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改朝換代Digital
31/10/2016

雜誌報紙停刊,真的那麼重要嗎?

#數碼營銷

  每隔一段時候,就有關於雜誌報紙裁員停刊的新聞,報刊的關停並轉猶如人之生老病死,本是司空見慣。一張報紙(雜誌),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停刊之後的人員,一般都能在集團內消化掉,其最重要的影響,還是對全行業人的心理衝擊。兔死狐悲,物傷其類。首先是何處存身,飯碗何來?那些年過半百,即使有心有力仍然未見Expiry Date的從業員,到哪裏找到新東家?

 

  聽到有雜誌報紙停刊,千紅一哭,萬豔同悲。薄命的豈止紅顏?同行相見,執手相看淚眼;倒霉的不僅是從業員,還包括媒體。不管如何,都可以看出不少媒體人對於報刊停刊裁員的擔心和恐慌。

 

  從事媒體、新聞傳播的年輕人,好歹都擁有理想,具有情懷。和飯碗一同墜地的,可能還有青雲之志。風也受,雨也受,氣也受,就圖一個天地無垢心無垢!

 

  此時,自然地,就羡慕起新媒體、Digital的無限風光來。畢竟,現在紙媒行業戾氣太重,怨氣太深。讀者在流失、廣告在流失、影響力在消失,坐而論道於事無補,正道充滿滄桑,唯有行動最重要。

 

 

  巴菲特20多年前就預言了報紙的衰落,但是,他卻瘋狂地買進了100多家社區報。巴菲特坦言購買報紙是從財務角度,報紙此時的投資收益率非常高。

 

  投資人、生意人一般都是貪新忘舊,投資一般都是水往低處流,也就是投資未來,一定要把未來成長性算入價值評估裏面。投資未來,就要跟上未來的發展。現今的投資地圖,已經出現「兩個世界」的樣貌。一個是由傳統股、石油股、礦業股以及金融股等所組成的舊世界;另一個則是由服務業、高科技以及媒體產業組成的新世界。

 

 

  剛剛又來香港的馬雲,及其阿里巴巴高管團隊兩年多來,通過直接、間接、關聯公司、個人入股等各類方式,將24家媒體納入旗下或戰略入股,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例如戰略投資《商業評論》雜誌,豪擲12億元參股第一財經,洽購百年老報《南華早報》。聯手財訊集團創辦《無界新聞》,與四川日報集團成立《封面傳媒》,締造起一個媒體帝國。馬雲甚麼都沒公開說,但他的行動起碼說明一個道理:紙媒還沒有到一文不值需要停刊的地步。

 

 

  新的技術,好的人才,新媒體陣營裏,旌旗獵獵,鮮衣怒馬,好不氣派。報紙式微,還有誰在竊喜?資本。資本中的聰明錢在頻頻動作,不知不覺,馬雲已經手握24家媒體,停業報刊中的訓練有素的人員,紛紛轉而他投,一部分進入了Digital。他們可以深耕固有領域,生產出有深度、有見地、有影響力的稿件,是內容品質的保證。

 

  新媒體和以前舊世界的傳統媒體不一樣。傳統媒體比較靜態,一個崗位可以幹十年,工作基本不變。只要位置沒有升遷,崗位職責幾乎不變。CEO年終做個預算,年底一看15%的增長,大家都很開心,董事局很開心,這是傳統的舊媒體公司。

 

 

  當新的媒體出現時,新聞機構往往行動過於遲緩,而廣告、公關行業卻始終比較迅速反應,與傳統媒體人對比,他們更有危機感。因為,新聞出身的人往往會把Media看小了,而在公關及Digital行業看來,Media天生就是和Social的一部分,研究起來駕輕就熟,應用起來得心應手。

 

  結果就是,如果願意放下傳統的條條框框,不去想媒體該怎麼做,而是開始向技術產品派一樣去思考問題,會有很大的機會。換句話說,如果傳統新聞機構願意接納「移動」和「UGC」這些概念,會很爆。 

 

 

  新媒體公司不是沿用傳統以執行為核心的方式去思考。全球新舊世界交替的現象,最具代表性的美國Facebook、Netflix、Priceline、Tesla、Amazon這些代表新經濟的公司,一年可以大幾倍。從根本上講,一間媒體公司的最大瓶頸是CEO自己,以上公司都有一個很有想法及遠見的CEO,如果他自己不能成長,他就不可能帶領這家公司走向未知的未來。

 

 

  香港的報紙、雜誌缺乏變化,不夠吸引,沒有衝擊力。香港現有財經雜誌只重迎合炒家心態、得班財經小丑在吹,婆婆媽媽,相信香港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但市場上卻沒有太多這樣的選擇。各國提升自身軟實力和爭取國際輿論話語權的需要日益緊迫,伴著愈來愈多的民間資本介入這個行業,必然有傳媒巨頭脫穎而出。下一個超大型的媒體公司,其核心一定會是一家技術型導向公司,他們會整合電視、數碼廣播、報紙、出版、互聯網,打造立體化的傳媒集團。

 

  既不能抱殘守缺,也不能自亂陣腳,當進入一個新境界,最重要的是不能在轉軌變型時丟掉最寶貴的東西:客觀、公正、專業主義精神和傳統操守。

 

  死生亦大矣!雜誌報紙的停刊,如此觀之,真的那麼重要嗎?

