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改朝換代Digital
09/04/2018

未來20年,活得很好的人都具備這6項技能

#年輕人 #職場技能 #倪傳婧 #Victo Ngai

  央企華潤集團位於深圳最新的項目,是大沖村的萬象天地,第一次到訪的時候,感覺就像身處東京六本木,是藝術及商業空間完美結合。戶外噴水池部分,有一塊巨大無比的LED顯示屏,一直在投放一些奇幻無比的動畫,一看,原來是旅美插畫家倪傳婧Victo Ngai的作品。

 

 

  現居LA的港女倪傳婧(Victo Ngai),是登上2014年Forbes 30 under 30藝術榜最年輕的插畫師,她出生於廣州,2歲移居香港,就讀聖士提反,10年前去美國讀書兼定居,畢業於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插畫系。她的插畫作品被喻為用東方的色彩展現了西方的哲學,那年她25歲。

 

 

  她的畫,奇幻吊詭,莊諧並重,媲美當年的大友克洋。Victo的客戶有蘋果、華潤、The New York Times, American Expres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麥當勞等。

 

 

  除了畫畫之外,這位Victo最大的理想就是吃和旅遊,夢想著存夠了盤川可以吃遍全世界,環游全宇宙。

 

 

  唸設計、繪畫、藝術、哲學,整Figure、這些肯定在世俗眼光是「唔等使」,「揾唔到錢」,在香港,如果從事插圖工作,收入微薄得不足以養活自己,但在美國,她則可全職做freelancer。

 

  倪傳婧在香港長大,作品畫風大氣,中西結合,在保留著濃鬱的中國風的同時又充滿著異域的時尚感,在美國自由的創作氛圍中,她靠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鮮明的中國元素殺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倪傳婧的專業導師Chris Buzelli,不僅給予她第一份工作,也是對她影響最深的人。當她茫然考慮著未來,擔心成績的好壞,以及同學的競爭,還有畫得是否專業這一大堆問題的時候,Chris讓她清晰的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畫畫的原因。

 

 

  在完成第一件作品的時候,倪傳婧那時20歲,還在羅德島設計學院念一年級,她的作品受到Chris的注意,並把她推薦給自己的妻子,資產國際Asset International出版集團的創意總監。她讓Victo為她主編的雜誌創作一幅插畫,於是就開始了之後長達6年的合作關係。

 

  Chris經常對她說,風格是繪畫中必須存在的,就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一樣,每個人的繪畫風格也都會不同。這讓倪傳婧意識到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是最重要的。

 

 

  因才施教,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到底需要甚麼教育?

 

  著名未來學家Daniel Pink說,未來有六種技能:

 

  1. 設計感

  2. 講故事的能力

  3. 整合事物的能力

  4. 共情能力

  5. 你需要會玩

  6. 你需要找到意義

 

  簡單說,2040年,活得很好的人應該是這樣:

 

  1. 有品位

  2. 會講故事

  3. 能跨界

  4. 有人情味

  5. 會玩兒

  6. 而且有點自己的小確幸

 

  如果在90年代,可家長們會建議兒女們選擇公務員、會計、銀行和土木工程師。因為一技傍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長會鼓勵孩子們去讀國際貿易、金融和電腦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會中最核心、最優秀的一群人,在我看來,一定幹著像「產品經理、導演、設計師」,這種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職業,這種職業,才是未來的大趨勢。然後有極強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擁抱變化,在恰當的時候,可以創造自己喜歡的事業。

 

 

  所以在今天,一個真正比較恰當的人生及職業態度,是適應比規劃更重要,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定一個三到五年的計畫,就足夠了。

 

  科技進步,甚麼都比以往容易得多,但藝術是從來都困難。在日本,勁的攝影師、插畫師很多,要不斷進步,還要再追求到完美,這個就是分別所在。學校不是幸福和成功的唯一標準,不給孩子列可怕的清單,選擇甚麼大學,讀甚麼專業,都讓孩子自主決定,無論擁有怎樣的未來,也必將有所作為。

 

 

  但如果一個家長和老師相信,未來是灰暗的,就會教孩子保護自己,開始死讀書,熬過那些考試,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做一個老老實實又平庸的人。

 

02/05/2024

五代同堂的局面:由嬰兒潮世代,到Gen X、Y、Z世代至00後,職場上的五個世代大亂鬥,既充滿契機,又各有難處差異?

