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話
07/09/2021

秋季養生 | 白露來了!中醫:秋燥來襲要養肺護喉!教你焗茶 + 潤肺湯水滋陰潤燥!

  時至白露,除緩夏風一朝送秋來。此時,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地面輻射散熱快,造成初秋早熱晚涼。「白露」代表暑熱結束,天氣轉涼,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然而,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稱「秋季燥邪當造,秋燥傷人,最易發為感冒;初起即見發熱,咳嗽少痰、咽乾、鼻燥等津傷氣燥證候是其特點。」

 

燥邪有溫邪、涼燥之分

 

  張醫師表示,人體若感受秋燥時氣,正不勝邪,最先犯肺衛,故見發熱、咳嗽、頭痛、鼻塞、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等症狀。由於秋季氣候偏涼、偏熱之不同,發病亦有涼燥與溫燥之異。溫燥往往帶有夏季餘熱,表現出燥熱、頭痛、乾咳少痰、咽乾口燥、小便量少、大便乾結等症狀。涼燥往往帶有近冬寒氣,可見惡寒、微有發熱、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痰白而稀、無汗等症狀。還須看人體津液分佈的程度而定,涼燥發病似感冒風寒咳嗽,與溫燥盡不相同。

 

秋季養生:重在滋陰潤燥

 

  張醫師說「燥勝則乾」,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臟是一個嬌嫩、容易受外邪侵害的臟器,燥邪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而出現咽喉乾痛此症狀,喉為肺之系,多喝水也不見得改善。「治其根,養其本」才是解決之道。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說明秋風蕭瑟,萬物蕭條,所以秋季養肺護喉必以補充體內的津液,滋陰潤燥為原則。

 

秋天宜多吃滋陰潤燥食物,南北杏、沙參、玉竹等是不錯的煲湯選擇。

 

下一頁:預防秋燥食材與食療推介

以「白」色食材滋補

 

  張醫師提醒,秋季是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進行滋補的好季節,也是健康人進行食補的好季節。通過食補可使人保持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從而達到減少疾病和延緩衰老的目的。秋季屬肺,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例如百合、沙參、玉竹、梨、奇異果、柚子、蘋果、甘蔗、蘿蔔、南瓜、蓮藕、馬蹄、花生、芝麻、栗子、銀耳、羅漢果、無花果、鴨肉、花旗參、鮑魚、冬蟲草、蜂蜜等,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防禦外邪,增進免疫。

 

 

秋季潤燥,有湯有茶,可鹽可甜:

 

雙果潤燥茶

材料:百合5錢、羅漢果二分一個、無花果5粒、玉竹3錢、冰糖適量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加入熱水焗20至30分鐘,代茶飲

功效:潤肺通便

 

 

沙參雪梨蘋果排骨湯

材料:沙參5錢、龍脷葉5錢、北杏3錢、南杏1兩、甘草2錢、雪梨2個、蘋果2個、排骨半斤

製法:將排骨半斤洗淨斬件汆水;雪梨、蘋果洗淨,去核連皮;其它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入清水7碗大火煲滾轉慢火煲2個鐘左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肺利喉,清熱生津,養陰潤肺

 

海底椰洋參瘦肉湯

材料:海底椰肉1兩、花旗參4錢、杏仁6錢、無花果6粒、豬瘦肉半斤、生薑2片、鹽少許

製法:瘦肉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除花旗參外)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煲2小時,熄火;加入花旗參焗10分鐘,加鹽調味飲用

功效:養陰潤肺,養顏潤膚

 

麥冬橄欖茶

材料:麥冬5錢、金釵石斛6錢、沙參5錢、甘草2錢、鹹橄欖4粒、冰糖適量

製法:全部材料洗淨,加水5碗,大火滾後轉文火煲45分鐘,隔渣後加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生津止渴,潤肺益胃,滋陰潤燥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