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經范局
05/06/2024

辛偉誠萬元backpack走我路

#政經范局 #英國 #辛偉誠 #保守黨 #博文高 #大選 #政治

  倫敦時間上周二(5月28日)晚,英國首相辛偉誠輕裝上陣,只背一個小型backpack,風塵僕僕現身帕丁頓火車站月台,準備漏夜趕科場,登上前往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Cornwall)的通宵列車,為大選拉票。

 

  所謂的「風塵僕僕」,當然只是競選團隊為他營造的親民形象,各路攝影記者早收到公關通知,來到月台捕捉首相行蹤。可是不拍照還好,一拍之下糟糕了——有眼尖的記者發現,首相肩上那個「輕裝上陣」的小小背包,竟是印有其名字簡寫RS的私人訂製豪袋。

 

辛偉誠背萬元豪袋搭火車拉票(美聯社及互聯網)


「首相大人能不倒米乎?」

  對於身家富貴的首相來說,這個袋只是區區750英鎊的隨身用品,但對於平民來說,兌港紙要超過7000元⋯⋯辛偉誠這個「頭文字RS」豪華backpack,在選戰一開始,就自揭了他作為保守黨黨魁的離地,引來黨友一片嘩嘩聲。

  其實,頭頂英國史上首位少數族裔首相光環,辛偉誠人生路上一帆風順,屬於贏在起跑線、不知民間疾苦的「人生勝利組」。出生於英格蘭南安普敦郡的印裔富裕家族,辛偉誠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藥劑師。他自幼讀名校,進牛津,再赴史丹佛商學院裝身,返英後直球進入金融城,再和史丹佛相遇的印裔富家名媛成婚。

  一路亮麗風景線固然引人入勝,但若要回顧這位大英首位少數族裔首相的成功路,其實並沒有多少可以激勵新移民或草根階層的曲折之處。換言之,當辛偉誠在7月下台離開唐寧街後——不錯,他肯定會因為保守黨的慘敗而離開——為他著書立傳的作者需要花很大的工夫,才能為這位來自「人生勝利組」的富貴首相,裁剪出可供草民勵志的故事元素。若然平鋪直敘論其一生,找尋心靈雞湯的讀者只會捶胸自問:「點解我無富爸爸?」

  本來在英國,有錢倒也未必可以在政圈混出名堂,但辛偉誠的政治仕途同樣福星高照。他在保守黨14年執政後期才進入內閣,此時該黨已到樹倒猢猻散之時。前首相約翰遜和卓慧思在短時間內,因為經濟崩盤而相繼倒台,反而讓出身金融城、在2020年才當上財相的辛偉誠,因為具有財金專業知識,如坐火箭般入主了唐寧街。

 

辛偉誠人生贏在起跑線,事業一帆風順。(美聯社)


  因此,當辛偉誠在上月22日宣布解散國會,於7月4日舉行一場「閃電式」大選時,他和黨友們的心情可是天淵之別。這一刻,辛偉誠無論輸贏都已登上了人生的巔峰,他的少數族裔首相地位將載入英國史冊。即使是輸掉大選,他進則可繼續擔任保守黨前排議員,退則重返金融城,過其對沖基金合夥人的富豪生活。

  由於在野工黨在民調中領先保守黨20個百分點,辛偉誠的絕大多數國會黨友們,開始面對政治生涯的最後一個月倒數。不少人在國會度過了14年的執政歲月,一旦輸掉,不僅政治生涯清零,甚至因為喪失議員津貼而可能陷入經濟困境。因此辛偉誠的豪袋,不要說選民,就算是他的議員黨友們看在眼裏,也難掩苦澀和憤怒:「首相大人能不倒米乎?」

保守黨懼怕「博文高時刻」

  平心而論,辛偉誠這個豪袋,換了以往國泰民安之時,倒也不失為首相的時尚風格,說不定還可以為他爭取中產選票。可如今英國飽受脫歐、疫情、通脹和失業率上升等等折磨,不要說基層赤貧加劇,連不少中產都淪為了草根。此時辛偉誠連微服出巡的一個跟身袋都是私人訂製,無疑只會給水深火熱的貧苦大眾,帶來「何不食肉糜」的赤痛。

