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行政人員
16/12/2016

解構Glamping商機 港人豪住露營

#露營 #運動 #本地玩樂 #運動裝備 #運動穿搭

  去露營從來是考驗,離開家中的高床軟枕,瑟縮睡袋睡在荒山野嶺,每餐只求吃飽,廁所和熱水浴欠奉是常識,自我解說就是要跟大自然融為一體。不過近年掀起Glamping(Glamorous Camping)熱潮,推翻露營要刻苦的模式,原來身處郊野也可同時享受現代生活的舒適,如此兩全其美,怪不得也令港人愛上露營。

 

  Glamping真義是在郊野也可以食住講究,露營用品講功能也講美感,其精緻高檔更超越平常家用的,小水壺動輒近千元,一雙筷子要三數百元,有人追捧「露營界LV」日本品牌Snow Peak之時,已有港人玩Glamping昇華到用古董營燈。

 

 

  即使一家大小也可以參與的豪華露營,商機自然無限。連鎖戶外用品店Overlander近年積極引入相關品牌及產品。IT人黎子敬大力拓展私人營地,提供豪華露營一條龍服務。有露營發燒友阿寶及Tara開創自家手作品牌,更賣到海外。

 

  港人窩居愈住愈細,128平方呎是常態,人在野,終可豪住五星級的家!

 

Glamping來由

 

  由Glamorous和Camping併合而成,即豪華露營之意。有指源自昔日歐洲富豪去非洲打獵,在草原紮上豪華帳篷,內裏有衛生間、高床軟枕,甚至舖上波斯地毯,更有佳餚美食。今日Glamping已經是一門生意,世界各地興起五星級露營設施的「旅館」。

  

  有興趣可以去見識一下:https://glampinghub.com/

 

用家篇:人在野 悉心打造五星級的家

 

  一眾志同道合的露營友Benny、Francis和YY經朋友介紹,由交流露營用品心得到一起出外露營。不約而同,他們年輕時都有露營經驗,長大後各有喜好,都是近幾年才重拾露營,找到箇中樂趣。

 

露營發燒友(左起)Benny、YY和Francis擁有不少一樣的用品,就連三人所坐的椅子都是一樣。

 

月花千多元露營減壓

 

  Benny露營年資已有30多年,因當童軍領袖接觸露營,年輕時會和中學同學露營,但甚少買用品。隨著濟能力變好和成家立室,近幾年開始投放多了金錢在購買用品上,致力將帳蓬打造成另一個家,希望在野外都可以舒舒服服,「因為平時生活壓力好大,露營是用來減壓。」現時拉均每月會花費1,000至2,000元在露營用品上,平均每月會露營一至兩次。

 

  露營不外乎和家人、朋友,又或自己出遊。他們會考慮露營的性質而購買不同的用品,若他們行山露營,需將所有裝備放進背囊,輕便為主;如跟家人出遊就以舒適為主,挑選近車路的營地,重裝出遊。三人看到外國代購露營用品就會通知大家,再集運到港,他們笑言是互相「放毒」感染大家。日積月累,家中露營用品數量愈來愈多,有幾個帳幕就不在話下,就連室外浴室都配備好,務求打造一個五星級的家。單是購買帳篷都非常講究,質地和耐用性是首要條件,Benny和YY就曾買過4,000多元的營,而近幾年才開始較多露營的Francis,笑言有一個「有房有廳」的12人營,大約8,000至9,000元。

 

挑選用品要美觀實用

 

  對於挑選用品的準則,三人就異口同聲稱,會先考慮外形和實用性,其次才是金錢。以前是玩越野單車的Benny覺得,相對來說露營用品不會貴得很離譜,是自己負擔到的價錢,「全都是用在自己身上,是自己享受,如果喜歡這項運動,投放多點可以令自己更享受,我覺得是值得和正常。」Francis坦言,因並不是每一樣東西買回來都會經常用,家中囤積太多用品,現在購買前變得謹慎,仔細考慮到實用性才買。

 

