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迷」
24/01/2024

中醫公開6大受寒易病部位!一部位吹風可致頸椎疾病!著衫次序正確隨時4件暖過7件?即睇保暖貼士

  本港市區氣溫昨日(23日)跌至約6℃,不少市民上班、上學需增添厚衣,以免染病。當中,有台灣中醫師分享指,受寒不但可引發咳嗽、頸椎病,還可能導致月經失調的問題,因此要提醒保暖6大身體部位。此外,有專家指出,禦寒衣物並非穿得越多越好,著錯保暖內衣更會令保暖效果大減,又指如果配合正確順序穿衣,著4件反而暖過著7件衫。

 

保暖6大身體部位

 

  據天文台表示,強烈冬季季候風正為廣東帶來嚴寒的天氣。同時,一道廣闊雲雨帶亦覆蓋該區。本港今早天氣嚴寒,市區氣溫下降至6℃,新界再低兩三度,其中打鼓嶺和荃灣可觀只有4℃,大帽山最低氣溫錄得-2.4℃,並有結冰報告。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陳建霖主任曾經分享,全身以下6個身體部位要特別注意保暖:

 

1. 頸部

頸有風池穴、風門穴和風府穴,是寒邪最易入侵的門戶,所以要保暖頸部,特別留意不要吹風,建議可圍圍巾,擋住風寒。

2. 肩膀

肩膀受寒就會產生痠痛,建議避免肩膀外露受寒,睡覺時最好被子要能蓋住肩膀,維持溫暖。

3. 背部

背部主陽氣,建議最好能搭披風或是穿著背心,加強背部保暖,守住體內陽氣,有效避免寒氣入侵身體。

4. 肚臍

肚臍受寒就容易腹瀉,產生腸胃問題,建議要穿著肚臍保暖的衣物,睡覺時也要蓋好住肚子,尤其是小孩容易踢被,可考慮讓孩子圍上腹兜保暖。

5. 膝蓋

膝蓋受寒會變得僵硬痠痛,女生穿裙子就可能受寒,建議天冷可隨時用衣物及毯子保護膝蓋。

6. 腳底

腳底離心臟最遠,是循環最末端,一旦受寒氣侵襲,很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佳,建議要避免直接接觸冰涼地面,選擇保暖的襪子;睡前可以讓泡熱水。

 

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陳建霖主任

Copyright ©《TOPick》、《晴報》

 

  首要保暖部位為背部,因為背主身體的陽氣,是將陽氣輸送到身體各部位、溫經散寒的重要部位,一旦受寒,不但易引發咳嗽及各種頸椎疾病,還可能使月經失調,產生經痛、腰痛等症狀。從中醫角度而言,背部主督脈,有身體五臟六腑的穴位,所以許多風寒發生,往往從背部開始。

 

  除了背部之外,頸部、肩膀、肚臍、膝蓋、腳底等部位主控著身體機能運作,一旦受寒,容易使各器官或功能損害。陳醫師提醒,寒氣入侵是許多疾病源頭,唯有保暖,方可避免因受寒而產生的疾病。另外,他建議冬天睡前可多泡腳,可加生薑或艾葉,增加血液循環,若不方便,單泡熱水也可達到紓緩效果。

 

正確順序著衫:4件暖過7件

 

  日本NHK電視節目《R的法則》早前就分享著衫保暖並非越多件越好,因太密實或令體溫急升繼而出汗,令體溫更易流失之餘,外觀亦較臃腫。節目就講解一種正確穿衣種類和順序,只穿4件衫或比7件更暖。

 

  節目邀請一名女學生示範,怕凍的她平時會穿多達7件衣物出門,包括2件貼身內衣、1件吊帶衫、2件長袖T恤、2件外套和2對襪,可見女學生在重重衣物「包裹」下,面部和雙手溫度較高而容易出汗,令體溫流失。

 

  節目其後講解正確穿衣種類和順序,重點在於正確配搭貼身和鬆身衣物,在外套內側形成空間以保存溫度,並配合領口和袖口位細小的外套防止冷空氣「入侵」,如再配合於正確位置貼上暖包,保暖效果將進一步上升。

 

【戴頸巾綁單圈】

 

  日本TBS電視台節目《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早前實測頸巾和羽絨的最暖穿法,結果發現「單圈結法」比其餘2種綁法保暖。

 

