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04/08/2023

學校收生應否分數決定一切?

#大學生 #大學 #收生 #平權 #少數族裔

  每年7、8月間,各學校與大學大都已完成收生的程序。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育界視為頭等重要之事。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則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也會牽動著每一個相關家庭的情緒。學校如何擇優錄取學生,其標準及程序在不同社會倒不一樣,了解各地新生取錄的方法,對我們研判該社會的發展與未來有很大幫助。

 

  先以美國的大學作例子。美國有著全球數量最多的優秀大學,其名校實力雄厚,學術成果不斷湧現,人才輩出。英國的一些大學排名機構,往往為了商業利益而誇大英國大學的實力及貶低美國大學的成就,我對這些排名,從不相信。但就算用英國的排名,美國的一些著名大學依然是全球學子嚮往之地。既然僧多粥少,這些名校的收生標準也一直備受爭議。

 

美國大學「平權」 偏袒少數族裔

 

  具體而言,這些學校取錄新生時,雖也會審視SAT及中學的成績,但很多都不會以分數決定一切。有無領導力及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在體育音樂或藝術上有無特殊才能、對將來有無大志等,都可能成為參考的因素。這些雖有時帶有主觀判斷,但倒也無可厚非。不過,美國大學過去頗受所謂「平權」(Affirmative Action)的影響,對少數族裔,尤其是黑人,會特別加分,在美國的亞裔人口對此特別憤怒。為何憤怒?讓一些家庭背景沒有這麼豐裕的族裔也有機會入讀名校,不是好事嗎?

 

(iStock)

 

  我相信是這些「平權」思想過了火。舉個真實例子,我有個朋友的子姪,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高材生,畢業禮時還代表那屆同學作告別演說,這在美國學界是很大的榮譽。但可惜,他要申請入讀醫學院,只能入一所二流的,還要申請兩次才批。反觀一些成績遠遜於他的黑人,卻可拿著獎學金操入頂尖的醫學院。中國人初移民到美國,大多並非富裕,他們相信教育,對保障自己權益興趣不大,但因一代一代的勤奮努力,有些華裔家庭便晉身中產,想不到他們的努力及成功,反而成為入學時被扣分的因素。以上絕非個別例子,而是十分常見。哈佛等名校取錄學生時,一直把種族作為平權的因素之一,亞裔學生被設置了限額,此事近年鬧將起來,告到法院,終於在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哈佛的取錄標準違憲。此判決能否改變形勢,使亞裔不致受到「平權」的逆向歧視,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中國的大學錄取方法有無平權的考慮?過去是有的,但現在基本上只看分數!近日重看9年前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此劇對70、80年代改革開放的千頭萬緒有很詳盡的描述,很值得一看再看。鄧小平掌權後第一件做的事便是為科技專家平反,邀他們出山;第二件事便是在1977年恢復高考,從而重建了人民改變自己命運的橋樑。不要以為這是輕而易舉之事,阻力之大,無與倫比,其中一條便是有些年輕人被認為政治上有問題,考到高分也入不了學,這要在經歷過一連串鬥爭後才刪去政治上的平權做法。

 

內地只看分數 排除托關係入學

 

  單純以分數一試定生死不是沒有缺點,而且缺點巨大,不贅。但在中國影響極大的關係網絡的大環境下,只看高考分數又常被視為中國社會中最公平的制度。月前我帶隊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參觀交流,當時高考尚未放榜,但校長倪明選教授告知,他們已決定收生時只看分數,絕不看其他。這是聰明的,一招便可把各種托關係入學的要求完全排除掉,更不會陷入美國平權所造成的泥沼中。

 

  以分數為核心的收生標準在中國留美學生中也早已出現。中國自1978年開始派遣了50名訪問學者到美國後,接著便成千上萬的派遣了。但在早期,美國的大學根本無法判斷學生的優劣,所以李政道設立了一個考試,專門替美國的大學甄別中國的物理研究生。在經濟學上,普林斯頓的鄒至莊組織了一個鄒氏測驗(Chow Test),替美國的各大學選拔優等生。今天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周林,是第一屆Chow Test的第一名,我的舊同事、清華的李稻葵則是分數第二高。

 

  香港的大學收生時多有聲稱會參考分數以外的因素。我曾負責過10多年的收生,感覺是其他因素不是完全沒考慮,但實踐上,這些因素的影響力很低。但有一事倒是與美國的平權考慮完全相反的。記憶中,20多年前教育局曾被告上法庭(當年主事人是羅范椒芬),原因是升中時,男生獲得一些加分,目的是要求男女生比例平等,因男生在那個年紀一般不及女生成熟,成績平均也較低,若不替男的加分,能升上心儀中學的男生便較少。法庭裁定,不應分男女,只看分數,到今天依然如是。我對法庭這判決,頗不以為然,蓋因男女生發展階段不同,不能用死板的方法。


