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Green Monday
20/02/2017

Common Good Juice大解構

#素食 #識食

  想好似王菲咁有氣質?好似奧斯卡影帝Leonardo DiCaprio咁有魅力?Ellen DeGeneres一樣轉數咁快?

 

  Green Common首個自家品牌冷壓果汁Common Good Juice,就是用了多位世界知名的綠色名人大使為靈感去命名,例如Faye Chill、Andy Anti-age、Leonardo Charm、Ellen Joy、Stella Glow等。

 

 

  Common Good Juice與別不同之處,立即為大家解構:

 

  一)冷壓果汁慢功出細貨:飲Cold-pressed Juice的風氣近年由荷里活吹到香港,Common Good Juice正是用慢磨機冷壓而成,慢磨機的榨汁原理與傳統榨汁機很不同,榨汁機用刀片破開果肉,摩打和刀片在高速運轉時會加熱;而慢磨機用壓力將果汁逼出,過程不會令果汁加熱,口感不單比統榨汁機更細滑,也保留最多營養。

 

  二)無添加特長保質期:上文透露了Common Good Juice擁有特長保質期的秘密,冷壓果汁利用HPP(High Pressure Processing)超高壓低溫滅菌技術殺菌,突破新鮮蔬果不能久留的死穴,延長保質期至90日,這種由食物科技公司INVO所研發的保鮮科技,原理是用比一萬呎深海強五倍的壓力,以物理方式破壞細菌結構,冷壓果汁不但毋須經過高溫消毒或添加防腐劑,味道更與鮮榨的果汁有99.9%相似。

 

  三)平衡果汁與蔬菜味道:羽衣甘藍、小麥草等Superfood營養價傎極高,這個系列的Anne Cleanse和Jet Boost兩款口味,分別加入這兩種蔬菜,INVO營養師團隊找出與Kale和小麥草最match的生果,經過精心調配,平衡了它們的菜味,甜甜的水果香反而更突出,怕草青味的朋友尤其要試試。

 

  2月23-25號期間,Green Monday將會在2017 亞洲素食展(VFA)設有攤位,期間展示最革新素食產品,又會舉行一連串「綠在家中GIY」活動,在Green Common攤位有Food 2.0植物肉Beyond Meat、Daiya植物芝士、Califia杏仁奶等試食,當然還有Common Good Juice試飲!

 

 

 

 

 

 

 

素韻

 

  曾經是「隱世廚神」的素媽媽Christine,如今已經不再隱世,Facebook專頁有超過15000位粉絲,經常接受大大小小的報章雜誌訪問,又擔任素食廚藝比賽的評判,上個月在千呼萬喚之下,終於正式出山,開設素韻私房菜,蔡一智、劉心悠、林嘉欣一家、陳貝兒、麥玲玲師傅等試過都說頂瓜瓜!

 

秘製脆香玉排配石榴子姜沙律

 

  秘製脆香玉排咬下去啖啖肉,原來是醃過的雞脾菇,上粉後炸得香脆,淋上一點意大利黑醋汁。如果以為下面的石榴子姜沙律是配菜,那就真的走寶了,紅紅綠綠的沙律非常搶眼,酸酸甜甜的,不論顏色和味道,都讓人胃口大開,難怪素媽媽悄悄告訴我們,沙律才是主角呢。

 

白玉藏珍釀豆腐

 

  白玉藏珍釀豆腐一看就知是功夫菜,素媽媽將豆腐搗爛,混入菇粒、紅蘿蔔碎和少許檸檬葉,搓成小圓球去焗。這道菜的醬汁會隨時令變化,有時用新鮮芒果醬,今次就用咖哩醬襯托,特別之處是咖哩不論跟豆腐球,或是配菜的法邊豆都很夾,因為兩者都是較淡的食材;另外豎起來的兩條脆條不只是裝飾,而是炸過的新鮮牛蒡條,又薄又脆。

 

韓式香辣豆卷

 

  韓式香辣豆卷是素媽媽的經典名菜之一,素媽媽煮得一次比一次好吃,好多朋友吃過都覺得很驚喜,怎麼做到雞鎚的口感和賣相。香辣豆卷其實是一層層捲起來的腐皮,在最外面塗了韓式辣醬和韓國麻油,醃一晚後放入焗爐,表面焗得微焦,口感真的好似烤過的雞皮;同樣是腐皮,咬下去撕開,卻是雞肉的質感,加上入味的辣醬,惹味得很。

 

啖中味回甘蛋批

 

地址:成業街15號成運工業大廈5樓01室

電話:2354 8886

營業時間:需預約

 

19/06/2024

吃得飽再要吃得好

#財金大勢 #素食 #超加工食品 #植物性食品

  全球糧食危機,不單要「吃得飽」,牽動大國博弈的,已不光是一碗飯、一個麵包的考量。人類為解決糧食問題,一直費盡心思,例如以不同種植的方法和技術,提升農作物的量和質,包括使用農藥、基因改造技術等。但為「吃得好」而衍生的健康危機,同樣值得關注。

