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中風找上門,先了解成因!世界衛生組織確認,中風的唯一治療方法就是:針灸
近期天氣猶如過山車一樣,時而陽光普照,風和日麗,時而雨一直下。除了陰晴不定外,還來過強波幅濕度差,簡直與傳統冬天天氣背弛。若果體質強健,縱使天氣不穩,也沒有太大影響。若果臟腑功能欠佳,便會容易波及健康狀態,而當中最容易出現的,便是中風。
研究顯示,氣溫下降一度,中風機率相繼提升。從中醫學角度來說,早已有依據。
中風成因:
病變部位在頭部,是由氣血逆而不降所致。如《素問·調經論》說:「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
1. 積損正衰
若果素體體弱、過勞、過倦、熬夜、睡眠質素欠佳、長期壓力、營養失衡或久病氣血虧損等,本身臟腑功能已經不平衡,若遇上天氣不穩,便容易造成腦脈失養。
氣虛則運血無力,血流不暢,而致腦脈瘀滯不通;陰血虧虛則陰不制陽,內風動越,攜痰濁、瘀血止擾清竅,突發中風。正如《景岳全書·非風》說:「卒倒多由昏憒,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
2. 勞倦內傷煩勞過度
傷耗陰血,陰虛而火旺,或陰不制陽,易使陽氣鴟張,引動風陽,內風旋動,則氣火俱浮,或兼挾痰濁、瘀血上壅清竅脈絡,突發昏倒,誘發中風。
3. 脾失健運
若過食生冷、辛辣、澱粉、糖份、奶類、煎炸、肥甘厚味或醇酒,致使脾胃受傷。脾失運化,痰濁內生,鬱久化熱,痰熱互結,壅滯經脈,上蒙清竅;或素體肝旺,氣機鬱結,克伐脾土,痰濁內生;或肝鬱化火,爍津成痰,痰鬱互結,攜風陽之邪,竄擾經脈,而發為中風。
4. 情志過極
七情所傷,肝失條達,氣機鬱滯,血行不暢,瘀結腦脈。
暴怒傷肝,或情緒不穩,則肝陽暴張。或心火暴盛,風火相煽,血隨氣逆,上沖犯腦。
凡此種種,均易引起氣血逆亂,上擾腦竅而發為中風。尤以暴怒引發本病者最為多見。
綜觀本病,由於患者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素虛或痰濁、瘀血內生,加之勞倦內傷、憂思惱怒、飲酒飽食加之氣候驟變等誘因,而致瘀血阻滯、痰熱內蘊,或陽化風動、血隨氣逆,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脈外,引起昏僕不遂,發為中風。
然而,處理中風,必須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
『中經絡』
1.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主證: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伴偏身麻木、頭暈目眩。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
2.肝陽暴亢,風火上擾
主證: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強言謇或不語,或口舌歪斜,伴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心煩易怒、尿赤便乾。舌紅或紅絳。
3.痰熱腑實,風痰上擾
> 主證: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伴偏身麻木、腹脹便乾便秘、頭暈目眩、咯痰或痰多。舌暗紅或暗淡,苔黃或黃膩。
4.氣虛血瘀
主證: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伴面色觥白、氣短乏力、心悸、自汗、便溏、手足腫脹。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
5.肝陽上亢
主證: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伴煩躁失眠、眩暈耳鳴、手足心熱。舌紅絳或暗紅,少苔或無苔。
『中腑臟』
1. 痰熱內閉清竅(陽閉)
主證:起病驟急,神昏或昏憒,半身不遂,鼻鼾痰鳴,肢體強痙拘急,項背身熱,躁擾不寧,甚則手足厥冷,頻繁抽搐,偶見嘔血。舌紅絳,舌苔黃膩或乾膩。
2. 痰濕蒙塞心神(陰閉)
主證:素體陽虛,突發神昏,半身不遂,肢體鬆懈,癱軟不溫,甚則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暗淡,舌苔白膩。
3. 元氣敗脫,神明散亂(脫證)
主證:突然神昏或昏憒,肢體癱軟,手撤肢冷汗多,重則全身濕冷,二便失禁。舌痿,舌紫暗,苔白膩。
世界衛生組織確認,中風的唯一治療方法就是:針灸。所以雖則中風證型多樣,也可以透過針灸疏通經絡、理氣化瘀、醒腦開竅,從而處理中風的問題。
『中腑臟』針灸
1. 閉證:百會、水溝、太沖、湧泉、十二井等穴。牙關緊閉者加下關、合谷、頰車;舌強語蹇加啞門、廉泉、通裏。
2. 脫證:針刺後施以灸法于任脈俞穴以回陽救逆。選取神闕(隔附子餅灸)、氣海、關元。
『中經絡』針灸
主要選取陽經及督脈之穴以熄風、調通氣血。先針健側,繼針患側。
選取百會、通天、風府為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外關、合穀;下肢:環跳、陽陵泉、足三裏、地倉、頰車。
避免
1. 慎起居,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重視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
2. 節飲食,避免過食肥甘厚味、煙酒及辛辣刺激之品。
3. 調情志,經常保持心情舒暢,穩定情緒,避免七情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