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流感
由於政府及社會對疫情非常重視,故新冠病毒病3年以來,無論在醫療現實和市民心理上,地位均凌駕於其他疾病。今時疫情退去,社會復常,如仔細檢視一下「專家」、報告、研究結果等的建議或結論,便會發現其中的粗疏,甚至謬誤。
《華盛頓觀察家報》(《The Washington Examiner》)記者沙徹特爾(Jordan Schachtel)指出,美國「流感消失」是今次疫情最大謎團之一。有些「專家」相信,新冠病毒具有某種病毒優勢效應,擊敗(defeat)了流感病毒株,所以流感便在新冠肆虐期間「消失」了。不過,沙徹特爾卻認為,「流感消失」的真正原因是:一、疫情期間,流感檢測套件「消失」了;二、錯誤理解流感的定義。
資料來源: 世衞(WHO)
沒檢測 沒確診
沙徹特爾指出,疫情期間,尤其是 2020 至 2021 年,美國整整兩年,幾乎無法進行流感檢測,既然沒法檢測,又怎會有「確診的」流感病例 ?這令人想起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坊間流傳的一個笑話:有些「久陰真驚」的人,不肯面對現實,檢測新冠,只要瞄到檢測棒呈「一線」(即陰性),便不敢再看下去,甚至索性丟了它,拒絕面對。
原來有心理學理論可以解釋這種自欺欺人的阿Q行為。被譽為「法國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師拉岡(Jacques Lacan)有「主體分裂」(Split Subject)理論,指人類內心有兩種不同的意識:現實世界的意識和自己想像中的意識。當一個人選擇掩耳盜鈴時,他的現實意識可能知道問題存在,但他的想像意識卻選擇忽視它。
除這個簡單得令入啼笑皆非的原因外,流感檢測工具的「消失」,更可能與絕大多數的流感檢測套件製造商,都轉而生產新冠病毒檢測棒有關。政府公共衞生部門和製造商都說,無論是從醫療,還是從商業的角度看,新冠病毒都更優先,與流感相關的檢測產品自然停產,而這個原因比另一個更為重要。簡言之,這個「邏輯」是:沒有檢測棒,便不會有「陽性」。
全都入新冠數 ?
與新冠病毒相關、每年營業額遠超 1,000 億美元的產業出現前,流感幾乎都是通過醫生來診斷,而不是通過檢測而確診。不過,經醫生診斷的「流感」病例實際上很少真正來自真正的流感病毒。流感和新冠病毒都有相同的症狀,因此在疫情期間,潛在的流感病例或死亡,往往會被診斷並歸類為新冠病例或死亡個案。
先不說流感和普通感冒已有分別,在過去幾年,所有呼吸系統感染疾病都大有機會劃為「新冠」病例或死亡個案。時至今日,美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逾 1億,死亡人數逾 110萬,其中有多少是其他病毒感染?原因不明的又有多少?不知道。
今時本港疫情雖已遠去,但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日前建議,市民仍須繼續保持個人及手部衞生,在室內人多的地方宜戴口罩。
不過,面對年底可能再出現的新一波疫情高峰,港府防疫抗疫,除要呼籲高危族群接種疫苗之外,像美國「專家」的粗疏或謬誤,實應引以為鑑。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