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改朝換代Digital
15/02/2021

【賺錢秘訣】為甚麼沒人願意跟巴菲特學投資?年輕投資人最欠缺的是甚麼?

#數碼營銷 #投資 #財務自由 #理財 #巴菲特 #對沖 #港股 #美股 #Bitcoin

  投資是為了甚麼?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甚麼?想要財務自由。每一個世代,就會有孕育而生一種投資行為模式,衝擊整個投資的生態圈。

 

  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隨著港股、美股、Bitcoin不斷持續改寫歷史新高,富途、Robinhood、各大App推波助瀾,年輕人錢進股市,會對市場產生甚麼化學變化?

 

(圖片由作者提供)

 

  先是疫情暴發,全民宅家。無論是在因企業停工、裁員而手停口停的焦慮日子,還是網上辦公時刻,85後、90後和95後人群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件事——如何賺錢?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資,跑不過通貨膨脹,炒樓的啟動資金是總也不夠,是幻想;翻翻存款只夠兩三個月,連銀行App都在推薦理財產品,一切的一切,都構成了2020成為90後、千禧後投資元年的群眾基礎。

 

  年輕世代使用的投資工具也比老一輩多樣而靈活,透過個股期、現股、槓桿及海內外商品,進行短線操作,這些都是當下年輕人常使用的方法。投資不可能一成不變。

 

(圖片由作者提供)

 

  年輕投資人快速成長,不只是新增開戶數暴增,他們投資像打機,參與便宜金融商品,交易節奏變快,正好是當下年輕人投資的特色,正因為年輕人族群增加所產生的變化。在多層因素下,透過量化統計,縮短失敗經驗的學習之路,愈來愈多年輕人重視短線交易的實戰技巧。

 

  新世代投資人比過往的投資者,擁有更多的理財資訊來源管道、更多學習金融常識的場域、懂得應用科技軟件,也能運用更多元的金融商品工具。然而,投資要能成功,往往是需要技法與心法並重的;而心法更需要時間磨練和經驗累積,這常是年輕世代投資人欠缺的。

 

(圖片由作者提供)

 

  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問巴菲特,你的投資這麼簡單,為甚麼市場上沒人跟你學習?巴菲特的回答是:沒有人願意慢慢的致富。

 

  巴菲特不只解答Jeff的疑問,也幫所有投資人上了一課。換個角度,為甚麼包含年輕人在內的投資人,最終都以蝕錢收場,答案就是想要在最短時間內累積財富。巴菲特則以當老闆的心態去買股票,靠著股息的收益,獲取穩定報酬,以每年複利效果,達到驚人成績。

 

  2020年美股市場因為疫情大起大落,成百上千萬的業餘散戶股民都渴望能抓住這千載難逢的進場機會,加上像Robinhood這樣的股票交易應用程式大大提高了交易便捷性,從2019年開始美國經濟巨頭紛紛取消交易佣金,這都促使大批散戶湧入股票交易市場。盲目湧入市場後,散戶股民們急需專業指導,正是在這樣的大趨勢下,GME、AMC、Nokia在WallStreetBets論壇裡的名氣愈來愈大。

 

(圖片由作者提供)

 

  從統計角度分析,短線操作,風險度拉高,報酬期望值也拉高,是有機會快速財富倍增;但若時間拉長,風險外曝程度會壓過投資成功的機率,導致多數投資人最終的失敗。

 

  當前年輕人喜歡透過對沖、短線,甚至是在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商品,放大槓桿效果,獲取更大的報酬。這些投資在當前大牛時代,都是可行的,但一旦遇上莫名的倒霉事呢?年輕人投資一定要先將風險擺在第一位,再去思考怎麼投資,路才能走得長遠。

 

  賺了100次都不夠一次輸。在過去,有太多人敗在這不確定上了。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

 

(圖片由作者提供)

 

08/07/2024

數字遊民VS數字難民:甚麼是地理套利?數字遊牧背後是甚麼境況?自由代價遠高於想像?

#數碼營銷 #KOL #YouTuber #Geospatial Arbitrage #免簽入境 #數字遊民 #地理套利 #數字遊牧主義 #跨國流動 #數字難民 #數碼 #裸辭 #工休不分 #數碼轉型 #Slasher #Freelance #Digital Nomad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選擇離開全職工作,成為Slasher、Freelancer甚至Digital Nomad,但當熱潮趨於平靜,他們發現自由的代價遠高於想像。

 

  在社交媒體上,關於數字遊民、YouTuber、KOL的分享常常被熱捧。三年疫情,很多年輕人開始只工作,不上班,他們辭去全職,將自己從城市中連根拔起,遷徙到葡萄牙、西班牙、印尼、泰國、布吉島、日本等等。

 

 

 

  近10年數字遊民呈快速增長趨勢,綜合多方面數據估計,截至2023年底,全世界數字遊民和潛在數字遊民人數約在7,000萬到1億之間。

 

  2023年下半年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相繼對某些國家公民開放免簽入境,這對那些正思考著下一步要去哪裏的數字遊民來說,是巨大的催化劑。

 

 

  2004年,地理套利(Geospatial Arbitrage)的概念首次出現在《Forbes》上,指的是那些在高生活成本地區賺得收入的人,通過將日常開銷轉移至低生活成本地區,從而實現強勢貨幣收入的購買力。

 

  理所當然地,這些初代數字遊牧主義的踐行者,也主要來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地理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地區之間的價格差異來獲利的策略。這種套利策略的基本原理如下:

 

  1. 識別不同地區之間同類商品或服務存在價格差異。這可能是由於當地的供給和需求、成本、稅率、監管等因素造成的。

 

  2. 在價格較低的地方購買商品或服務,然後在價格較高的地方轉售。

 

  3. 通過及時捕捉和利用這種價格差異來賺取利潤。

 

 

  地理套利在某些行業和領域非常普遍,例如

 

- 房地產投資

- 跨境電商和物流

- 金融投資

- 遊戲、軟件等數字內容

 

  在這個看似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流動牧場裏,究竟是誰在追求自由,他們又為何開始自嘲為數字難民?

 

  很多數字遊民的社交媒體,他們會宣稱自己月收入多少萬、去了多少個國家、認識了多少形形式式的外國友人。

 

  幾年過去了,社交媒體上逐漸出現另一種聲音,那些裸辭後的年輕人,更多目睹關於自由和自我實現話語的另一面:工休不分、朝不保夕,以及跨國流動的不平等。

 

  有趣的是,我看到很多數字遊民的工作就是教人做數字遊民,或是幫人辦理諸如簽證手續之類的,總之,就是賺數字遊民的錢,吸新進者的血。

 

 

  數字遊民勝地的背後寫滿了割裂,而很多人在東南亞只能當數字難民。其實,不用上班,就是隨時隨地在看不見的地方上班。

 

  例如:巴厘島的co-working空間價格一天平均要100元,當然這還只是辦公的價格。至於咖啡店,消費一杯25元起步的咖啡,他們會給你提供Wi-Fi密碼,包含3個小時的使用期限。當你待滿3個小時,Wi-Fi就會自動斷開,目光所及的基本都是白人。

 

 

  我最近看到一份最新的數字遊民統計報告,數字遊民平均年收入在5萬到12萬美元之間,但在香港,很多上班族都達不到這個收入水平,我身邊認識的很多數字遊民也根本達不到。

 

  然而,這所謂的勝地,並不是為香港人準備的,90%總有一天還要回去上班。

 

  你如果過兩年再回來上班,職場裏面都是比你小的同事,甚至有做你領導的,你能接受這樣的落差嗎?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