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24/10/2016

華仁精神與立會鬧劇

#立法會 #選舉 #本土 #90後

  梁頌恆與游蕙禎宣誓事件,在本文執筆時,仍還未平息。事件發展得很快,但有幾點結論,已是呼之欲出。

 

連日來多位華仁校友刊登廣告,強烈譴責梁頌恆所作所為,不是華仁傳統精神。(資料圖片)

 

  第一,梁、游二人顯然是港獨的支持及鼓吹者,他們要進入立法會便是要方便其行事。他們在參選前所作的聲明是否虛假,將來可能要由法庭判斷。第二,中央政府不會容忍港獨分子佔據政府職位,這裏指的政府,是廣義地指執法、立法、司法三個部分。這是中央的底線,換言之,若司法體制未有阻止梁、游當議員,人大常委釋法的機會極高,因此事涉及中港關係,人大常委有法理基礎這樣做。從常理看來,中央很可能對此問題已下了決定。

 

崇尚自由教育 素有愛國情操

 

  人大釋法雖符合法理,但政治上當然會引起某些人的回響甚至社會的輕度動盪,誰應負上最大的責任?我認為是梁、游二人及他們的支持者。二人當選後的輕狂言論,做了不敢認,用各種沒有邏輯的狡詞推搪,真的是對包括港人在內的中國人的侮辱。他們為何如此不智,置其「陣營」的長遠利益不顧?我尚未發現有任何根據可證明游小姐智商高於常人,但梁頌恆是我母校香港華仁的畢業生,華仁仔應不會低智至此。林行止倒是一語中的,他引用我兩年前在友報也引用過的典故「殺君馬者道旁兒」,正確之極。此典故出自《白虎通》,蔡元培在「五四」後辭去北大校長時留下此句,意指有人藏有駿馬,在街上策騎時被途人讚嘆,此人在喝采聲中過於興奮,不斷催馬奔跑,最後駿馬脫力而亡。梁、游背後的支持者是網上的偏激年輕人,他們的支持,已把梁、游「捧殺」掉。

 

  說起華仁仔,有幾件事不能不提,否則會引起大眾對母校誤會。第一,華仁畢業的學生,絕不會有甚麼鴨脷洲口音,把China讀成「支那」。我的華仁校友聽到梁此言後,一致痛罵。第二,曾任九龍華仁及華仁小學校長的陳岡博士在報上撰文,直斥梁頌恆敢做不敢認,有違港華校歌中「任何卑劣與小人的行徑,我們皆厭惡地說不」(What's mean and unmanly, we shun with displeasure),陳校長此言可為眾校友雪恥也。

 

  華仁崇尚自由教育,我們深得其益,但當中會否培養港獨思想?我沒有在華仁上課多年,不知現時的老師教甚麼,但卻知道絕大部分的昔日同窗,對港獨不但不支持,還十分反感。我自己在華仁時的一些經歷,可解釋為何我們不會支持港獨。

 

  舉個例子。我若說過去數十年來華仁的神父老師當中最有學問與思想深度的,首推已過身多年的鮑善能神父(Fr. Matthew Brosnan),相信沒多少資深校友能反駁。我記得他在5A當班主任時,在黑板上寫上「華仁」二字,接著便滔滔不絕的解釋「華」與「仁」兩字的含義,對我們進行了深度的愛國教育。他是愛爾蘭人,但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中國人民卻是極度愛護,若他在世,豈會對用「支那」一詞侮辱國人的黃口小兒不拍案而起?

