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13/07/2018

美國稅改與貿易戰

#特朗普 #稅改 #貿易戰

  中國政府批評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是霸凌主義。這批評當然正確,但我們也應看到,這是特朗普個人性格的必然延伸。分析國際大事,自應以社會科學與事實為基礎,但忽略擁有極大權力的國家領袖的性格,卻容易引致對形勢誤判,所以中國不但要懂特朗普,還要利用其弱點。

 

  特朗普有何性格?去年底美國有多位知名精神病學家,聯名直指他根本便是一名精神病患,對美國構成重大危險,最近更有他們的同行,認為他病情加劇。至於他主要患上甚麼病,卻有些爭議,但也不外是惡意自戀狂、反社會、虐待狂之類的。我是精神病學的外行人,也搞不清這些病症的差異,但據這些精神病學者所言,此種病患不會對損害他人利益有任何內疚,他們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或地位。他們若是成功,會得寸進尺;若是挫敗,也只會繼續蠻幹攻擊,把矛盾升級。他們對實際世界無甚認知,只活在自己世界中,要停止他們對別人的侵犯,只能是真實世界對他們權力及自由的制約。假設他們行事理性,是緣木求魚。

 

民粹主義主導 胡亂發洩不滿

 

  如果分析屬實,應付特朗普只能是以硬制硬,但這也要研究策略。中國或其他國家不可能終止其權力,只能靠美國人自己限制他。美國受不了特朗普及反對他政策的人多如牛毛,但更應先搞清誰是特朗普對華貿易戰支持者。

 

  去年美國的國際民意調查機構皮尤(Pew)有個大型跨國調查,他們發現美國人民中有47%對中國抱負面態度,正面則僅44%。在全球多個國家的調查結果卻顯示,位處中間的國家的人民有37%對中國負面,有47%正面,反映中國在世上雖然朋友多於敵人,但在美國卻不能如此說。不滿中國的美國人很多都會支持特朗普的貿易戰。

 

  一般美國人對國際政治並無興趣,也不認識中國,但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下,不少美國人卻分享不到經濟增長的成果,他們很易被民粹主義者引導,認為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飯碗。至於中國製造的民生消費品價廉物美,充斥市場,大大降低了美國的物價,一般人除非被提醒,否則會視而不見。怎樣提醒?貿易戰可推高美國的物價,以美國人儲蓄低,家無隔日糧的現實看來,物價上升可以有效提醒他們從中國得到的好處及貿易戰的危害。

 

  但這裏也要注意美國近月一些重要的經濟狀況。去年12月22日特朗普簽署了一系列的稅制改革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美國稅制複雜無比,但此法案的主要特點便是減稅。在7個個人入息稅稅階中,有5個稅階俱獲減稅率,例如最高稅階的稅率從39.6%減至37%,標準的免稅額也上升近倍。但對商界影響最大的則是最高稅率35%不復存在,公司稅劃一為21%,再加上各地的州稅城市稅,企業的稅率大約是26.5%,低於歐盟的26.9%。

 

  減稅是利好因素,有助經濟增長、人民可用收入及企業的稅後盈利,這也是為何特朗普上台後,美股除近期受貿易戰的影響外,一直處於上升軌的主因。此種局面有利特朗普掌權,但世上無免費午餐,減稅也有兩大後患。

 

  第一後患是美國人的消費會更被刺激,更要借貸度日。我們知道,美國的貿赤正是因為其儲蓄量低於投資量所致,所以美國的儲蓄減少,後果只會是其貿赤更大,特朗普在國人面前失威可期,但他有可能惱羞成怒,對更多國家發動貿易戰,製造更多敵人。

 

華府不減開支 財赤仍會嚴重

 

  第二後患是倘若美國政府不能同步減低政府的開支,減稅便必然擴大其財赤,增加其政府的欠債。特朗普政府雖說可寄望較好的經濟能帶來更多的稅收,但經濟學界及美財政部的經濟學家都知道減稅做不到增加稅收的效果。美國法例中有規定,若財赤增加,有一削減開支的機制會自動啓動,但很多開支是減不了的,所以最後財赤及欠債都會上升。美國的「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估計,未來幾年,美國政府的債務會因此而增加2萬億美元左右,美國政府目前對公眾的欠債是15.3萬億美元,對政府不同部門的內部欠債是5.7萬億,財赤對美國經濟不會有幫助,光是償還利息,便隨時每年耗掉美國4%的GDP。這也是為甚麼特朗普強要別的國家向他多交保護費。美國自己想擴軍,但卻要別人付錢,不會使世界及美國社會更和諧。

 

  從上可見,中國的最好策略是強硬回擊,使美國人的痛浮現出來,特朗普失道寡助,持久戰中他會敗下陣來。

 

12/07/2024

誰當美國下一任總統?