  除露營必需品外,另有一類用品是專用來收藏,對他們而言,購買古董是一種追求。他們會在外國購物網站專門搜羅古董露營用具,如第一代產於瑞典的爐具等。Benny家中單是古董爐就有5至6個,他指,這些用具不但露營時可以煮食用,在家閒時還可用來沏茶,美觀且實用。YY亦有5盞古董燈,歷史最悠久的一盞可追溯到1930年。她稱,當初在購物網站上看的時候,可能是殘舊不堪,但只要零件齊全,她會買回來維修翻新,但能否運作是購買的大前提。YY指,這些古董用白汽油運作,比起現時用煤氣環保得多,加上比起現代生產的燈更實用,所以不辭勞苦從外國搜購回來。

 

過程中學習照顧自己

 

  香港的露營文化未及日韓、歐美等國家普及,在港購買用品滿足不到他們的需求,他們就集合了一班露營發燒友,開設手機群組互相交流露營心得,又會幫忙在外國網站代購用具,以求買到心頭好。有人可能覺得花費金錢在露營用品上不值得,他們就認為得到遠遠比物品的表面價值多。Benny認為比起金錢,合適自己與否才是最重要,「為甚麼有些物品貴有些物品便宜,其實花金錢不只買了物品的用途,還有買了設計師的心思。」YY就透過購買露營用品對環境有更深的認識,「學會去照顧自己,例如水要先過濾、如何煮食、如何去操作爐具,其實不只單單購買用品,我更在使用中學習。」

 

  露營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單是周末活動,更是人和人相處的好機會。YY開始接觸露營後,學懂與人相處,作不同的交流。YY自己沒有家室,閒時和營友的小孩相處,令眼界擴闊,她笑稱露營「令到個人冇咁宅」。而對Francis來說,露營是和朋友聚會、家庭樂的機會,所以他不會吝嗇金錢購買用品,「因為是健康活動,大家可以一起去參與,購買露營用品當然是比一副麻雀貴,但能夠玩得開開心心就很值得。」

  

煮食篇

 

Glamping也可以食得豪,Francis準備了傳統英式菜羊肉薯蓉批作是日主菜。

Francis讓小朋友自己動手做Pizza,還帶來小型焗爐。

Glamping除了吃得講究,在野外也要沖一壺咖啡,享受生活。

 

廚具篇

 

三名露營達人十分喜歡Snow Peak,所有廚具都是該品牌產品,還專程購買廚櫃來裝起用品。

為了露營能吃一頓好,Francis出動壓力鍋來煮食,他笑言今餐已是隨便煮。

  

古董篇

 

這三樣古董需在外國網站搜購回港,圖中最貴的是燈(右),售價約5,000元。

Benny專程在美國購入價值4,000元的Nemo軍用帳篷,其顏色與地下相似,以躲避敵軍偵查,另一特性是質料堅韌,不易損壞。

為了睡得舒適,Benny購入雙人和單人氣墊,再配上睡袋和枕頭,售價約6,000元。

家有小孩的他們自設浴室,換衣室、Nemo儲水器連防水墊,整套約1,500元。

 

商機篇:露營界LV Snow Peak 蘋果都要偷師

 

  三名露營達人在訪問中常提到Snow Peak這日本露營產品牌子,不少產品都是他們專程到日本購買,包括數百元一雙的筷子。Snow Peak產品售價是同業中最高等級,被喻為露營界LV,價錢雖昂貴,但三人仍覺合理,認為品牌口碑好且有質素保證,最重要是美觀和產品類別多。

 

品牌最廣為人知的是這個「有廳有房」,可容納10至12人的營帳。(Snow Peak網站圖片)

 

  Snow Peak從不賣廣告,但露營發燒友無人不曉。2016年Snow Peak中期報告發表收入高達71億日圓(約4.8億港元),即使2000年至2009年間,日本露營市場萎縮,Snow Peak卻以平均每年7%穩定增長,2018年料達300億日圓(約14.7億港元)營業額,一半來自海外。Snow Peak的成功,就連美國Apple的總部也派人到日本學習,到底這間日本高檔露營用品公司有甚麼魔力迷倒一眾營友?