  尤其是英國新生代貧窮化愈趨嚴重,辛偉誠的勝利人生路,及其具象徵意義的「頭文字RS」袋,都只會給基層選民帶來「階級距離感」。他的不知民間疾苦,於在大選之初就給保守黨造成了硬傷。這兩天,保守黨內一窩蜂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避免「博文高時刻」(Portillo moment)重演。

  回到上世紀80、90年代,保守黨有位少壯派國會議員博文高(Michael Portillo),因為外型英俊,思維敏捷,在出道之初即受到鐵娘子戴卓爾夫人青睞,寄託他為保守黨帶來中興。鐵娘子下台後,博文高繼續在馬卓安內閣出任高職,成為未來黨魁大熱人選。

 

博文高(右)曾是英國的政治明星,被保守黨寄予厚望。(互聯網)


  直至1997年5月大選,保守黨在貝理雅和白高敦領導的「新工黨」進逼下回天乏術,但該黨部分議員仍然勝券在握,博文高就是其中一位。在投票前的民調顯示,博文高遙遙領先工黨對手15563票,不料投票結局反轉,博文高反倒以1400票之差,輸給了當時只有30歲的工黨新人特維格(Stephen Twigg)。

  此役令博文高非常狼狽,他從原來保守黨未來黨魁人選,瞬間淪落成政壇的「遊魂野鬼」。雖然他在1999年重新贏得國會議席,出任保守黨影子財相,但卻再未能重拾昔日政治明星的光彩。英國坊間自此就用「博文高時刻」來嘲笑由高光時刻墮入人生谷底的人。

並非每條路都需要通往羅馬

  保守黨人在今次大選中不斷提醒要提防「博文高時刻」,就是深知在民心思變的情況下,無論是資深議員,還是政治新星,都可能落得博文高的下場。最新民調顯示,工黨可望在這場大選中,贏得下議院650個議席中的422個,是該黨歷來最好的成績。相反,保守黨將失去232席,只能守住140席,是該黨1906年以來最差表現。

  保守黨這個結局,將比1997年輸給新工黨的一役更慘烈。想當年,保守黨仍有博文高、夏偉林等少壯派政治新星支撐場面。看如今,該黨人才凋零,連籌組影子內閣都難以湊齊有分量的人選。辛偉誠能夠在兩年前坐火箭當上首相,其實正正反映了保守黨衰落而致朝中無人。所以,把保守黨即將迎來的慘敗全部歸咎於辛偉誠,對他倒也不公平。

  事實上,英國首季度GDP大幅增長0.6%,為經濟衰退畫上句號,而通脹亦迅速大幅放緩。基於經濟數據相對好轉,辛偉誠決定提前於7月4日大選,對保守黨而言已算是有利時機。保守黨氣數已盡,辛偉誠勉強拖延任期至最後期限,即明年1月,只會有更多黨友輸掉議席。

 

博文高離開政壇後,轉型成為當紅旅遊節目主持人。(互聯網)


  是以,當辛偉誠萬元backpack走我路時,他的下院黨友們亦有必要面對現實,檢查一下自己的銀行結餘,為未來在野的苦日子做好準備。當年因落敗而飽受嘲笑的博文高,離開政壇後轉攻傳媒,憑著主持長達5季的火車旅行節目,一躍成為英國媒體紅人。相較於辛偉誠的平步青雲,博文高的故事其實更為勵志,因為並不是每一條路都需要通往羅馬。

11/07/2024

英國工黨雖贏,但「施紀賢」是誰?

#政經范局 #英國大選 #工黨 #施紀賢 #保守黨 #鐵娘子 #英倫三島

  我坦白,直至英國工黨執政快一周,我仍然記不牢施紀賢(Keir Starmer)的名字,更不要說他的內閣大臣,例如首相以下的三大重臣 -- 財相里夫斯(Rachel Reeves)、外相林偉德(David Lammy)、內政大臣顧綺慧(Yvette Cooper)…等等。

 

施紀賢伉儷步入唐寧街10號前向傳媒揮手(美聯社)


