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晒
13/09/2023

輻射 | 福島排放核污水3星期!輻射無處不在?邊啲日本海產食物高危?會否誕畸胎?用微波爐、電話、做放射治療會否受輻射影響?專家終極拆解!

  日本排放福島核電站事故的核污水不經不覺已經大半個月!大家是否仍然擔心日本出產食物的安全問題?日本魚生刺身食唔食得?去日本旅遊是否安全?今次請來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李泳怡博士深入講解一下輻射問題!究竟大家會在哪裏接收到輻射?吃了日本出品的海產及其他食物會否對人體有害?

 

本文焦點:

1. 輻射分為多少類?

輻射分為非電離輻射及電離輻射。電話、微波爐所發放的是非電離輻射,它們發出的輻射量十分低,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風險極微。

 

2. 為何澳洲人較容易患上皮膚癌?

澳洲人患皮膚癌比率大增是因為太陽發放出來的紫外線是輻射的一種,加上大氣臭氧層破洞,令他們接收的紫外線輻射量大增!

 

3. 預計多久才能排放所有福島核污水?

直至今年7月,福島核污水已可裝滿500個奧林匹克標凖游泳池,研究團隊估計需要30年才能將所有核廢水排放到大海。

 

4. 現時排放出來的核污水還有放射性物質在內嗎?

現時日本政府及專家稱核污水內大部分已經過處理,但有一種物質叫「氚」則未能被過濾,而氚的半衰期是長達12.33年之久

 

5. 哪種食物最高危?

一些大魚除了自身身處大海吸收到輻射外,亦會受食物鏈影響,把自己「食物」內的輻射一同吸收,因此大魚累積輻射量相對較高。

 

6. 我們還能吃來自日本的魚生嗎?

即使海產吸收核污水的輻射量最多,但仍屬少量,加上香港政府嚴密進行食品安全監測,故大家不用過分擔心。

 

7. 怎樣才會有輻射帶來的急性生理反應?

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輻射會有明顯的健康問題,一般只會出現在治療癌症時出現。

 

8. 搶鹽食用有助預防輻射?

碘片只可減低某種放射物質被甲狀腺吸收的藥物,因只是針對某種放射物質,加上並不能消除體內的輻射量,加上香港買到的食用鹽沒有碘的成分,故不用「盲搶鹽」。

 

9. 自行購買儀器監測食物的輻射量有用嗎?

分析食物輻射量須透過專業知識,大家毋須自行購買儀器測試。

 

 

輻射分兩大類!曬太陽都會接收到輻射?

 

  大家有沒有聽過澳洲人患上皮膚癌的比率特別高?原來都與輻射有關!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李泳怡博士指:「輻射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非電離輻射及電離輻射,平均每人一年會吸收3毫希的輻射量」,雖然沒有吸收上限,但做到最低的合理吸收水平就最理想。」除了人為輻射外,環境中都會釋出背景輻射,所以輻射是無處不在。

 

  吸收過多的輻射當然會使健康受損,當人體吸收到電離輻射,體內的細胞的化學結構就有機會出現變化,吸收過量便會危害身體健康,例如增加患癌風險!非電離輻射方面,例如我們經常用到的無線電話、收音機、電力所發出的輻射等,都屬非電離輻射,沒有證據證明會直接影響人體細胞,故對身體不會構成嚴重的危害,最多只會造成溫度變化。大家經常擔心的長時間用電話、使用微波爐等會令自己吸收過量輻射,李泳怡博士解釋:「電話、微波爐所發放的是非電離輻射,把電話放在頭側多年會導致腦癌等是沒有確立的科學根據」。

 

  那為甚麼澳洲人患皮膚癌的風險比其他人高?正正因為太陽發放出來的紫外線是輻射的一種,加上大氣臭氧層破洞,澳洲人所接收的紫外線輻射量大增,假如沒有好好做足防曬措施,患上皮膚癌的機會就會增加。除了非電離輻射的紫外線外,大家最擔心的其實是核電廠運作時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

 

(圖片來源:Envato)

 

下一頁:核污水內一物質難被過濾直接排入大海?

 

核污水內一物質難被過濾直接排入大海?