 

  素食給人的印象是環保、健康,但《紐約郵報》上周引述巴西聖保羅大學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在英國醫學期刊《刺針》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超加工」純素食品會增加患上心臟病及早夭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的食物、飲品和穀物,以及即食產品等,它們含有色素、乳化劑、味精及其他添加劑;糖、飽和脂肪、鹽等含量極高,也通常缺乏維他命。

 

超加工素食損健康

 

  該項研究調查了逾11.8萬名40至69歲英國人的飲食,發現雖然植物性飲食可促進心臟健康,但僅限於新鮮植物性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穀物和豆類等。

 

  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植物性食品每增加10%,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就會下降20%。不過,如植物性食品經過「超加工」,與心臟病相關的死亡人數就會增加12%,因這些食品的成分和加工方法,都會導致血壓和膽固醇升高。研究又發現,以天然食品取代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可將心臟病死亡率降低15%,並將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7%。

 

  雖然市民普遍知道,素食健康,而加工食品則不利健康。但這類「肉類替代品」,即使不含動物產品的食品,包括餅乾、薯片、糖和軟性飲品等,技術上都屬植物性,相信都不應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健康。素食人士選擇食品前,應考慮超加工純素食品所涉及的加工程度。

 

  就個人而言,不管吃「仿真肉」(fake meat)、「合成肉」還是其他超加工素食品,在筆者眼中,都比「齋口唔齋心」更差,既「齋」不了口,更「齋」不了心。要素食,就直接吃新鮮的植物性食物好了,為何還要吃甚麼「新」或「超加工」的肉或食品呢?

 

帶大豆「回家」破壟斷

 

  「齋口唔齋心」的肉通常由植物性蛋白質製成,而大豆類的黃豆、黑豆及毛豆就富含植物性蛋白。在香港講大豆,不得不提港產大豆權威、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林漢明教授。

 

  今時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其實大豆源於中國,美國到18世紀才引進大豆,逐漸落地生根,現在中國反而要向美、巴西、阿根廷等國家買大豆。

 

  為要帶「大豆回家」,多年來,林教授透過基因分析和雜交育種,與他的團隊研究及改良,如何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培植出耐鹽耐旱的大豆品種,幫助內地偏遠乾旱地區農民之餘,同時發揮豆科植物「固氮」(Nitrogen Fixation)的特性,減少氮肥的使用,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實踐可持續農業發展。

 

  林教授師承大半生從事大豆耐鹽實驗工作的邵桂花,也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范雲六,以及中國植物學家胡秀英的指導。她們都是中國生物學及農業學科研的代表人物,例如范雲六就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到農作物遺傳改良上。

 

  范雲六培育了全球首棵基因改造的植酸酶玉米,也成功培植出有抗蟲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其中抗蟲棉便打破了美國孟山都公司透過Bt殺蟲基因的專利,壟斷世界棉花種植技術的局面。在她領導下,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還開展了其他植物遺傳轉化的研究,研究植物包括玉米、楊樹、馬鈴薯、番茄、油菜等。

 

悠悠萬事 吃飯為大

 

  就國家而言,無論范、林、邵或胡,都與中國許多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一樣,他們每一項科研,都與糧食有著密切關係,只因為中國悠悠萬事,從來都以吃飯為大。去年7月13日,《人民日報》有篇文章《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可為佐證。

 

  文章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中國一個永恆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不斷提高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穀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才得到有效保障。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如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誰都不可能救我們。」

 

  因此,中國視糧食安全為「國之大者」,「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而保證糧食安全,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范、林等人的研究重點,相信也離不開各種穀物的種子。

 

  在保證了糧食安全,讓人民「吃得飽」的基礎上,可進一步要求「吃得好」。中國人普遍會視「有肉可吃」為「吃得好」的基本水平(西方人的奶和蛋標準另計)。6月7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公布,豬肉平均價格達到每公斤24.17元人民幣,較上一周(5月31日)升6.7%,個別地區甚至竟出現豬肉貴過牛肉的情況!要全國肉類供應充足,讓中國人經常過「吃得好」的日子,是國家大事。但對投資者而言,豬價升或也意味著一個機遇?

 

生命之源 蛋白之源

 

  至於人類糧食問題,如果「吃得好」等於「有肉(蛋白質)可吃」,從環保及健康的角度看,不吃牛肉,可吃魚;不吃豬肉,可吃豆。豆科植物有「固氮」作用,其實光合細菌(Photosythetic Bacteria)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化學循環時,同樣會固氮,並產出多種重要養份給其他動物和植物。

 

  從古老的化石可知,地球初開,生命之源是細菌,也是地球第一種生物,它們的蛋白質便是靠光合而成,再廣泛發展出細菌;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後,才有較高等的生物出現。

 

  地球所有生命源自細菌,源自海洋;所有糧食問題的終極答案,會否也可在此中尋到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