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晒
18/01/2022

消委會貼士|6種採耳工具比較!棉花棒已過時?耳燭無效又危險?用溶解劑注意甚麼?

  說到要「撩耳屎」,相信不少人都會首選方便又衞生的棉花棒吧!但近年不少案例都指用棉花棒清除耳垢有機會令耳仔發炎!不用棉花棒,又該用甚麼好呢?消委會最近就分享了有關清理耳垢的6種工具的用法和注意地方,究竟邊種啱你用?

 

1. 棉花棒:非明智選擇?

 

(圖片來源:unsplash)

 

  曾有海外研究指出,使用棉花棒有機會令部分人士增加出現「耳垢嵌塞」問題!除此之外,過度使用棉花棒清除耳垢可能傷及耳道皮膚、引致外耳炎,甚至刺穿耳膜!耳膜穿孔後或有需要進行手術修補,而遺留在耳道的棉花碎屑亦可能引致發炎和嚴重感染,甚或短暫性或永久性影響聽力!英國亦曾有相關案例,一名男士因為鬆脫的棉花殘留在左耳內長達數年而導致壞死性外耳炎,炎症要於10星期後才完全消退;如果你也經常用棉花棒清除耳垢,不妨先停一停,諗一諗!

 

2. 溶解劑、沖洗劑:較安全但要慎用?

 

  不少人都愛用耳垢溶解劑或沖洗劑來清除耳垢,前者可以將耳垢稍為軟化,從而方便清除,而後者則是用液體沖洗耳道;要留意的是,這個方法只適合耳膜完好,無穿孔問題的人,如果耳部曾經接受手術或是耳膜曾有損傷的人,就不可以使用這些洗劑。

 

A. 耳垢溶解劑

 

  用法:側臥或傾側頭部,將需要清潔的耳朵向上及向後拉,按產品說明將指定分量滴劑滴進耳內,輕力按摩耳廓(耳道口的三角形軟骨)位置,讓滴劑停留在耳內10至25分鐘不等,待耳垢或過剩的溶解劑自然流出,或者配合沖洗劑沖走溶出的耳垢。

 

B. 耳道沖洗劑

 

  用法:按指示在耳道噴入適當劑量,隨後按摩耳廓,約10秒後傾側頭部,讓沖洗劑自然流出。

 

(圖片來源:消委會)

 

3. 內視鏡式耳挖:先要正確掌握距離感!

 

(圖片來源:消委會)

 

  近年不少人都會選用內視鏡式的耳挖,這種耳挖的附有拍攝鏡頭和照明燈,只要在電話下載相關APP就可以清楚看見耳道內的情況!不過要同時兼顧手機屏幕和使用耳挖,分分鐘比單靠使用耳挖更難!消委會指,透過手機屏幕觀察時,很容易就會因距離問題在耳道亂挖而受傷。另外,耳挖的配件亦有機會鬆脫,若耳挖的小組件遺留在耳道,亦會增加耳道和耳膜受傷的機會!

 

下頁睇另外三種工具!

 

4. 電動吸耳垢機:只對乾型耳垢有用?

 

(圖片來源:消委會)

 

  被譽為「吸耳屎神器」的電動吸耳垢機近年亦大受歡迎,這類吸耳垢機備有吸管,利用微吸法的的原理吸走耳垢,消委會指,吸耳垢機的吸力理論上可能吸走耳道口附近的乾型耳垢,未必適合較頑固的濕型耳垢。而吸管放入耳道時摩打聲音亦可能對使用者造成不適,甚至短暫影響聽力!若你對聲音十分敏感,就未必可以使用喇!

 

5. 採耳棒:自己在家中做「採耳師」?

 

(圖片來源:消委會)

 

  「採耳」熱潮興起,坊間也有林林總總的採耳棒供大家在家做「採耳師」,不過採耳棒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形狀和材質,而市面供應而形狀特殊的採耳工具並沒有以中文或英文說明產品用法,若不是專業的採耳人土,有機會刮損或刺傷耳道皮膚,引致外耳道炎!若採耳過程不慎被撞倒,更可能傷及耳膜,影響聽力,所以用採耳工具前,記得要做足功課!

 

6. 耳燭:無效又危險!

 

(圖片來源:istock)

 

  坊間不少「採耳專門店」也會提供耳燭服務,但原來直至現在,以燃點耳燭來清除耳垢還並沒有科學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亦曾表示耳燭有機會對使用者造成嚴重傷害,例如燒傷面部和耳道、刺穿耳膜等;耳燭的蠟更可能造成耳道阻塞!所以消委會並不建議大家以燃點耳燭的方法來清除耳垢,還是安全最緊要!

 

下頁睇安全採耳小貼士

 

  消委會提提大家,不論用甚麼工具,自行採耳都有機會將耳垢越推越入,造成耳道阻塞,

 

  如有必要選用可重覆使用的採耳工具,記得要先清潔和消毒!若自行清除耳垢,就可以參考以下的小貼士:

 

  1. 洗頭和沖涼後,耳垢被暖水稍為軟化,或較易被清除。

 

  2. 採耳時留意身邊會否有人經過,避免在清除耳垢過程中被人撞到。

 

  3. 如果耳朵有痕癢情況,而真的有需要使用棉花棒時,建議只在耳道口輕輕打轉按摩,清除黏附在耳道口表面的耳垢,並不應將棉花棒深入耳道。

 

  4. 如果耳垢太硬或於耳道深處,千萬不要強行清除。

 

  5. 切忌與人共用採耳工具,使用不潔的工具採耳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亦是導致外耳炎的常見原因。

 

  6. 萬一有水不慎濺入耳內,建議維持側頭的姿勢數分鐘,輕力拉扯耳珠往不同方向,以幫助積水自然流出,並用乾毛巾或紙巾在耳道口輕力印乾。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