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Green Monday
08/12/2016

加州立法管制乳牛業碳排放

#素食 #環保生活 #識食 #健康小tips

  畜牧業製造大量溫室氣體,嚴重影響地球暖化,養牛尤其是重災區,不論是奶牛或肉牛,只要是牛隻,打隔和放屁就會排放甲烷,一種比二氧化碳威力要強大23倍的溫室氣體。

 

  隨著意識日漸提高,社會越來越走向素食和植物奶,而不少創新公司,像能做出「走牛」牛奶的食物科技初創Perfect Day、推出純素版的美國熱賣雪糕品牌Ben & Jerry's,以及回應徇眾要求而在美國全線供應杏仁奶的Starbucks等,都已積極提供牛奶代替品的方案。不過到了2016年底,終於傳來更振奮的消息,就是美國加州政府破天荒出手正式立法,將對抗氣候變化的管制措施用於畜牧業,尤其重點限制牛奶產量,針對牛隻排放的甲烷。

 

  加州養牛業佔全國生產總值一半,而牛奶產業則佔全國兩成,後者每年銷售額達90億美金,今次立法可謂對症下藥,訂明於2030年需大幅將甲烷的排放量回復至1990年的四成,加州空氣資源局更表明,其中75%減排必須由牛奶產業負責!

 

  其實全球本來就有過半人患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即對奶製品過敏,亞洲人尤其嚴重,超過八成人都在此列,因此植物奶包括杏仁奶、藜麥奶、豆奶、米奶等,本身就是更佳的健康選擇。

 

  加州從來都是走在綠色環保最前線,當年規限汽車排放、發電排放等,都是由他們開始。這次立法管制乳牛業,必然為全球做了領先和示範作用,而為地球和人類的未來,期望更多國家和地區會開始加入這綠色行列。

 

延伸閱讀:

1. Short-lived climate pollutants

2. In California's Methane-Reduction Crosshairs, Dairy Industry Faces Regul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Lady M

 

  Lady M的Crepe Cake風扉全港,要吃上一件必需排龍朝聖,但如果以為Lady M只有蛋糕吃,那就真的不夠潮。香港Lady M旗艦店在銅鑼灣食街開幕,與尖沙嘴和中環分店不同的是,這裡除了有美味蛋糕甜點,還有多款素食熱食,成為全球首間100%供應素食的旗鑑店。

 

紐約特式牛油果烘麵包

 

  Lady M的素食,多款都以Superfood做主題,第一款要推介的是一份牛油果誘惑。這款紐約特式牛油果烘Bagel,就為牛油果做出兩種變奏。Bagel是紐約的特色麵包,在香港做得好的地方不多,這個香草Bagel烤得金黃鬆軟,塗上一層酸忌廉,味道與牛油果很匹配,上面還有一球蛋白粒牛油果蓉,混入檸檬汁,添上一點清新。

 

暖藜麥蔬菜沙律

 

  Lady M既然稱得上名媛蛋糕店,不管是咸食甜食都散發著一股貴氣,暖藜麥蔬菜沙律的材料一圈圈地疊高,有露筍、翠肉瓜、羽衣甘藍等,集多種Superfood於一身,加上伴碟的食用鮮花和苜宿芽菜,整碟沙律非常優雅。另一個重點推介是芝士無花果法式多士,長方型的多士炸得又香又軟,camembert芝士的咸味與無花果的甜味,令層次出奇地豐富。

 

Cake Set 四件蛋糕 配兩杯飲品 $298

 

  要為這餐畫上一個完美的Happy Ending,當然要試試Lady M的鎮店之寶──Mille Crepe Cake。每份Cake Set可選兩件千層蛋糕,來到銅鑼灣旗艦店,當然要試試獨家的朱古力口味,Crepe Cake選用法國朱古力製作,班戟皮混入可可粉製成,朱古力忌廉香而不膩,還吃到淡淡蛋香,令人回味無窮。朱古力棋盤蛋糕也非常有驚喜,要將雙色蛋糕排成棋盤狀,固然要多花心機和時間,海綿蛋糕做得很鬆軟,也是不容錯過的選擇。

 

芝士無花果法式多士

 

地址:銅鑼灣Fashion Walk加寧街1-3號地下C舖

電話:2861 1866

營業時間:星期日至三:11:00-22:00 星期四至六:11:00-23:00

 

19/06/2024

吃得飽再要吃得好

#財金大勢 #素食 #超加工食品 #植物性食品

  全球糧食危機,不單要「吃得飽」,牽動大國博弈的,已不光是一碗飯、一個麵包的考量。人類為解決糧食問題,一直費盡心思,例如以不同種植的方法和技術,提升農作物的量和質,包括使用農藥、基因改造技術等。但為「吃得好」而衍生的健康危機,同樣值得關注。

 

