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9/06/2024

吃得飽再要吃得好

#財金大勢 #素食 #超加工食品 #植物性食品

  全球糧食危機,不單要「吃得飽」,牽動大國博弈的,已不光是一碗飯、一個麵包的考量。人類為解決糧食問題,一直費盡心思,例如以不同種植的方法和技術,提升農作物的量和質,包括使用農藥、基因改造技術等。但為「吃得好」而衍生的健康危機,同樣值得關注。

 

  素食給人的印象是環保、健康,但《紐約郵報》上周引述巴西聖保羅大學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在英國醫學期刊《刺針》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超加工」純素食品會增加患上心臟病及早夭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的食物、飲品和穀物,以及即食產品等,它們含有色素、乳化劑、味精及其他添加劑;糖、飽和脂肪、鹽等含量極高,也通常缺乏維他命。

 

超加工素食損健康

 

  該項研究調查了逾11.8萬名40至69歲英國人的飲食,發現雖然植物性飲食可促進心臟健康,但僅限於新鮮植物性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穀物和豆類等。

 

  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植物性食品每增加10%,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就會下降20%。不過,如植物性食品經過「超加工」,與心臟病相關的死亡人數就會增加12%,因這些食品的成分和加工方法,都會導致血壓和膽固醇升高。研究又發現,以天然食品取代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可將心臟病死亡率降低15%,並將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7%。

 

  雖然市民普遍知道,素食健康,而加工食品則不利健康。但這類「肉類替代品」,即使不含動物產品的食品,包括餅乾、薯片、糖和軟性飲品等,技術上都屬植物性,相信都不應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健康。素食人士選擇食品前,應考慮超加工純素食品所涉及的加工程度。

 

  就個人而言,不管吃「仿真肉」(fake meat)、「合成肉」還是其他超加工素食品,在筆者眼中,都比「齋口唔齋心」更差,既「齋」不了口,更「齋」不了心。要素食,就直接吃新鮮的植物性食物好了,為何還要吃甚麼「新」或「超加工」的肉或食品呢?

 

帶大豆「回家」破壟斷

 

  「齋口唔齋心」的肉通常由植物性蛋白質製成,而大豆類的黃豆、黑豆及毛豆就富含植物性蛋白。在香港講大豆,不得不提港產大豆權威、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林漢明教授。

 

  今時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其實大豆源於中國,美國到18世紀才引進大豆,逐漸落地生根,現在中國反而要向美、巴西、阿根廷等國家買大豆。

 

  為要帶「大豆回家」,多年來,林教授透過基因分析和雜交育種,與他的團隊研究及改良,如何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培植出耐鹽耐旱的大豆品種,幫助內地偏遠乾旱地區農民之餘,同時發揮豆科植物「固氮」(Nitrogen Fixation)的特性,減少氮肥的使用,從而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實踐可持續農業發展。

 

  林教授師承大半生從事大豆耐鹽實驗工作的邵桂花,也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范雲六,以及中國植物學家胡秀英的指導。她們都是中國生物學及農業學科研的代表人物,例如范雲六就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到農作物遺傳改良上。

 

  范雲六培育了全球首棵基因改造的植酸酶玉米,也成功培植出有抗蟲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其中抗蟲棉便打破了美國孟山都公司透過Bt殺蟲基因的專利,壟斷世界棉花種植技術的局面。在她領導下,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還開展了其他植物遺傳轉化的研究,研究植物包括玉米、楊樹、馬鈴薯、番茄、油菜等。

 

悠悠萬事 吃飯為大

 

  就國家而言,無論范、林、邵或胡,都與中國許多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一樣,他們每一項科研,都與糧食有著密切關係,只因為中國悠悠萬事,從來都以吃飯為大。去年7月13日,《人民日報》有篇文章《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可為佐證。

 

  文章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中國一個永恆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不斷提高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穀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才得到有效保障。

 

  「中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如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誰都不可能救我們。」

