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1/03/2024

3.11

#財金大勢 #矽谷銀行 #BTFP #SVB #定向QE #QE #美國經濟 #連環爆雷

  美國經歷了個9.11,紐約的雙子塔建築,世貿大廈被恐襲,塌了。今天,是個3.11,會否有另類恐襲?又會塌甚麼?筆者是「杞人」經常憂這憂那,在這3.11,筆者憂美國的中小型銀行,可會出現亂子。

 

  2023年3月,加州的矽谷銀行因流動現金不足,引致擠提,最終要被逼讓人收購。同期,亦出現火燒連環船,有數家中小型銀行亦出現現金不足而被擠提,亦見被較大型銀行併購了。於是美聯儲局推出個Bank Term Fund Programme,BTFP,銀行定期融資計劃,向銀行提供資金,以充實其流動現金不足,而致擠提,這個BTFP是為期一年,至2024年3月11日,到期了?怎辦?要立即還錢嗎?

 

  不一定要在2024年3月11日還錢,美聯儲局副主席巴爾(Michael S. Barr)於2024年1月9日表示,BTFP會如期於2024年3月11日完結,但銀行可以在BTFP到期的最後一天,再融資,為期一年。

 

  BTFP其實是定向QE,向資金緊拙的美國中小型銀行作QE,於是為期一年,但如在2024年3月11日再申請融資,就可以融資到2025年3月11日這即是兩年期的QE了。

 

  這個BTFP是因銀行流動資金有壓力而來,如何知銀行有沒有流動資金壓力,這可以看金融壓力指數,在2023年3月,即矽谷銀行爆煲期,其時金融壓力指數是1.22左右,到2023年12月,這個指數已降至-0.56左右。如金融壓力指數低於零,代表金融市場壓力低於平均水平,如今時跟2023年12月這個壓力指標沒有抬升,理論上一眾銀行便可以將從BTFP借來的資金償還,今時的BTFP借額見出這個BTFP成立以來的高位,達到1640億美元,前周還增加了54億多美元,未見有回下跡象(圖一)。

 

 

這便引伸出兩個「憂」。

 

  1. 矽谷銀行及不少小型銀行之所以欠流動資金,是因為他於前些時美息低企,10年期長債息低見3厘,2厘以至1.8厘時,大量買入了這些10年長債,一心以為可以賺多些息,但美聯儲局一直加息,便使10年長債息升至4厘上,以迄今時,債息與債價是呈反比走向,債息升,債價跌,故矽谷銀行及一眾中小型銀行的10年債投資便成蝕本貨,如沽出套現,便蝕,會削減銀行資本本金,即是唔夠本錢做生意。但如不套現,又應付不了存戶的提款(擠提)。

 

  不過,今時美10年期債息仍是4厘上(圖二),去年不能沽蝕本債去籌資金,今時的10年期債仍是蝕本的,到今日3月11日BTFP到期,如能安排到足夠流動資金(如發債去補充資本,或存戶不來提錢)就可以返還向BTFP所借的錢,則這今時這個1640億美元借款可以歸零,代表美國中小型銀行資金全無問題,但這可能嗎?

 

 

  如BTFP在今日之後,仍居1640億美元之上不下,即是要續借,反映10年期債的蝕本貨問題仍未解決,美儲局對這問題是不能不理,因為依據Dodd-Frank法案,美儲局必須考慮拆解金融穩定風險,要拆解這個風險,美儲局和美財政有三個方法:

 

  A. 急降息,把10年期債息快速拉低到2厘至3厘水平,讓這些中小銀行手上的蝕本10年期債券,不再蝕本。

 

  B. 再延展BTFP,美儲局暫時不用攪新的,只要讓有需要資金的銀行在今日再續借1年,把拆彈時間拖多1年。

 

  C. 由財政部以原價回購這些蝕本債,一勞永逸地拆了這個炸彈,這不是不可能,因為美財長耶倫去年已提出過財政部可以回購美債,怎回購則未見有詳情。

 

  2. 細看圖一,會見借BTFP款者於去年11月起急增,這不一定代表多了銀行資金不足而借多了,而是銀行利用了BTFP所提供的低息,向BTFP借入資金,然後以較高息口向市場拆放出去,賺取其中息差,詳細情形不談了。若是,則這個自去年11月以來的BTFP借款上升,不代表銀行有危機,而是銀行有賺錢商機,是好事。

 

  一言括之,2023年3月11日,可以說是美國銀行的體檢日,看BTFP的借款額的變動,可以見到美銀行業的風險,款額大幅下降,反映美銀行業水頭充足,不用聯儲局輸血,但如不降反升,反映美銀行業缺水情況未改善,何時爆煲,待觀察。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14/07/2024

美國債市,轉捩點已至

#陶冬天下 #美國債市 #貨幣政策 #債券市場 #通脹 #法國大選 #消費信心 #鮑威爾 #財金大勢 #聯儲局 #減息 #馬克龍 #國民聯盟 #勒龐 #新人民陣線 #梅朗雄

  一個數據,炸出了美國經濟、貨幣政策和債券市場的轉捩點。6月CPI通脹弱過市場預期,顯示出美國經濟和物價進一步冷卻,為接下來美國聯儲局減息打開了大門。消息傳來,債券市場一片漲聲,收復了今年來的所有失地。市場普遍看好FOMC 9月降息,資金從科技巨頭股票移向實體經濟股票,並引領全球股市走強。美元指數迅速下滑,日圓、歐元、英鎊匯率反彈。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上周走低,金價上揚。拜登深陷退選漩渦。

