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0/07/2024

假如特朗普當選了

#財金大勢 #拜登 #特朗普 #美國大選

  拜登不但在首場總統辯論上,表現被特朗普比下去,而且近日拜登甚至誤說自己可成為「第一位輔助非裔總統的非裔女性副總統」!

 

  拜登年邁兼思維紊亂,讓特朗普重返白宮的機會大增。許多投資者就估,特朗普會怎樣使美國的經濟,「再度偉大起來」?

 

  簡單以理財收支平衡的原則講,特朗普的「節流」是減少對外事務的開支,包括不再投放資源,例如派美軍到海外參戰,或不再保護烏克蘭及美國的盟友;「開源」則是向全球徵收關稅。「節流」涉美國外交及軍事的影響力,甚至美國一直以來的道德價值,與投資的直接關係較少,現只說「開源」--徵收關稅。

 

  特朗普已明言,他當選後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關稅,其中針對中國的稅率會介乎60%至100%之間,並會要求美聯儲局減息等。不過,兩星期前(6月25日),也是首場總統辯論前幾天,有16位諾貝爾經濟學家聯署發出警告,指特朗普不負責任的財政預算,將重新導致美國通脹有再次反彈的風險,並將使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更認為拜登的經濟方案遠勝於特朗普。此外,有華爾街分析師也贊同,特朗普的經濟方案將導致物價重新上漲。

 

以關稅對付有威脅的國家

 

  特朗普的「關稅壁壘」理念與他的幕僚萊特希澤(Robert Emmet Lighthizer)可謂一脈相承。萊特希澤是前美國首席貿易代表,若特朗普當選,他便是接替耶倫出任下屆財政部長呼聲最高的人。萊特希澤曾揚言:「後世會記得,是特朗普永久扭轉了美國貿易的危險軌跡,把美國放在第一位,美國的農民、牧場主人及工人將變得更為富裕,並讓美國變得更加安全。」

 

  早於列根年代,當時尚年輕的萊特希澤已參與主導《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當年美國聯同英、法、德3大工業國,聯合干預外匯,使美元對日圓及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美國同時對日本實施配額制度及懲罰性關稅,以限制日本汽車、半導體等產品進口,令日本經濟其後陷入了「迷失的30年」。

 

萊特希澤:No Trade Is Free

 

  不要以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只用來對付對美國有威脅的國家,例如過去的日本和今時的中國。今次特朗普將連美國盟友進口美國的產品,也不會例外,凡具競爭力、性價比高於美國的貨品都要課關稅,直至這些產品再無威脅。

 

  關於特朗普對國際貿易的看法,其實用萊特希澤20年前著作《貿易並沒有自由》(「No Trade Is Free」)的書名,一句已可講完。要留意的是,無論拜登或特朗普都將不再視任何國際貿易組織的協議,包括世貿(WTO)、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為優先事項。而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均一致贊同,要「糾正」一直以來,他們所謂的「不公平」貿易,即是約40年來,美國自己不事生產,並享用外國廉價產品所帶來的貿易逆差,導致美國經濟萎縮。

 

  特朗普認為,雖然今時美國仍在生物科技、AI等領域領先全球,但美國貿易夥伴的「掠奪行為」,包括補貼生產和以低於成本價格,傾銷商品等行為,最終都會撼動美國的優勢,剝奪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所以他認為要逆轉全球化,尤其是要對付來自中國生產成本較低的挑戰。

 

  萊特希澤指美國財赤,代表美國財富的消減,也是美國財富直接轉移到競爭對手(中國)的具體指標,故建議關稅由7.5%提升至25%,而經濟及軍工產品過去也太依賴中國。因此,有評論認為,若萊特希澤出任財長,將會放手讓美元貶值,以促進美國出口,實質減少美國國債。但這樣卻會加劇美國通脹,也威脅到美元國際貨幣的公信力與地位。

 

只許美國賺外國人的錢

 

  有人形容,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是「經濟民族主義」,即是只許美國賺外國人的錢,而不許外國商家賺美國的錢。這種經濟上的民族主義顛覆了,過去大部分人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認識。其實,無論下任總統是特朗普或拜登,這個政策很大機會也不會變。4年前拜登上任之初,基本上便是沿用特朗普的政策:以美國製造業優先,不再理會之前的貿易協議,並推行關稅措施。

 

  投資者關注股市多於誰會勝選,而股市又與經濟關係密切。16位諾貝爾經濟學家聯署警告,特朗普會搞垮經濟;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則說,美國人不需要毫無價值、脫離現實的諾貝爾得主來告訴他們,哪位總統會讓他們的財富增加。

 

  摩根大通的執董兼全球投資策略師施奈德(Shawn Snyder)認為,市場對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有一些誤解。他指市場普遍認為,如果某位候選人勝出,就會「冧市」,但這種情況從未真正發生過。正如美國投資大師林奇(Peter Lynch)所說,沒有人能(準確)預測股市,而股市長遠總會升多於跌。如看二戰後標普500的整體表現(圖),無論是哪黨執政、誰當總統,對股市又似無大關係,所以大家還「估」甚麼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09/07/2024