 

  因此,中國視糧食安全為「國之大者」,「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而保證糧食安全,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范、林等人的研究重點,相信也離不開各種穀物的種子。

 

  在保證了糧食安全,讓人民「吃得飽」的基礎上,可進一步要求「吃得好」。中國人普遍會視「有肉可吃」為「吃得好」的基本水平(西方人的奶和蛋標準另計)。6月7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公布,豬肉平均價格達到每公斤24.17元人民幣,較上一周(5月31日)升6.7%,個別地區甚至竟出現豬肉貴過牛肉的情況!要全國肉類供應充足,讓中國人經常過「吃得好」的日子,是國家大事。但對投資者而言,豬價升或也意味著一個機遇?

 

生命之源 蛋白之源

 

  至於人類糧食問題,如果「吃得好」等於「有肉(蛋白質)可吃」,從環保及健康的角度看,不吃牛肉,可吃魚;不吃豬肉,可吃豆。豆科植物有「固氮」作用,其實光合細菌(Photosythetic Bacteria)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化學循環時,同樣會固氮,並產出多種重要養份給其他動物和植物。

 

  從古老的化石可知,地球初開,生命之源是細菌,也是地球第一種生物,它們的蛋白質便是靠光合而成,再廣泛發展出細菌;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後,才有較高等的生物出現。

 

  地球所有生命源自細菌,源自海洋;所有糧食問題的終極答案,會否也可在此中尋到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14/07/2024

美國債市,轉捩點已至

#陶冬天下 #美國債市 #貨幣政策 #債券市場 #通脹 #法國大選 #消費信心 #鮑威爾 #財金大勢 #聯儲局 #減息 #馬克龍 #國民聯盟 #勒龐 #新人民陣線 #梅朗雄

  一個數據,炸出了美國經濟、貨幣政策和債券市場的轉捩點。6月CPI通脹弱過市場預期,顯示出美國經濟和物價進一步冷卻,為接下來美國聯儲局減息打開了大門。消息傳來,債券市場一片漲聲,收復了今年來的所有失地。市場普遍看好FOMC 9月降息,資金從科技巨頭股票移向實體經濟股票,並引領全球股市走強。美元指數迅速下滑,日圓、歐元、英鎊匯率反彈。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上周走低,金價上揚。拜登深陷退選漩渦。

 

  美國6月CPI錄得3%,核心CPI為3.3%,雙雙低過分析員的預期中位數。如果使用3個月平均值,CPI僅略高於政策目標2%。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剛說出「需要更多的好數據」,才能有足夠的信心考慮減息,話音未落,新的「好數據」就現身了。市場對此反應強烈,美國國債收益率全線走低,LSEG數據顯示資金預期9月減息一碼的概率已經升至接近100%,vs數據發布前的72%。

 

  最新通脹數據支持筆者一直預言的最早9月減息,今年減息兩碼。不過,聯儲局可能要再等一等才會徹底轉身。6月通脹回落超預期,和汽油價格下跌有關,更和機票、酒店、二手車價格大幅向下有關,這些因素都比較波動。最重要的是,住房成本大幅下挫,租金通脹周期長、滯後突出,在CPI中的權重又特別大。這次CPI租金下挫,證實了民間高頻數據講了幾個月的故事。

 

  CPI通脹回落,增強了聯儲局對於控制物價的信心,但未必直接鎖定了9月減息。通脹趨勢往往呈波浪型發展,聯儲局在決策上需要慎重,語境轉變需要慎重,尤其在今年年初誤判之後,更會如此。其實眼下決策者的心態,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時已經表明。美國經濟已經不處於過熱狀態,不僅存在物價風險,同時就業風險也不能忽視,不過必須謀定而動。

 