#雷鳴天下 #拜登 #美國大選 #大國博弈 #特朗普

  美國總統選舉活動隨著拜登(Joe Biden)與特朗普(Donald Trump)二人的電視辯論,已經正式開鑼。這次選舉不可等閒視之,無論誰人當選,都會拖累世界,但拖累的形式及角度有異,世界各國的回應也要調整。

 

  兩位古稀老人的辯論充斥著人身攻擊,乏善可陳。要知道,美國人民平均壽命近10年來減低了不少,現時足足比港人85歲的平均短了8、9年。所以拜登的81歲,在港人眼中可視作89歲;特朗普的78歲,則大約等同港人的86歲。我們不應有年齡歧視,年長者腦袋若無退化,可能很有智慧,但可惜我們不易看出這兩位仁兄身上有何智慧留下的痕跡。

 

拜登與特朗普的首場電視辯論,令外界清楚看見他們各自的不足。(AP)

 

特朗普謊話連篇,仍是犯罪之身

 

  拜登常搞不清自己在幹甚麼,腦退化病徵明顯,但這卻無阻他的頑固。有時他在論述國事時,語無倫次,我們倒是不易分辨這是他謊話連篇,還是認知有障礙。

 

  特朗普一如既往,胡說八道、謊話連篇時,卻理曲氣壯,說得十分順口,氣勢輕易輾壓拜登。一個「廢」、一個「癲」,你叫美國人如何選?去年我自駕遊環繞美國一周時,問及朋友如何投票,大都表示兩人都投不落手,今天恐怕答案也不會變。

 

  美國是人才濟濟的大國,但為何其所謂民主選舉制度最後篩選出來的候選人卻是「廢」、「癲」二老?我們一向被教育,好的制度會替我們篩選出最好的人才。按照形式邏輯,既然選出的候選人很爛,那麼制度便必定十分不妥,這要把美國視為民主燈塔的人情何以堪?

 

美國實際通脹遠高於官方數據所示,市民生活艱難。(AP)

 

  從拜登辯論及民意的大敗,我們可清楚見到民主黨的困境。本來以特朗普此人的瘋瘋癲癲及大話連篇,就算勝了,他也是勝之不武,但民主黨竟敗下陣來,一定是它自身的政策出了嚴重問題。這些問題不難找出:美國通脹嚴重,實際通脹率似遠超官方的數據所示,若沒有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通脹恐遠不止此;不少城市治安不靖,「零元購」(單次搶劫只要在950美元以下視為輕罪)、屋霸等匪夷所思的怪事層出不窮。

 

  在國際事務上,拜登政府沒事搞事,鼓勵烏克蘭加入北約,弄出個大頭佛,以為能把俄羅斯一招打殘,卻不料北約耗掉巨額資源後,還敗象畢呈。在加沙問題上,美國政府受制於以色列的影響力,得罪了世界大多數國家,也使美國的正義年輕人十分反感。對中國的種種貿易與科技制裁,一樣毫無成績,反而對美國有反效果。拜登聽命於軍事工業體,到處撩打,卻不明白自己已在衰落,愈想展現帝國的餘暉,愈會發現自己事事力有不逮。

 

找不到人替代拜登,民主黨陷困

 

  現時民主黨內部眼見拜登幾乎必然敗北(我去年在公開場合已有此判斷,今年2月23日在本欄《假如特朗普再當選總統》中也假設特朗普會當選)十分焦急,卻找不到人替代他。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民望比拜登還要低,由她出選,輸得更慘。加州及密歇根州的州長蠢蠢欲動,但他們準備不足,也不會贏。唯一有不錯民意支持的是奧巴馬(Barack Obama)的太太米歇爾(Michelle Obama),惟她的能力卻未經考驗,而且似不願出山。為何猶豫?在衰落中的國家當話事人,歷史的評價好不了。

 

 奧巴馬太太米歇爾雖有民望,但似乎不願為民主黨出山。(AP)

 

  民主黨找不到人才並非偶然,這幾年來,美國政府走上了錯誤路線,加快了她的衰落。民主黨有頭有面的人與政府的錯誤政策拉上了關係,走錯了路,高人也會愚蠢化,還會有甚麼人可走出來振臂一呼,挽狂瀾於既倒?我們見不到。

 

衰落帝國,誰緊跟美誰便倒楣?

 

  特朗普其實也好不了哪裏去。他現時仍是犯罪之身,若當上總統,他可特赦自己的聯邦罪行,但卻赦不了在地方的罪行。如果有一天他在監牢辦公,那才開歷史之先河。他在內政上得力於民粹分子的支持,但排外反精英的取向終會損害美國社會的肌理。他上一任所發動的貿易戰並沒有替美國帶來好處,拜登延續了特朗普的貿易與科技政策,效果不妙。若特朗普回朝採用相近政策,一樣也會失敗。特朗普同樣也會受困於找不到人才的困境,他在任時用人糊塗,蓬佩奧(Mike Pompeo)等人是極端反華分子,卻充當着美國外交界最高位置;特朗普的謀臣班農(Steve Bannon)也是名犯罪分子,最近坐牢去了。

 

  在國際上,美國仍有相當影響力,但我們一看近年的局面,便知誰緊跟美國、誰便倒楣!英國是跟得最緊的,看看幾任首相輸得有多慘,而最近的國會選舉,保守黨席位竟只近乎工黨的四分之一!南韓、日本、菲律賓,無不受制於美國,其國家領導人近來民望全部十分低迷;法國有繼續支持烏克蘭,但也力圖與美國保持點距離,而最近大選,馬克龍一樣輸了不少,能否維持聯合政府,前途艱險。誰聽命於一個衰落中的帝國,誰便事事不順。下任美國誰當總統,此局面也會延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識庫】民主黨臨陣換將難度高

 

  • 拜登首場電視辯論表現不佳,掀起美國民主黨內勸退聲浪;但有分析指,除非拜登主動退選,否則民主黨要換將難度很高,而且過程相當混亂。
  • 首先,程序問題。民主黨初選已完成,拜登亦獲得出閘資格;就算拜登同意退選,下一步是重新舉行初選,時間上很緊迫。
  • 其次,勝算問題。選出接替人選將面對巨大的時間及財政壓力;同時,面臨法律挑戰,不排除共和黨提出司法挑戰,質疑其資格,製造障礙。

 

(本文原載於7月12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