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新意思
27/07/2022

夏天吃喝生冷易濕滯、難排汗散熱!「節瓜蓮藕粟米排骨湯」健脾消暑、除煩止渴!

  「今年大暑天真的炎熱得很。」Pauline說。

 

  「真的很翳焗,據聞是近來最高溫紀錄之一。不少人中暑了。」我說。

 

  「朋友的爸爸在烈日當空下工作暈倒受傷,幸好沒大礙。」Pauline說。

 

  「大熱天時必定要留意散熱,要散熱必要多喝水。現在大家都知道正常體溫介乎攝氏三十六至三十七度,人是恆溫動物,身體通過排汗來維持體溫正常。血汗同源,汗為津液一部分,因此我們必須飲足夠水份,一天最少兩公升溫水。」我說。

 

  「為甚麼要溫水?這麼熱不應喝冰水嗎?」Pauline問。

 

  「汗為心之液,心夠強壯才能正常排汗。心屬火,若喝冷飲,很容易傷心火,這樣出汗便不利了。

 

  除了不要吃喝生冷,還要飲食清淡。夏天,氣血往外升散,所以內裏氣血相對不足,脾胃的消化力相對來說不及冬天。再加上吃喝生冷,脾胃功能更差。再進食油膩食物,脾胃功能進一步削弱。這就造成濕滯。

 

  濕滯,表示氣血運行不暢,如何排汗來散熱?」我說。

 

  「那麼吃甚麼才好?」Pauline問。

 

  「民間有說法夏吃瓜。瓜正是夏日盛產的食物。剛才提到飲食要清淡。夏天煲湯多為滾瓜湯,味道清淡,因為煲久了變得偏補。消暑我喜歡用節瓜,因為現代人脾胃都不太好,節瓜性淡,味甘,入肺、脾、小腸三經,有生津止渴、驅暑和益胃健脾的作用。除了節瓜外,粟米和赤小豆都能利水滲濕。不少病人都說身體重墜,感覺水腫了。粟米性涼,味甘鹹;入腎、脾、胃經;有健脾和胃、補虛損、除煩止渴、通利小便的功用。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功效包括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

 

  脾胃虛弱,濕困使中焦氣血運行不暢,自然影響胃口,或大便爛和腹瀉。所以可以加蓮藕和芡實。煮熟了的蓮藕性微溫,味甘,有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的作用。芡實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

 

  這些材料就可煲成時令消暑湯水了。」我說。

 

  「雖然你說少開冷氣,但這麼熱,不開不行。」Pauline說。

 

  「天氣有愈來愈熱的趨勢。要多鍛煉身體,讓身體適應氣候轉變。心靜自然涼,都巿人生活急速,讓自己慢活一下,就不會那麼熱了。循序漸進就可減少使用冷氣。」我說。

 

下頁即睇「節瓜蓮藕粟米排骨湯」點煲

 

節瓜蓮藕粟米排骨湯

 

(圖片由作者提供)

 

材料(4人份)︰

 

(圖片由作者提供)

 

節瓜1個、蓮藕1節、粟米1條、赤小豆1兩、芡實1兩、生薑2片、蜜棗2粒、排骨半斤

 

製作方法︰

1. 排骨汆水。

2. 節瓜、蓮藕和粟米去皮切塊。

3. 所有材料加水約2公升,大火煲滾後改細火再煲1小時。

4. 最後加少許天然鹽。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