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 | 從基層醫療到社區藥房:實踐「小病在社區」!為健康把關 + 紓緩公營醫療體系壓力
踏入每年 7-8 月的流感高峰期,公營醫療系統面對龐大壓力已是司空見慣,近年公營醫療面對嚴重超負荷的問題,改革醫療體制事在必行,政府在去年 12 月頒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希望逐步發展基層醫療,提倡「小病在社區」、「預防勝治療」等觀念,希望向「預防為重、社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邁進,讓病人可以留在社區,令整個醫療系統的運作更有效率及暢順。筆者最近便參觀了荃灣地區康健中心及鑽石山家庭藥房,樂見政府及各界人士推進基層醫療發展的決心。
基層醫療 : 社區為本 疾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線
很多人都對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 care)存在很大的誤解,誤以為當中的「基層」是形容社會階層,但其實基層醫療並非只為基層人士而設,而是涵蓋所有階層,為公眾健康及疾病管理築起第一道防線,從而達至推廣健康教育、預防疾病及防止病情惡化的目標,是持續醫護過程中的首個接觸點,指的是未到診所、醫院的第一層,透過健康推廣、疾病預防、疾病管理及醫療支援促進市民的健康,是每個人可接觸到社區資源。與第二層專科及醫院(Secondary- hospital & Specialist Care)第三層特殊及複雜治療(Tertiary- Specialized Care)組成醫療服務金字塔的基礎及平台,為醫院及醫療機構第二層和第三層專科醫療服務把關。所以運作良好的醫療體系中,基層醫療往往是最關鍵的組成部分。
其實以社區為基礎的醫療系統於其他國家早已有完善的系統及制度,以英國為例,其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的成立就確立了初級照護(Primary care)及次級照護(Secondary care)的分級醫療制度。一般民眾的各種醫療問題,大小疾病、疾病預防等等,需先前往社區中的全科醫師診所就診,這個“Residence-based Healthcare System”1(以社區為基礎的醫療系統)大大紓緩了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
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 care)是涵蓋所有階層,與第二層專科及醫院(Secondary- hospital & Specialist Care)第三層特殊及複雜治療 (Tertiary- Specialized Care)組成醫療服務金字塔,為醫院及醫療機構第二層和第三層專科醫療服務把關。(圖片來源: primaryhealthcare.gov.hk)
1:https://www.nhs.uk/nhs-services/
地區康健中心: 自我健康管理 預防勝治療
本港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最早可追溯至基層健康服務工作小組於 1990 年發表的 《人人健康,展望將來》報告書,直至 2019 年成立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及首間位於葵青的地區康健中心。而上月筆者有幸參觀最新開幕、由仁濟醫院董事局營運的荃灣地區康健中心,以「荃人健康由此起」作為服務口號,透過推廣「治未病」概念,加強市民認識「由治療轉為預防」重要性。
佔地 1,080 平方米的荃灣地區康健中心設有各類診療室、體適能訓練室、多功能活動室等,除了設置先進的復康設施外,更引入智能器械及健身系統,為單調的健體運動及沉悶的復康治療,注入互動性及樂趣,並為市民提供個人化的紀錄及相應訓練。 荃灣地區康健中心重視地區性的協作,致力推廣基層醫療服務,並不時舉辦地區交流會,筆者因為工作地區位於荃灣,最近也參加交流會互相了解當區的服務需求。荃灣地區康健中心總護理統籌主任鄭寶寶女士稱,荃灣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第一層至第三層預防疾病服務,包括第一層:健康推廣、第二層:評估及篩查、第三層: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服務。她同時介紹,地區康健中心將會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邀請45歲或以上,未有察覺自己有高血壓、糖尿病或相關症狀的香港居民進行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在共同治理計劃下,地區康健中心會為市民作出初步健康評估,按市民自己的選擇,為他配對及預約家庭醫生問診和安排抽血檢查。就目前政府的收費建議,市民只需付診金120元,化驗費由政府承擔,市民無需額外付款予化驗所,整個篩查中,政府會補貼192元。若市民被診斷為高血壓、糖尿病或血糖偏高,醫生和地區康健中心會提供自我健康管理、風險評估、藥物治療、飲食體重控制和健康人生計劃等疾病預防建議予市民。計劃將由明年第一季實行,屆時醫生配對和篩查可以直接在醫生的診所內進行。
以「荃人健康由此起」作為服務口號,荃灣地區康健中心透過推廣「治未病」概念, 加強市民認識「由治療轉為預防」重要性。
荃灣地區康健中心總護理統籌主任鄭寶寶女士介紹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時指,期望計劃能強化每位市民去負責自己健康的能力和意識,醫護團隊就在市民身邊扶持他們去關顧自己的健康。
