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話
28/12/2021

寒冬小心血壓上升!中醫點睇高血壓?八寶鴨湯、夏桑菊煲黃豆助降血壓!生活上點防血壓波動?(附詳細食譜)

  寒風陣陣,危機四伏!中醫常說:「血得溫而行,得寒則凝。」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之一,寒冷季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心血管功能對氣溫變化最為敏感,低溫使人體血管彈性降低,容易令血壓響警號。進入冬季後,高血壓患者除了要提防血壓波動外,更要預防心梗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今次請來註冊中醫師張立彤教大家於寒冬預防高血壓。

 

  根據2000年的統計數字,本港有26萬9千人因患高血壓而需要長期治療,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壓跟高膽固醇一樣會靜悄悄地發生,因為高血壓沒有甚麼明顯的病徵,但它可引致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故高血壓又稱為無形殺手。大多數高血壓沒有明顯成因,吸煙、缺乏運動、肥胖、精神緊張、酗酒、遺傳等因素,都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機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指引,上壓(收縮壓)高於140,下壓(舒張壓)高於90,基本上就患有高血壓。

 

(istock圖片)

 

有些人血壓不太高,症狀卻很多,而另一些病人血壓雖然很高,但症狀不明顯,常見的症狀有:

1. 頭暈

2. 頭痛

3. 煩躁、心悸、失眠

4.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5. 肢體麻木

 

中醫點睇血壓高?

 

  張醫師指出,中醫雖無高血壓病名,本病屬於中醫學中「頭痛」、「眩暈」等範疇,認為本病多由憂思惱怒,或恣酒嗜肥美之食,或勞累過度等,以致陰虧於下,肝陽暴張,內風旋動,氣血逆亂,夾痰夾火,橫竄經脈,蒙蔽心竅而致。在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可以把高血壓病的病機概括為「變動在肝,根源在腎,關鍵在脾」。人體陰陽消長失調,特別是肝腎陰陽失調,使陰虛陽亢,或肝風上擾,或肝火上升,或肝陽暴亢,進而氣血上逆,則產生高血壓病。中醫臨床辨證之中,常見分型如陰虛陽亢、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濁濕阻等。

 

太極有助調和陰陽

 

  毫無疑問,運動是最有效改善血壓的方式。張醫師提醒,由於大部分患者年紀大,普遍體重超出標準,要注意選擇較柔和的運動,避免造成關節損傷;可以選擇平地快走,每天堅持行30分鐘左右。有早起運動習慣的高血壓患者,應注意保暖,不建議在太陽升起之前運動。張醫師推薦練習太極拳,太極兩個字就是陰陽變化,高血壓也就是陰虛陽亢,也是陰陽變化,可通過太極調和陰陽,能有效預防高血壓。調和陰陽的同時,也可幫助改善睡眠質素。

 

  很多高血壓患者在得高血壓之前都有長期抽煙、喝酒、熬夜等生活習慣,特別是熬夜可引起內分泌紊亂,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血壓患者應堅守每天最遲在11點前睡覺,晚上11點至1點是一天中的陰中之陰,陰氣最盛之時,特別到冬天,寒中之陰,往往傷身。

 

下一頁:更多預防高血壓生活貼士及補益食療

飲食清淡:寧飢勿飽

 

  控鹽是高血壓患者的首要任務,世界衛生組織要求每天鹽攝入量不能超過6克,證明高血壓患者與打邊爐無緣!人體在攝入大量的食鹽後,血鈉濃度過高,一則使水鈉瀦留而引起水腫;二則可增加心臟的負擔,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尤其高危高血壓患者往往合併心、腎功能的損害,飲食過鹹,則會增加心、腎的負擔,不利於高血壓病的康復及治療。

 

  張醫師指出,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忌飲用烈酒、咖啡、濃茶,或食辣椒等辛辣刺激之品;可多吃木耳、黃花菜、橙、山楂、馬蹄、蘋果、芥菜、番茄、芹菜、冬菇、蜂蜜、胡桃肉等;並以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食類為宜,如魚肉、海參、豬瘦肉、牛肉等。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監測血壓、放鬆心情

 

  由於很多高血壓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多時感到頭暈頭痛,血壓已經去到180以上。因此,早、午、晚定時定候量血壓,有助於及時對血壓進行有效干預,可說是自我保健措施。在血壓出現持續劇烈波動時,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合理調整藥物。很多時候,雖然血壓達標了,卻拉抵了生活質素,患者經常感到「不治有危險,治了就難受」的矛盾心理,無形中承受了不少壓力。

 

  然而,高血壓患者往往性格偏急躁,故發自內心的放鬆情緒對穏定病情非常重要。張醫師說:「有病治病,病咗交畀醫生,無病就回家養生,不別擔心!」。

 

張醫師推薦「降壓食療」:

註:注意外感發熱者不宜飲用,使用前請先請教相熟的中醫師。

 

養陰八寶鴨湯

材料:鴨半隻、玉竹1両、沙參、蓮子、百合、生薏米、茨實各五錢,天麻3錢,紅棗(去核) 4粒、薑3片

製法:先將鴨斬件洗淨汆水,其他材料亦浸洗乾淨,將以上材料共入煲,加清水15碗,以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養陰潛陽,平肝息風。適合陰虛陽亢型高血壓人士。症見眩暈、頭脹痛、腰痛、耳鳴眼矇、煩躁心悸、失眠多夢、口苦、目赤、舌紅苔黃

註譯:鴨肉,滋陰清熱,健脾益胃,利水消腫。坊間常傳鴨肉是燥熱生火之物,高血壓病者不宜多食;其實不能盡信,在選擇食物時,應考慮煮食的方法,以及食者的體質。若果是燒鴨,當然燥熱,但將鴨用來燉或煲湯,卻有養陰的作用,是高血壓病者應選用的肉類,其他還可選用兔肉、魚肉、豬瘦肉。

 

夏桑菊黃豆飲

材料:夏枯草1両、桑葉3錢、白菊花4錢(後下)、黃豆4両、蜜棗(用量可按個人口味)

製法:先將材料浸洗乾淨,把夏枯草、桑葉、黃豆、蜜棗共入煲,加清水10碗,以大火煲滾後,改用慢火煲1至1個半小時熄火,最後加入白菊花,焗約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平肝潛陽,瀉熱降火。適合肝陽上亢型高血壓人士。症見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煩躁易怒、面紅目赤、舌紅苔薄白

 

(圖片由作者提供)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