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藥還是免煎顆粒?中醫詳解煎藥與服藥宜忌 | 煎藥技巧與注意事項
新冠疫情後,不少港人對「睇中醫」開始產生興趣。相信很多巿民在求醫時會出現以下疑問:到底是煲藥好,還是免煎顆粒好?註冊中醫師李殷兒話,煲藥是一種學問,要用心才能煎出一帖好藥。了解到港人生活及工作繁忙,免煎顆粒比起煎煮飲片來得方便許多。中藥配方在共同煎煮的過程中藥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具有增加溶解性、增強療效、降低毒性的作用。煎煮飲片過程比較煩瑣,對沒有煎藥經驗的人來說,具有一定操作難度。今期,李醫師為大家拆解煲中藥及服用中藥上面臨的難題。
中藥配方在共同煎煮過程中藥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具有增加溶解性、增強療效、降低毒性的作用。
煲中藥可用玻璃器皿嗎?
李醫師話,選擇好煎藥工具是煎藥的首要環節。煎藥最好選用砂鍋或搪瓷鍋,其次可選玻璃或不锈鋼鍋。忌用鐵、銅、鋁等金屬鍋。中草藥中含有一種叫鞣酸的化學物質,它碰上鐵和其他貴重金屬會生成不溶於水的鞣酸鐵或其他鞣酸鹽。對人體有害。另一方面,草藥中具有治療作用的生物鹼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於水,可能會影響藥效。此外,煎藥用鍋必須清潔,每次煎藥完畢最好立即去渣洗淨。若鍋內殘存一些藥渣,將會影響煎其他藥時的效果。
煎藥最好選用砂鍋或搪瓷鍋,其次可選玻璃或不锈鋼鍋,忌用鐵、銅、鋁等金屬鍋。
到底要加幾碗水?
李醫師話,煎一劑藥,應掌握好用水量。水量太多,則無端地延長藥物煎熬時,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失效,況且藥汁太多也不能都喝下;太少則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又易煎乾。各人家中碗具有大有小,故放入清水一般以滾沸時高出藥面一橫指為宜。調理、滋補藥物因煎煮時間比較長,需水約700~900毫升;解表藥約400~600毫升,但若是枝葉類藥物比較多,也要酌情增加用水量,因為此等藥材吸水量比較多。當然,用水的多寡還應當根據醫師處方中的用藥量來決定,當處方量比較大,自然也需用更多水來煎藥。最好於煎藥前決定用水量,至於煎藥途中則不宜頻頻加水。
中藥要清洗嗎?
李醫師話,本港進口飲片基本都經炮製,是中醫傳統製藥技術根據中醫理論及中藥特性,配合醫療、調劑、劑型之需要,對生藥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故一般簡單沖洗後即可。開火煎煮中藥前一般需要浸泡中藥15至30分鐘,要注意不要倒掉浸泡中藥的清水,直接開始煎煮即可。
用大火煲還是小火?
李醫師話,一般感冒藥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補藥則宜大火煎滾轉小火久煎。因為每種中藥材釋出時間不同,有些煎煮過久,已經再沒有藥效,翻煲也沒有用;有些藥材則可以翻渣再煲,具體要跟從處方醫師的指引。
如果醫師沒有特別吩咐,一般中藥是不太飽、不太餓的時候飲。
飲中藥有講究?
李醫師話,如果醫師沒有特別吩咐,一般中藥是不太飽、不太餓的時候飲,即半飽服,一般建議病人上午10時、下午4時服用中藥,這段時間一般不飽也不餓。亦有特別情況,請遵照醫生的吩咐。例如補氣的藥材,會於日間飲用,避免晚上影響睡眠;但有些藥材是安神的,則需要在臨睡前兩小時服用。大部分中藥都建議溫服。
被訪者簡介
李殷兒中醫師簡介
畢業於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曾於醫院病房及門診工作。有見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李醫師修讀國家公共營養師課程及實用老年病學證書課程等,不時為各大機構舉辦講座及工作坊,推廣中醫食療知識,希望大眾認識養生與疾病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