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Green Monday
20/06/2016

美國費城開徵汽水稅

#素食 #識食 #健康小tips #環保生活

  美國第五大城市費城宣布,明年一月一日起開徵汽水稅(Soda Tax),在新例下,課稅飲料涵括有汽飲品、冰茶、能量飲品以及其他含糖飲料,每安士將徵收1.5仙美金,政府希望此舉會打擊汽水消耗量,降低市民肥胖率、糖尿病率等,最終減低沉重的醫療負擔。

 

  含糖飲品的售價與容量往往不成正比,由於生產成本很低,這種定價方式非但不會影響盈利,反而可以左右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讓人不知不覺愈飲愈多。例如一瓶1.25公升的汽水,在一個本地購物網站賣$9.9,但兩公升的卻只賣$11.5,後者的平均價錢明顯更低,消費者基於著數和抵買的心態,在「又平又大支」的誘因下,通常選擇買大支裝,久而久之就會愈喝愈多、甚至會上癮,成為汽水商的長期顧客。

 

  墨西哥政府早在兩年前開徵汽水稅,與費城一樣,將計算方法與飲品的含糖量掛勾,這種做法能夠針對上述定價方式,抵消部份「愈多愈便宜」的誘因。例如一瓶兩公升裝的可樂本來賣2.33美元,汽水稅就會收1.01美金,課稅是零售價的四成有多;對比之下,一樽13.7安士的Starbucks Frappuccino的零售價是2.62美金,汽水稅卻只會收21仙。最值得表揚的是,費城政府表明會將汽水稅投放於教育、興建社區康樂設施,以及為健康食品提供免稅額。

 

 

  食得Green毋容置疑是世界大勢所趨,打擊垃圾食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各有責任,今次費城開創美國先河,相信其他城市很快會跟隨。丹麥政府正擬定開徵肉稅,內地政府最近亦發出減低肉食指引,相信不久將來,為不利健康的食品標上真白金銀的代價會變得普及,為市民和企業起提醒和警惕作用,長遠改善環境和健康。

 

延伸閱讀:

1.Philadelphia passes a soda tax

2.The soda industry is on the verge of losing one of its biggest battles ever

3.Starbucks Frappuccino Mocha Chilled Coffee Drink

4.The price of 2 liters of Coca-Cola in New York City is $2.33

 

 

Red Mango

 

  素食界的朋友相信都有聽過「素食達人」Elvis Chan名字,他在娘胎之中已經菇素,是香港少有的胎裡素人辦。最近荃灣新開張的素食自助餐Red Mango就請來Elvis擔任創意總廚,夥拍逾廿年經驗的意菜廚師Ronald,設計出二百多款素菜輪流供應,所有菜式全無葱蒜,還有其他餐廳極少推出的純素甜品。

 

法式焗釀彩椒

 

  大家一致對法式焗釀彩椒讚不絕口。這道菜用了Beyond Meat植物牛肉碎做餡,Beyond Meat是美國Food 2.0的產品,以百分百植物原料製成植物肉,味道和口感跟真肉十分相似,營養價值卻比肉類更高。師傅將牛肉碎混入麵包糠、純素牛油和純素蜜糖芥苿醬,再釀入彩椒做餡,烤焗後牛油溶化,均勻地滲入麵包糠,令餡料變得卜卜脆,咬感和層次非常豐富。

 

  另一款Elvis推薦的菜式是秘製焗薯粒,師傅選用原粒迷你薯仔波波,先用秘製醬汁醃過夜,讓調味均勻地滲入薯仔裡面,再加香草和橄欖油烤焗。由於是原粒放入焗爐,表皮鎖住了調味,焗得外脆內香。這客焗薯粒還有個「升呢版」,不定期供應,師傅會加上酸忌廉和素煙肉,再包著錫紙來焗製,十分惹味。

 

宇治抹茶椰絲撻

 

  Red Mango請來網絡人氣甜品師Jennifer來主理純素甜品,眼前的宇治抹茶椰絲撻、宇治抹茶果凍、牛油果香蕉蛋糕等全部無蛋無奶,其中抹茶撻的曲奇皮用有機椰子油來代替牛油,口感十分鬆化,味道跟平時的一樣香濃,吃過之後,絕對會令人對純素甜品刮目相看。

 

  餐廳還會根據客人的飲食習慣來調配餐單,大家訂位時聲明就可以。

 

大漠羊肉串

 

  純素甜品:宇治抹茶椰絲撻、宇治抹茶果凍、牛油果香蕉蛋糕、合桃蛋糕、朱古力提子蛋糕

 

地址:荃灣荃華街3號悅來坊B113B及B115A號舖

電話:3706 5700

營業時間:12:45-14:15、18:15-19:45、20:00-21:30

 

19/06/2024

吃得飽再要吃得好

#財金大勢 #素食 #超加工食品 #植物性食品

  全球糧食危機,不單要「吃得飽」,牽動大國博弈的,已不光是一碗飯、一個麵包的考量。人類為解決糧食問題,一直費盡心思,例如以不同種植的方法和技術,提升農作物的量和質,包括使用農藥、基因改造技術等。但為「吃得好」而衍生的健康危機,同樣值得關注。

