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迷」
21/11/2024

內地女子肝功能嚴重受損,因食了1種食物中毒!醫生警告:毒性達砒霜68倍!

  禍從口入!內地一名女子半夜突然出現嚴重嘔吐腹瀉,送院後驚揭肝功能受到嚴重破壞。經檢查後發現,女子發病前曾進食發霉花生,導致1類致癌毒素攝取超標,出現急性中毒。醫生強調,這種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不容忽視!

 

  綜合內媒及《央視新聞》報道,

 

  福建福州一名女子突然半夜嘔吐狂瀉,送院後醫生初時認為其症狀與胃腸炎相似,惟事主雖面色蒼白,但眼睛鞏膜(即眼白)呈黃色,醫生認為可能與肝膽疾病相關,故為其進行血液檢查。

 

  報告一出,醫生驚見事主轉氨酶指標超出正常人10倍,肝功能受到嚴重損壞,懷疑是因中毒引發肝臟問題,於是再對其糞便及嘔吐物作檢測,發現其中黃麴毒素超標。醫生經了解後得悉,對方在病發前一、兩日曾吃過一包存放許久,且已經發霉的花生而肇禍。

 

福州一名女子突然半夜嘔吐狂瀉,送院後驚揭肝臟嚴重受損。(網上圖片)

醫生經了解後得悉,對方病發前一、兩日曾吃過一包存放許久且已經發霉的花生而肇禍。(網上圖片)

醫生指出,黃麴毒素B1最為常見毒性可達砒霜68倍。(網上圖片)

 

食物中毒|黃麴毒素毒性可達砒霜68倍

 

  福州市第二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曹雯指出,黃麴毒素是黃麴菌及寄生麴菌的代謝物,是至今發現的真菌毒素中,毒性與致癌性最強的毒素之一,目前已發現的黃麴毒素及其衍生物約20種,其中以黃麴毒素B1最為常見,其毒性可達砒霜68倍。

 

食物中毒|黃麴毒素6大常見地方

 

  曹醫生強調,黃麴毒素耐高溫、裂解溫度是280℃,日常烹調溫度只有100℃至200℃,因此無法以水煮或油炸等方法將其殺滅,惟這些毒素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以下6大地方及食物最易出現,應該多加注意:

 

  • 發霉的穀物:米、小米、玉米、豆類等澱粉含量高的穀物。
  • 發霉的花生及堅果:花生及堅果富含油脂,且黃麴毒素溶於油脂、容易感染黃麴菌。
  • 劣質芝麻醬: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毒素。
  • 小作坊自榨油:有些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麴黴素,而小作坊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的工藝,不能對原料進行精煉,可能會出現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及存在黃麴毒素等問題。
  • 長期不清理的雪櫃:食物長時間放在冰箱內亦會發霉,長期不清理雪櫃易滋生黃麴毒素及其他細菌。
  • 木製砧板、木筷子:砧板及筷子的縫隙中易藏匿食物殘渣,如使用後清潔不到位,或長時間放置在潮濕陰暗的角落,就容易產生霉變。

 

食物中毒|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貼士

 

  由於黃曲霉毒素是致癌物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沒有為黃曲霉毒素訂定健康參考值,並建議應將黃曲霉毒素的攝入量降至盡可能低的水平。食安中心建議消費者應採取下列措施,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

 

食物防霉貼士

  • 馬鈴薯、番薯、紅蘿蔔、穀類和果仁等食物,應存放陰涼乾爽、通風好、遠離熱源的地方
  • 接「先入先出」原則存取食物,優先食限期較近的食材
  • 避免用濕的餐具或木匙
  • 乾製香料如胡椒粉、辣椒粉等,不要放暹雪櫃,以免出現「倒汗水」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方麗影博士

 

食物中毒|食物防霉貼士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科學及安全(榮譽)理學士課程主任方麗影博士曾表示,霉菌的生長會產生代謝產物,即是霉毒素,常見的霉毒素有黃曲霉毒素,其毒性強,被列為致癌物質,曾有研究發現在攝氏100度或150度下加熱90分鐘,分別只能破壞其4成及8成毒素,反映高溫下也未能完全破壞其毒性:

 

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貼士

 

購買方面

  • 留意食物是否存放在陰涼的環境內
  • 向衞生可靠和信譽良好的零售商購買食物
  • 如發現食品包裝不清潔、已打開式破損,便不要購買該食品。

 

儲存方面

  • 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 保持乾爽、和清涼的環境(溫度最好在攝氏20度以下,相對濕度在80%以下)

資料來源:食物妻全中心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轉載自晴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