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車
05/05/2022

二次感染

  曾經感染新冠病毒的康復者多少都會感到憂慮,體內還有沒有殘餘的病毒導致復陽令病情惡化?體內因病產生的抗體是否能夠抵禦再次感染病毒的風險?自己會否因感染而導致長新冠?引致身體機能衰退?

 

專家之言

 

  港專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康復者的復陽個案時有發生,主要是體内已被免疫系統滅活的殘餘病毒所引致,一般沒有傳染性,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除非身體出現嚴重病徵,不然便不用理會,也不會作為受感染個案處理。反而比較多康復者主要受到長新冠影響,需要跟進的病例為數不少。

 

  根據英國的統計,絶大多數在短時間內出現第二次確診病徵,都是長新冠,而不是二次感染。在西方醫療躺平政策下,已認定新冠病毒對康復者很少會在短時間二次確診,就算做基因分析也只確定該名病患者是否「仍然有病毒」,而不會定為「再次感染病毒」,因為太詳細的分析,財政負擔不了。

 

Omicron 及變異毒株

 

  雖然說原始新冠病毒短時間内二次確診的機會較低,但從另一角度分析,Omicron及其多種變異毒株,傳播力既快且廣,很多國家自今年初都爆發了新一波的疫情,確診人數激增;同時顯示其新冠康復者,重覆感染的比例大幅增加,和早期疫情相比相差大約10倍。但對大多數人而言,二次感染造成重症的機會卻小很多。

 

(圖源:pixabay)

 

二次感染新冠機會

 

  一般康復者免疫能力短時間内會自然下降,而病毒演化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導致二次感染機會會相當高。

 

  實驗室研究顯示,Omicron感染再加上疫苗,兩者加在一起能讓身體有更好的保護力,比單一感染更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

 

多長時間內會再感染

 

  不確定!曾有報道說,西班牙一名女子兩次感染新冠病毒,前後相隔三個星期。她的確診樣本經過基因分析後顯示,她感染了兩種不同的新冠病毒,12月感染的是Delta,1月初感染的是Omicron。

 

  身體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或是本身就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如再次被感染,仍然可能會出現重症。就算體内已有抗體,亦無法保證二次感染能免疫。

 

  抗體只是有效免疫反應的衡量指標之一。雖然幾乎每個患者身上都能發現一些抗體,但有多少和強弱都有分別。如果康復患者的中和抗體水平低,則能夠提供的免疫保護就弱。

 

  再次感染者有可能沒有徵狀,但感染者的鼻子和嘴巴也會攜帶高濃度的病毒,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造成傳播鏈的惡性循環。

 

下一頁:如何治療?

 

中醫治療

 

  以中醫藥基礎理論,不論是初次確診、二次確診、復陽或長新冠,均以脈象和病徵來診治。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指出新冠疫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中國地大,各地可根據病情、證候及氣候等情況,辨證論治。

 

舌診觀健康

 

  新冠肺炎的瘟疫範疇屬性,主要病性為濕毒,可稱之為濕毒疫,或稱做濕瘟、濕疫。而新冠病毒最喜歡找濕氣重的人,如果你的舌苔很厚,一定要注意了。但濕氣重意味著脾胃差,脾胃差的人卻又出現舌頭無苔。

 

  一般新冠患者舌苔厚膩意味著體內濕氣太重了。舌苔厚膩偏黃,說明濕氣化熱了,舌苔白厚說明寒濕很重。

 

(圖源:istock)

 

  不管寒濕還是濕熱,濕氣重是根本問題,而目前出台的藥方基本都有祛濕的成分,如白术、茯苓等來治療。

 

  後面是依據新冠病情輕重列擧舌苔的表徵。

 

1、    輕型

 

1.1、寒濕鬱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悶憋氣,納呆,噁心,嘔吐,腹瀉或大便粘膩不爽。舌質淡胖齒痕或淡紅,苔白厚膩或腐膩,脈濡或滑。

1.2、濕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發熱,微惡寒,乏力,頭身困重,肌肉酸痛,乾咳痰少,咽痛,口乾不欲多飲,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便溏或大便粘滯不爽。舌淡紅,苔白厚膩或薄黃,脈滑數或濡。

 

2、    普通型

 

2.1、濕毒鬱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舌質暗紅,舌體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或弦滑。

2.2、寒濕阻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身熱不揚,或未熱,乾咳,少痰,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2.3、疫毒夾燥證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肌肉酸痛,流涕,乾咳,咽痛,咽癢,口乾、咽乾,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乾,脈浮緊。

 

3、    恢復期

 

3.1、肺脾氣虛證

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3.2、 氣陰兩虛證

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口乾,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乾咳少痰。舌乾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濕邪

 

  人體要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是離不開正常濕氣,濕邪是指能讓人生病的濕氣。濕氣過重,容易讓人生病,甚至還有招惹新冠病毒的風險。人體的氣機運行過慢過緩,形成了壅滯而產生的濕邪(內濕)。

 

  判斷濕邪入體,可以觀察身體狀況如下:

 

1、關節僵硬

2、大便粘稠

3、舌苔厚口氣重

 

  逼出體內濕氣的六種配合方法:

 

1、運動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通過有氧運動達到出汗的目的。

 

2、按摩

 

  按摩有助於調動身體內的陽氣,排濕除寒。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是膀胱經,委中穴是這條通道上的排污口。經常按摩以上經絡和穴位,可以排出人體濕氣。

 

3、曬太陽

 

  溫暖的陽光,能夠補充人體內的陽氣,驅除濕氣。曬太陽的最佳時間,最好是上午10點、下午4點左右。這兩個時間段,溫度比較適宜,紫外線強度也不會太強。

 

4、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稱「薏苡仁」,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可以補心養血,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功效。薏米紅豆粥既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又不傷身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做雜糧粥,最好不要加入大米,因為大米性寒,影響祛濕效果。

 

5、少吃生冷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等,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等,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濕氣重的環境中不要吃傷脾胃的食物。少吃甜食,因為「甜膩化濕」。

 

6、晚上泡腳

 

  將熱水倒至淹沒小腿位置為最佳,待水溫感覺不燙時,即可進行泡腳,以15分鐘,至身體微微出汗為益。泡腳時能加入艾葉、花椒等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泡完腳後,最好少在地上行走,否則寒濕之氣很容易侵入人體。

 

  以港府現時的防疫政策,如果懷疑自己中招,可以用核酸檢測、快測等不同方式來核實是否確診。但是如果是康復者,在1至3個月的短時間内,政府基本上認為任何檢測的陽性結果都是假陽性,來自體内已被滅活的病毒影響,沒有大礙,不會作為個案跟進。

 

  一般人很難分辨自己是否真的二次確診、帶病毒性復陽或長新冠等不同層次的病況,如是真的再次感染病毒,則愈早醫治愈好。如感到不適,可用最簡單的辨證方法,每天對鏡看看自己的舌頭,按上面所述對照一下,來得便捷有效。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