 

設計簡潔高質體貼用家

 

  Snow Peak總部位於東京近郊,大自然環境員工上班如往露營,員工全是露營發燒友,入職條件必須是「喜歡戶外活動到無法自拔的地步」,所以產品絕對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成立52年,這家公司開發了顛覆露營界的產品,例如可使用一輩子的營釘、最小和最輕的爐具和燈,還推出全球首個能在內生火烤肉的帳篷。他們從不進行市場調查,因不希望有其他公司產品的影子。憑簡潔風格,品牌成功擄獲露營迷的歡心。他們設計的裝備包括小至筷子湯匙,大如露營桌椅,產品不只在戶外用,希望能將露營文化帶進日常生活。

 

這一對拆件式筷子售價約300元。

Snow Peak希望顧客能將露營悠閒的文化帶進日常生活。(Snow Peak網站圖片)

Snow Peak是指被白雪覆蓋的山頂,是代表創辦人最愛的日本谷川岳形象。(Snow Peak網站圖片)

 

  品牌另一受歡迎原因,是用料或質感力求最好,帳篷空間寬敞,若搭配幕帳,就可打造一個有客廳、有睡房的家。Snow Peak實施永久品質保證制度,不附保證書,只要客人把產品送回來,公司就會負責維修,所以其帳篷售價雖是其他品牌的10倍,仍暢銷賣個滿堂紅。 

 

露營用品連鎖店 拆解兩大客源

 

  香港人有幾愛露營,賣戶外用品的店舖大增可見一斑,部分更發展到連鎖經營,其中於2000年開業的Overlander,是本地規模最大的戶外用品店之一,現時擁九間店舖及會員11萬人,每年所搞的開倉日,是山友的「掃貨」大日子。

 

Overlander旺角店,佔地8,000平方呎,3年前定為Base Camp店。

 

  約3年前,Overlander更將8,000平方呎的旺角總店及銅鑼灣店定為Base Camp店。Base Camp是指登山前落腳的基地營。營運Overlander的東輝發展有限公司、其巿場部副經理劉婉德指:「其實我們一直有賣露營用品,但希望感覺更專業,Base Camp店的概念正是來自珠穆朗瑪峰的Base Camp。」

 

山系女生有Dress Code

 

  她指現時玩露營的人,大致可分為輕裝及型格兩類,前者講求裝備輕巧,會用上不少專業產品;後者則受日本Glamping影響。

 

  最先吹起是「山系女生」(Yama Girl)風格,劉婉德指,「玩Glamping的人喜歡在營地搞氣氛,例如把螢幕掛上旗仔、小燈泡等裝飾,他們會配置很多以前被認為露營不需要的用品。」她表示公司近一兩年多入相關的品牌及產品,例如引入日本品牌Chums及Snow Peak等產品,如櫈仔、休閒椅、旗仔及烤爐等,甚至是摺合手推車仔,「這款手推車在日本很流行,很多家庭去露營都會用到。」

 

至潮家庭活動

 

  Glamping另一趨勢是家庭化。劉婉德於今年7月到日本公幹,見到露營是普遍的家庭活動,「父母很多是30多歲,帶著歲孩子去露營,有的會開露營車,有的會去露營旅館,他們在這方面都不介意多付點錢。」她指其公司代理的日本品牌Chums,正是針對這類家庭客。這股家庭Glamping風近日吹到香港,她表示店舖亦增加了童裝部,賣兒童戶外服飾。

 

Glamping怎可以沒有一張坐得舒服的摺椅?

摺合手推車受家庭露營客歡迎。

 

  然而,佔多仍是新手組,劉婉德稱長年熱賣是基本露營套裝,包括營幕及睡袋地蓆,600多元有交易,「以前買套裝的很多是制服團體,例如童軍,現在多了一班家庭客。」

 

山上只有女生?

