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財識兼收
03/05/2022

Join投資班與Patreon,傻不傻?

#Patreon #投資課程

  早前拍片提到一個近期現象,就是除了投資班外,突然湧現了一批投資主題的Patreon作家,以提供投資貼士作招來,會員索價每月數百至數千元不等,計一計,輕鬆月入十萬元,有些更達數十萬元,實在是一條財路。

 

  這類Patreon的投資故事一般相當引人入勝,事主靠神秘的投資操作,獲取豐厚的投資回報,令網友樂意課金加入成為會員。故事是真是假?不可能被驗證。即使往績真有其事,亦不代表能被複製。

 

  然而,我並非否定所有收費分享,我亦認同知識有價,始終人家有價有市,不太相干吧,亦不想阻人家發達。影片主要討論一個現象,提醒網友小心選擇課金平台而已。

 

(iStock)

 

  及後,收到一位網友留言提出看法,認為網友參與投資課程或Patreon亦有其合理性:

 

網友留言:

 

  非常認同知識有價,我幾年前都參與一個投資課程,選擇了一個立足差不多10年,有一定名氣的人。該課程簡介亦提到課程目的是讓參與者學習,投資並不可能一步登天,課程內容亦十分實質。雖然,其實只要你願花時間自學,該課程所教授的內容確能於一些書與免費youtube處找到,但資料太零碎,若學員本身無概念,很難理解整個架構。

 

  該課程最重要教曉我,投資錢並不容易賺,一定要持續練習、實戰、重溫。亦令我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更能認識到一群思想一致、心態正面的同學,持續互相分享其他課程得到的資訊。能令自己的心態與習慣得到改變,價值已遠遠超過當初的學費。

 

  因此,我不認為付費求教的人就一定是傻瓜,無論學員是否被騙,願意付費的,至少已比人多走一步,最後真的被騙的話,算是買個教訓。美國三屆投資冠軍Mark Minervini都有私人頻道,月費索價499美元,會員數以萬計,難度又是騙子嗎?當自己累積不少知識後,一聽便能分辨真偽。

 

  別總譏諷別人「學了這麼久,不見你賺了多少」,或者凡見到收費的,就想「人地如此厲害又怎會教你呢?」,這類人只會錯失很多真材實料又真心分享的人,相信他們若干年後,仍舊跟今天沒多少進步。

 

後記:

 

  這位網友說得很好,亦分享了他的自身經驗,我亦相當認同。的確,報班也好,加入Patreon也好,自身的取態很重要。若如這位網友般持著積極學習心態,付出金錢以換取知識,節省時間,這是很好的動作,亦很聰明。比如有位高手,把閱讀過千本巨著的知識與數十年投資經驗、心法、內功,整合於10小時的課程中與我分享,讓我的投資起始點得以大大提前,即使學費需要一萬幾千元亦無可口非。

 

  只不過,今時今日,並非人人如此取態。大多散戶傾向取些投資貼士而已,簡單說就是買冧巴。正因有此需求,坊間所衍生出來的「產品」(投資班與Patreon)亦是這樣,正所謂「不用說廢話,快點派冧巴」,課程價值在於冧巴準確度,此風並不健康。總結,題目在反問「傻不傻?」終究要看其取態吧。

 

相關影片:

 

23/10/2023

訂閱經濟 | Patreon、Microsoft 365、YouTube成功例子!如何穩定現金流、擺脫經營壓力?從訂閱做起!

#數碼營銷 #雲端 #企業 #IBM #炒賣 #Patreon #Microsoft Office #數碼 #iTunes #商業模式 #軟體服務 #Amazon Prime #Sportify #亞馬遜 #串流 #Youtube #Microsoft 365 #Azure #創科 #訂閱經濟 #轉型壓力 #Fortune 500

  Covid之前,我們投資了一間美國新創的企業,名為Patreon。Patreon是一個允許創作者眾籌其作品並與粉絲建立聯繫的平台,上次公開估值是在2021年 4月,當時估值為40億美元。

 

  該平台允許創作者建立 Patreon 頁面,粉絲可以訂閱以支持他們的作品並訪問獨家內容。Patreon從創作者收入中抽取5%的佣金,同時還提供工具和服務來幫助創作者管理其 Patreon 頁面並與粉絲建立聯繫。

 

 

  Patreon 已從投資者那裏籌集了超過 1 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 2020 年的 9,000 萬美元融資。

 

 

  從事行業這些年,我觀察到掌握趨勢是香港企業的弱項。企業經營者或CEO喜歡享受解決眼前問題的壓力與成就,也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面臨轉型壓力。

 

  香港企業普遍習慣以炒賣產品為主,接到大訂單生意就可好一陣子,接到小訂單就得努力再去接單,然而不論是大訂單或小訂單,做完一單後,必須得想下一單在哪裏?生意掌握在客戶手上,收入不固定,時好時壞,經營壓力持續存在。

 

  很多企業都希望能夠擺脫傳統銷售那樣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Patreon訂閱經濟正是一項值得參考的商業模式。

 

  目前國際上許多Fortune 500企業大多有類似訂閱經濟的商業模式,使得企業的營收大部分來自一個穩定的收入源。如此一來,企業就可在穩定中做更多的創新規劃,為未來做更多的事。

 

  定期付費取得服務,其實是古老的商業模式,紙本雜誌訂閱行之已久。所有成功採用訂閱模式的公司都理解這點。

 

 

  微軟CEO Satya Nadella 2014年上任,就定調「行動優先、雲端優先」,Office、Dynamics、Azure都導向訂閱制,最新的2023年第3季財報顯示,Office消費者產品和雲端服務收入成長 1%。在報告的季度中,Microsoft 365 消費者訂閱者增至6,540萬,年增 12%。

 

 

  雲端訂閱制先驅者Salesforce,利用雲端提供客戶關係服務軟體,他們堅信,用戶每個月付費,企業隨時提供最新的軟體服務,致力推動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備受股神巴菲特稱讚的亞馬遜,2023年Amazon Prime會員人數已經衝破2億人,光是每年的會費收入就高達百億美元,其中年繳99美元的會員約佔58%,這群忠實消費者平均每年在亞馬遜消費1,500美元,非會員年消費只有600美元。

 

 

  2008年金融風暴時,IBM股價是當時最穩定企業之一,因為有一大部分營收來自訂閱經濟,當時推估即使IBM沒有新訂單,訂閱相關合約收入仍有約6,500億美元。

 

  現在串流音樂大流行,在YouTube、Spotify、iTunes等平台,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無限制聽音樂,從Spotify、iTunes付費聽音樂,這是訂閱經濟、服務模式,串流音樂的平台商,受景氣的影響並不大。

 

 

  未來10年,全球零售金額預計會再增加5兆美元,達到30兆美元。零售業還遠遠不到消亡的時候,只是需要改變遊戲規則。

 

  未來10年,如果你還是銷售產品給陌生人,很有可能無法再持續十年。如今所有品牌都必須認識它的顧客;不這麼做,注定失敗。事情就這麼簡單!

 

  現今的訂閱服務已有極大改變。聰明的企業已體認到,想要留住訂戶,就必須專注於提供好的服務,而不是暗地裏耍些小手段,例如隱藏取消按鈕等。

 

  你在網路上做的任何事,很容易被競爭對手竊取。你如何創造真正有創意、別處享受不到的體驗?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