  導致我對工黨內閣大臣印象模糊的原因,從表面看固然是因為該黨已經在野14年,所見官員都是新面孔。但細想起來又不對 -- 話說1997年5月,工黨上一次擊敗保守黨,也是在野了十多年才入主唐寧街,但當時的情景我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由於時任工黨黨魁貝理雅和影子財相白高敦,在大選前數年就提出了「新工黨」理念,並發起了密集的政治宣傳,因此早在大選前,他們的名字就已經家喻戶曉。而在大選後才兩個月的時間,香港就要舉行中英政權交接儀式,也令那次大選別具意義。

  當時,我作為長駐倫敦記者,工作地點距唐寧街10號不到兩公里,眼看著英國政局就要變天,於是沒日沒夜地致電貝理雅競選團隊,希望未來首相明確表達對香港政權移交的立場。直至選舉前一天,他以競選安排緊湊為理由,終同意以書面形式發來回覆。

  收到來函是倫敦時間午後,香港報社已近截稿時間,而他的書面信函講了很多,我快速瀏覽了一遍,迅速向香港發回快訊:「英國工黨黨魁貝理雅表示,新政府將視香港為中英之間的橋樑,而不是障礙。」這段話在次日登上本港各大媒體的頭條,相信很多親歷香港回歸的讀者會記得。

從戴「卓」爾到「卓」慧思

 

英國首位少數族裔首相辛偉誠與夫人離開唐寧街(美聯社)


  一晃眼已經是27年前的舊事,英國比之當年的影響力,亦不可同日而語了。香港媒體在撰寫英國政治新聞時,慣例上會採用英國外交部提供的內閣和「影子內閣」名單的中文譯名。每逢新內閣產生之時,英國駐港領事館就會把這份一般採用「卓」、「文」、「安」、理」、「偉」、「高」、「賢」等「好意頭」、「正能量」字眼的名單,傳到本港各大傳媒。

  而個人認為,這一長串名字是年代愈久遠,愈容易被記住。例如保守黨方面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她的接班人馬「卓安」;工黨方面如上所述的貝「理」雅和白「高」敦。保守黨在執政末期陷入人事傾軋,近幾年一氣過換了五位首相,依次為卡梅倫、「文」翠珊、約翰遜、「卓」慧斯和辛「偉」誠。

  其中卡梅倫和約翰遜早在進入內閣之前,已經在政壇打滾多時。前者在馬卓安時代就已擔任唐寧街10號政治幕僚,後者在進入國會政治前,曾長期擔任倫敦市長。結果,港媒一早就沿用了兩人進入內閣前的英文直譯名字,而其餘三位在進入內閣後才進入港媒視野,也就順理成章採用了英國外交部為他們起的中文名。依稀記得卡梅倫的中文名叫「甘民樂」,約翰遜則叫「莊翰生」,但港媒從未採用。

  話說回來,無論是洋名還是中文名,首相替換頻密,也就如走馬觀花般難以記牢。而且,為洋大臣採用中文名也不是沒有好處,例如「卓慧斯」的英文譯名為「特拉斯」(Liz Truss),相信在採用英文直譯的新聞機構,主播們諗到她的名字時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因為稍不留神就可能錯諗成「特斯拉」(Tesla)。好在,她只當了44天首相,就因為在外交和經濟政策上「蠻幹」,導致英鎊崩盤而被迫辭職,成了唐寧街10號住宿期最短的過客。香港採用其中文名卓慧思,倒也避過了與「特斯拉」混為一談的危險。

首相份量「輕如鴻毛」

 

英國前工黨黨魁貝理雅提出「新工黨」理念,贏得1997年大選(資料圖片)


  在保守黨的上述五位首相中,有兩位是女性,亦即文翠珊(Theresa Mary)和卓慧斯,她們都以戴卓爾夫人為政治楷模。但現實卻「很骨感」,相信鐵娘子還會被後世記住很長一段時間,但另外兩位保守黨女追隨者的名字將很快被遺忘。原因在於,鐵娘子辦大事雷厲風行,但待人接物卻注重禮節,而她的晚輩們個個自我膨脹,卻心高手低。

  梅姨(文翠珊)還好,學不了鐵娘子也罷,對英國倒也算是「無痛離場」。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卓慧思,上任三天就「剋死」了英女王。她搬入唐寧街前專程去見女王,意氣風發之下竟忘了君臣之禮,居高臨下向老邁的女王伸出一隻手。彼女如此無禮,連遠在香港的我那天看了電視新聞畫面,都不由得皺起眉頭。

