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
19/08/2020

創業周末:創新點子推動智能安老,讓樂齡人士增添生活色彩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推算,在2036年香港將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的年齡超過六十五歲,人口老化的問題逼在眉睫。「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與智能安老計劃」於2020年6月12至14日舉辦第四屆「創業周末比賽@嶺南大學」,主題為「創新點子推動智能安老」,讓有興趣投身銀齡市場的創業人士一起探討智能安老的需求及創新科技的研發,利用創新思維回應社會的需求,為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注入新的解決方案。

 

五十四小時的創業挑戰

 

  創業周末以小組比賽形式在線上進行,參加者先用一分鐘自由發表個人的創新安老點子,再招攬其他對自己的計劃有興趣又或理念相近的參加者,最後五十多位參加者共分成八組,在五十四小時內一同籌劃「創新安老」的方案。大會亦安排了來自各個界別的導師主持工作坊,提供創業的基本知識,並提升參加者的公開演講技巧和撰寫計劃書的能力;又邀請了樂齡科技大使與參加者網上面談,讓他們更容易從樂齡人士的角度出發,創造更完善和更切合長者需要的服務。參加者在比賽最後一個環節要進行五分鐘的匯報,務求在八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爭奪「最佳驗證獎」、「設計及執行獎」及「商業模式獎」。活動首次以網上形式進行,但無礙參加者對活動的投入及發揮空間。

 

 

人生不同的階段 創造不同的傳奇

 

  參加者有從事不同行業的在職人士,亦有正在就讀大專院校及中學的學生。正正是各人有著不同的背景,每個人對「安老創新」的議題都有獨特的意見和思考角度;然而,他們都有著相同的理念:希望長者能夠在香港有更舒適的晚年生活,同時令他們退休後的日子更多姿多彩。

 

  「自己的家裏有長者,作為孫女,很想陪伴老人家,但自己卻因工作而沒有太多時間照顧他們;因此有意開設一間以長者照顧長者的日託中心,一方面長者之間能多交流,另一方面能讓有能力的長者照顧其他有需要的長者,從而製造更多社會價值,同時又能為有需要被照顧的長者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消磨時間。」因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參加者阿Ling有了創業的念頭,希望在是次計劃中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把方案實踐。參加者Abbott則認為,每人都有年老的一天,可是有很多人不願意面對或提及這話題;但年老是一個人生階段,自己也會有年老的一天,往後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年老呢?因此,Abbott想透過今次的計劃,構建網絡平台讓長者在退休後能繼續展現才能,因為他相信:「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可以創造不同的傳奇。」參加者樂兒一直有創業的念頭,她希望能建立一個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讓老人家和年輕人能透過平台交流,達至兩代共融的理念。「老人家和年輕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兩者都想為社會貢獻,想被社會認同,不是『廢青、廢老』,長者希望退而不休,因此想以『學長計劃』的方式,讓長者和年輕人互相學習。」不過,樂兒亦同意兩代人之間是有所不同:「老人家會『長氣啲』,年輕人會『急啲』。」又或許正正是兩者存在差異,我們才更需要互相學習和包容。

 

創新其實不容易

 

  要在五十四小時內構思一個全新的方案去解決社會難題殊不簡單,因此大會邀請了導師與參加者網上會面,為他們提供專業意見及資訊。導師來自各個界別,包括社福界、樂齡科技研發商、社會企業創辦人,以及首屆「創業周末」的得獎者等。導師們都認為參加者很有熱誠、很用心去改良方案和不斷進步,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醒參賽者:「他們的想法有很多,但計劃的實際運作仍然需要更仔細的考量。」參加者只有短短兩至三日時間準備方案,如果要付諸實行,在比賽後必須要花功夫設計更具體的計劃。 

 

 

樂齡科技大使擔任智囊團

 

  此外,大會亦邀請了六位樂齡科技大使(以下簡稱「大使」)透過網上會議與參加者交流,讓參加者直接與計劃的服務對象溝通,進行方案的實證。大使們與參加者交談後,一致認為參加者在方案設計上有很多構思,但須要有周詳的考慮,例如使用者的感受、服務價錢等。而在手機應用程式的設計上,大使Nancy提醒參加者也要設計成吸引長者用家的介面,包括圖片、字型、顏色的運用;而她亦承認:「自己的學習能力較慢,又比較長氣,因此在推行長幼共融活動的計劃中,青年人在教授長者新知識時要有耐性,不要介意長者學得慢和語重心長。」

 

  「六十歲是新的人生階段,希望可以學新的東西,再運用出來。」大使Alice分享她的退休生活的目標。而大使Diana亦認同:「活在世上,期望自己在無壓力的狀態下,能貢獻社會。」大使Simon笑言:「在剛退休時,我很享受在家和圖書館的日子;但日子久了,還是希望多參與群體生活。群體生活讓人覺得被認同,可以發揮功能、受人尊重、被欣賞。」問及長者退休後的身心變化和對自己退休生活的期望,大使說他們都是以平常心去面對,但對自己的退休生活還是有一定的期望和目標,就如大使Nancy所說:「與人溝通、見識世界,會發現世界好漂亮,多姿多彩。」但同時他們又必需要面對身體上的變化:「行動和學習能力會變慢,要定期看醫生和吃藥,以紓緩身體的一些轉變。」

