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女子愛財
08/05/2024

友邦愈賺愈多錢?

#理財 #理財智慧 #女子愛財 #新業務價值 #友邦 #投資 #港股 #01299 #滬港通 #財金大勢

  姊妹們,我上日文章的標題是《友邦愈來愈難賺錢?》,但今日的標題突然變成《友邦愈賺愈多錢?》,這是否令妳摸不著頭腦呢?

 

  老實說,早前友邦(01299)的股價從高位大幅回落,由年初至3月中的低位,股價反覆下跌三成三,我也有點摸不著頭腦呢!

 

  一隻大藍籌,底子十分雄厚,也沒有太多負面消息,且過去股價波幅十分細,股價可以在短時間內下跌三成多,確實有點難以想象!

 

  回說我這個標題上的轉變吧!主要因為上日提到,我的姊妹Lucy問我,友邦股價下跌的原因。我只能綜合到一點,那就是,在2023年的業績中,友邦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下跌了4.4個百分點,由2022年的57%,下跌至去年的52.6%。

 

  這也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友邦兩個最重要的市場,即香港和內地,2023年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的跌幅遠超4.4個百分點。當中香港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由2022年的69.5%,下跌至去年的57.5%,即下跌了12個百分點!

 

  至於內地,2022年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也是69.5%,但去年跌至51.3%,跌幅更達18.2個百分點!只不過,因為其他市場的利潤率有所提升,所以,整體數字才是減少4.4個百分點。這就是我上日文章標題的意思。

 

  不過,一切似乎都過去了,因為友邦股價在4月16日跌至45.25元之後便已見底(當日收報46元),股價反覆了兩天之後,由4月19日起連升10日,升至本周一5月6日,當日收報62.5元才斷纜,而昨日則報61.25元。從低位計,友邦股價已經反彈了三成半。

 

友邦股價上月觸底反彈,從低位計累升三成半。(AP)

 

  我相信,這和友邦公布了一個「令人滿意」的2024年第一季業績有關。這個業績的其中一個亮點是新業務價值創了歷來的季度新高,達到13.27億美元,按年增長三成一(以固定匯率計)。這就是我今日標題所說的《友邦愈賺愈多錢?》的意思了。

 

  所謂「新業務價值」(Value Of New Business, VONB),其實是指期內出售的保單,在未來產生的稅後利潤,再折算回今日的價值,然後扣除用以支持這些新業務所需的準備金。

 

  當然,上文所說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也有改善,由2023年首季的52.3%,升至今年首季的54.2%,增長了2.1個百分點(以固定匯率計),也比去年全年的52.6%為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是我在上日的文章中未有提到的,那就是友邦的資本管理政策,或如何提高股東資本回報方面的政策。

 

  在去年的全年業績,友邦只公布透過股份回購計劃,向股東返還了36億美元,但就沒有明確表示2024年的計劃。這可能也是由3月起,友邦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不過,在今年的首季業績中,友邦就特別花篇幅強調,會致力優化資本管理政策,令股東的資本回報有更高的清晰度。

 

  首先,友邦會以年度產生的自由盈餘淨額的75%為派付目標,每年會透過股息分派和股份回購,向股東返還資本。而且,公司會定期檢討資本狀況,返還超出需要的資本。

 

  股份回購方面也會加大力度,過去每年的股份回購金額是100億美元,今年會增加20億美元,合共達到120億美元。

 

  我相信,由於友邦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止跌回升,而管理層也特意回應市場關注的股份回購,以至資本運用政策,友邦股價應該見底了,未來應該可以繼續追落後,因為大市至今已升了約8%,但友邦股價仍然比去年底下跌一成(去年底收報68.05元),更比前年底的86.8元下跌約三成。從中長綫的角度看,友邦仍然值得吸納呢!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11/07/2024

甚麼是上市新規「Chapter 18C」

#理財

  一家備受市場關注的晶泰科技(02228)6月份在港交所上市。這家企業備受矚目,除了因為其業務性質獨特(基於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台)外,更因為其成為首家透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第18C章規則(Chapter 18C)來港上市的企業。

 

那麼甚麼是「Chapter 18C」?它與Chapter 18A有甚麼異同?

 

  回顧港交所於2022年發布有關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諮詢文件,亦即新增上市規則18C,以幫助一些屬於特專科技領域的公司來港上市。事實上,港交所近年在新股市場方面作出了多方面的改革,以提升上市企業擬來港上市的吸引力。這也是繼續同股不同權、中概股二次上市、放寬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後,再有新的上市制度。

 

  對於18C新規,不少投資者會將其與港交所在2018年推出的18A作比較,亦即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當中兩者最大的分別,是一個放寬生物科技公司,一個放寬特專科技公司。除此之外,兩大上市新規尚有兩點具較為明顯的區別。首先,相對18A,18C對行業的限制更為寬鬆。

 

  18A的規定集中在生物科技行業,但擬推新規對特專科技的規定,則限制在五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另一方面,18C新規則對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提供了一定的要求,包括已經商業化的企業,在相關業務的年度收入達到2.5億港元,上市市值高於60億港元;而未商業化的企業市值需要高於100億港元。根據18A,生物科技企業上市時的市值至少達15億港元。相比較之下,特專科技的市值門檻有所提升。

 

  回顧過去幾年,18A對港交所在新股市場的幫助較明顯,累計已有超過60隻未有盈利生物製藥企業來港上市。市場亦預期,往後這類別的上市企業數目仍會維持較高的增速。18C順利推出後,申請上市的企業或因較高的門檻而不及18A活躍。同時,現階段相對低迷的股市表現亦有機會增加企業對上市時機選擇的考慮。

 

  然而,長線來看,這些改革對香港金融市場帶來較為明顯的正面作用。一方面,對港交所而言,新上市制度可以幫助更多未有盈利,但在特定領域較具競爭力的企業來港上市,提升港交所在新股發行市場的潛在收益;另一方面,新規亦有助維持香港交易所在環球新股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乃至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