 

  美國6月CPI錄得3%,核心CPI為3.3%,雙雙低過分析員的預期中位數。如果使用3個月平均值,CPI僅略高於政策目標2%。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剛說出「需要更多的好數據」,才能有足夠的信心考慮減息,話音未落,新的「好數據」就現身了。市場對此反應強烈,美國國債收益率全線走低,LSEG數據顯示資金預期9月減息一碼的概率已經升至接近100%,vs數據發布前的72%。

 

  最新通脹數據支持筆者一直預言的最早9月減息,今年減息兩碼。不過,聯儲局可能要再等一等才會徹底轉身。6月通脹回落超預期,和汽油價格下跌有關,更和機票、酒店、二手車價格大幅向下有關,這些因素都比較波動。最重要的是,住房成本大幅下挫,租金通脹周期長、滯後突出,在CPI中的權重又特別大。這次CPI租金下挫,證實了民間高頻數據講了幾個月的故事。

 

  CPI通脹回落,增強了聯儲局對於控制物價的信心,但未必直接鎖定了9月減息。通脹趨勢往往呈波浪型發展,聯儲局在決策上需要慎重,語境轉變需要慎重,尤其在今年年初誤判之後,更會如此。其實眼下決策者的心態,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時已經表明。美國經濟已經不處於過熱狀態,不僅存在物價風險,同時就業風險也不能忽視,不過必須謀定而動。

 

  筆者認為,目前美國經濟不僅有物價與就業的雙向風險,更有事件風險。資金成本在高位停留時間過長,令經濟中最弱的環節承受很重的壓力。這種爆煲無法預估時機,但是一旦出現,對經濟的衝擊可能不小,屆時政策處置也或許比想象的更激進。順便提一句,消費信心指數跌到8個月來最低水平,折射出家庭債務和就業市場開始出現的壓力。

 

6月CPI低於預期,美國國債價格收復了今年來的跌幅,收益率全線走低。(AP)

 
  周四通脹數據出爐之後,S&P500和道瓊斯指數創出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則下跌。代表中小企業的羅素2000指數更飆升3%以上,這是45年來第二次。在經濟軟著陸預期下,資金開始從AI概念轉向周期概念。科技股在高位調整後能否更進一步尚有待觀察,久違的增長故事卻已開始發酵,不過前提是就業市場不至於突然失速,新增就業和時薪增長真的軟著陸。

 

  法國議會選舉一波三折,極右黨派「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和第一輪投票中勢如破竹,但在決定性的第二輪投票中忝居第三,慘淡收場。中間勢力在歐洲議會選舉敗北後,總統馬克龍毅然豪賭,當晚解散議會,讓選民在他和勒龐中間選一位,結果選民兩位都不選,成軍不過一個月的「新人民陣線」趁虛而入,奪得了議會最多席位。

 

  法國選舉中,選民一般在第一輪投給自己最喜歡的政黨,第二輪投票反對自己最不喜歡的政黨。國民聯盟在棄保聲中再次鎩羽而歸,可是輸得最慘的是馬克龍和馬克龍主義。馬克龍的「有她沒我」策略是奏效的,只是選票流向了梅朗雄,自己落得為他人作嫁衣。

 

  總統馬克龍對下一任總理擁有任命權,但是他可能在相當久的時間都不知道任命誰。得票最多的三大陣營,實力大致相當,都不願意和對手協商組成聯合政府,法國或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出現懸峙政府,即政府缺少一個擁有國會多數議席政黨或聯盟的支持。用《世界報》一位專欄作家的話說,「我們知道誰輸了,卻不知道誰贏了」。

 

  議會第一大聯盟新人民陣線是為了選舉而臨時拼湊而成的,聯盟內部有著深刻的政治分歧,從激進反資本主義者,到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人,政治頻譜太寬、太雜亂。該聯盟領袖是立場極左的梅朗雄,他如何統領左翼派系確是一大挑戰。法國選舉最好的結果,是出現類似德國的兩翼政黨大聯盟政府,但是在巴勒斯坦危機等一系列針鋒相對鬥爭之後,梅朗雄和馬克龍合作的機會甚低。

 

  馬克龍感到失落的不僅僅是組閣難局,更有馬克龍主義的墜落。馬克龍2017年入主香榭麗舍宮的時候,喊出了重振法國經濟、提高法國國際影響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引領歐洲「主權」進步和堵死極右勢力執政。今天看來,除了勉強避免了勒龐上台,其他目標全不成功。他對內已經失去了推動改革的政治籌碼,無法攘內,也就難以在外交政策上折衝樽俎。

 

  法國必須在10月《預算案》中找到巨大的資金來源,以滿足歐盟規定的均衡財政和借款條例。筆者不排除出現沒有黨派支持的技術官僚執掌看守內閣的可能,不過如何處理馬克龍強行推出的退休金改革、最低工資標準等高爭議性課題,就不得而知了。其實,10月法國有沒有一個可以正常運作的政府都是疑問,先舉辦好一屆可以正常運作的奧運會吧。

 

  本周有五個焦點:1)拜登能否抵擋住黨內退選呼聲,本周是關鍵;2)共和黨召開黨大會,特朗普被推選為總統候選人板上釘釘;3)歐洲央行開會,預計利率不變,拉加德記者會語境需特別關注;4)中國開大會;5)中國第二季度GDP數據。除此之外,英國國王發表談話,英國新內閣政策登場;聯儲局發布《褐皮書》;歐洲議會推選馮德萊恩連任。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