 

玩Glamping的家庭也愛一身Yama風格的衣著。

 

  日語Yama Girl譯作山系女生,指女孩以色彩繽紛的衣著配搭實用裝備到山野活動。在日本Yama僅指女孩,並無Yama Boy的說法。不過香港有不少男生也愛上Yama風格,自稱為Yama Boy。

 

商機篇:IT人搞「懶人營」 一家四口入營$1100

 

  本來視露營為苦差,後來竟然搞起露營服務生意,七十後黎子敬的轉變,源自2013年年尾一次開車去露營的經驗。那年他和幾個朋友貪新鮮,開車去新開的上水馬草壟付費營地露營。這個營地由東華三院營運,是香港少數可開車入內的營地。

 

李太指希望5歲女兒有新嘗試,故此帶她來露營,但原來她自己也是第一次露營。李先生年輕時也有玩露營,當然那些年要自己帶齊營具,不似現在輕鬆。

劉太坦言香港活動不多,不是行商場就是睇戲,她上網看到Camperism,於是一家四口來參加,讓孩子接觸自然。她坦言第一次露營,還帶著3歲兒子和5歲女兒,是很大挑戰,可幸有丈夫負責粗重工作。

 

  因為開車之故,黎子敬和朋友帶來的用品,應有盡有,晚上還可到那裏的洗手間來個熱水浴。驚覺原來可以舒適地享受自然,這次經驗令他對露營改觀,「以前行山多,露營一年最多一次,為了影日出或者行長途山而需要露營,每次都盡量輕裝,隨便睡一晚而已,吃得很差,莫說「沖涼」,完全不享受露營!」

 

  開車露營是外國流行的Glamping模式之一,香港沒有太多人認識,黎子敬覺得,休閒露營這種模式在香港可以發展。他上網找資料,發現台灣開車露營原來已經很成熟,於是他聯絡了台灣一個露營團體,專程飛到台灣取經。

 

一家四口入營開支

成員︰父母、3歲及11歲兒子

入營費:360元(成人每人120元,12歲以下半價,3歲以下免費)

租營費:500元(Bell Tent、可睡4人、包充氣床墊)

四張椅一張檯:75元(每張15元)

荷蘭煲煮食:190元(煲連雞,足4人享用)

總共:1,125元

 

宣揚露營文化凝聚家庭

 

  在台灣營地,讓黎子敬最印象深刻,不是台灣營地設施有多好,而是以下一幕:帳幕裏睡了個只有100日大的BB,BB的父母在旁邊的廚房營帳準備早餐,還有個4、5歲的家姐,在營外幫忙擺放碗碟。「我相信他們應該不是第一次去露營,因為一家人很有默契。而且露營是一個如此平常的家庭活動,小至100日的BB都會一起去。那一刻我好感受這家人的凝聚力,我好想把這讓人感動的一幕,在香港實現。」

 

IT人黎子敬愛上Glamping,更到台灣取經,搞起露營生意。

黎子敬準備荷蘭煲和食物,讓小家庭一試這款特色的野外煮食法。

 

  黎子敬回港後,決心要開拓這門生意,成立「友營人」Camperism)。他在香港找可以開車直達的營地,但他發現這類營地不多,而且多掣肘,例如不准在螢幕旁煮食、部分並無淋浴設施等;更糟的是,「很多人去露營,三五好友一起去,似朋友聚會,晚上飲酒唱歌,非常嘈吵,帶小朋友去會受不了。」他惟有改變策略,轉去找農場。他走遍新界20多個農場,發現原來不僅城巿,香港的農場也用盡每寸空間。他最後找到錦田大江埔一個農場,因為農場主人人手有限,原本的士多啤梨田又要休耕,因而空出了一片草地,可供紮放10個螢幕,他於是與農場主人合作,租下並負責管理這片草地,將之變成私人營地。

 

  其營運模式是向營友按人頭收取營地費,另外可租用螢幕至枱椅等用品,但黎子敬說,他當初希望營友自備露營用具,但發現不可行,「我概念是希望他們可以把螢幕視為第二個家,他們才會投入營造一個自己喜歡的露營環境,但原來很多人不願置螢幕營具,因為家裏小沒地方存放。」