  東京服飾專門學校專家古賀由紀夫解釋,單圈結法戴頸巾之所以較暖,皆因當中有4層布重疊保護頸部,可阻擋冷空氣流入之餘,也可防止頸周圍的暖空氣流走。頸部有大量大血管,如頸部夠暖就可讓熱能運行到手、腳,令全身和暖。

 

【保暖要先護頭】

 

  家庭醫生方玉輝表示,冬天保暖最好戴冷帽,小朋友和老人家尤甚,因頭部血液循環佔整體5分之1,如頭部夠暖,就能減少熱能流失,這是為何北方人都會戴冷帽,此外小朋友相對地頭部的比例較多,血液循環遠不止5分之1,故更要注意頭部保暖。方醫生亦表示,多穿衣服總比少穿保暖,甚至有人會穿2對襪,因為會比1對襪保暖,但前題是有彈性,不可太緊束,以免影響腳部血液循環。

 

【2種禦寒穿衣法】

 

  要有效保暖,網上流傳的「洋蔥式穿衣法」和「玉米式穿衣法」大派用場,但方醫生提醒要隨氣溫轉變和年齡,採適合的穿衣法,才能安全又有效地保暖。

 

  「洋蔥式穿衣法」是將所穿衣物分為內、中、外3層。內層為排汗層,可穿具加速排汗和快乾功能的運動內衣,確保不會因汗水積聚著涼、失溫;中層為保暖層,可穿保暖、保溫外套,防止體溫下降;外層為擋風層,可穿有防水透氣功能的風褸,防止雨水、冷風滲入,並保證內層衣物和身體乾爽、溫暖。

 

  「玉米式穿衣法」是將所穿衣物分為內、外2層。內層為適合室內溫度的薄式內層;外層則為可防風、保暖的冬季大褸。

 

  總括而言,採洋蔥式穿衣法已能做到擋風、保暖效果,加上港人在室內逗留時間較長,不少商場亦會將溫度調節至攝氏20多度,不用擔心會長時間受寒;惟當氣溫跌至只有10℃或在下雨的日子,則宜採玉米式穿衣法,因玉米式穿衣法只有2層,所形成的保暖空氣層比洋蔥式穿法厚,更有利保暖,加上冬季大褸禦寒能力較強,返回室內只需脫下大褸,亦能簡單適應室內溫差。

 

小朋友和長者宜採洋蔥式穿衣法

 

  不過方醫生提醒,無論採哪一種穿衣法,進入室內後都要脫下部分衣服,以免出汗造成「攝親」。另外由於小朋友穿太厚衣服容易「焗親」;而長者調節體溫能力較差,容易著涼,加上冬季大褸較長身和重身,容易令長者跌倒,故兩者較適合採洋蔥式穿衣法,方便隨時添衣、減衣。

 

【UNIQLO保暖內衣3大錯誤著法】

 

  中野正海在節目中列出3大一般人常犯的HEATTECH保暖內衣錯誤穿法,提醒用家避免犯錯,以免降低其保暖效能。

 

X 錯誤一:保暖衣內再「打底」

有人以為穿越多越暖,惟在皮膚與保暖衣中間再隔一重衣物,會削弱鎖水發熱功能,令保暖效果大減。

X 錯誤二:買大一碼防「縮水」

有人擔心保暖衣洗完後會「縮水」,故特地買大一個碼,這做法會令保暖衣與皮膚之間產生空隙,影響發熱效果。

X 錯誤三:著保暖衣做運動

做運動時人體急速排汗,保暖衣纖維上附有過多水份亦會減低發熱效果,使用者甚至會覺得更冷,所以運動時千萬不要穿保暖衣。

 

Copyright ©《TOPick》、《晴報》

 

著衫5大貼士

 

  此外,戶外用品店副經理Keith亦曾分享著衫5大貼士:

 

1. 戴帽

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故出門定要戴帽,最好遮住額頭,蓋耳的最好。

2. 頸巾

頸部受寒可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可戴圍巾、頸巾或穿高領衫,不要讓脖頸後面暴露在外。

3. 尖頭、薄底的鞋不利於足部保暖,建議穿著底部較厚的鞋子。

4. 厚襪效果佳

可穿著緊身褲,再穿厚質料兼保暖長褲,也可考慮穿防水雪褲;必要時可戴護膝,厚襪更是不可缺少。

5. 太多層反而易出汗

穿得太密實容易令體溫急升,導致出汗,汗水蒸發時會吸熱,使體溫下降,全身變得更冷。

 

資料來源:戶外用品店副經理Keith

Copyright ©《TOPick》、《晴報》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