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25/10/2019

【綠色城市】挪威力推電動車普及化,降低碳排放量,打造歐洲最佳綠色智慧城市

#Smart Living

  近日申訴專員公署批評特區政府的電動私家車政策有多項缺失,包括:公共充電設施數目不足、充電泊車位管理不善、缺乏長遠配套措施等。其實,全球不少大都市均把電動車列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點項目,以北歐國家挪威為例,今年國內售出的新車接近一半是電動車,乃全球人均電動車市場份額最高的國家,享有「世界電動車之都」的美譽,更因此而奪得2019年度的「歐洲綠色首都大獎(European Green Capital Award)」,其電動車政策絕對值得港府借鏡。

 

  挪威本身是全球十大產油國之一,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更是世上最大的離岸石油天然氣公司。挪威對外積極輸出石油產品,但對內卻鼓勵國民少用化石燃料,希望在2025年前全國禁售汽油車,只賣電動車。為何這個國家有如此自相矛盾的做法呢?究其原委,挪威的碳排放主要來源是交通運輸系統,首都奧斯陸(Oslo)就有六成碳排放量是從道路交通而來。

 

挪威的電動車享有行車特權,可在首都奧斯陸的巴士專線上行駛。(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有鑑於此,挪威政府遂針對電動車推出多項優惠措施,鼓勵駕駛者轉用電動車,以降低碳排放量和減少路邊空氣污染。挪威人購買傳統的汽油車須繳付車輛登記稅、加值營業稅、道路使用稅等;如改為選購電動車,便可省下上述稅金,令購入電動車的成本與汽油車相若,甚至更低。同時,電動車既可免費行駛收費公路,又可免付渡輪接駁費,更可在指定區域免費泊車和免費使用充電站,甚至還享有在巴士專線上行駛的特權。

 

挪威的電動車曾享有免費渡輪接駁優惠,2018 年修正為減免50%渡輪接駁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除提供經濟誘因外,挪威也積極設置公共充電設施,讓電動車可更方便充電。2009年,挪威成立交通能源管理局,負責制定和推行交通節能減排政策,並在全國各地廣設公共充電站。2011年,挪威的電動車充電站已逾3,100座,為當年歐洲充電站總數的80%;及至2017年底,充電站數目達到10,350座,較2011年暴增3倍。2015至2018年期間,挪威國營企業Enova在主要道路沿線每50公里就裝置一部公共快速充電器,形成快速充電走廊,免去長途駕駛者的後顧之憂。此外,政府又立法要求停車場應有6%的停車位設有充電設施。 

 

為免有電動車長時間霸佔充電站當停車位,當車輛電池電量介乎0%至80%,挪威充電站的充電速度會較快,收費較便宜;當電量升到80%至100%,充電速度便會減慢,收費也會增加。(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充足充電設施和多項稅務優惠的相輔相成下,挪威國民對電動車的需求節節上升。挪威道路聯會(Norwegian Road Federation)的資料顯示,當地電動車銷量於2013年只佔全國市場的5.5 %,2017年激增到20.8 %,2018年更跳升至31.2 %。結果,所有新登記私家車的碳排放量於2018年9月創下55g/km的新紀錄,遠低於前年同期的71g/km。

 

  當挪威電動車數目突破10萬大關後,車輛在充電期間所衍生的消費行為,便開始吸引私營企業投資建設充電站。電動車車主不會在充電時乾等,於是商家可在充電站周邊開設餐廳、商場或旅館,將車主等候時間化為賺錢機會,2018年因此而新增的站點就有500個。隨着電動車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後續衍生商機亦水漲船高,相信日後會有更多私人參建的充電站出現。

 

Nissan Leaf是2018年挪威最受歡迎的電動車型號,佔去全國電動車市場的四分一份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實,汽車電動化已被視為發展無人自駕車和車聯網的先決條件,加上有助減少空氣污染,故此全球各大汽車製造商先後表示擬於2022年積極推出電動車。國際諮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預測,2020年全球電池型電動車總產量可望達至350萬輛,及至2025年更會大增至1,480萬輛。由是觀之,電動車普及化已是全球大勢所趨,惟特區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自2016年起便不再積極推廣電動私家車,翌年更減低電動私家車的首次登記稅寬減額,從智慧城市的整體布局來看,實屬不智之舉!

 

05/07/2024

蘋果AI野望!iOS 18不止ChatGPT,還會整合Google Gemini?Apple AI產品策略大揭秘!

#Smart Living #智慧生活 #ChatGPT #AI #iOS 18 #Anthropi #Google #生成式AI #Apple #Apple Intelligence #OpenAI #蘋果

  在生成式AI的賽道上,蘋果(Apple)比對手遲了一年才發表Apple Intelligence,處於落後位置。有消息指,為求迎頭趕上,蘋果除與OpenAI合作外,也會跟Google和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在2024年秋季釋出的《iOS 18》作業系統,可能會有ChatGPT以外的AI服務可供選擇;日後添加更強大的AI新功能時,或許會改用類似iCloud+的訂閱模式。當Apple的產品策略聚焦於AI,將為其業務帶來甚麼新面貌?蘋果AI的發展將會面臨甚麼新挑戰?