 

  自2011福島發生核事故後,日本政府不停以水作輻射冷卻,直至今年7月,核污水已可裝滿500個奧林匹克標凖游泳池,研究團隊估計需要30年才能將所有核廢水排放到大海,並於一年後才流入香港海域。要排數十年之久,大海的輻射濃度豈不是愈來愈高?不是!李泳怡博士解釋:「核衰變會有半衰期,即經過某一個時間,放射物質的輻射水平會減至一半」。核污水內有不同的放射物質,現時日本政府及專家稱核污水內大部分已經過處理,但有一種物質叫「氚」則未能被過濾,而氚的半衰期是長達12.33年之久。不少人得知這個資訊十分擔心,但李泳怡博士指:「現時日本政府每年最多只可排放含有22 TBq的氚的核污水,但其實運行中的核電廠一直會釋放氚這種放射性物質,以日本為例,仍運作中的核電廠每年都會排出含50 TBq氚的核廢水,而內地浙江省其中一個核電廠則每年排放218 TBq,至於英國一些核電廠平均每年更會釋放含400至2000 TBq氘的核廢水」。其實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機構及政府都會嚴密監察大海中的輻射濃度,即使抽樣檢查未能做到百分百準確,但亦維持高準確度,萬一水平超標,亦能及時發現。

 

(圖片來源:晴報)

 

下一頁:人體容易吸收氚嗎?最高危食物是甚麼?

 

人體容易吸收氚嗎?最高危食物有哪些?

 

  聽到氚是放射性物質就人人自危,深怕會吸收到過多輻射。李泳怡博士分享了三大預防輻射的準則:時間、距離及保護措施。暴露於輻射環境下的時間愈長、距離愈近,以及保護措施不足,吸收到輻射的機會及風險就會愈高。不過由於我們不會直接飲用海水,加上氚會透過大海被稀釋,故人體直接吸收到氘的量相對小。反之,風險最高的吸收途徑就是進食海產。假如是小魚,牠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含量相對很低,反而一些大魚因食物鏈的運作,除了自身身處大海吸收到輻射外,亦會受食物鏈影響,把自己「食物」內的輻射一同吸收,因此大魚累積輻射量相對較高。而日本定期會為泥土進行輻射檢測,現時仍然維持安全水平,因此所種植食物的輻射量未有超標,加上香港政府已禁止源自福島的所有蔬菜及水果、奶、奶類飲品及奶粉入口,確保食物安全。

 

閱讀更多:即睇10大輻射食品安全FAQ!

 

(圖片來源:Envato)

 

  大魚會吸收的輻射較多,是否代表要停止吃魚生?事實上,核電廠釋放輻射的情況一直存在,而且日本排放核污水內氘的輻射劑量相比起日常運作核電廠排放的核廢水較低,惟今次事件引起大家關注,如常食用對健康風險不大。李泳怡博士強調:「人需要吸收大量輻射,才會使細胞變異,繼而增加患癌風險,但對人體的禍害並非短期可察覺,而且每個人對輻射的反應不一,即使二人同時吸收相等的輻射量,他們出現的生理狀況都不一樣,亦難以知道患癌是否與吸收輻射有直接關聯。因此大家毋須過分擔心」。 

 

  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輻射就有明顯的健康問題,一般只會出現在治療癌症時出現,因放射治療會以高劑量輻射攻擊癌細胞,或會使患者出現皮膚變紅,發炎等副作用,但吃日本海產所吸收的輻射量極微,造成健康問題的機率很低,至於會否影響下一代的問題言之尚早,需要時間觀察。不過李泳怡博士提醒任何食物皆不應進食過多,否則會導致非輻射帶來的健康問題。

 

下一頁:吸收輻射無解藥?狂食碘鹽不可行!

 

吸收輻射無解藥?狂食碘鹽不可行!

 

  現時香港政府對日本進口食品作出嚴密監控,又加強對本地魚產品的輻射水平監測等,李泳怡博士鼓勵大家不用過分擔心,更為大家打破了一些迷思! 

 

  暫時醫學界對吸收過多輻射並無直接的解藥,電離輻射亦會進入人體細胞,最多只可服藥減低對人體的傷害,李泳怡博士說:「大家最常聽到的碘片只可減低某種放射物質被甲狀腺吸收的藥物,因只是針對某種放射物質,加上並不能消除體內的輻射量」。前陣子一宣布日本即將排放核污水的消息立刻人心惶惶,甚至引起「搶鹽潮」,認為食用鹽內有碘,可以預防輻射。李泳怡博士澄清香港市面上八成出售的鹽是沒有碘在內,即使包含此成分,大家亦需每日服食不少於3-5公斤的鹽才有效,而大量食鹽只會造成其他健康問題,故提醒大家不用過度搶購。另外,有些人希望購買儀器自行檢測食物中的輻射量,但其實使用儀器是需要經過專業訓練,即使手持數據,亦需經過分析,因此不建議大家自行測試。

 

(圖片來源:Envato)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李泳怡博士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