 

小童長者一律不收費

 

  黎子敬的露營生意於2014年的中秋節開張,但生意至2016年初從未好過,「很多人會問,為甚麼去露營要付場地費。」可幸他本身正職做IT工作,並不是以此維生。

 

  搞了兩年仍無起色的生意,黎子敬仍不願放棄。他覺得這件事在香港是可以發展的,香港的消遣實在太少,逛商場,看電影,從來沒變過。去露營卻有新鮮感,而且在大自然環境,可以讓人輕鬆。台灣營地的一幕不時浮現,他仍然希望透過露營活動凝聚一家人,而不是各人坐在家裏,卻各顧各的看電視和打機,全無溝通,所以他定下3歲以下及65歲以上不收營地費。

 

營友晚上可用柴火煮食,但先要學會砍柴。

 

  直至今年1月,黎子敬在營地搞巿集「港造營」活動,召集一班做手作營具的朋友來擺檔,結果吸引了700人入場參觀,收到宣傳效果,他的露營生意漸有起色。至今年10月,每月一次的露營活動都爆滿。他坦言將花更多時間在露營生意上,現積極多找一個農場,開闢多一個私人營地,擴張生意。

   

營地變難民營?

 

  現時漁護署轄下郊野公園共有41個營地。近年逢過時過節,部分熱門營地會出現「營」滿之患,被網友謔為「難民營」,以下是其中3個熱爆營地。

 

  • 塔門

 

  小漁村島嶼,連外國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都有介紹。營地在島東,享草地及無敵海景,但非漁護署轄下營地,水源及廁所要步回村內取用。

 

  點樣去:西貢黃石碼頭每天定期班次船隻前往,航程約20分鐘。

 

  • 西貢灣仔

 

  設備齊備,分為西南兩邊營地,西邊營地是大片草地,南邊營地向海有碼頭,假期有定期班次船隻來往至黃石碼頭,但南邊營地自今年11月維修暫時封閉。

 

「營」滿之患的營地。

 

  點樣去:陸路由西貢碼頭坐小巴入海下,再步行45分鐘。假日西貢黃石碼頭有定期班次船隻前往。

 

  • 東龍島

 

  島上有炮台古跡、著名海洞噴泉、肚臍洞等自然奇景。營地屬漁護署管理,享草地及無敵海景。

 

 

  點樣去:周六日及假日有街渡往來西灣河碼頭,船程約45分鐘。

 

手作篇:手製精緻營具 月入過萬

 

  香港有露營發燒友,對露營用具的要求已昇華到另一境界,不滿足在街外買,要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動手做,圈內叫做「Make Your Own Gear」(自製用具)。當中不少由自家度身訂造的小物件,發展成商品出售,成為少有的本地露營用品品牌。

  

設計系畢業生衝出國際

 

  Tara(陳曉鐘)是其中一位本地露營用品手作人。他中學時候已開始去露營,在理工讀設計,愛上手作,約在8年前,他更開了網頁「Go Out」,分享自己的露營心得和相片。他開始做戶外用的小袋,源於4、5年前愛上輕裝露營,想要一個超輕的小袋,上網看到有人做,「外國自製露營用品流行了20、30年,大家會網上交流,我就是這樣開始做袋的。」他上網到外國買來超輕材料,更買了一部小衣車,跟著別人做。

 

愛輕裝的Tara,露營一切從簡,甚至不帶帳篷。

 

  做設計的Tara,所造的小袋實用又美觀,獲不少朋友欣賞,向他買袋,兩手前他更成立Tara Poky這個品牌,正式開網店賣自製戶外用小袋。他指當時想賣袋有點收入,可以多買些不同的材料,試做新產品;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是有藉口去露營,「因為兒子出世,少了去露營,希望透過做戶外袋,跟露營保持一種聯繫,要去露營的話,可跟屋企人說:出去上山影相,推廣自己品牌,搵奶粉錢嘛!」