  筆者認為,目前美國經濟不僅有物價與就業的雙向風險,更有事件風險。資金成本在高位停留時間過長,令經濟中最弱的環節承受很重的壓力。這種爆煲無法預估時機,但是一旦出現,對經濟的衝擊可能不小,屆時政策處置也或許比想象的更激進。順便提一句,消費信心指數跌到8個月來最低水平,折射出家庭債務和就業市場開始出現的壓力。

 

6月CPI低於預期,美國國債價格收復了今年來的跌幅,收益率全線走低。(AP)

 
  周四通脹數據出爐之後,S&P500和道瓊斯指數創出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則下跌。代表中小企業的羅素2000指數更飆升3%以上,這是45年來第二次。在經濟軟著陸預期下,資金開始從AI概念轉向周期概念。科技股在高位調整後能否更進一步尚有待觀察,久違的增長故事卻已開始發酵,不過前提是就業市場不至於突然失速,新增就業和時薪增長真的軟著陸。

 

  法國議會選舉一波三折,極右黨派「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和第一輪投票中勢如破竹,但在決定性的第二輪投票中忝居第三,慘淡收場。中間勢力在歐洲議會選舉敗北後,總統馬克龍毅然豪賭,當晚解散議會,讓選民在他和勒龐中間選一位,結果選民兩位都不選,成軍不過一個月的「新人民陣線」趁虛而入,奪得了議會最多席位。

 

  法國選舉中,選民一般在第一輪投給自己最喜歡的政黨,第二輪投票反對自己最不喜歡的政黨。國民聯盟在棄保聲中再次鎩羽而歸,可是輸得最慘的是馬克龍和馬克龍主義。馬克龍的「有她沒我」策略是奏效的,只是選票流向了梅朗雄,自己落得為他人作嫁衣。

 

  總統馬克龍對下一任總理擁有任命權,但是他可能在相當久的時間都不知道任命誰。得票最多的三大陣營,實力大致相當,都不願意和對手協商組成聯合政府,法國或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出現懸峙政府,即政府缺少一個擁有國會多數議席政黨或聯盟的支持。用《世界報》一位專欄作家的話說,「我們知道誰輸了,卻不知道誰贏了」。

 

  議會第一大聯盟新人民陣線是為了選舉而臨時拼湊而成的,聯盟內部有著深刻的政治分歧,從激進反資本主義者,到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人,政治頻譜太寬、太雜亂。該聯盟領袖是立場極左的梅朗雄,他如何統領左翼派系確是一大挑戰。法國選舉最好的結果,是出現類似德國的兩翼政黨大聯盟政府,但是在巴勒斯坦危機等一系列針鋒相對鬥爭之後,梅朗雄和馬克龍合作的機會甚低。

 

  馬克龍感到失落的不僅僅是組閣難局,更有馬克龍主義的墜落。馬克龍2017年入主香榭麗舍宮的時候,喊出了重振法國經濟、提高法國國際影響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引領歐洲「主權」進步和堵死極右勢力執政。今天看來,除了勉強避免了勒龐上台,其他目標全不成功。他對內已經失去了推動改革的政治籌碼,無法攘內,也就難以在外交政策上折衝樽俎。

 

  法國必須在10月《預算案》中找到巨大的資金來源,以滿足歐盟規定的均衡財政和借款條例。筆者不排除出現沒有黨派支持的技術官僚執掌看守內閣的可能,不過如何處理馬克龍強行推出的退休金改革、最低工資標準等高爭議性課題,就不得而知了。其實,10月法國有沒有一個可以正常運作的政府都是疑問,先舉辦好一屆可以正常運作的奧運會吧。

 

  本周有五個焦點:1)拜登能否抵擋住黨內退選呼聲,本周是關鍵;2)共和黨召開黨大會,特朗普被推選為總統候選人板上釘釘;3)歐洲央行開會,預計利率不變,拉加德記者會語境需特別關注;4)中國開大會;5)中國第二季度GDP數據。除此之外,英國國王發表談話,英國新內閣政策登場;聯儲局發布《褐皮書》;歐洲議會推選馮德萊恩連任。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