 

侮辱前人努力 罔顧歷史事實

 

  我回顧一生,其實頗受鮑善能神父的影響,預科時常與同學到維園在星空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當年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它的窮,所以立志要讀經濟,以了解使到國家人民致富脫貧之道。想不到幾十年後中國人民的實質人均GDP已是當年的二、三十倍,成就了人類歷史中最龐大的脫貧運動,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願景與志業在鄧小平推出改革開放後,得以超額達成。

 

  我不相信共產主義,但對內地經濟靠走向自由化而取得如此成就不感驚訝,但我研究經濟增長理論多年,深知如此長期的高增長要克服無數巨大的困難,不能不對內地默默耕耘的改革者與勤奮工作的勞動人民深表敬意,我對他們遭人侮辱不能容忍。此種取態,早已深植於我在華仁接受教育的年代。

 

08/07/2024

香港要自強,別依賴中央送大禮

#立法會 #葉劉的地球儀 #香港經濟發展 #自由行 #CEPA #內地旅客 #免稅額 #大熊貓 #海洋公園 #迪士尼 #新質生產力 #科研 #科技轉型 #政情

  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前夕,社會上有各種風聲,說香港一方面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順利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另一方面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期望中央政府像以往那樣,藉「七一」送大禮,放大招提振香港經濟。

 

2003年中央送港「自由行」助復甦

 

  回顧歷史,2003年香港深受「非典」及負資產等問題困擾,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高達7.9%,零售業及旅遊業大受打擊,中央政府於是開放「自由行」,容許內地居民以個人遊方式來港。首階段自由行容許東莞、中山、江門、佛山等四個廣東省城市居民來港,2007年更擴展至49個內地城市。當時自由行效益可謂立竿見影,大量內地旅客湧港旅遊、消費,他們喜歡大手買名牌包包、手錶,也買奶粉、尿片,激活旅遊業、零售業,加快了香港經濟的復甦步伐。

 

中央政府當年開放自由行,激活了香港的奢侈品零售。(AP)

 

  中央政府另一大禮是在2003年和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四方面開拓合作。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飛速增長,CEPA造就不少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為香港市場帶來龐大資金,壯大了香港證券市場的規模,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背靠祖國,中央政府這些惠港大禮,盡表對香港的關愛,不知不覺間使港人形成一種心態,憧憬只要中央送大禮,香港經濟自然會好轉;可是當復甦太易,便漸漸失去自我變革、主動做「大手術」促進經濟轉型的動力,以致多年來香港經濟始終依賴金融地產、旅遊零售。可是眾所周知,例如旅遊業雖然聘用大量從業員,但是人均收入其實並不高。

 

  過去特區政府也沒有像美國那樣投放龐大資源促進產業發展。拜登政府為了和中國競爭,於2022年通過《芯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投入520億美元新資金來促進半導體的研究和製造,包括巨額補貼台積電和英特爾等等。

 

提高內地旅客購物免稅額度,刺激跨境消費

 

  至於今年的七一大禮,社會有不同建議,例如要求提高內地旅客赴港購物免稅額度,以刺激跨境消費熱情。國家財務部在6月28日公布由七一起,把上述免稅額度由5000元人民幣提高至1.2萬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3000元商品的政策,即額度合計提升至1.5萬元人民幣。

 

內地客來港旅遊的模式已改變,現較喜歡體驗及打卡。(AP)

 

  另有建議把免稅額度增加至10萬元人民幣,以和海南島看齊云云。我倒認為不必和海南島比較。首先,海南島的10萬元免稅額度是一年合計的,現在香港的1.5萬元額度則是單次、逐次計算的,基礎本就不同;再者,香港和海南島的經濟結構、旅遊吸引力、客路都不盡相同,實在不必比較。

 

  我認為新措施會對本港旅遊、零售業有短期幫助,我也歡迎更多內地同胞來港旅遊、購物。但是新措施的長遠效果如何,目前言之尚早,皆因疫後的旅遊模式已有變化,年輕的內地旅客大抵受了「小紅書」影響,喜歡體驗遊、打卡遊,甚至窮遊,即是消費水平不高;加上內地打貪、不鼓勵炫富,相信內地旅客來港大手買名錶名包的盛況不會復燃。

 

送贈國寶,助海洋公園衝業績

 

  第二項七一大禮是大熊貓一對,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夫人隨即(7月7日)親往四川,訪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商討大熊貓的赴港安排。

