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 | 入秋陽氣收、陰氣長!宜少吃瓜、調補脾胃!推介補血安神「桂圓茯苓烏梅茶」
「近日下的雨真大,而且行雷閃電呢。」Winne說。
「上周已經立秋,表示秋天到了。我們常說『秋收』,秋天的氣是往下收,往下降,為冬天的『藏』作預備。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這幾天大雨連場,說明陽氣在降,雨下得愈大,陽氣降得愈急。」我說。
「不知是否和天氣轉變有關,身邊很多朋友也病倒了。」Winnie說。
「脾主四時,脾胃強壯能適應天氣變化。反之,天氣變則容易生病。人體的活動跟隨大自然,現在大自然的能量往下降,我們的氣血也降。脾胃虛位人體中央,若脾胃虛弱,氣血下降壓迫脾胃,則造成脾胃濕滯。所以現在的求診者多伴腸胃問題,腹痛腹瀉、嘔吐等。」我說。
「又是脾胃,看來脾胃真的很重要。」Winnie說。
「我們需要呼吸和進食來維持生命。呼吸主要由肺負責。把吃進的東西消化則是脾胃的功能。肺屬金,脾屬土,在中醫治療上更可通過補脾益氣來補益肺氣,我們稱為培土生金。脾胃又處於氣血運行的樞紐,豈會不重要?」我說。
「秋天飲食和夏天明顯不同嗎?」Winnie問。
「立秋後,瓜宜少食。雖然初秋還是比較熱的,但像西瓜、苦瓜這類寒涼之物,我們也要逐漸放下。瓜一般能消暑,不久就是處暑,暑氣也沒有了,還要消嗎?
從立秋開始,我們進入到了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間節點。秋天草木凋零,有肅殺之氣,有些人會有情緒低落的感覺。情緒不好又會睡不著。現在可以吃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下雨天天氣潮濕,可以加點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當然不要忘記調補脾胃,生薑和紅棗是好拍擋。秋天主收,可加點烏梅收斂虛火,整個食療酸酸甜甜,很易入口。」我說。
「這個立秋湯水很易煲。」Winnie說。
「現在正是為來年做準備。內經提醒我們要早點入睡,秋天養生,冬天就能好好收藏精氣,明天春天才有能量生發,身體才會健康。」我說。
桂圓茯苓烏梅茶
圖片由作者提供
材料(約2杯):
桂圓10g、茯苓15g、烏梅2粒、生薑2片、紅棗5粒
圖片由作者提供
製作方法:
1. 把所有材料加水3碗。
2. 大火煲滾後改細火再煲20分鐘。
注意︰可以按需要加大分量作保健湯水。上班族可以沸水浸泡材料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