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紅外線燈治療痛症?專家:照射距離太近、時間過長會灼傷!5個使用注意點
紅外線治療可局部改善血液循環,令繃緊的肌肉放鬆,亦有止痛之效;但只能作為輔助性質,效果維持時間也不長。
當天氣潮濕易令人感到腰背不適,近年坊間興起的家用紅外線治療燈,不少都聲稱能治療痛症。有醫生表示,紅外線治療是熱療的一種,有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等效果,但如照射距離太近、時間過長或範圍太廣,都有機會導致反效果,例如導致血壓下降、皮膚乾燥以至灼傷等,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意見,並且不應用於任何未經診斷的症狀。
消委會早前檢視市面多款紅外線治療燈的包裝說明,並邀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外務及宣傳主席胡存孝,以及香港醫學會代表骨科專科醫生霍偉明提供意見。其中胡存孝在《選擇月刊》提到,紅外線治療是運用紅外線輻射傳熱的原理,以電磁波隔空傳熱,治療上與熱敷治療效果類似,藉著在皮膚淺層作熱能效應,局部改善血液循環,令繃緊的肌肉放鬆,亦有止痛之效;但紅外線只達皮膚和肌肉表層,只能作為輔助性質,效果維持時間也不長。
40-45℃ 每次照15-20分鐘已夠
部分人使用紅外線治療燈時,或以為愈靠近患處、照射時間愈長,治療效果便愈好。但霍偉明醫生指,使用紅外線治療燈時如身體過度靠近,可能會令皮膚出現不適或過熱情況,甚至導致灼傷;如照射時間太長、範圍太廣,則有機會令照射部分血管過分擴張致血壓下降,甚至令皮膚乾燥或升溫。他建議熱療的溫度應介乎攝氏40至45度,每次照射15至20分鐘便足夠。
糖尿病人長者忌用 有不適盡早求醫
胡存孝亦指,如準備照射紅外線的位置有出血、急性發炎或開放性傷口,又或是對熱敏感、患有皮膚病、心臟病和血管病以至惡性腫瘤的人士,可能會因為紅外線溫度過高,不但未能達到效果,更有機會加重病情。另外,照射位置不應塗上潤膚液、按摩油或藥膏,否則可能會因照射期間過度積聚熱力導致灼傷,皮膚表面或關節出現紅腫、發熱等情況時同樣不宜照射。
至於哪些人不適用紅外線治療燈,胡指出,長者、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止痛藥、鎮靜劑的人士,其皮膚對熱度靈敏度較弱,容易在不知不覺間被燙傷,小童的幼嫩皮膚也會容易感灼熱不適,因而不太建議他們使用;而孕婦也應避免照燈,以防因過度促進特定部位的血液流動,致其他部分供血不足造成暈眩。
霍偉明提醒,不同型號的治療燈都有不同規格數據,包括不同的照射距離、功率等,故使用前應先細讀說明書或產品標籤;使用時如感到灼熱,便應馬上停用及觀察皮膚的反應狀況,若皮膚出現紅斑等異常情況,應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