  英國坊間消息稱,那天女王見了自視為鐵娘子再世的卓慧思後,就在樓梯上一個踉蹌滑倒… 卓慧思顯然不懂一件事,雖然在政治慣例上唐寧街政治是由首相「話事」,但大英帝國卻是女王畢身打拚才得以維繫。這班唐寧街庸臣一個個排著隊擾亂朝綱,能不激死女王?卓慧思的問題還在於,她「剋死」了女王,居然還有臉照舊參加本次國會選舉,寄望可以繼續獲得保皇派選民支持。以其常識的淪喪,下場可想而知。

  從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到「卓」慧思,英國外交部起的名字仍離不開同一個「卓」字,但這個字帶出的形象卻已截然兩樣。兩代人的教養差之千里,政治頭腦天壤之別。當代首相的「份量」愈來愈輕,變得輕如鴻毛,首相的名字也由印象深刻變成過目即忘。

  因此,當那位施紀…賢發表勝利演講,振臂高呼:「We did it!」之時,我其實感到有點好笑 -- 以保守黨今時今日之頹勢,工黨在野14年之久,居然還能贏不了嗎?施紀賢的這句「We did it!」的荒誕,不由得令人擔憂,工黨是否已準備好執政。

工黨習慣扮演「路人甲」

 

英國需要調整定位,打造快樂的中等國家(美聯社)


  也許過去14年的在野生涯已令工黨前排政客們,習慣了扮演西敏寺大鐘樓下的「路人甲」 -- 當卡梅倫因為脫歐公投失算而下台、約翰遜大玩黨內鬥爭趕走文翠珊、卓慧思扮鐵娘子玩到英鎊崩盤,最終由印裔金融才俊搭火箭當上首相之時,包括施紀賢在內的工黨影子內閣成員們,就這麼遠遠旁觀著,似乎連插個嘴的興致都沒有。

  保守黨在執政的最後歲月,固然在脫歐、疫後經濟復甦等問題上一籌莫展,但工黨作為最大在野黨,其實也沒有提出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匡世大計,或是對執政黨發起有效監督。相反,他們就這麼甘心充當影子,靜觀其變等運到。當辛偉誠在五月底宣布展開一場速戰速決的大選時,整場選舉的焦點落在選民如何用選票懲罰保守黨,施紀賢只要像他的大律師生涯那樣,在庭上少講話,不犯錯,唐寧街10號的大門就會自動為他打開。

  大選勝利使得工黨忽然從「路人甲」變身英國政治舞台的主角,而下議院412個議席的壓倒性大多數,也使得施紀賢可以放手推行各種新政。換句話說,如果他最終仍一事無成的話,選民給予工黨的蜜月期,恐怕就會遠遠短於1997年「新工黨」的變天。個人甚至覺得,工黨並沒有爭取執政的動力,而施紀賢更是幻得幻失地搬進唐寧街。

  因為,保守黨解決不了的問題,工黨同樣一籌莫展。這個問題的癥結就是,英國早已告別了日不落帝國時代,以至於國際間媒體已經不再在乎帝國的新首相是誰。但倫敦的政治精英們仍活在掌控全球政治形勢的夢裏,以其幻想中的國力,馳騁於俄烏及遠東,這就給唐寧街一位又一位的主人們,帶來了不可能完成的政治任務。

  施紀賢只有一條路可以令自己名流青史,就是重新調整英國的全球定位,把英倫三島打造成無需耗費過多軍費,或外交開支的中等實力國家,以求休養生息。這不等於英國從此變得一無是處,因為她仍然不乏令人快樂的元素,一如彼頭四的歌曲,一如歌中所唱 -- 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 belonged。

 
  編者按:本欄作者范強於1990年代長駐英國倫敦,曾親身採訪工黨變天、香港政權交接、倫敦金融城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動態、歐元誕生等,並就一系列事件對香港的影響有切身體會。《經濟通》將於周日(14日)起,隔周刊載其採訪回憶錄《英倫歲月》,萬勿錯過。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