 

  素食給人的印象是環保、健康,但《紐約郵報》上周引述巴西聖保羅大學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在英國醫學期刊《刺針》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超加工」純素食品會增加患上心臟病及早夭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的食物、飲品和穀物,以及即食產品等,它們含有色素、乳化劑、味精及其他添加劑;糖、飽和脂肪、鹽等含量極高,也通常缺乏維他命。

 

超加工素食損健康

 

  該項研究調查了逾11.8萬名40至69歲英國人的飲食,發現雖然植物性飲食可促進心臟健康,但僅限於新鮮植物性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穀物和豆類等。

 

  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植物性食品每增加10%,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就會下降20%。不過,如植物性食品經過「超加工」,與心臟病相關的死亡人數就會增加12%,因這些食品的成分和加工方法,都會導致血壓和膽固醇升高。研究又發現,以天然食品取代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可將心臟病死亡率降低15%,並將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7%。

 

  雖然市民普遍知道,素食健康,而加工食品則不利健康。但這類「肉類替代品」,即使不含動物產品的食品,包括餅乾、薯片、糖和軟性飲品等,技術上都屬植物性,相信都不應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健康。素食人士選擇食品前,應考慮超加工純素食品所涉及的加工程度。

 

  就個人而言,不管吃「仿真肉」(fake meat)、「合成肉」還是其他超加工素食品,在筆者眼中,都比「齋口唔齋心」更差,既「齋」不了口,更「齋」不了心。要素食,就直接吃新鮮的植物性食物好了,為何還要吃甚麼「新」或「超加工」的肉或食品呢?

 

帶大豆「回家」破壟斷

 

  「齋口唔齋心」的肉通常由植物性蛋白質製成,而大豆類的黃豆、黑豆及毛豆就富含植物性蛋白。在香港講大豆,不得不提港產大豆權威、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林漢明教授。

 

  今時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其實大豆源於中國,美國到18世紀才引進大豆,逐漸落地生根,現在中國反而要向美、巴西、阿根廷等國家買大豆。

 

  為要帶「大豆回家」,多年來,林教授透過基因分析和雜交育種,與他的團隊研究及改良,如何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培植出耐鹽耐旱的大豆品種,幫助內地偏遠乾旱地區農民之餘,同時發揮豆科植物「固氮」(Nitrogen Fixation)的特性,減少氮肥的使用,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實踐可持續農業發展。

 

  林教授師承大半生從事大豆耐鹽實驗工作的邵桂花,也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范雲六,以及中國植物學家胡秀英的指導。她們都是中國生物學及農業學科研的代表人物,例如范雲六就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到農作物遺傳改良上。

 

  范雲六培育了全球首棵基因改造的植酸酶玉米,也成功培植出有抗蟲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其中抗蟲棉便打破了美國孟山都公司透過Bt殺蟲基因的專利,壟斷世界棉花種植技術的局面。在她領導下,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還開展了其他植物遺傳轉化的研究,研究植物包括玉米、楊樹、馬鈴薯、番茄、油菜等。

 

悠悠萬事 吃飯為大

 

  就國家而言,無論范、林、邵或胡,都與中國許多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一樣,他們每一項科研,都與糧食有著密切關係,只因為中國悠悠萬事,從來都以吃飯為大。去年7月13日,《人民日報》有篇文章《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可為佐證。

 

  文章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中國一個永恆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不斷提高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穀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才得到有效保障。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如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誰都不可能救我們。」

 

  因此,中國視糧食安全為「國之大者」,「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而保證糧食安全,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范、林等人的研究重點,相信也離不開各種穀物的種子。

 

  在保證了糧食安全,讓人民「吃得飽」的基礎上,可進一步要求「吃得好」。中國人普遍會視「有肉可吃」為「吃得好」的基本水平(西方人的奶和蛋標準另計)。6月7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公布,豬肉平均價格達到每公斤24.17元人民幣,較上一周(5月31日)升6.7%,個別地區甚至竟出現豬肉貴過牛肉的情況!要全國肉類供應充足,讓中國人經常過「吃得好」的日子,是國家大事。但對投資者而言,豬價升或也意味著一個機遇?

 

生命之源 蛋白之源

 

  至於人類糧食問題,如果「吃得好」等於「有肉(蛋白質)可吃」,從環保及健康的角度看,不吃牛肉,可吃魚;不吃豬肉,可吃豆。豆科植物有「固氮」作用,其實光合細菌(Photosythetic Bacteria)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化學循環時,同樣會固氮,並產出多種重要養份給其他動物和植物。

 

  從古老的化石可知,地球初開,生命之源是細菌,也是地球第一種生物,它們的蛋白質便是靠光合而成,再廣泛發展出細菌;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後,才有較高等的生物出現。

 

  地球所有生命源自細菌,源自海洋;所有糧食問題的終極答案,會否也可在此中尋到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