程可達18公里。(圖片:順豐速運官網)

 

  這波新冠疫情意外地為民眾帶來接觸無人物流的機會,可能會改變人們對無人自駕科技的看法——日後當送貨無人車與無人機正式上路時,所受到的阻力或許會小一點。

 

05/07/2024

蘋果AI野望!iOS 18不止ChatGPT,還會整合Google Gemini?Apple AI產品策略大揭秘!

#Smart Living #智慧生活 #ChatGPT #AI #iOS 18 #Anthropi #Google #生成式AI #Apple #Apple Intelligence #OpenAI #蘋果

  在生成式AI的賽道上,蘋果(Apple)比對手遲了一年才發表Apple Intelligence,處於落後位置。有消息指,為求迎頭趕上,蘋果除與OpenAI合作外,也會跟Google和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在2024年秋季釋出的《iOS 18》作業系統,可能會有ChatGPT以外的AI服務可供選擇;日後添加更強大的AI新功能時,或許會改用類似iCloud+的訂閱模式。當Apple的產品策略聚焦於AI,將為其業務帶來甚麼新面貌?蘋果AI的發展將會面臨甚麼新挑戰?

 

蘋果AI部署慢步調優勢漸露

 

  在引進新科技時,Apple一向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以致對新技術的採用速度往往偏慢,近年的生成式AI正是最明顯例子。ChatGPT在2022年11月面世後,旋即引爆生成式AI熱潮,微軟(Microsoft)、Google、亞馬遜(Amazon)等爭相在2023年推出AI工具,惟Apple卻一路拖到2024年 6 月始發表Apple Intelligence。

 

  蘋果在AI部署上的慢步調作風一直飽受外界爭議,但最近看到其對手的AI項目相繼宣布失敗,反而凸顯其慢步調的優勢。微軟發表發表AI PC規格「Copilot+ PC」,對撼整合Apple Intelligence的Mac電腦,可是其主打AI功能「回想」(Recall)卻遭很多保安專家批評,具有極大資安風險,迫使微軟在2024年6月宣布押後推出此功能。

 

當《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正式推出時,作業系統內將包含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蘋果採用慢步調作風,一開始只針對一小部分用戶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所以初期僅支援美式英文。(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甫踏入2024年7月,另一科技巨頭Amazon宣布停止銷售商用AI機械人Astro for Business。該機械人於2024年11月上市,面向零售業與製造業的商家,但如今只發售7個月就要停產,成為非常短命的AI產品。Apple寧願待產品設計完善、測試妥當後,始會推出市場,這樣即使看似遠遠落後於對手,但總勝過產品發表後被迫撤回或停售的尷尬局面。

 

Gemini模型秋季登陸蘋果AI

 

  為讓其AI服務變得更多元化,蘋果將為Apple Intelligence引入ChatGPT以外的AI模型。根據彭博(Bloomberg)報道,蘋果已跟Google和另一家AI初創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其中Google的Gemini模型將率先於2024年秋季登陸蘋果AI平台,這正是Apple Intelligence測試版伴隨著《iOS 18》推出的時間點。

 

  Apple決定跟多家AI公司合作,可以為其用戶帶來更全面的AI體驗。事實上,每家AI公司皆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如把不同公司的AI模型整合至同一平台上,Apple Intelligence可以在不同任務和應用情景中為用戶提供最佳選擇。

 

  譬如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在撰寫創意文案上較出色,Google的Gemini模型在規劃行程的考量上較仔細。藉由這種多元化的合作策略,蘋果可以讓Apple Intelligence在各個方面皆保持優勢,同時又不會過度依賴單一AI技術供應商。

 

日後用戶在Macbook與iPhone上,除ChatGPT外,或許還可以召喚Google Gemini來協助文書處理。(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AI訂閱模式創造新收入來源

 

  早前WWDC 2024大會上,Apple展示了Apple Intelligence的各種應用功能,相信這些功能都是可以免費使用。但日後Apple Intelligence如有新功能加入,用戶或許要另外付費才能使用,情況有點像iCloud+訂閱服務。

 

  iCloud為iPhone用戶提供5G的免費儲存空間,若用戶覺得不敷應用,可以付費升級至iCloud+,不但可享用更大的雲端儲存空間,還可以使用隱藏電子郵件、iCloud私密轉送,自訂電郵網域等增值功能。

 

  目前主流的AI工具如OpenAI ChatGPT、Microsoft Copilot、Google Gemini等均設有收費版本,讓用戶使用回應速度更快、生成能力更強大的AI模型,相信未來Apple Intelligence都會有類似的收費服務。另外,倘若用戶透過iPhone訂閱OpenAI等合作夥伴的付費版服務,預計Apple 也會從中抽取分成,為蘋果帶來銷售手機以外的新收入來源。

 

蘋果AI面臨歐盟新法例挑戰

 

  不過,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之路卻是布滿荊棘。2023年,歐盟通過《數碼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將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字節跳動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定性為「守門人」(Gatekeeper),必須承擔義務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確保平台的互通性,以及保障用戶私隱免受侵犯;一旦發現違規,最高可被判處等同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

 

  歐盟執委會於2024年6月宣布,初步認定Apple Store業務規則已違反DMA,令蘋果成為首家受此法例起訴的企業,預計於2025年3月底前做出最後裁決。有鑑於此,蘋果已表示,2024年內不會在歐盟推出Apple Intelligence,避免再遭歐盟起訴。

 

  從技術層面來看,Apple Intelligence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很有機會涉及複雜的數據處理與私隱問題。更棘手的是,DMA的互通性要求與Apple的商業模式是互相違背的。蘋果透過嚴格控制硬件、軟件與服務無縫整合,為用戶帶來最佳的使用體驗,成功把客戶鎖在蘋果生態圈內。

 

  DMA所要求的互通性,等同打破Apple築起的生態圈圍牆,容許用戶自由地自由地遷移到不同平台、使用不同服務,這樣將對蘋果的商業模式造成極大衝擊,因此寧願暫時避開歐洲市場。但長遠而言,Apple究竟將如何應對DMA的規管,AI產品策略又會作出甚麼相應調整,還需持續觀察。

 

延伸閱讀:

蘋果AI反擊戰!Apple Intelligence全面融入iPhone、Mac、iPad,能否改寫AI市場格局?

WWDC 2024最強預告:iOS 18將整合ChatGPT?Apple與OpenAI聯手掀iPhone智能變革?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