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車
29/08/2024

世衞警報防猴痘

  國產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出世」,已撼動了遊戲、文旅及投資「三界」,不料另一隻「潑猴」近日又令國際醫學界震動,說的是舊稱「猴痘」(monkeypox)的「Mpox」(「M痘」)。

 

  猴痘一向在非洲流行,今次醫學界發出警號是因為泰國發現亞洲首宗猴痘分支1b (Clade 1b) 個案。據報患者是一名66歲歐洲男子,居於泰國並在非洲工作,於泰入境後確診,相信是在非洲感染。

 

  世衞已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這是世衞對疫情爆發最強烈的訊號。要留意的是,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世衞對新冠同樣有此警告。

 

  猴痘病毒分為1和2兩大分支。分支1數十年來,一直在非洲剛果有零星爆發,目前主要在中、西非蔓延。泰國疾控中心指出,有別於分支2的病毒,1b病毒更容易傳染,但它傳播力就不及新冠病毒那麼強。泰國自2022年出現首宗分支2的個案以來,已錄得約800宗病例,包括今年的140宗。

 

非洲猴痘病例增1.6倍

 

  今年非洲迄今估計已有 14,250 宗病例,幾乎已與去年全年總數相同。與去年首 7 個月相比,非洲病例數目更增加了 160% ! 死亡人數則增加了近兩成(19%),達 456 人。

 

  非洲疾控中心(CDC)月初一份報告顯示,今年已在非洲10 個國家發現了猴痘,其中剛果就佔所有病例和死亡人數的 96% 以上 ! 剛果有近 7成 病例患者是 15 歲以下兒童,而他們也佔死亡人數 85%!

 

  不過,世衞總幹事譚德塞周一(26日)仍相信,剛果及鄰國爆發的猴痘疫情可受控,而世衞則已啟動了全球戰略準備和應對計劃,並會於今年9月至明年2月期間,採取應對行動,阻止猴痘傳播。

 

  猴痘由一種與天花同科的病毒引起,人和動物都會受感染,因首次於1958年從研究用的猴子身上發現而得名。猴痘最初只由動物傳人,但其後演變為人傳人,世衞遂於2022年11月建議,將它改名為「Mpox」。

 

香港暫無疫苗或藥物

 

  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腫脹、背痛和肌肉痠痛。患者發燒後會出皮疹,一般從面部開始,其後會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常見的是手掌和腳底。

 

猴痘的症狀像水痘(圖) ,全身都會出皮疹「痘」。

 

  患者或會感到非常痕癢或疼痛,並持續14至21天,一般可自行痊癒,但嚴重個案會出現全身病變,特別是在口腔、眼睛和生殖器官,個別情況甚至致命,幼兒尤其高危。在過去猴痘爆發中,患者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間。

 

  雖然美、歐已分別有疫苗和藥物防治猴痘,但本港目前仍未有已註冊的猴痘疫苗或治療方法。不過,既然猴痘病毒會經由密切接觸,例如性行為,以及透過破損皮膚、呼吸道或眼、鼻、口等而人傳人,大家必須提高警覺。

 

  此外,受病毒污染的床上用品、衣物、毛巾等,或與受感染的動物密切接觸,例如猴子、老鼠、松鼠等,同樣高危。家住郊區或有機會接觸以上動物的讀者,只要時加留意,便可免受傳染。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