 

  大熊貓是國寶,「熊貓外交」對國家有戰略意義。過去國家先後贈送兩對大熊貓給香港,分別是1999年的安安、佳佳,和2007年的盈盈、樂樂,後者現在仍是海洋公園的重點「明星」。

 

  之前海洋公園斥巨資近40億元、經年累月才建成水上樂園,造成了沉重的開支負擔,卻因為疫情、天氣等因素,回報不如預期。雖然海洋公園2022/23年度的業績報告錄得1.18億元盈餘,但有分析指盈餘主要是靠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經營盈餘則比2021/22年度倒退了2.9%,只有4.24億元。海洋公園仍未來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匯報最新業績,我倒期望新來的大熊貓能為海洋公園沖喜、衝業績。

 

香港迪士尼的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廣受旅客歡迎, 值得業界深思。(AP)

 

  相對於海洋公園,香港迪士尼於6月25日公布了最新業績,2022/23年度總入場人次錄得640萬,增長87%;收入上升至57億元,增長156%。2023年11月,迪士尼推出全新園區「魔雪奇緣世界」(World of Frozen),這項世界級體驗對海外及內地旅客均有強勁吸引力,使迪士尼在2024年第一季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小紅書經常有「港迪」片段分享,有園區攻略,又有排長龍「慘況」,反映對內地旅客來說,港迪有美國迪士尼的味道,獨特IP、獨特體驗是他們嚮往的,花多點錢入場也願意。這值得海洋公園以至整個旅遊業界深思。

 

非中國籍內地通行證,最具效益

 

  第三項大禮,我認為是最實用最具效益的,是自7月10日起,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獲簽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往返內地。須知道,過去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返內地,是要逐次申請簽證的,手續繁複費時。

 

  我曾收過相關投訴,例如有一對夫婦,太太是香港人,丈夫是外籍人士,雖然兩人已居港數十年,但因為丈夫是外籍人士,他倆每次到內地,在口岸過關時都得「分道揚鑣」,丈夫更曾在櫃枱接受長達30分鐘的盤問,過程極不便利。今後外籍丈夫可以憑「通行證」自助過關了。

 

  香港有很多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他們營商、從事各行各業,例如很多印度裔人士從事鑽石、珠寶生意,需要經常穿梭內地,以往外商常常投訴申請簽證費用高昂、審批需時,今後新措施大大便利他們往返及融入大灣區。因此,可理解有商會提倡把新措施放寬至非永久性居民的外籍人士。

 

新推出的通行證措施,便利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融入大灣區。(Shutterstock)

 

  中央這項大禮連《彭博社》(Bloomberg)等外媒都有報道,估計很多外籍人士會像港人北上那樣,藉著通行證張開懷抱北上大灣區旅遊、享樂、消費。因此,短期而言,新措施必然是讓更多外籍人士攻入大灣區消費市場。

 

  長遠而言,這個通行證更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以及外資攻入大灣區市場的橋頭堡角色,非常具戰略意義。

 

香港須主動創新,闖出未來

 

  其實中央政府的惠港措施又何止上述三項,不過,我認為香港應該改變對中央送大禮的期望,不要以為中央有魔術棒,久不久送大禮,香港便不用花費氣力追求經濟增長,這個想法不合時宜。

 

  總書記習近平在2022年「二十大」報告強調,國家以建設科技強國為目標,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去年更進一步提倡「新質生產力」,「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香港必須提升整體科研能力,使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Shutterstock)

 

  我認為這不只是國家的目標,更應是香港的目標。香港必須懂得運用新質生產力,包括提升整體基礎科研能力,大學做好基礎科研,企業做好應用科研,製造商要能夠把應用科研轉化成高增值產品,長遠促進經濟向高新科技轉型。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香港不能坐等中央送大禮,而是要奮發自強,敢於創新、敢冒風險、敢於闖蕩,才能涅槃重生。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