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07/05/2024

【FOCUS】歐洲江河日下,對華各有盤算

#產能過剩 #歐盟 #貿易戰

  時隔近5年,中國最高層周一(6日)再次到訪法國。首日舉行的中、法、歐盟領袖三方會談上,「不存在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以及「世界無法消化中國的過剩產能」的言語交鋒,預示中歐經貿結構性矛盾難解。而德國總理朔爾茲婉拒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赴會邀請,更顯歐洲就對華潛在貿易戰的立場分歧。

 

全球GDP及製造業佔比大降

 

  中國的製造業強國宏圖,正令江河日下的歐洲如坐針氈。昔日GDP佔全球三成(2006年),2015年遭美國爬頭後跌至最新的兩成邊緣(20.5%);儘管首季經濟終於走出近18個月停滯的泥沼,但歐洲製造業PMI仍連續22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法國總統馬克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國宴,愛麗舍宮外出現彩虹。(AP)

 

  眼見兩大領頭羊德國、法國去年對華貿易逆差分別高達584億歐元、460億歐元,多年來高舉「反壟斷」、「公平競爭」大旗的歐盟,正躍躍欲試仿效美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允許各國政府在一系列產業提供與美國相符的補貼。

 

  歐盟改弦更張背後,是其在全球製造業份額佔比,從2008年的24%降至2022年的16%的殘酷現實,馬克龍更直指,「沒有經濟繁榮,沒有技術主權,就沒有強國……規則太多,將導致競爭力的喪失。」

 

歐盟執委會對華展示強硬

 

  不過,面對「去工業化」威脅日盛,歐盟執委會並非推動各成員國就國家支出、產業政策的共識,而是選擇將矛盾對準中國,主席馮德萊恩最新警告,不迴避採取強硬行動,動用一切貿易防衛工具保護歐洲經濟和安全。

 

中、法、歐盟領袖舉行三方會談。(AP) 

 

  在此之前,歐盟已對中國電動車、風力渦輪機、醫療器械展開調查,並對4家電子科技中企實施貿易限制,以及突擊搜查同方威視位於荷蘭和波蘭的辦公室。此外,將中國快時尚零售網站Shein列入「非常大型網路平台」名單,以及聲稱不排除仿傚美國禁用TikTok。

 

  最新消息指,歐盟的下一個關注目標是中國在一帶一路中的關鍵戰略採礦和能源利益,並或在今年暑假對中國3間電動車企開徵反補貼稅。

 

歐洲議會選舉在即主導立場

 

  相比馮德萊恩的咄咄逼人,朔爾茲婉拒了出席周一的中法歐三方會議,顯然是想與潛在的中歐貿易戰劃清界限。他較早時就指,雖然競爭應該公平,但歐盟不應出於保護主義而採取行動。對華立場截然不同的還有同屬歐盟成員國的匈牙利,中匈兩國預計稍後將簽署至少16項協議。

 

  歐洲就對華戰略分歧浮現,背後一大主導即是將於6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特別是馮德萊恩謀求第二個主席任期,而馬克龍陣營大概率恐難敵極右派的勒龐。

 

12/04/2024

【FOCUS】「過剩」聲中汽車出口放閃,新興產業攸關戰略能力

#耶倫 #戰略新興產業 #產能過剩 #汽車出口 #FOCUS #中國

  訪華敲打「廉價進口貨」的美國財長耶倫,周二(9日)剛結束行程,海關總署周五(12日)下午公布數據顯示,3月美元計出口表現大遜預期,但汽車出口仍在西方渲染產能過剩「衝擊2.0」聲中逆勢放閃。


3月出口意外大跌,惟汽車出口新高


  資本支出強勁的製造業、強於預期的出口,剛剛令大摩、高盛雙雙上調中國全年增長預測。繼首2月大超預期增7.1%後,3月按年轉跌7.5%(預期:-2%)。增速大幅放緩既有高基數效應,又有玩具、箱包、服裝、燈具、鞋靴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外需回落,出口額按年分別跌25%、28%、23%、32%、31%。 

 

3月玩具、箱包、服裝、燈具、鞋靴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按年倒跌。(AP)

 

  不過,遭耶倫訪華點名的三大「產能過剩」行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業,乘聯會周二(9日)曾公布,3月出口按年增71%至12萬輛;下午海關數據則指,3月包括電動車的整體汽車出口49萬輛,刷新單月紀錄,按年增逾26%。


虧本賣車成「原罪」,佔比難言傾銷


  耶倫訪華時就指,中國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但內需疲軟,令行業出現過度投資,低價商品傾銷全球,可能扼殺別國的重要產業。中國新能源車企多如繁星,江湖地位如華為智界S7、小米SU7,全不諱言「虧本賣車」,即使是穩定盈利的比亞迪,年初亦大幅下調Atto 3德國售價最多15%至4萬歐元以下。而此正正成了西方眼中的「原罪」。

 

中國新能源車企多如繁星,且不諱言「虧本賣車」;圖為小米汽車自動生產線。


  不過,若看中國汽車出口於整體產量的佔比,以3月為例不到兩成(18.5%),遠低於德國、韓國的近75%以及日本的近50%,「傾銷」之說顯然不成立。


新興領域關係國安和軍事鬥爭主動


  既然如此,何解歐美乃至印度、巴西、智利等發展中國家對中國製造業的戒心日益發酵?玄機就在戰略新興產業背後的國家利益。


  回看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憑造船業成為海上霸主,18世紀英國憑蒸汽機成就日不落帝國,20世紀美國憑電腦和信息技術成就頭號強國,無不是抓住了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機會。據中國「十四五」規劃,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由2022年13%續升至明年的17%,而最高層上月更明言,「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是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重要組成部分,關係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關係國家安全和軍事鬥爭主動」。


西方雙標,停止刺激投資恐墮陷阱


  此外,過去作為中國經濟引擎的房地產業幾近熄火,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仍未扭轉,以刺激投資來創造需求、穩定增長,被視為眼下「次優」的政策選項(最優為收入分配改革)。

 

中國以刺激投資來創造需求、穩定增長,被視為眼下「次優」的政策選項。


  倘若中國真的按西方「建議」,在國民收入、消費信心暫難明顯改善之際,停止刺激投資、收縮產能,勢必引發通縮預期惡化及大面積失業潮。更何況,相比西方指摘中國政府巨額補貼新能源產業,拜登一手炮製的通脹法案,對本土新能源產業的補貼至少達3000億美元計。


  中國於新能源等產業的比較優勢,陷入地緣角力的風眼,所謂「沒有產能,就不能改變世界」,儘管貿易壁壘、新關稅戰山雨欲來,但中國推進新質生產力的決心不容動搖。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