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車
07/11/2024

立冬養生

  今年立冬是11月7日上午6時20分交節氣,即今日。中國人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是為一年之終,全年勞動,今起要收儲,於人體健康,是為要補,要補充之前所耗,以便來年再戰。

 

  一講補,不少人就想到羊腩煲、蛇羹等大補之物,但一方面因應中國幅員廣大,各人體質有別,一入立冬就圖大補,可以是補錯了,反害身體。

 

  以近日計,黑龍江的哈爾濱氣溫約-2℃,北京約16℃,西安約18℃,上海約19℃,香港約25℃。中國南北氣溫差距可逾25/30℃,是故立冬時,香港還應是北方之夏,在夏吃冬之大補物,是否搞錯了?

 

  養生之旨,在使體內溫熱,盡量與體外之溫熱平衡,這就是調補陰陽之意旨。只有當人體之溫與體外之溫接近,才不易致病。當然,這個所謂體內與體外溫接近,不是要人體內溫降至-2℃,而是較夏天時之體內溫稍降而已!這個體內溫是內熱,不是用溫度計可量出來,而是由身體生理特徵表現出來。口乾舌燥,眼紅面赤,以至流鼻血,便是內熱過度,以此體徵入冬,因陰陽不調(即體內與體外不協調)就易病了。

 

  立冬是冬之初,加上香港地處亞熱帶,外間氣溫仍高,故不宜在立冬這個冬之初便大補熱物,要等到外周氣溫在20/15℃時,才宜大補。

 

  冬天常見之補物為羊肉煲、薑母鴨、藥燉排骨/雞、蛇羹等。

 

  如時常手腳冷、怕冷、大便瀝、疲倦、睡不好,可能是「陽氣虛」,可以溫補,如當歸生薑羊肉湯、十全大補湯等藥膳湯。

 

  如身體爆熱、大便乾結、口乾舌燥、嘴唇爆裂,可以是實熱,又或陰虛火旺。尤以白領工作、少運動、壓力大、熬夜等人士,則宜涼補,可吃木耳、百合、蜂蜜、何首烏來養陰潤燥,但就不宜大補熱物。

 

  如身體狀況介乎上兩者之間,則可考慮平補,可用四神湯以健脾開胃,補氣。

 

  如一直有吃西藥,則在冬季進補時要有避忌:

 

  •  有服降血壓藥者,不宜大量服用當歸人參甘草白芍之渴水。
  •  有服抗凝血劑者,不宜過多當歸藥膳;常服阿斯匹靈者,不宜過多服丹參、紅花、當歸。
  •  有服強心劑者,不宜吃甘草粉、甘草喉糖等。
  •  有服類固醇藥物者,留意甘草會增強藥效和副作用。

 

  在日常生活料理上,立冬之後忌太早出門,如必要早出,要戴領巾、口罩,防冷凍到喉嚨。不宜渴太燙的湯水,忌沖熱水澡過久,避免過激烈運動,致出大汗。如有大汗,要留心盡快擦乾,免招涼。亦宜早睡,因為睡眠永遠是最好的補藥。

 

  進補的湯水不宜熬煮太久的骨頭湯,易出嘌呤,易誘發痛風和毁腎。不同的食材煲的時間有差異,不是煲愈久愈好。

 

  •  禽畜類:1.5至2小時;
  •  水產類、豆腐:10至30分鐘;
  •  菌藻類、根莖類:不超過40分鐘;
  •  乾貨類:先浸泡2至6小時,再跟搭配主料一同燉煮;
  •  綠葉菜:三至五分鐘便可。

 

  冬天會多飲湯,以上的煲湯時間可參考。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