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車
15/12/2022

打第4針 考慮甚麼 ?

  自昨天(14日)起,市民雖毋須掃「安心出行」,但部分指定處所,例如食肆等仍會檢查疫苗通行證。今時疫情其實未緩和,新增確診數字反而在高位橫行,防疫、抗疫現在才真正開始!只是市民現在更要「貴客自理」。

 

 

  防新冠,主要仍是接種疫苗(「打針」) ,但打不打針、打甚麼針,爆疫以來,全世界一直有疑慮。今時不少市民擬選打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第4針,他們還有甚麼考慮?

 

  先「科普」一下:疫苗接種是將疫苗製劑接種到體內的技術,使打針者獲得與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透過身體免疫系統辨認外來病毒,以產生抗體。人類打針,歷史悠久,或早於公元前200年已出現。目前已知最早的疫苗接種可追溯至11世紀,中國的人痘接種術,但無法確保有效之餘,風險也高。直至1796年,英國醫生以種牛痘來預防天花;1881年綿羊霍亂,以及1885年,兒童打瘋狗症針,技術都由此啟發。

 

難防基因突變

 

  不過,疫苗的副作用,絕不容忽視。筆者說的不是打針後的已知反應,而是今時疫苗所採用的新技術,可能會對打針者造成傷害。有別於過去200多年來,醫學界所採用的滅活疫苗技術,今時復必泰,包括最新二價疫苗所採用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涉及基因的複製,乃至遺傳。

 

 

  新冠病毒變種既多且快,疫苗研發速度遠遠追不上。在完全預防感染上,主流疫苗根本沒有作用,只能較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病毒,而mRNA的基因遺傳物質,卻容易發生突變。mRNA技術並沒有大規模臨床實驗支持,以證明它安全,也沒有以mRNA作為疫苗長期研究的案例。萬一出現任何基因突變,科幻電影裏某些恐怖情節不幸成真,令打針者身體發生變化,那如何是好?

 

  有陰謀論者認為,新冠疫情讓藥廠、醫學界、政府、政客等,以民眾為白老鼠,做了一次又一次疫苗實驗,而疫苗爭議,亦持續令人憂慮。有一份醫學論文便曾指出,mRNA會令人類有免疫系統失調,甚至失效的風險。雖然其內容被指論證有漏洞,準確性有待商榷,但以新技術研製的疫苗,的確還有很多涉及基因工程的不確定性。

 

認真對待問題

 

  基因改造不是一件小事,美國不少粟米就是加入了蠍子基因,以防蟲噬。賣這些基因改造的粟米、粟米油的商家,肯定說沒事,但說實話,人吃這些真能不擔憂 ? 因為要有壞影響,不是憑一年、兩年,幾隻白老鼠的實驗就說得準,而是要一、兩代人才看得出來的事。

 

 

  袁隆平搞雜交水稻,吃他的米,我們安心,因為雜交就是「混血兒」,我們不是說混血兒美嗎?但我們可曾說拼合了機械的人美嗎?若說是美,怕也只能說是外表美。

 

  基因的事,不是兒戲的。就像我們之前可知道新冠患者可以有長新冠,如今知道了這個,便知我們對人體的細胞、基因認識有幾無知。以前不知道不打緊,如今知道,就應認真對待改基因這問題了。

 

  「藥有三分毒」,相信今時所有獲政府批准緊急使用的疫苗都沒有例外,只是在「兩害取其輕」的原則下,權衡輕重,無奈要繼續打針而已。試想在5歲前,大家已打了多少針?成年後,自費或免費,又打了多少針?面對新冠,可曾煉成了「金剛不壞體 」?身體最可能只是變成了間疫苗混合化工廠!最令人擔心的是,疫苗從研製至量產的過程中,仍有不少人工程序,在倉卒應急的情況下,其實可能會出現製劑污染或任何人為失誤。

 

  以我來說,我還是信傳統的滅活疫苗:科興,因它不會改我基因。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