除了設置先進的復康設施外,荃灣地區康健中心更引入智能器械及健身系統,為單調的健體運動及沉悶的復康治療,注入互動性及樂趣,並為市民提供個人化的紀錄及相應訓練。
社區藥房 : 為公營醫療體系紓緩壓力
根據政府統計署在 2020 年的數據, 目前香港有近三分之一人口患有慢性疾病, 當中過半的人需要經常服用多種處方藥物。在缺乏藥物諮詢的途徑下,不少長者因患長期疾病而需服用大量藥物,但他們卻未必知道當中藥物或有重覆,而社區藥房便可擔當幫助整合藥物或作諮詢的角色。 但是提起藥房,很多人會聯想到出售保健食品、衛生紙、嬰兒奶粉的中西藥房,對於藥劑師的認知更是只限於「執藥」人員。 在基層醫療的層面上,社區藥劑師卻擔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他們為市民提供快捷、便利的專業藥療服務,教導病人用藥的知識,避免因誤用藥物而令身體出現副作用或延誤治療等問題。
政府在去年 12 月頒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中有不少篇幅提到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慢性病藥物名冊、社區藥劑師及社區藥房的角色。 筆者認為要透過發展社區藥房拓展基層醫療服務, 最重要是讓藥房裏的註冊藥劑師發揮專業角色, 透過與病人溝通,建立長期的關係,了解其用藥需要及困難等,從而為病人提供個人化的意見。 而對於一些需長期服用藥物的病人,若對藥物反應或用藥細節有任何疑問,亦可向社區藥劑師諮詢,配合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一系列支援,為市民處理藥物資訊及管理、處理小病小痛問題等,以至家庭健康服務, 以全面回應社區實際需要,長遠而言更有望為公營醫療體系紓緩壓力,甚至可扭轉現時香港「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大眾健康觀念,有助建構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的醫療體系。
政府在去年 12 月頒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中有不少篇幅提到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慢性病藥物名冊、社區藥劑師及社區藥房的角色
鑽石山家庭藥房: 建立信任 支援市民全方位健康需要
現時香港有 600 間建設在社區的藥房,由不同的私人機構或社福機構營運,而筆者早前便到了其中一家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CFSC)營運的社區藥房參觀,於 8 月開業的鑽石山家庭藥房由註冊藥劑師主理,除了提供一般處方、非處方、保健產品外,更有藥劑師諮詢服務,另外由註冊護士及輔導員提供免費戒煙服務及戒煙輔助藥物。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助理總幹事陳鳳雯女士談及社區藥房的角色時稱 : 「希望透過家庭藥房連繫社區醫療網絡,成為市民與社區醫療服務的首個接觸點,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健康教育講座及活動令更多市民知道社區藥房的服務,從預防疾病,管理自己健康入手。」
鑽石山家庭藥房除了有取藥櫃位以外,還特別設有可容納 20 人左右的空間作講座用途,過去亦曾舉辦中醫師聯乘藥劑師健康講座,如腸胃健康、鼻敏感紓緩等,講座後設有中醫師及藥劑師健康諮詢服務,另外為市民保障私隱,一些諮詢服務如戒煙服務,更設有諮詢室以全面諮詢及心理輔導,陳女士更坦言最重要的是公眾教育及宣傳,所以除了定期舉辦講座外,更設有會員優惠,登記成為會員可享折扣優惠及活動資訊,「很多市民都與家附近的藥房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就像街坊街里一樣,除了配藥甚至會購買日常用品,而這裏就提供多一個專業平台支援市民全方位的健康需要。」
於 8 月開業的鑽石山家庭藥房由註冊藥劑師主理,除了提供一般處方、非處方、保健產品外,更有藥劑師諮詢服務
鑽石山家庭藥房除了提供一般處方、非處方藥物外,更有嬰兒護理及生活營養產品出售,全面照顧家庭健康服務,全面回應社區實際需要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院系統的後遺症顯而易見,令社會對醫療體系開始有逼切性的反思,香港的醫療改革歷經多年,加強基層醫療一直是廣受認同的重點議題和普遍共識。以應對在人口迅速老化下,不斷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和過度負荷的公營醫療服務。 從「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到「地區康健中心」及「社區藥房」,筆者樂見政府推進基層醫療發展的決心,當中涵蓋的不只是「一人一醫生」,而是強化其他醫療專業的角色,讓他們支援各社區的市民健康,發展出「小病在社區」,鼓勵大眾活出健康生活模式,一改以往市民求醫只集中在公營機構,專科門診及醫院服務。筆者相信,隨著基層醫療展,只要好好善用社區資源,提升醫社合作,包括與社福機構或社區藥房等的模式,定能解逐步減輕公共醫療的負擔。
筆者最近便參觀了荃灣地區康健中心(圖左)及鑽石山家庭藥房(圖右),從「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到「地區康健中心」及「社區藥房」,筆者很高興看到政府及各界在推進基層醫療發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