 

Tara的背包設計簡潔,用上防水及超輕的Cuben Fiber布料,售520元。

現時Tara的產品在旺角樓上戶外用品店新經緯寄賣。

 

  現時Tara的產品,除了網售,亦在本地戶外用品小店寄賣,銷量倒不錯,產品售價由90至1,000元不等,他稱現時每月生意額有過萬元。在深圳居住的他,更在內地請了一位阿姨兼職幫忙車袋。他又試過把產品寄給一些外國玩輕裝露營的著名博客試用,對方在其網頁介紹後,他接到數十張外國定單。今年年初他更到日本東京參加戶外露營小品牌巿集「off the grid」,見識日本小品牌的力量,「擺檔都是手作品牌或獨立小代理商,他們有一群擁躉,會排隊入場買。」他指Glamping在日本及韓國流行,令露營用品愈出愈精緻,玩意也多了,這無疑是商機,「Glamping為戶外用品另開一個巿場。」

 

Tara設計及縫製戶外用小袋自用,後來發展出自己的品牌Tara Poky。

 

Urban Leisure路線客源

 

  手作露營用品在香港仍是小眾,以Tara所知,只有十數人,要把小品牌發展,他相信顧客對象不能限於露營圈子內,「要走Urban leisure(城巿休閒)路線,把客源擴大才成。現在很多主流戶外用品品牌也是這樣做。」他舉例日本著名露營雜誌《Go Out》,除了最後幾頁是介紹行山路線,全書幾乎是介紹戶外穿著的衫褲鞋襪,教人如何配搭,實質是本時裝雜誌。此書的生存之道,露營小品牌或可借鑑。

 

發燒友研發出輕便火爐

 

  另一位露營發燒友梁家寶(下稱阿寶),兩三年前因一次去日本露營,由於要輕裝上路,讓他深感少負擔的好處,自始愛上輕裝露營;加上愛吃,希望露營也能享受到在家煮食的樂趣,遂研發出輕便的露營火爐。他自製的火爐,用上既薄又不會變形的鈦合金,每個重量不過120克,燃料是就地取材的枯枝黃葉。

 

愛吃的阿寶因喜歡柴火煮出來的味道,因而自製火爐。

 

  阿寶將自製火爐的煮食片段放上網,這種反璞歸真的野炊,吸引不少人查詢,他於是成立網店「野炊士多」,開始接定單賣自家火爐,捧場客甚至來至海外。近日他的定單有不少來自台灣,他估計因台灣露營文化普及,台灣人比港人更容易接受新的露營產品,在口耳相傳下,令其台灣定單倍增。

 

阿寶就地取材,使用枯枝生火,免卻帶炭去露營的負擔。

焚火台還可以用作枱,盛載泡茶用具。

 

  旺季時阿寶每月賣出火爐15至20個,價錢由200元至500元不等,但他指這門生意賺不到錢,原因是他手作的產量有限。本身正職從事數碼印花製衣的阿寶,直言做火爐生意為興趣多於搵錢,他視客人為朋友,不急於生產,朋友們也不會催他出新款,想不到新技術或者累了就索性停工不做。在無壓力下,閒來繼續去郊外露營,用自製火爐享受野炊的樂趣。

 

樓上小店賣本土品牌

 

 

  有不少戶外用品店是樓上小店,規模雖小,但人情味夠,客人跟店員、老闆如同朋友,小店更成為小品牌寄賣之地。Tara的戶外用小袋和阿寶的野炊火爐,就在旺角樓上戶外用品店新經緯寄賣。Tara坦言,年半前把產品放上小店寄賣,生意明顯增多,「香港人鍾意摸到實物,在網店他們很多要求先看看實物,現在我會叫他們上新經緯看。」新經緯負責人Mimi姐稱,店主本身也是露營發燒友,亦愛自製用具,最愛做輕巧露營用小枱,他們都希望支持本地小品牌,所以樂意做寄賣點。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