#數碼營銷 #年輕人 #年少日記 #卓亦謙 #技術革命 #產業升級 #Gen X #Gen Y #00後 #嬰兒潮世代 #創科 #數碼轉型 #Z世代 #數碼 #新晋導演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近,大家都在歡呼,香港電影回來了。

 

  在剛剛結束的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年少日記》獲12項提名,導演卓亦謙最終憑借該片,捧走新晉導演獎。其實,它完全配得上今年最佳華語片之一,每個中產父母都應該看看。

 

  難能可貴的是,《年少日記》口碑完全不輸呼聲。在影院看完影片,全場齊刷刷獻上眼淚和掌聲。

 

 

  雖然本屆金像獎還是湧現出了不少年輕人,尤其是新晉導演獎的爭奪,更加傾向成為年輕人逐夢的舞臺。

 

  香港電影一直面臨著人才的青黃不接,每年的提名名單中大多都是熟面口,其中對於金像獎人情投票,輪流坐莊的批評一直沒有停止。每年,都會有電影人感傷著香港電影的老去甚至衰敗。

 

  一覺醒來,世界改變不只一次。

 

  1999年,《明報》封面打出血紅色的標題:香港電影之死。影人,焦慮,不安。劉青雲感言:掌聲噓聲總好過無聲。他已經60歲,還在對抗被遺忘。只是,逝去的不僅是時間,還是整個時代。

 

  香港電影衰落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香港電影沒有產業升級成功,也就是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升級,再重新到世界上搶佔市場,甚至連本土市場都丟了。

 

  現在是難得一見,在出現「五代同堂」的局面,最年長與最年輕的電影人之間,可能相差50歲,這不可避免會在協作與溝通上出現代溝,中階電影人更是因為夾在中間備受煎熬。

 

 

  Gen X、Y、Z世代、嬰兒潮世代、00後,正形成大亂鬥。他們各有各的難處。

 

  先介紹Y世代 ——千禧世代,他們現在約29至43歲,雖然可說是在網路世代長大,但有人可是一出社會、工作沒幾年就碰到了金融海嘯。

 

  美國媒體《USA Today》調查,有74%的Y世代認為經濟狀況比前幾代人更落後,因為老一輩壽命延長、退休延後,限制了他們升遷加薪的機會。縱使這群人穩定度高又忠誠,數位時代和AI浪潮一打來,遊戲規則還是被洗牌了?組織扁平化、大量數位專案出現,難道不是機會嗎?但你猜最後怎麼樣?

 

  公司直接把鎂光燈打到了Z世代身上。

 

  60歲以上的嬰兒潮世代,好像很爽,坐在金字塔高位上,但他們正面臨的是世紀大拉扯。經濟衰退讓他們退不了休、電影電視職場上的數位歧視感也愈來愈深,無法跟上世代的焦慮正在壓垮他們。

 

  Gen X世代現在大概是44至59歲,篤信努力就能往上爬,但面臨上面的權威式管理、下面的年輕人也開始管不動了,上面的不給我時間,下面的也不給是他們的最佳寫照。

 

  Gen Z世代和00後世代,分別是25至28歲、24歲以下的年輕人,是近年職場、消費購物報告、行為研究的顯學,大家都想猜透,年輕世代到底在想甚麼。

 

  Z世代是最難共事的,一小時也不肯加班,還動不動就辭職不幹。00後世代不想進入組織工作、偏好自己創業——賺錢的方式有那麼多,為何一定要All-in?

 

 

  2023年,5,000多萬人口的韓國因為3年疫情的衝擊都叫苦連天了,何況700多萬人口的香港市場。本土市場又小,它就沒有支撐下一個東西。

 

  近代各行各業科學技術帶來的產業升級是搶佔市場的唯一法門。不要覺得文化產業和實體製造業不同,實際上這玩意兒也是一樣的。經濟衰落的日本電影也沒有成功產業升級。2000年後真人影視劇就不行了,2010年後至今只剩下全世界無可取代的動畫和遊戲兩個產業。

 

 

  目前的職場同時有五個不同世代,有豐富的年齡多元性,充滿各種契機。但各種差異必須謹慎以對,否則感受到的分歧與界限,就會造成彼此的不信任與輕視,無法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以前港片還能在東南亞撈一筆,Netflix時代以後,吃過了荷里活大餐誰還吃你香港茶餐廳?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