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Green Monday
26/10/2015

以「潮流」推動環保

#素食 #環保生活 #識食 #健康小tips

  近年不少人擁抱綠色生活,假日活動不再局限於逛商場,到郊野公園行山、野餐的人愈來愈多。這種風氣亦在美國流行起來,去年當地國家公園刷新了入場紀錄,不過入場人次攀升卻帶來保育問題,加上政府削減營運經費,令園內巡邏員人數逐年遞減,管理變得困難。

 

  環保和保育等議題講了幾十年,難怪予人「老掉牙」之感,不利宣傳和推廣。美國一班年輕人就成功扭轉了這種觀感,他們成立了Parks Project來保護國家公園,一開始只是招募義工和舉辦活動,但真正解決園區資金不足的卻是一系紀念品,其中最熱賣的就是T-shirt,上面印有「Leave it better than you found it」等又型又潮的字句,成功為保育這個老話題翻身,變成一股潮流。Parks Project更鎖定個別項目,創作相關標語和圖案,例如紅木國家公園Muir Woods的植樹計劃、迪納利國家公園的灰熊保育計劃等,宣揚理念之餘,成功為國家公園籌得部份經費,亦令Parks Project搖身一變,由義工組織變成為一間創新公司。

 

  今年香港郊野公園推出減廢計劃,鼓勵大家「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推行初期在部份山徑移走垃圾筒。要推行環保和改變市民意識,除了教育和「拉banner」等傳統方法之外,我們大可參考Parks Project的做法,以入型入格方式推廣,感染力或者會更大。

 

延伸閱讀:

 

  1. Parks Project

 

  2. Making Nature Fashionable: Apparel Company Benefits National Parks

 

  3. A new apparel company puts its focus on trail work.

 

  4. 郊野公園減廢計劃 2015-2016 ─「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

 

 

Flame at Towngas Avenue

 

  一家成功的食肆,總得有一兩道招牌菜鎮店,讓大家只要提起它,便會想起那道菜。

 

  如果你問我,媒氣旗下餐廳FLAME的Green Menu上有甚麼招牌菜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素漢堡。

 

香煎秘製照燒汁素漢堡配牛油果醬

 

  這道素漢堡的全名有點長,叫「香煎秘製照燒汁素漢堡配牛油果醬」。先看賣相,熱騰騰,香噴噴,上面厚厚的素漢堡扒,澆上晶瑩的日式照燒汁,再加上牛油果醬,令人食慾大增。

 

  吃過一口後,大家的眼睛都發亮了,我們給它起了另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就是「素將軍漢堡」!

 

  素漢堡扒的口感十足不在話下,最美妙的是他們以照燒汁的香甜和牛油果醬的清新,營造出真正咬漢堡的味覺刺激,由於是素食的關係,它少了一份飽滯油膩感,多了一份健康,單是這一點,已比普通漢堡更優秀了,難怪不少朋友如陳貝兒、項明生都因此而成為這兒的常客。

 

  不過FLAME其實並不獨沽一味,他們一直有研究新Green的菜式,像是三色芝士多士、南瓜意大利雲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只是這道「素將軍漢堡」實在太突出,才搶了風頭而已。

 

 南瓜意大利雲吞

 

  除了介紹他們的食物,也要特別介紹FLAME位於中港城的分店,其環境寬敞,地點方便,天氣好時更設有戶外座位,不少在尖沙嘴廣東道一帶上班的朋友,都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個好地方。

 

推薦菜式:素將軍漢堡、南瓜意大利雲吞、三色芝士多士

 

地址:尖沙咀廣東道三十三號中港城第一座平台一號

電話:2367 271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00-23:00

人均消費:$201-$400

 

19/06/2024

吃得飽再要吃得好

#財金大勢 #素食 #超加工食品 #植物性食品

  全球糧食危機,不單要「吃得飽」,牽動大國博弈的,已不光是一碗飯、一個麵包的考量。人類為解決糧食問題,一直費盡心思,例如以不同種植的方法和技術,提升農作物的量和質,包括使用農藥、基因改造技術等。但為「吃得好」而衍生的健康危機,同樣值得關注。

 

  素食給人的印象是環保、健康,但《紐約郵報》上周引述巴西聖保羅大學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在英國醫學期刊《刺針》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超加工」純素食品會增加患上心臟病及早夭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的食物、飲品和穀物,以及即食產品等,它們含有色素、乳化劑、味精及其他添加劑;糖、飽和脂肪、鹽等含量極高,也通常缺乏維他命。

