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元旦郊遊注意保暖!記住「洋葱穿衣法」!底層、中層、外層各有何功用?
這兩天天氣有二十多度,但到了除夕元旦時氣溫又會急降,如果大家會出動遠足郊遊,除了留意社交距離外,還有保暖的問題。運動人都會用「洋蔥穿衣法」把衣物一層一層加厚,在行走過程,則會依照氣候或身體狀況一層層穿脫。既保暖又能快速調整衣物來調節冷熱,這樣的方式很像洋蔥,因此就叫洋蔥穿衣法! (運動人士,請勿用上衣服潮流的粟米穿衣法喔!!!)
甚麼叫「洋蔥穿衣法」?首先,將衣物分為3大類:
內層:吸濕排汗層
中層:保暖層
外層:防水層
最底層吸濕排汗
最底層通常有幾種選擇:人造纖維T恤 、羊毛衣 、發熱絨毛衣。人造纖維T恤的吸汗及排汗功能一流,容易被蚊蟲叮上和怕曬的朋友可以著長袖,而不怕蚊蟲又不怕曬的就可著短袖加上袖套,或是稍稍拉高長袖子也可以;羊毛衣排汗效能優異、防臭又保暖,是數天遠足活動的最佳選擇;發熱絨毛衣則是經濟又保暖之選。
(istock)
遠足時身體會發熱,為免過熱,一般會在山上有積雪、滑雪或溫度更低的情況,才會選擇絨毛衣,在香港遠足郊遊則不太適宜。雖然現在的發熱衣大多設計比較輕薄、貼身,但在挑選時應稍微寬鬆一點,讓身體和衣服之間留有空氣,有助保暖效果,也能活動自如,提升舒適感。
這幾類內衣只要配合中層衣物,加上利用褲頭包著就能透過空氣隔絕,以避免身體的熱量隨空氣散失到衣服外,冷空氣也不會跑進衣服裏。遇上氣溫急降時,把兩三件內衣穿上,快速隔熱,保暖一流。
遠足或運動時穿的內衣應避免含有棉質。純棉上衣或是混紡棉質的上衣穿起來很舒適,但棉質吸汗且乾得慢。若是較長天數或是強度較高的活動,上衣可能無法回復乾燥的狀況,加上內衣一旦濕透,身體受寒很容易引發失溫、凍傷等等。
中層隔熱保暖
中層的選擇有︰抓毛衣和薄羽絨外套。抓毛衣和衛衣是最常見、價格也相對經濟的衣物。但別小看抓毛衣,抓毛一般也不吸汗、防污和容易處理,但卻臃腫和較為重,多少會影響活動;而薄羽絨外套則較適合喜歡輕量化裝備與不怕冷的朋友,羽絨較輕卻非常怕水,一旦外套潮濕要再恢復乾燥、保暖就相對困難。要記著,穿著羽絨衣後,不應在內穿上太多層衣服,這樣反而無法讓體溫傳導到羽毛中,降低隔絕外界冷空氣的效果。不怕冷的話,可以穿上羽絨背心。
(istock)
外層擋風擋雨
外層可以選擇穿抓毛外套、人造纖維外套 。抓毛一般不吸汗、防污、容易處理和厚身,但是不太防水防風;而人造纖維外套的特性就是不怕潮濕,比抓毛外套更保暖,但較為「焗身」,內裡的空氣流動較弱。比起抓毛外套,較厚的化纖外套就能抓住更多熱空氣又不會像羽絨衣一樣遇水便失去保暖效果。遇上大霧下雨的情況,便需要在外衣上加上一件輕量的防水外套,這些外套只用作防水,避免水氣進入內裡的衣服。
下身衣物以舒適為主
一般輕薄快乾行山褲︰行山褲非常彈性舒適,褲子上也有多個口袋可以放小東西,而且主要的口袋有拉鍊或釦子防止物品掉落。
緊身褲/支撐性功能褲︰很多登山的朋友喜歡穿緊身小短褲。緊身褲的作用是減少身體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的抖動,並提供肌肉和關節足夠的支撐,並有保暖排汗作用。進入冬季後,可把緊身褲穿在薄長褲裡面,行走過後覺得太熱,也可以把薄運動長褲脫掉,也是一種洋蔥式穿法。
帽子︰一定要做好頭部保暖。天氣冷時,人體熱能會送到頭部、心臟等重要部位,同時令頭部跟胸部的散熱比例提高。因此冬天遠足時戴上圓盤帽或鴨舌帽,並視情況搭配頭巾;到了停下來休息時,才換上保暖的毛冷帽,以防出汗浸濕了毛冷帽導致著涼。
襪子︰不得不提的是襪子,寒冬的輕量運動也可以令襪子及鞋子全面濕透,如果不慎處理則會引起水泡等問題。選擇含羊毛成份的襪子。因為羊毛有優異的溫控效果,當鞋子濕掉後,羊毛襪可以吸收本身重量 30% 的濕氣,並利用包裹在羊毛纖維內的水氣,透過體溫持續加溫,讓整塊布料形成溫暖空氣層,本來潮濕的雙腳,便不會冰冷不適。
(istock)
幼童的體溫調節、散熱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長者則可能體溫調節、適應能力退化,更容易受冷氣交煎的影響,容易引起「焗親」、熱傷風的不適。不過,這種不適症狀通常只是暫時性的,只要稍微把衣物放寬鬆一點、多喝水或稀釋了的運動飲品、休息一回,通常1至2小時內就能回復正常。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的皮脂腺分泌較少,皮膚較乾燥,如果冬天衣服穿得太過悶熱,容易令皮膚乾癢,引起乾燥性皮膚炎。假若穿著較多保暖、貼身的衣物,可以多塗抹潤膚乳液,並注重保濕,減少皮膚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