  素食給人的印象是環保、健康,但《紐約郵報》上周引述巴西聖保羅大學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在英國醫學期刊《刺針》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超加工」純素食品會增加患上心臟病及早夭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的食物、飲品和穀物,以及即食產品等,它們含有色素、乳化劑、味精及其他添加劑;糖、飽和脂肪、鹽等含量極高,也通常缺乏維他命。

 

超加工素食損健康

 

  該項研究調查了逾11.8萬名40至69歲英國人的飲食,發現雖然植物性飲食可促進心臟健康,但僅限於新鮮植物性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穀物和豆類等。

 

  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植物性食品每增加10%,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就會下降20%。不過,如植物性食品經過「超加工」,與心臟病相關的死亡人數就會增加12%,因這些食品的成分和加工方法,都會導致血壓和膽固醇升高。研究又發現,以天然食品取代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可將心臟病死亡率降低15%,並將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7%。

 

  雖然市民普遍知道,素食健康,而加工食品則不利健康。但這類「肉類替代品」,即使不含動物產品的食品,包括餅乾、薯片、糖和軟性飲品等,技術上都屬植物性,相信都不應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健康。素食人士選擇食品前,應考慮超加工純素食品所涉及的加工程度。

 

  就個人而言,不管吃「仿真肉」(fake meat)、「合成肉」還是其他超加工素食品,在筆者眼中,都比「齋口唔齋心」更差,既「齋」不了口,更「齋」不了心。要素食,就直接吃新鮮的植物性食物好了,為何還要吃甚麼「新」或「超加工」的肉或食品呢?

 

帶大豆「回家」破壟斷

 

  「齋口唔齋心」的肉通常由植物性蛋白質製成,而大豆類的黃豆、黑豆及毛豆就富含植物性蛋白。在香港講大豆,不得不提港產大豆權威、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林漢明教授。

 

  今時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其實大豆源於中國,美國到18世紀才引進大豆,逐漸落地生根,現在中國反而要向美、巴西、阿根廷等國家買大豆。

 

  為要帶「大豆回家」,多年來,林教授透過基因分析和雜交育種,與他的團隊研究及改良,如何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培植出耐鹽耐旱的大豆品種,幫助內地偏遠乾旱地區農民之餘,同時發揮豆科植物「固氮」(Nitrogen Fixation)的特性,減少氮肥的使用,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實踐可持續農業發展。

 

  林教授師承大半生從事大豆耐鹽實驗工作的邵桂花,也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范雲六,以及中國植物學家胡秀英的指導。她們都是中國生物學及農業學科研的代表人物,例如范雲六就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到農作物遺傳改良上。

 

  范雲六培育了全球首棵基因改造的植酸酶玉米,也成功培植出有抗蟲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其中抗蟲棉便打破了美國孟山都公司透過Bt殺蟲基因的專利,壟斷世界棉花種植技術的局面。在她領導下,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還開展了其他植物遺傳轉化的研究,研究植物包括玉米、楊樹、馬鈴薯、番茄、油菜等。

 

悠悠萬事 吃飯為大

 

  就國家而言,無論范、林、邵或胡,都與中國許多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一樣,他們每一項科研,都與糧食有著密切關係,只因為中國悠悠萬事,從來都以吃飯為大。去年7月13日,《人民日報》有篇文章《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可為佐證。

 

  文章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中國一個永恆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不斷提高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穀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才得到有效保障。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如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誰都不可能救我們。」

 

  因此,中國視糧食安全為「國之大者」,「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而保證糧食安全,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范、林等人的研究重點,相信也離不開各種穀物的種子。

 

  在保證了糧食安全,讓人民「吃得飽」的基礎上,可進一步要求「吃得好」。中國人普遍會視「有肉可吃」為「吃得好」的基本水平(西方人的奶和蛋標準另計)。6月7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公布,豬肉平均價格達到每公斤24.17元人民幣,較上一周(5月31日)升6.7%,個別地區甚至竟出現豬肉貴過牛肉的情況!要全國肉類供應充足,讓中國人經常過「吃得好」的日子,是國家大事。但對投資者而言,豬價升或也意味著一個機遇?

 

生命之源 蛋白之源

 

  至於人類糧食問題,如果「吃得好」等於「有肉(蛋白質)可吃」,從環保及健康的角度看,不吃牛肉,可吃魚;不吃豬肉,可吃豆。豆科植物有「固氮」作用,其實光合細菌(Photosythetic Bacteria)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化學循環時,同樣會固氮,並產出多種重要養份給其他動物和植物。

 

  從古老的化石可知,地球初開,生命之源是細菌,也是地球第一種生物,它們的蛋白質便是靠光合而成,再廣泛發展出細菌;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後,才有較高等的生物出現。

 

  地球所有生命源自細菌,源自海洋;所有糧食問題的終極答案,會否也可在此中尋到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