 

超加工素食損健康

 

  該項研究調查了逾11.8萬名40至69歲英國人的飲食,發現雖然植物性飲食可促進心臟健康,但僅限於新鮮植物性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穀物和豆類等。

 

  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植物性食品每增加10%,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就會下降20%。不過,如植物性食品經過「超加工」,與心臟病相關的死亡人數就會增加12%,因這些食品的成分和加工方法,都會導致血壓和膽固醇升高。研究又發現,以天然食品取代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可將心臟病死亡率降低15%,並將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7%。

 

  雖然市民普遍知道,素食健康,而加工食品則不利健康。但這類「肉類替代品」,即使不含動物產品的食品,包括餅乾、薯片、糖和軟性飲品等,技術上都屬植物性,相信都不應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健康。素食人士選擇食品前,應考慮超加工純素食品所涉及的加工程度。

 

  就個人而言,不管吃「仿真肉」(fake meat)、「合成肉」還是其他超加工素食品,在筆者眼中,都比「齋口唔齋心」更差,既「齋」不了口,更「齋」不了心。要素食,就直接吃新鮮的植物性食物好了,為何還要吃甚麼「新」或「超加工」的肉或食品呢?

 

帶大豆「回家」破壟斷

 

  「齋口唔齋心」的肉通常由植物性蛋白質製成,而大豆類的黃豆、黑豆及毛豆就富含植物性蛋白。在香港講大豆,不得不提港產大豆權威、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林漢明教授。

 

  今時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其實大豆源於中國,美國到18世紀才引進大豆,逐漸落地生根,現在中國反而要向美、巴西、阿根廷等國家買大豆。

 

  為要帶「大豆回家」,多年來,林教授透過基因分析和雜交育種,與他的團隊研究及改良,如何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培植出耐鹽耐旱的大豆品種,幫助內地偏遠乾旱地區農民之餘,同時發揮豆科植物「固氮」(Nitrogen Fixation)的特性,減少氮肥的使用,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實踐可持續農業發展。

 

  林教授師承大半生從事大豆耐鹽實驗工作的邵桂花,也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范雲六,以及中國植物學家胡秀英的指導。她們都是中國生物學及農業學科研的代表人物,例如范雲六就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到農作物遺傳改良上。

 

  范雲六培育了全球首棵基因改造的植酸酶玉米,也成功培植出有抗蟲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其中抗蟲棉便打破了美國孟山都公司透過Bt殺蟲基因的專利,壟斷世界棉花種植技術的局面。在她領導下,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還開展了其他植物遺傳轉化的研究,研究植物包括玉米、楊樹、馬鈴薯、番茄、油菜等。

 

悠悠萬事 吃飯為大

 

  就國家而言,無論范、林、邵或胡,都與中國許多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一樣,他們每一項科研,都與糧食有著密切關係,只因為中國悠悠萬事,從來都以吃飯為大。去年7月13日,《人民日報》有篇文章《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可為佐證。

 

  文章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中國一個永恆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不斷提高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穀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才得到有效保障。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如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誰都不可能救我們。」

 

  因此,中國視糧食安全為「國之大者」,「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而保證糧食安全,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范、林等人的研究重點,相信也離不開各種穀物的種子。

 

  在保證了糧食安全,讓人民「吃得飽」的基礎上,可進一步要求「吃得好」。中國人普遍會視「有肉可吃」為「吃得好」的基本水平(西方人的奶和蛋標準另計)。6月7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公布,豬肉平均價格達到每公斤24.17元人民幣,較上一周(5月31日)升6.7%,個別地區甚至竟出現豬肉貴過牛肉的情況!要全國肉類供應充足,讓中國人經常過「吃得好」的日子,是國家大事。但對投資者而言,豬價升或也意味著一個機遇?

 

生命之源 蛋白之源

 

  至於人類糧食問題,如果「吃得好」等於「有肉(蛋白質)可吃」,從環保及健康的角度看,不吃牛肉,可吃魚;不吃豬肉,可吃豆。豆科植物有「固氮」作用,其實光合細菌(Photosythetic Bacteria)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化學循環時,同樣會固氮,並產出多種重要養份給其他動物和植物。

 

  從古老的化石可知,地球初開,生命之源是細菌,也是地球第一種生物,它們的蛋白質便是靠光合而成,再廣泛發展出細菌;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後,才有較高等的生物出現。

 

  地球所有生命源自細菌,源自海洋;所有糧食問題的終極答案,會否也可在此中尋到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