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話
23/08/2022

處暑飲食 | 廿四節氣處暑後易疲累、秋燥開始!中醫:「培土生金法」有助減少呼吸道、皮膚秋燥不適!推介健脾湯水、舒肝潤肺焗茶

  是日處暑。雖然有個暑字,其實處暑已經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氣溫漸漸下降,雨量相對減少,早晚溫差變大。秋季名義上已來臨,但暑氣仍未完全消退,處字有「隱藏」的意思,隱藏了「虎」字,所以古時又用「秋老虎」來容易初秋的炎熱,爭秋奪暑也由此而來。

 

秋冬養陰:五行金剋木

 

  註冊中醫師温愛詩博士指出,秋爲陰之始也,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與天地陰陽之氣相應,氣血開始調整,體表陽氣潛降;加上經過酷暑的消耗,很多人在進入處暑會容易感覺到累,出現「秋乏」的現象。《內經》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養生要點就是要保養內守之陰氣。

 

  秋季以「温燥」當令,秋燥傷津,故補充陰津為第一要務,飲食上應多著重清熱潤肺,可以多選用沙參、麥冬、玉竹、馬蹄、甘蔗、藕、百合、雪梨、柚子、批杷、杏仁、白蘿蔔、雪耳、海底椰等來調補。加上秋天屬金,金剋木,飲食養生宜採用「涼潤」之法,多用潤肺養肝之品,適當用些無花果、廣佛手、廣陳皮、桂花、玫瑰花等入膳。

 

培土生金: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温博士表示,秋氣應肺,屬於五行之金;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通過鼻與外界相通。秋燥最易傷肺,呼吸道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因此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和肺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常見於秋季。

 

  肺合皮毛,喜潤惡燥,如果肺失其滋潤,可影響到外部器官皮毛,出現乾燥症狀,如皮膚乾澀、毛髮枯燥等。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同樣是皮膚病的多發季節,如皮膚瘙癢症、帶狀皰疹、濕疹、結節性紅斑、丘疹性蕁麻疹、顏面部過敏性皮炎等等。

 

  温博士建議,飲食上奉行「培土生金法」,來減輕秋燥症狀,同時可預防疾病。《內經》云:「人受氣于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肺氣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肺五行屬金,脾屬土,「土能生金」,益氣健脾,生化有源,肺便能得滋養,此為培土生金法。可多食用淮山、薏苡仁、茯苓、蓮子、扁豆、大棗、粳米等健脾養胃之品。

 

下一頁:處暑湯水茶療推介

 

處暑湯水茶療推介

 

1.    太子參健脾潤肺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20克、北沙參15克、玉竹15克、淮山藥20克、龍皇杏(南杏)12克、北杏10克、茯神15克、炒扁豆15克、陳皮1個、蜜棗2粒、無花果2個、豬瘦肉 1斤

 

 

製法:先將瘦肉洗淨、汆水及切塊;其他材料洗淨;全部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大火滾後轉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2.    茯玫洋參茶

 

材料:茯苓 5克、玫瑰花5克、西洋參5克、冰糖5克

 

 

製法:所有材料洗淨;全部放入壼內,加入適當熱開水浸泡10分鐘後全日代茶飲用

 

功效:補氣舒肝潤肺。糖尿病患者去冰糖。

 

註冊中醫師温愛詩博士簡介

香港註冊中醫,中醫皮膚專家,中醫嶺南皮膚病流派傳人,養生美食設計策劃。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及中醫(針灸)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皮膚科)。多次擔任香港大學校友會餐廳及著名機構養生美食盛宴之全權策劃及演講,崇尚『藥食互補』、『寓養與食』,帶領極緻品味美食養生新潮流。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