 

26/08/2024

寵物經濟 | 貓貓狗狗統治資本市場?愈來愈多華爾街巨頭燃起對寵物投資熱情!亞洲區寵物行業發展空間更大?

#數碼營銷 #APPA #寵物 #美國寵物產品協會 #創科 #寵物產品 #寵物醫療 #醫療平台 #Rover Group #寵物市場 #寵物護理 #疫情 #Dr. Treat #KKR #單身主義 #老齡化

  由於年輕人紛紛選擇了不結婚,到2030年,寵物數量將會達到兒童數量的兩倍。

 

  Financial Times的最新文章顯示,美國擁有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寵物市場,寵物數量比各年齡段的兒童數量總和都要多。

 

  早在2020年,美國有8,400萬至8,900萬隻狗和6,000萬至6,200萬隻貓,而同年的政府數據顯示,各年齡段的兒童數量僅有7,300萬。

 

 

  再苦再累也不能苦貓貓狗狗,寵物產品的支出正在逐年增長。據美國寵物產品協會(APPA)稱,美國去年在寵物產品上的支出創下了歷史新高,接近驚人的1,00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研究最新調查結果,預計到2026年,家庭每年在寵物上的支出將達到每隻1,445美元,到2030年將達到 1,733美元。這意味著到2030年,寵物行業總支出將從2019年的1,220億美元增長113%,達到2,610億美元。

 

  《2024年全球寵物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中表示,2022年全球寵物行業市場規模為2,61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5%。

 

 

  人有生老病死,寵物也一樣。解決了寵物的口舌之欲,另一個重要的問題自然是健康了。

 

  目前,寵物醫療與護理最主要的趨勢就是朝著向人醫看齊的方向發展。在這個方向上,新出現的玩家往往會結合互聯網醫療平台 + 會員費 + 定制化的玩法去撬動市場。

 

  Dr. Treat是其中一個典型,這家公司同樣是YC系出身,主打App實現高端寵物護理。這個寵物護理平台最大的賣點是,會根據每隻寵物的基因構成、健康指標、飲食、生活方式、環境以及任何先前存在的健康問題或其他傾向,為每隻寵物提供基於研究和個性化的護理。

 

 

  如果你看完高盛的數據很震驚,高盛分析師預計,寵物食品行業規模還將以8%的復合年增長率成倍增長,2030年暴漲到3,000億元。

 

  寵物市場讓愈來愈多華爾街巨頭燃起對寵物投資的熱情。今年2月,私募巨頭就拿下了近年來寵物圈最大的私有化,豪擲23億美元拿下了寵物護理公司Rover Group,每股購買價格為11美元現金,比收盤價足足高出了30%。

 

 

  憑借這筆交易,PE巨頭一舉成為寵物圈最強玩家。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數據顯示,2023年寵物護理、食品和用品領域的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投資同比增長659%,交易價值更是驚人的達到28.9億美元。

 

  如果要評選一位最懂寵物行業的幕後玩家,那麼非私募巨頭KKR莫屬,多年來KKR在寵物行業的佈局上花費了不少心思。

 

● 2005年,KKR 是參與收購SunGard的七家私募股權公司之一,交易價值 113 億美元;

● 2010年KKR以9.55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當時英國最大的寵物食品、商品零售連鎖Pets at Home;

● 2010年11月,以KKR為首的投資集團以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罐裝蔬菜和寵物食品生產商Del Monte Foods Co,是美國當年最大的槓桿收購之一;

● 2017年12月末,KKR從全球最大消費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及其他股東手中收購了美國領先的寵物醫院運營商PetVet Care Centers;

● 2021年,KKR收購了新西蘭高端寵物食品公司Natural Pet Food Group;

● 2022年,KKR出手投資Ruichen Pet Hospital Group。

 

 

亞洲寵物行業同樣火爆,成長空間巨大

 

  以寵物食品為例,統計顯示2012年至2022年,美國寵物食品市場規模複合年增長率不到5%,而亞洲十年間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一方面,受益於疫情、單身主義、老齡化出現的寵物情感陪護需求,養寵物的人愈來愈多,另一方面,現在的人養寵物,也會愈來愈重視寵物,更加願意為寵物花錢。很多人即使自己在消費降級,也要願意為寵物的消費升級買單。

 

 

  或許有一天,你花在寵物上的錢都會超過花在自己身上的。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