 

蘋果AI部署慢步調優勢漸露

 

  在引進新科技時,Apple一向採取非常審慎的態度,以致對新技術的採用速度往往偏慢,近年的生成式AI正是最明顯例子。ChatGPT在2022年11月面世後,旋即引爆生成式AI熱潮,微軟(Microsoft)、Google、亞馬遜(Amazon)等爭相在2023年推出AI工具,惟Apple卻一路拖到2024年 6 月始發表Apple Intelligence。

 

  蘋果在AI部署上的慢步調作風一直飽受外界爭議,但最近看到其對手的AI項目相繼宣布失敗,反而凸顯其慢步調的優勢。微軟發表發表AI PC規格「Copilot+ PC」,對撼整合Apple Intelligence的Mac電腦,可是其主打AI功能「回想」(Recall)卻遭很多保安專家批評,具有極大資安風險,迫使微軟在2024年6月宣布押後推出此功能。

 

當《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正式推出時,作業系統內將包含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蘋果採用慢步調作風,一開始只針對一小部分用戶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所以初期僅支援美式英文。(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甫踏入2024年7月,另一科技巨頭Amazon宣布停止銷售商用AI機械人Astro for Business。該機械人於2024年11月上市,面向零售業與製造業的商家,但如今只發售7個月就要停產,成為非常短命的AI產品。Apple寧願待產品設計完善、測試妥當後,始會推出市場,這樣即使看似遠遠落後於對手,但總勝過產品發表後被迫撤回或停售的尷尬局面。

 

Gemini模型秋季登陸蘋果AI

 

  為讓其AI服務變得更多元化,蘋果將為Apple Intelligence引入ChatGPT以外的AI模型。根據彭博(Bloomberg)報道,蘋果已跟Google和另一家AI初創Anthropic達成合作協議,其中Google的Gemini模型將率先於2024年秋季登陸蘋果AI平台,這正是Apple Intelligence測試版伴隨著《iOS 18》推出的時間點。

 

  Apple決定跟多家AI公司合作,可以為其用戶帶來更全面的AI體驗。事實上,每家AI公司皆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如把不同公司的AI模型整合至同一平台上,Apple Intelligence可以在不同任務和應用情景中為用戶提供最佳選擇。

 

  譬如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在撰寫創意文案上較出色,Google的Gemini模型在規劃行程的考量上較仔細。藉由這種多元化的合作策略,蘋果可以讓Apple Intelligence在各個方面皆保持優勢,同時又不會過度依賴單一AI技術供應商。

 

日後用戶在Macbook與iPhone上,除ChatGPT外,或許還可以召喚Google Gemini來協助文書處理。(圖片來源:翻攝蘋果官方YouTube影片)

 

AI訂閱模式創造新收入來源

 

  早前WWDC 2024大會上,Apple展示了Apple Intelligence的各種應用功能,相信這些功能都是可以免費使用。但日後Apple Intelligence如有新功能加入,用戶或許要另外付費才能使用,情況有點像iCloud+訂閱服務。

 

  iCloud為iPhone用戶提供5G的免費儲存空間,若用戶覺得不敷應用,可以付費升級至iCloud+,不但可享用更大的雲端儲存空間,還可以使用隱藏電子郵件、iCloud私密轉送,自訂電郵網域等增值功能。

 

  目前主流的AI工具如OpenAI ChatGPT、Microsoft Copilot、Google Gemini等均設有收費版本,讓用戶使用回應速度更快、生成能力更強大的AI模型,相信未來Apple Intelligence都會有類似的收費服務。另外,倘若用戶透過iPhone訂閱OpenAI等合作夥伴的付費版服務,預計Apple 也會從中抽取分成,為蘋果帶來銷售手機以外的新收入來源。

 

蘋果AI面臨歐盟新法例挑戰

 

  不過,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之路卻是布滿荊棘。2023年,歐盟通過《數碼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將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字節跳動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定性為「守門人」(Gatekeeper),必須承擔義務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確保平台的互通性,以及保障用戶私隱免受侵犯;一旦發現違規,最高可被判處等同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

 

  歐盟執委會於2024年6月宣布,初步認定Apple Store業務規則已違反DMA,令蘋果成為首家受此法例起訴的企業,預計於2025年3月底前做出最後裁決。有鑑於此,蘋果已表示,2024年內不會在歐盟推出Apple Intelligence,避免再遭歐盟起訴。

 

  從技術層面來看,Apple Intelligence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很有機會涉及複雜的數據處理與私隱問題。更棘手的是,DMA的互通性要求與Apple的商業模式是互相違背的。蘋果透過嚴格控制硬件、軟件與服務無縫整合,為用戶帶來最佳的使用體驗,成功把客戶鎖在蘋果生態圈內。

 

  DMA所要求的互通性,等同打破Apple築起的生態圈圍牆,容許用戶自由地自由地遷移到不同平台、使用不同服務,這樣將對蘋果的商業模式造成極大衝擊,因此寧願暫時避開歐洲市場。但長遠而言,Apple究竟將如何應對DMA的規管,AI產品策略又會作出甚麼相應調整,還需持續觀察。

 

延伸閱讀:

蘋果AI反擊戰!Apple Intelligence全面融入iPhone、Mac、iPad,能否改寫AI市場格局?

WWDC 2024最強預告:iOS 18將整合ChatGPT?Apple與OpenAI聯手掀iPhone智能變革?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