(本文原載於8月4日《晴報》)

10/10/2023

大學生薪酬|各代大學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出爐!最新一代收入竟不及92年人工?即睇自己嗰代入職5年人工加幅快定慢

#職場 #打工仔 #大學生 #畢業 #工作 #人工 #薪金 #新青年論壇 #大學學歷 #收入中位數 #收入

  大學生一畢業,都會想找一份好工作,但人工好、福利又好的工作可遇不可求,大家還記得自己畢業第一年出來工作的薪金是多少嗎?近日新青年論壇公布了多年來具有大學學歷人士的收入中位數,結果發現最新一代的年輕人收入中位數升接近歷史高位,但仍未及30年前的人工中位數,即睇最新一代的有大學學歷人士的收入中位數是多少!

 

延伸閱讀:

全球幸福感報告出爐!14個地方幸福感指數公開!香港人幾多分?香港打工仔因身心狀況缺勤日數第2多?

中國上市公司500強排行榜揭曉!最賺錢企業頭四位由銀行包辦!邊間科網企淨利潤按年增3倍?即睇詳細榜單

 

  新青年論壇早前利用了從1987年至2022年期間政府統計處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數據,公布了《香港各世代大專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當中比較了不同年代、不同收入水平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差異,而報告中一共分了8個世代,當中的年齡是以2022 年計的:

 

● 第一代:1963至1967年出生(55-59歲)

● 第二代:1968至 1972年出生(50-54歲)

● 第三代:1973至 1977年出生(45-49歲)

● 第四代:1978至 1982年出生(40-44歲)

● 第五代:1983至 1987年出生(35-39歲)

● 第六代:1988至 1992年出生(30-34歲)

● 第七代:1993至1998年出生(25-29歲)

● 第八代:1998至2002年出生(20-24歲)

 

最新一代過半數人擁有大學學歷

 

  在報告中指出,對比不同世代在20-24歲時擁有大學學歷的勞工比例,分別如下:

 

● 第一代:2.1%

● 第二代:4.6%

● 第三代:11.3%

● 第四代:16.3%

● 第五代:22.8%

● 第六代:30.3%

● 第七代:41.5%

● 第八代:53.0%

 

  這項數據反映擁有大學學歷的勞工比例不斷增加,由第一代的2.1%到第八代已增加至53.0%,過半數人擁有大學學歷。

 

圖片來源: Unsplash@Andy Wang

 

不同年代大學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

 

  另外,報告中更找出了不同年代大學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先看看他們一開始賺多少!

 

● 第一代(1987年):$14,330

● 第二代(1992年):$17,543

● 第三代(1997年):$17,426

● 第四代(2002年):$15,532

● 第五代(2007年):$15,965

● 第六代(2012年):$14,796

● 第七代(2017年):$15,856

● 第八代(2022年):$17,424

 

  最新數據顯示,最年輕世代(即第八代)的初入職收入大幅回升,收入中位數由第一代大學學歷勞工於1987年的$14,330上升至第二代於1992年的$17,543,之後就開始下跌,直到第六代是最低位,於2012年只有$14,796。而第七代在2017年回升至$15,856,而最新第八代升至於2022年時$17,424,不過第八代(即1998至2002年出生)的初入職收入中位數仍未及30年前1992年$17,543的最高位。

 

圖片來源: Unsplash@Dan Freeman

 

工作5年加薪最多竟是第一代

 

  而在加人工方面又是如何呢?到底那一個年代的人,在工作5年後,加薪是最多的?報告中有指,研究由 20-24 歲到 25-29 歲之收入增長幅度,升幅最高的分別是第一代由1987年的$14,330,在 5年後增加至$23,391,足足增加了63.2%,為各世代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第二代大學學歷勞工由1992年的$17,543上升至1997 年$26,809,升幅逹52.8%;第三名是第七代從 2017年$15,856升至2022 年的$23,233 ,升了46.5%。

 

  在工作5年後,加薪增長幅度:

 

● 第一代:$23,391(+63.2%)

● 第二代:$26,809(+52.8%)

● 第三代:$23,668(+35.8%)

● 第四代:$21,770(+40.2%)

● 第五代:$20,345(+27.4%)

● 第六代:$21,141(+42.9%)

● 第七代:$23,233(+46.5%)

● 第八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