 

 

  「安老創新」的創業方案有眾多考慮因素,包括要滿足樂齡人士對生活的期望,亦要顧及因年老而產生的身體變化,同時要思考創新計劃的實際執行的情況,例如收支平衡、成功吸引服務對象參與計劃和使用創新產品、評估計劃的可行性等等。經過導師的諮詢環節和與大使網上面談後,參加者也成功訂立了一套較完善的計劃書。

 

台上五分鐘 台下五十四個鐘

 

  第三日的比賽環節節奏相當緊湊,每隊只有五分鐘的匯報時間和三分鐘的問答環節,在評判和其他隊伍面前展示過去五十四小時努力的成果。

 

  隊伍「KOElderly」在參賽前已有組成團隊,並已有實踐抱負的行動,在這三日兩夜的比賽中加入了新同伴,令他們的方案更完善,最後勇奪「最佳驗證獎」、「設計及執行獎」及「商業模式獎」三個獎項。「KOElderly」的主要項目是由年輕人邀請長者一同開設YouTube頻道,透過YouTube上載長者與年輕人拍攝及製作的影片,讓長者透過YouTube尋找生活的樂趣。在得知計劃得獎後,「KOElderly」的成員感到受寵若驚:「其他參賽隊伍的表現都很出色呢!」他們亦感激導師給予的意見,讓他們看到計劃的不足之處及改善建議。日後他們會建立一個專屬的YouTube 頻道,組織固定的長者班底,定期上載影片,並與更多不同界別的人合作,讓長者的生活增添樂趣。

 

  而另一隊參賽隊伍「鄰里援手」則奪得「商業模式獎」的獎項,他們「以老助老」和「以服務換服務」的概念得到了評判的認同,組員阿Ling坦言一切得來不易:「計劃本來是建立一間『以老助老』的長者日託中心,我以為是很好的模式,亦得到組員們的一致讚好,很有信心會得到認同;但導師們指出了計劃的問題——我們忽略了現實的考量,包括場地、營運成本、個人能力和專業知識等,令我們深受打擊,曾想過因此放棄。但是組員很希望能夠把事情做好,於是我們一起重新設計方案,不眠不休都要把計劃和匯報完成。」經過三日兩夜的努力,小組把目標聚焦在「以服務換服務」,繼續實踐「以老助老」的理念。阿Ling在得知計劃獲獎後,一開始還是覺得很不真實:「我和其他組員都不斷質疑自己有沒有看錯結果。」到終於肯定自己的組別獲獎後,阿Ling終於鬆一口氣:「我覺得很肚餓,終於可以放鬆!我很開心受到肯定,未來想完善計劃,但是距離要成功的路還有很遠。目前自己有一些資金,亦會嘗試申請不同機構的津貼,希望有日能實踐計劃。」

 

  對於參賽者的表現,評判亦有一些讚賞和意見:「在短短五分鐘內能夠指出一些社會議題和提出善用社會資源的想法是他們最打動到我的,但是他們要更注意時間的控制,亦要了解更多潛在用家的意見。」評判文化村董事總經理羅凱寧女士說。此外,評判新世界集團創齡服務統籌甘綺玲女士亦提醒參賽者,創業最困難的部分是要發展出可持續的資源,才可以讓計劃持續和長期進行。

 

 

「安老創新」是「潮流」?

 

  「樂齡科技」、「長幼共融」、「以老助老」等概念都是在長者服務中比較新興的概念,對於「安老創新」,評判和導師們都有一些看法。評判屯門區議會仁愛堂青年夢工場項目主任張劍國先生坦言:「有這些關於安老的初創企業是很好的事情,它們是以新的活力去解決舊有的問題,社會上很需要這些初創企業,『安老』亦比其他社會議題更加容易處理,但是競爭很大。」導師甜蜜故事創辦人鄭翠碧女士提出另外一種關於「安老」的切入角度:「大家都很投入和積極參與創新比賽,但有很多是有關科技和不同軟件的應用,但其實也很需要從人本方面出發處理(安老的議題)。」而導師加油音樂聯合創辦人葉彩霞女士則指出關於「安老創新」現存的問題:「香港有一種『怪風』:一談及創新就全世界都去做,但其實有很多非政府組織一直都在進行類似的工作,但總是計劃一完結便完結(沒有延續性),哪麼下一步是甚麼?」

 

  「是次比賽為『安老創新』提供了一些基礎,在將來大家的方案可以如何落實應用?切實執行的過程還是要再加思考。」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作為是次比賽的主席評判,提出了對參賽者的期望,同時亦點岀了「創業周末:創新點子推動智能安老」的目標:啟發大眾思考改善樂齡人士的生活,期望有同樣理念的人能夠在活動中互相認識和交流意見,某些創新的概念能夠在社會各界人士互動下得以實踐,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或許有一日,我們都能期待在香港退休後的安老生活,在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充滿活力的日子裏再創生命故事。

 

 

more on etnet.com.hk