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認知障礙症長者!如何克服對「忘記」的恐懼?「懷緬治療」是甚麼?助尋生活回憶、肯定人生價值?
人的記憶力有限,隨年紀增長和時間流逝,部分記憶和生活片段難免會隨之消散;回憶都有其珍貴之處,因為人人都會害怕「老」和「忘記」。其實,老去並不可怕,因為珍而重之的記憶不會輕易被忘記,可怕的是,若患上認知障礙症,再也無法掌握記憶消失的速度,不但想記得的事再也記不起,甚至理解和判段能力都受到影響,才叫人更感懼怕。
筆者最近翻看了一部韓國電影《擁抱這分鐘》,講述年輕的女主角在婚後患上早發性認知障礙症,即使深愛丈夫,想要努力記著與丈夫相知相愛的回憶,仍然難敵病情惡化,最後連丈夫的名字也再記不起。淒美而充滿遺憾的劇情不禁令筆者反思︰應該如何利用人性化的治療方式幫助認知障礙症患者克服這種無助感?
認知障礙症人數不斷攀升 成院舍照顧的主要挑戰
說到認知障礙症,無論在香港,甚至全球,患病比率都有著不容忽視的上升趨勢。根據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的資料顯示,現時本港每10名70歲以上的長者,便有1名是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以上的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比率更高達三分一;而隨著人口老齡化,預計到2039年香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將高達約30萬名。
縱觀近10年,基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人數持續上升,照顧認知障礙症長者也成為安老院舍照顧的主要挑戰。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09年8月所發表的報告書提到,本港居於院舍的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比例較社區高3成;在筆者所經營的長者生活社區中,更有超過5成的住客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
隨著人口老齡化,預計到2039年香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將高達約30萬名。
(圖片來源: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HKADA 官方網站)
懷緬治療助認知障礙症長者重新尋回生活歸屬感
雖然認知障礙症現階段暫時仍無法根治,但透過適當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都有助延緩病情。在多項非藥物治療中,不少研究均指出懷緬治療(Reminiscence Therapy)對認知障礙症患者有一定成效。由於認知障礙症首先影響短期記憶,因此長者的記憶可能會留在年輕時;懷緬治療主張以環境、聽覺、觸覺等不同感官刺激,喚起認知障礙症長者的長期記憶及認知功能;讓長者通過回顧人生,協助重新整理個人回憶及生活歷程,並找回對生活意義和歸屬感,延緩病情。
每個人因有著不同的經歷,憶起的事情亦各有差異;因此懷緬治療可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透過懷緬舊事和集體回憶,引發長者的興趣和參與度,與身邊的人製造共同話題、互相交流,以刺激腦功能。以近日成為熱話的九巴「巴士站牌捐贈計劃」為例,透過向院舍捐贈愛心巴士站牌,期望助認知障礙症長者回想起過去的生活片段,增加對周遭環境的歸屬感;同時當長者遊走時,巴士站更可帶來熟悉感,減輕長者緊張不安的情緒。
九巴「巴士站牌捐贈計劃」助認知障礙症長者增加對周遭環境的歸屬感。
(圖片來源︰The Kowloon Motor Bus Co. (1933) Ltd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 官方網站|巴士站牌捐贈計劃|澳洲安老之家)
從生命故事冊展開正面導向 肯定人生價值
懷緬治療已廣泛應用於各大院舍、社福機構、地區中心等,筆者所經營的長者生活社區亦與嶺南大學合作,為4位住客製作「生命故事冊」。製作期間,由住客口述他們的人生故事,大學生們有系統地引導長輩回憶人生的每個重要階段例如︰學習、工作、婚姻及家庭生活等,更為他們展開正面導向、肯定長輩的人生價值和身份,讓他們重獲自信心。最後大學生將長輩的人生故事輯錄成書,成為一本本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冊」,並於過去的聖誕慶典中展出,4位住客都非常樂意為參加者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分享的過程中,亦有助住客改善及維持溝通及社交能力。
除此以外,我們每個月都會進行「懷緬想當年」活動,隨著不同的節日、主題,例如︰香港舊街道、昔日婚嫁喜慶、聖誕節和農曆新年等,為住客預備各種片段、食品、道具,讓他們重拾舊時回憶。以剛過去的農曆新年為例,我們準備了利是封、揮春、掛飾等,並讓住客幫忙將金幣封入利是封,讓他們重新感受昔日封利是迎新歲的新年指定動作,同時更與他們一起討論從前過農曆新年的回憶。在長輩眼中,農曆新年是每年最重視的節日,所以當他們看到與農曆新年相關的物品,曾褪去的記憶一下子便想起來,更滔滔不絕地互相交流往日的慶祝方法,過程中不斷運用大腦思考,減低記憶衰退。
住客親身細訴自己的故事,重新回憶生活經歷,肯定人生價值。
(圖片由作者提供)
懷緬想當年活動以農曆新年為題,長輩通過接觸不同新年物件,從而回想起昔日的節慶回憶。
(圖片由作者提供)
懷緬治療不僅對認知障礙症長輩有延緩病情的幫助,對於一般輩長輩而言,懷緬過去同樣有助鍛鍊腦部功能、鞏固認知能力和記憶。期望未來懷緬治療可以在社會大眾之間普及化,不但在安老院舍、社福機構等持續推行,即使居家安老的長輩也可以透過懷緬治療克服由認知障礙症所帶來的無助感,好好享受精彩的安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