美國就業另個觀點

#就業數據 #財金大勢

  筆者自2022年底,就謂美國就業數據造假。筆者有否偏執?今天就引用平安證券的研報來給大家另個觀點,以下是平安首經團隊鍾正生分析,其核心觀點是:

 

  美國就業慢降溫。美國6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下降至20.6萬人(圖一),4、5月前值大幅下修。儘管非農保持較快增長,但「含金量」值得關注,「企業調查」就業數據偏高,部分原因或是兼職崗位增長彌補了全職崗位減少,暗示就業市場質量下降。6月失業率上升至4.1%,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儘管勞動力人口和勞動參與率上升。5月職位空缺率小幅反彈,不過職位空缺與失業人數比值仍保持近3年低位。我們認為,美國就業市場順利走向「平衡」,自然增加了美聯儲局下半年兌現降息的概率。但是,美國就業市場絕對水平不弱,目前僅呈現「慢降溫」,而非美聯儲局擔心的意外降溫狀況。綜合看近3個月的數據,儘管失業率持續反彈,但新增非農和時薪環比增速呈現「低-高-低」組合,尚未確立下降趨勢。此外,近1年非農時薪增速並未明顯放緩,「工資-通脹」相互作用下可能令美國服務通脹保持黏性,而通脹走勢仍是美聯儲局會否降息的關鍵所在。市場對於9月首次降息、年內降息2次的預期可能過於樂觀。

 

 

  今年1至6月,美國每月新增非農平均22.2萬人,這一數字較2023年均值的25.1萬人有所回落,但仍明顯高於2019年均值的16.6萬人。不過,儘管非農保持較快增長,但「含金量」值得關注。一方面,非農就業數據來自「企業調查」,這一數字與「家庭調查」下的就業人數明顯背離,自疫情以來(2020年2月)截至今年6月,「企業調查」下的就業人數累計增長了632.9萬人,而「家庭調查」僅增長251.6萬人,前者比後者多出381.3萬人。另一方面,截至今年6月,全職工作崗位同比減少了155.1萬人,兼職崗位則大幅增長了180.6萬人,身兼數職和自由職位者分別同比增長31.9萬人和8.6萬人。由此推斷,「企業調查」就業數據偏高,部分原因或是兼職崗位增長彌補了全職崗位減少,暗示就業市場質量下降。

 

  美國6月失業率上升至4.1%,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儘管勞動力人口和勞動參與率上升。美國6月U3失業率(編按:過去4周無工作但是積極尋找工作者的失業率)為4.1%,預期和前值為4%,連續第3個月上升,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U6失業率(包括所有勉強算作勞動人口的人員以及因經濟理由兼職就業的總人口)為7.4%,連續第2個月持平前值。6月U3失業人數為681.1萬人,環比增長16.2萬人;勞動力人口環比增長27.7萬人,勞動參與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62.6%。可見,儘管勞動力人口有所修復,但失業人數增長較快,令失業率進一步上升。值得一提的是,過去12個月勞動參與率平均為62.6%,與2019年均值的63.1%仍有差距,過去1年勞動參與率的回升遇到瓶頸。

 

  美國6月非農平均時薪增速如期回落。美國6月非農平均時薪環比上漲0.29%,預期為0.3%,前值為0.43%;時薪同比增速為3.9%,持平於預期,前值為4.1%。過去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時薪平均環比分別為0.3%、0.32%和0.32%,可見過去1年時薪增長明顯呈現黏性。6月非農平均每周工時為34.4小時,連續第2個月持平前值。

 

  美國5月職位空缺率小幅反彈,不過職位空缺與失業人數比值仍保持近3年低位。7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職位空缺814萬人,預期795萬人,4月前值從805.9萬人下修至792萬人;5月職位空缺率由4.8%小幅反彈至4.9%,但仍處於2021年以來次低水平。美聯儲局關注的指標--職位空缺與失業人數比值,在5月錄得1.22,持平於調整後的前值,保持在2021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且持平於疫情前(2020年2月)水平。

 

美職位增長靠兼職撐起


  簡言之,平安首經團隊的分析基本上是:

 

  1. 近年美國的職位增長是靠兼職來撐起(圖二);

 

  2. 勞工部和人口部的就業調查有差距,是因為勞工部的統計是把兼職者也算進去職位增長(圖二);

 

 

  3. 失業率逐步上升,勞動參與率趨減(圖三);

 

 

  4. 時薪與每周工時呈下降勢(圖四)。

 

 

  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謂美就業強勁,平安首經團隊則認為是慢降溫,筆者則認為是弱雞。

 

  各位可以再看一次鮑威爾在電視上的親口說話(圖五):They(指美就業職位增長)may be a bit overstated(有點誇大了)。

 

 

  至於之後他講甚麼也只是為拜登搭台而已!信幾多,由你啦!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