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碰撞易甩骹!脫骹年紀愈小再受傷機會愈高?自行復位小心軟組織及神經線受損!4個日常動作簡單判斷是否脫臼
(網絡圖片)
摩爾多瓦選手奧斯曼諾夫(Adil Osmanov)在巴黎奧運男子柔道73kg級銅牌戰中,力挫意大利選手Manuel Lombardo摘銅但在他激昂地揮動右臂時導致肩膀脫臼,露出痛苦表情!好彩好快得到治療,能夠出席頒獎儀式,獲頒屬於佢嘅首枚奧運獎牌。
甩骹(又稱作甩臼、脫臼) ,英文Dislocation,指關節離開正常位置。身體上可以甩骹的位置有很多,常見的包括肩關節甩骹(膊頭甩骹)、手腕甩骹、手指甩骹等等。
不過呢,運動常有碰撞導致肩膊甩骹的情況發生,又,好多時運動員會在甩骹後自行推回去便繼續作賽。但要緊記,如果不是因為戲劇效果,像電影激戰般,盲目地強行令關節復位,便有可能令軟組織盂唇或附近的神經線受損。
NBA球星Kevin Love在一場賽事中與對手交纏着,後因左手肩部脫臼而退下火線。(ESPN圖片)
肩膊脫臼不是托回正確位置便可以嗎?
的確,膊頭脫臼的初期治療是要把膊頭關節復位。但是之後的跟進和治療卻是更加重要。肩膊關節在為我們人體中最靈活的關節之一,肩部複雜的結構除了肩胛骨的臼窩和肱骨而形成肩膊關節,還有其他重要的軟組織(如環繞臼窩的盂唇,肩膊關節韌帶及肌肉)去提供膊頭的穩定性,輔助我們日常的上肢功能。當膊頭初次因為撞擊而脫臼的時候,這些重要的軟組織往往會受傷,造成穩定性的缺失。特別是盂唇組織的受傷,像是為肱骨頭開了一道活門,使它容易脫出窩臼。學術文獻也指出,初次脫臼的年紀愈小,肩膊關節在脫臼後慣性不穩定的情況愈高,例如25歲以上組別受傷的人士,會有6成半容易再受傷,而20歳組別及20歲以下人士組別則為8成及接近9成,不容忽視。
簡易四招判別問題
如果不幸受傷,可以進行以下的方式作初步判別,其詳細內容摘自DASH(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問卷
把一件物件放置於高於頭頂的層架
扭開果醬罐子
洗頭 / 洗背脊
穿上及脫下衛衣
(以上的動作,如出現痛楚、關節僵緊、手指或手掌出現麻痹都屬於陽性,即是有事)
關節脫臼的處理,保護、MRI診斷、治療和復康才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